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绿僵菌对菠萝粉蚧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对菠萝粉蚧有高毒力的菌株,为菠萝粉蚧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菠萝粉蚧为目标昆虫,从自然感病虫体和土壤中分离获得3株绿僵菌菌株,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这3株绿僵菌对菠萝粉蚧的致病力。[结果]在室温下,用绿僵菌MA4、J813、J86C接种后,菠萝粉蚧的的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在同一孢子浓度(108,107,106)中,绿僵菌3个菌株对菠萝粉蚧的致病力顺序均为J813(MA4(J86C。感病的粉蚧行动迟缓,死亡2~3 d后,形成僵虫。僵虫经保湿培养3~4 d后,虫体表面长出绿色的粉状孢子。[结论]绿僵菌J813菌株在室内对菠萝粉蚧有强致死力,拥有良好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高毒力绿僵菌菌株用于防治棕榈科植物害虫椰心叶甲的菌剂,从椰心叶甲为害严重的地区采集椰心叶甲僵虫,分离到16株疑似绿僵菌菌株。测定上述菌株对椰心叶甲成虫和四龄幼虫的致病力,从中筛选2株毒力较高的菌株CM1601和HK1304。CM1601对成虫和四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4.1、3.9 d,HK1304为4.4、4.2 d。经进一步毒力试验发现,菌株CM1601和HK1304对椰心叶甲的毒性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浓度分别上升到1.0×10~8、2.5×10~8孢子/mL时,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达到峰值。通过对菌株CM1601和HK1304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两菌株分别为金龟子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蝗变种。研究筛选得到的高致病力绿僵菌菌株为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致病力和相容性评价病原细菌和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分别以浓度(1±0.5)×1012cfu·m L~(-1)的细菌Ba-z菌悬液、(1±0.5)×107孢子·m L~(-1)的绿僵菌Ma1775孢悬液单剂及其两者混配菌液(V∶V=6∶94),喷菌法接菌后10 d,对椰心叶甲高龄幼虫与成虫,绿僵菌Ma1775单剂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极显著高于混配菌液处理,混配菌液处理校正死亡率极显著高于细菌单剂处理;但对于2~3龄低龄幼虫,绿僵菌Ma1775单剂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极显著低于混配菌液和细菌单剂处理,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利用3株细菌,研究细菌挥发物和发酵液对绿僵菌Ma1775生长的影响发现,3株细菌挥发物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前期对绿僵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发酵液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可见,细菌Ba-z与绿僵菌Ma1775混配,其挥发物和发酵液对绿僵菌的生长和致病力均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9株台湾黑僵菌菌株,筛选出对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具有高效防治的菌株,并开展林间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浓度为1×108孢子·m L-1的条件下,不同黑僵菌菌株对海榄雌瘤斑螟幼虫具有显著不同的致病力,其中黑僵菌F06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在12 d的累积死亡率达98.75%,校正死亡率达97.56%±1.24%,均极显著的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且对海榄雌瘤斑螟幼虫的致死中时最短,为7.25 d。在林间应用中,以1×109孢子·m L-1和2×109孢子·m L-1黑僵菌F061菌株处理对海榄雌瘤斑螟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90.03%±1.74%和90.55%±1.21%,均极显著的高于其他处理(P<0.01)。从海榄雌瘤斑螟的防治效果结和应用成本考虑,选取1×109孢子·m L-1黑僵菌F061菌株可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莱氏绿僵菌与常用昆虫脱皮抑制剂的相容性,本试验采用涂板法和液体培养法测定了虱螨脲、氟啶脲、灭幼脲、氟铃脲和吡丙醚对莱氏绿僵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虱螨脲、氟啶脲和灭幼脲与莱氏绿僵菌的相容性较好,对莱氏绿僵菌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无抑制作用。氟铃脲和吡丙醚对莱氏绿僵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对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在25%田间剂量浓度时的产孢抑制率分别为66.97%、39.74%,在4倍田间剂量浓度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8.69%、60.45%。以上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与虱螨脲、氟啶脲和灭幼脲的相容性好,与氟铃脲和吡丙醚的相容性差。  相似文献   

6.
感染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喷雾法测定8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1±0.5)×107孢子·mL-1的绿僵菌孢子悬液接种12 d后,各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致病力,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43.08±0.76)%-(76.92±1.72)%和(40.67±1.25)%-(76.67±1.55)%,LT50为6.76-11.48 d。其中,Ma1775菌株对假眼小绿叶蝉致病力最强,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6.92±1.72)%和(76.67±1.55)%,LT50为6.76 d,6 d的LC50为4.156 3×107孢子·mL-1。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参数估算,Ma1775菌株对该虫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段为3-5 d,该菌株在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从5种大型真菌中筛选出对二斑叶螨有毒性的豹斑毒鹅膏菌,并将其液体培养产物离心、破碎、萃取、烘干,制成大型真菌毒素粗品粉末,用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对二斑叶螨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增大,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达到100 mg/mL时,二斑叶螨的死亡率为8...  相似文献   

8.
苹果二斑叶螨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二斑叶螨又名二点叶螨 (Tetrany chusurticaeKoah) ,俗称白蜘蛛 ,属叶螨科叶螨属 ,是一种为害果树的杂食性害螨。此螨繁殖力强 ,好活动 ,喜干燥高温 ,多栖息于叶背等较隐蔽处吸食汁液 ,造成叶片失绿 ,严重时落叶。自丰县大沙河果园 1 995年首先发现二斑叶螨以来 ,江苏苹果主要产区的丰县和沛县连年发生 ,且呈上升趋势 ,其较强的抗药性及较大的危害性已越来越引起果农的关注。 1 999年 6月我们在以往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 ,以便为有效的药剂防治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  相似文献   

9.
顾丽嫱  李春香  刘凤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00-12601
[目的]采用浸叶法和浸虫法测定金龟子绿僵菌在不同浓度下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方法]以小菜蛾3龄幼虫为供试虫源,用浸叶法和浸虫法研究金龟子绿僵菌在2种侵染途径下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并对感染反应的时间与剂量效应作综合分析。[结果]在2种方法处理下。10^5~10^9个孢子/ml浓度的金龟子绿僵菌孢悬液对小菜蛾均有杀伤作用,同一浓度下浸虫法优于浸叶法。在浸叶法中,金龟子绿僵菌对小菜蛾第3天的LD。对数剂量为15.48,第8天的加。对数剂量为11.93;在浸虫法中,金龟子绿僵菌对小菜蛾第3天的凹。对数剂量为9.25,第8天的蛾.对数剂量为8.73。10^9个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处理的小菜蛾在第8天校正死亡率达到92.86%,其£%为1.95d。[结论]该研究为田间应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小菜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强致病力的绿僵菌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测定了云南不同生境来源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黑腹果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生境的6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果蝇均有致病力,但其致病力大小具有较大差异,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3~6d。其中,来源于香格里拉、兰坪和楚雄的菌株其致病力较强,尤以菌株MAX-2的致病力最强,其LT50为3d,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构建了以黑腹果蝇为靶标昆虫的强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资源筛选模式。  相似文献   

11.
金龟子绿僵菌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5种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室内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中,Ma1291-2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76.67%,其LT50值为5.4 d。不同浓度M a1291-2菌株悬浮液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力加强,10 d内的LC50为1.98×105孢子.mL-1。该菌株的致死中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5.05×108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短,为1.8 d;而1.05×105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长,为8.7 d。该菌株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橙斑白条天牛是福建省杨树的一种新害虫,应用不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对橙斑白条天牛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旨在筛选出感染该虫的高致病力菌株,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结果表明,接种后,该天牛幼虫的累积死亡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接种绿僵菌Ma1291-2和Ma1775菌株14 d后,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69%和86.50%;接种白僵菌BbDp-06菌株14 d后,幼虫校正死亡率达71.05%。绿僵菌Ma1291-2和Ma1775菌株对该幼虫的LT50分别为5.73和5.39 d,白僵菌BbDp-06菌株的LT50为8.02 d。Ma1291-2菌株对该幼虫的LC50为3.82×104孢子.mL-1,白僵菌BbDp-06菌株的LC50为3.88×104孢子.mL-1。说明绿僵菌对该幼虫的致病力较强,尤其是Ma1291-2和Ma1775菌株,在橙斑白条天牛的生物防治中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绿僵菌农药助剂的筛选及混配防治荔枝蝽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化学杀虫剂与绿僵菌菌株MA4、JF-813的相容性以及菌药混用的增效作用。[方法]以荔枝蝽蟓为供试昆虫,绿僵菌MA4、JF-813为供试菌株,研究5种化学杀虫剂对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菌药混用防治荔枝蝽蟓的效果。[结果]供试的5种化学药剂对MA4、JF-813菌株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乳油氰戊菊酯与MA4、JF-813菌株的相容性最好,低剂量20%乳油氰戊菊酯对菌落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其他4种化学药剂。低剂量的农药与绿僵菌混合使用对绿僵菌的致病力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绿僵菌JF-813和次亚致死剂量的2.5%溴氰菊酯混用效果最佳,绿僵菌MA4和4.5%高效氯氰菊酯混用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绿僵菌混合制剂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沟金针虫生物学特性及绿僵菌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 ,掌握了危害雷竹的沟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沟金针虫一般 2~ 3a完成 1个世代 ,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室内用绿僵菌Mf2 菌株对沟金针虫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绿僵菌 1 0× 1 0 8个·mL-1和 1 0× 1 0 7个·mL-2 2种浓度的孢子液对沟金针虫均有明显致病力。图 1表 2参 8  相似文献   

15.
顾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60-5061,5064
用培养的金龟子绿僵菌对二十八星瓢虫幼虫进行毒力试验,并对死亡的成虫取样、制片、观察,结果是孢子浓度为1×108孢子/ml时,绿僵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而成虫对高浓度绿僵菌更敏感。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绿僵菌主要通过孢子接触寄主表皮来感染成虫,感染后的虫体出现一系列组织病理变化,菌丝侵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组织、中肠、马氏管、消化道等遭到破坏,脂肪组织崩解,虫体内有大量菌丝和孢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喷菌法接菌,测定5株金龟子绿僵菌对不同龄期椰心叶甲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浓度为(1±0.5)×10~7孢子·mL~(-1)的孢子悬液接菌10 d后,各绿僵菌菌株对该虫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一定致病力。其中,以Ma1775菌株对椰心叶甲致病力最强,成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67.96±3.66)%和(60.59±1.31)%,LT_(50)为(7.11±0.52)d;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8.53±2.73)%和(73.55±3.22)%,LT_(50)为(5.77±0.38)d;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82.59±2.48)%和(77.86±3.44)%,LT_(50)为(5.80±0.14)d;2~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3.46±4.60)%和(69.50±3.87)%,LT_(50)为(6.49±0.12)d。Ma1775菌株对该虫各发育阶段6 d的LC50分别为:3.52×10~8、7.13×10~7、2.48×10~7、7.69×10~7孢子·mL~(-1)。时间-剂量-死亡率(time-dose-mortality,TD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各发育阶段幼虫死亡高峰期均为3~7 d。因此,Ma1775菌株在椰心叶甲生物防治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应用10个绿僵菌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5±0.5)×106个.mL-1的孢子悬液喷菌,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1.90%,最低为15.28%,僵虫率最高为91.32%,最低为24.80%,LT50为5.39-10.12 d,单头虫体平均产孢量为106-107个.头-1.Ma1291-2、MaWP-01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致病力较强,喷菌7 d后僵虫率分别为89.56%、91.32%,LT50分别为5.49、5.72 d,经不同剂量测定LC50分别为2.5707×104、1.9871×104个.mL-1,这2个菌株对萧氏松茎象生物防治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别测定了4株球孢白僵菌和5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1.0±0.5)×108个·mL-1的孢子悬液接菌8 d后,白僵菌B187和绿僵菌Ma1291-2菌株对该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21±3.20)%和(94.70±0.68)%,僵虫率分别为(84.76±1.47)%和(88.06±1.75)%,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5.57和5.33 d.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参数估算,2株菌对该幼虫致死效应较强的时间段在接种后4-5 d.2株菌对该虫6 d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6.41×106和8.49×105个·mL-1.这说明2株菌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0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对苹果桃小食心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d,3000倍液的防效高达94.04%,药后35d,3000~4000倍液对苹果桃小食心虫防效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大连地区苹果螨类为害日益严重,主要有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和二斑叶螨,尤以二斑叶螨发生重,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