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大桥 《农技服务》2009,26(6):58-58,154
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时条锈病的抗性,选择绵阳31、川麦107等12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抗条锈病性差异明显,其中绵阳31、思麦早、一根株属高感品种,川麦107、西科276、绵阳28、雅安早、大豆黄属中感品种,绵阳30属中抗品种,黔麦16属高抗品种,绵农6号、黔麦15属免疫性品种。  相似文献   

2.
三种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新疆麦区发生较为普遍,严重时可减产5%~15%。由于目前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相对缺乏,药剂防治仍然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主要措施。因此,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250克/升丙环唑乳油、40%氟硅唑乳油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宁强县发生频率高,每年发生早且重,推广抗(耐)条锈病品种是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的关键措施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宁强县主栽小麦品种抗(耐)条锈病性能,开展了小麦不同品种抗条锈病对比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7 d调查1次,详细踏查每个小区,调查发病情况,至乳熟期为止。试验结果表明,特来繁、川育25、蓉麦2号苗期不易发病;特来繁、川育25、蓉麦2号、商高2号4个品种穗期发病较轻或不发病,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蓉麦2号、商高2号、川育25、绵阳31产量表现较好,折算产量均超过450 kg/亩,最高为523.9 kg/亩,最低为453.7 kg/亩。综合各品种苗期和穗期条锈病、白粉病发病情况及产量表现,生产中建议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蓉麦2号、川育25,适度种植商高2号,淘汰高度感病、产量表现欠佳的绵阳19。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其综合防治技术如下. 一、选用抗病品种 据小麦品种抗性试验结果,推荐使用绵阳29、渝麦7号等抗病品种,有计划地扩大面积,以减轻条锈病的侵染.减少感病的品种如绵阳系列、西农335、川麦28等的种植面积,逐步淘汰;面包麦不宜在病发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奇穗  田茂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52-155,157
小麦条锈病是四川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最大特点是暴发和流行迅速,给产量造成巨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四川麦区小麦条锈病每年都处于高发状态,尤其是1999—2002年,条锈病连续数年的大发生造成平均每年3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现阶段研究发现:种植品种、气象条件和条锈病菌源量是影响条锈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已经丧失,气象条件是影响或左右小麦条锈病发生、消长和危害的最直接生态环境因素,二者关系甚为密切。因此研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气候分区、气象预测预报,不断提高对病害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对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该文收集整理了眉山市1994—2007年小麦条锈病发病范围和发病程度资料以及同期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了1994—2007年连续14年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与小麦生长期内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总时数、平均温度、总降雨量、降雨日数等5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有限的数据确定四川省眉山市小麦条锈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并提出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小麦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为合理布局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绵麦367、绵阳26和绵阳31三个小麦品种田间生物学性状、抗病性、产量及药剂处理方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发现,绵麦367具有抗病性强,对赤霉病免疫,高产稳定的优点,为当地适宜种植的品种。播前拌种加后期"一喷多防"对防治白粉病和条锈病作用效果最好,白粉病和条锈病相比对照病情指数可减少90%以上,产量比对照增加37.46%。  相似文献   

7.
旨在明确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铭贤169’为试验材料,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采用播前种子包衣法,测定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对苗期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防效,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P<0.05),达到88.35%以上。因此,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可在生产上作为小麦防治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45%硫磺三唑酮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45%硫磺三唑酮防治小麦条锈病药效试验表明,该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量为90g/667m2、120g/667m2时,施药后14d,防效分别为67.08%和67.18%,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用45%硫磺三唑酮进行防治,可有效控制病害流行,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作物产生药害,生产上可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岷江边上的两个抗病小麦新品种从2000年开始,新一轮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严重地威胁着四川的小麦生产。曾经在生产中发挥过重要增产作用的绵阳28和川麦28都经不住条锈病新的生理小种的侵袭,减产严重。2002年,小麦条锈病在全省范围已泛滥成灾,个别严重发病田块的小麦如同过火,早  相似文献   

10.
利用陕西汉中地区 2 4年 ( 1 974~ 1 997年 )的小麦条锈病病情、菌量、品种和气象资料 ,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汉中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因子 ,求得最优回归子集 ,包括春季菌量、秋季菌量、感病品种面积比例、4月份降雨量和 4月份平均温度。用前 2 0年资料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对 1 994~ 1 997年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作短期预测 (以残差绝对值≤ 0 .5为标准统计 ) ,结果表明 ,方程预测的准确率为 75%  相似文献   

11.
罗江县位于川晒平原西北边沿,常年种植小麦1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左右.20世纪70年代中期,因条锈病大流行,推广应用大头黄、繁6、繁7、绵阳11号等系列抗病品种取代当时高感病的阿波小麦以来,至90年代后期以前局部发病都很轻.80年代中后期根本见不到条锈病,90年代后期发生逐年加重.2002年全县流行大发生,发生特点是:发生早,11月底多点发病;蔓延快,发病面积11月底调查占12%,2月底调查上升到47.6%,3月下旬调查上升到86.6%,4月上旬调查所有小麦田全部发病,无一品种,无一田块幸免.经大力防治后,大面积发生为害损失仍较重.4月中旬调查,全县9.7万亩,小麦病指10以下的1.8万亩,占18.8%;病指10~30的2.9万亩,占30.2%;病指30~60的3.0万亩,占30.4%;病指60以上的2.0万亩,占20.6%,其中损失率40%以上的面积0.03万亩,占0.3%.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小麦作物多样性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用川麦107与蚕豆间作(6∶2),川麦107与豌豆间作(7∶3),靖麦14号(高秆、抗条锈病)和川麦107(矮秆、感条锈病)组合成1∶9、3∶7、5∶5、7∶3、9∶1的5种混种群体,于2012-2013年在云南省曲靖市对小麦锈病抗性进行试验,并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不同种植模式群体对小麦条绣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川麦107净种和与蚕豆间作的小麦条锈病较重;在小麦条绣病发病强度相对较高的年份,品种混种后小麦锈病的严重度、普遍率显著低于单种感病品种;川麦107与豌豆间作效益较好,在云南省一些小麦产区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7年对毕节地区主栽的1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条锈病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16个参试品种中,毕麦17号、黔麦15号、川农19号、毕麦16号、毕引88、毕燕普3号和黔麦16号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中抗至高抗,阿波、川麦107号表现为中感至高感,光头麦、吨半麦表现为高感,抗性表现较为稳定;川农18号、川农16号对条锈病抗性表现为中感至高抗,贵麦2号表现为高感至中抗,绵阳29号、内麦8号表现为中感至中抗,抗性表现不同年度间存在明显差异,生产上进行品种布局要根据当地实际进行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和25%丙环唑(科惠)乳油混用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减少用量后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小麦条锈病发生期间(由于春旱不利于条锈病快速扩散蔓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和25%丙环唑(科惠)乳油混用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后分别减少30%和50%的用量,药后9、27 d对条锈病的相对防效分别在96%、95%和95%、94%以上。若发病较轻,各种药剂使用激健减量增效助剂均可减少用量50%,若发病较重,最好只减少用量30%,以确保防治效果。由此表明,激健减量增效助剂对三唑酮2种剂型和25%丙环唑乳油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够显著减少农药用量30%~50%。  相似文献   

15.
新源县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源县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粉锈宁)1.5 kg/hm2田间喷施,间隔10 d喷1次,共喷3次,对小麦条锈病防效最好,增产最明显,投入成本最低,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6.
四川小麦条锈病侵染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全小麦乳熟期,在四川雅安,绵阳两地对绵阳,川麦,川育和绵农等26个品种,进行了条锈病感病程度调查。结果表明,绵阳26号侵染系数最小,即抗耐病性突出,可作为主推品种。本文还讨论了自然发病圃与生理小种接种发病圃对指导生产的特点,并推荐了一批可供选择的抗药病性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高产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西科麦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生产上提供高产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以4301为母本、绵阳31为父本杂交组合,利用系谱法通过田间多年连续选育,育成了小麦新品种西科麦9号,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1—2012年及2012—2013年四川省15个区试点中,有14个点增产,2年平均产量为361.74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7增产4.1%,增产显著;在2013—2014年6个生产试验点中全部表现增产,平均产量为316.37kg/667m~2,比绵麦37增产9.23%。西科麦9号中抗条锈病,品质指标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汉中地区24年(1974-1997年)的小麦条锈病病情、菌量、品种和气象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了影响汉中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因子,求得最优回归子集,包括春季菌量、秋季菌量、感病品种面积比例、4月份降雨量和4月份平均温度。用前20年资料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1994-1997年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作短期预测(以残差绝对值≤0.5为标准统计),结果表明,方程预测的准确率为75%。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20~30%。据估计,1950年和1964年小麦锈病大流行时,分别减产120亿斤和60亿斤。解放后30年来的经验证明,防治小麦条锈病必须贯彻“以种植抗锈品种为主,药剂和栽培防治为辅,土洋结合,综合防治”的方针,而种植抗锈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965~1976年十二年间,小麦条锈病在我  相似文献   

20.
选用2008—201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16个小麦品种,在绵阳通过田间自然诱发,评价小麦抗条锈性,意在选择较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生产降低条锈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对小麦几个生育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川育26、川麦59、川麦67、绵麦51、川育23、西科麦9、绵麦112表现为中抗,绵麦367表现为中感,其他品种均表现为高抗。不同生育期小麦的抗条锈性表现不一致,部分小麦品种的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存在差异性,且各抗性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川育26、川麦67、川育23、绵麦112、绵麦367抗条锈性减弱,且绵麦367出现感病,已不适合于该地区,其他品种依旧表现出较好抗条锈性,同时生产上及时防治条锈病才能减缓病情加重、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