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介绍核桃螟的危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核桃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门市樟巢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樟树在绿化中被广泛应用,而樟巢螟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笔者通过室内饲养、系统观察和大面积调查等方法,摸清了海门市樟巢螟的发生规律及其测报技术,采取了有效、及时的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樟巢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3年的田间调查,初步明确了瓜绢螟在本地1年发生4代,掌握了成虫产卵习性和幼虫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楸螟对楸树、梓树、桐树等的生长危害巨大,其分布范围广,以幼虫钻蛀嫩梢,被害部呈瘤状突起,尤以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本文通过对楸螟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的详细介绍,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豇豆荚螟各阶段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环境的影响,并从农业、物理、药剂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香梨优斑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pyriellaYang)是为害梨、苹果、枣、无花果、杏、巴旦杏、桃和杨树等果木的新害虫,幼虫既蛀干又蛀果.该虫1年发生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干、主枝的翘皮裂缝下越冬。成虫1年有3个羽化高峰,即4月下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成虫对黑光灯有一定趋性,尤对糖醋液的趋性较强.此虫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寄主年龄、品种、腐烂病等有密切关系。幼虫盛发期用敌敌畏涂治,成虫羽化盛期用糖醋液诱杀,或喷洒氯氰菊酯、功夫等药剂,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黄翅缀叶野螟在全国各地匀有分布,主要危害杨树、柳树。幼虫危害树木嫩梢的叶片,吐少量丝将叶片卷缀.藏在其内取食。发生严重时常把树叶吃光,形成秃梢,影响树木生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荸荠白禾螟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结果表明该虫以幼虫越冬 1a发生 4代 ,6月份为第 1代 ,7月份第 2代 ,3~ 4代在 8~ 10月份重叠发生。防治该虫的指标和适期为 75 0头 /hm2 蛾日后 3~ 5d。天敌优势种群为稻螟赤眼蜂和螟卵啮小蜂。药剂筛选表明 ,由久效磷、高效氯氰菊酯组成的复配剂 1号 (33 .5 % + 1.5 % )效果最好。采取围歼秧田 ,重治 3代的策略 ,3a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为害率控制在 1%~ 2 % ,并推广该技术 2 0 0 0hm2 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向日葵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及发生原因及规律进行了阐述,并制定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防治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 mongolicella)的危害,分析了樟子松梢斑螟与树种、树龄、林龄、树木在林分中位置、林种、林分密度及郁闭度等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喜光照充足、温暖的环境;在林缘南侧被害株率和受害程度一般重于林缘北侧,东西两侧的林缘受害程度次之;密度小的林分被害株率和受害程度一般高于密度大的林分,郁闭度高的林分受害程度明显较轻;单虫坑道的平均营养面积为7.87 cm2;防治试验发现,应用质量分数22.5%的敌敌畏油剂原液点涂凝脂团后梢斑螟幼虫死亡率达100%;采用氧化乐果、吡虫啉、氯氰菊酯等药剂和“柔脂通”或“激健”等渗透助剂以一定比例混合后涂抹凝脂团,杀虫率多为35%~70%,最高可达84%。同种稀释倍数且加入相同剂量渗透剂后,氧化乐果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吡虫啉和氯氰菊酯;采用氧化乐果、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氯胺磷等药剂进行树干打孔注药,均无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豆荚螟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幼虫俗称豆蛀虫、红虫或豆荚蛀虫等.寡食性,寄主仅限于豆科植物.国内外均有发生.笔者自1995年3月至1997年6月在惠安县境内对此虫的发生与为害作了初步调查,现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苏南地区楸梢螟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楸梢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杨地区豆野螟发生规律与测报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辽宁湿地芦苇现有主要害虫23种,其中经常大面积发生的有芦苇(桃)粉大尾蚜、水稻蓟马、东亚飞蝗、条锹额夜蛾、芦苇蚤跳甲等。对于这些害虫的有效控制,应建立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在发生的初期,进行人工干预,将危害水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豆荚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荚螟是大豆的主要害虫、荚被害率在37.4-53.2%;在商洛地区年发生4-5代,危害程度一作物播种面积、品种、播期、区域等有很大的关系;防治技术措施,以化防米,辅以必要的农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安康地区豆荚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外人工饲养观察研究,豆荚螟在安康地区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该虫在安康已查明的寄主有八种;第三、四代幼虫危害、夏播大平;大豆播期、品种、土壤含水量及桥梁主影响豆荚螟为害程度,据此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豇豆荚螟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启荣  王俊  曹月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09-409,468
通过 3年的田间调查 ,室内饲养 ,以及灯光诱蛾 ,明确了豇豆荚螟在安庆 1年发生 6代 ,掌握了成虫产卵习性 ,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杨绢野螟在信阳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常年7、8月份发生较重,以2~3龄幼虫在寄主两张叶片构成的巢内越冬.采取园林技术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