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作为一种生态调节剂,它不仅能改善机体微生态平衡,还能改善动物的代谢并无致病性;对致病微生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生物修复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或提取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降解等功能,在环境中对污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波  刘文斌 《淡水渔业》2003,33(1):50-53
近 2 0年来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蓬勃发展 ,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 ,在水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养殖品种出现退化 ,特别是池塘的高密度养殖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使池塘的自净与调节能力的降低 ,水域环境恶化。如在以投饵为主的养殖模式下 ,残饵、粪便 ,N、P等富营养因子排入水体 ,使养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 (COD) ,生物耗氧量 (BOD)严重超标 ,有的已超过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据估计每生产 1吨虾可向水体中增加 0 2吨的N元素和 0 0 5吨的P元素 ,其结果导致鱼虾病害频频发生 ,已成为影响我国水产养殖生物存活率和…  相似文献   

3.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丁义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3):135-137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项环境改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文章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简要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指出了该项技术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物修复在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水产养殖已由一般品种的养殖过渡到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这样将引发养殖水体的生态破坏,导致养殖动物疾病的频发。不同的水产养殖系统排放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主要与养殖系统的形式和养殖动物的种类有关。就集约化养殖水体而言,氨氮污染已成为制约水  相似文献   

6.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军  刘斌  谢骏 《水利渔业》2005,25(1):63-65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干预池塘底泥微生物相和水体藻相,使泥水界面有机质减少,好氧层加厚,增加水体藻类多样性,形成良好而稳定的藻相,提高池塘溶解氧水平,促进有机污染物好氧分解,减少NH3、H2S、NO2^-等有毒物质的释放,强化池塘自净功能,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海水养殖环境生物修复枝术研究展望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自 8 0年代开始 ,对虾养殖、贝类养殖及浅海网箱养殖先后兴起 ,几乎遍及沿海所有可开发的滩涂和海湾 ,使我国成为世界养殖产量第一的水产大国。由于养殖方式以投饵为主 ,残饵、粪便及生物残骸堆积在养殖池底或近海滩涂 ,使得养殖水域有机污染不断加重 ,环境质量逐年恶化。袁有宪[1]曾计算 ,生产 1t对虾水中可残留粗蛋白 1 .3t ,说明对虾养殖业的污染主要是有机氮污染。袁有宪等 ① 对我国黄渤海沿岸重要对虾养殖区进行的环境质量调查结果表明 ,黄渤海对虾养殖区部分虾池水体的COD指标超过国家二类 ,甚至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池底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8.
大型藻类在综合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减少水产养殖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维持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大型藻类生物滤器可以有效地吸收、利用养殖环境中多余的营养物质,从而减轻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养殖系统的经济输出,被广泛应用于鱼、虾和贝类等的综合养殖系统中,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增进食品安全和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大型藻类生物滤器用于养殖废水生物修复和环境控制的原理、依据、研究现状、修复效果以及应用大型藻类生物滤器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产用有益微生物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有益微生物的科学概念、作用机理、种类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从营养物污染、药物污染、底泥富集污染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淡水养殖存在的自身污染问题,从微生物修复、水生植物修复和水生动物修复等3个方面总结了主要生物修复技术,从微生物的有效性、生物入侵、二次污染和水生植物的数量等方面提出生物修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修复因白洋淀网箱养殖而污染的水环境,采集试验网箱底部、试验网箱周围、待用网箱及对照点四个泥样,经过富集培养,共分离到174种细菌,通过其对鱼饵料COD去除率的测定,筛选出10株有机污染降解菌,这些菌株能以鱼饵料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1株细菌对鱼饵料的COD去除率约70%,5株菌的COD去除率超过60%,4株菌C...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肥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施肥方法的缺点是: 1.养殖池塘直接施入未经处理的新鲜畜禽粪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很容易导致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养殖品种发生传染性的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而且生鲜粪在分解过程中需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养鱼》2006,(7):81-81
跟畜禽动物养殖最大的不同,水产养殖主要依靠水环境生态系统生产产品,在这一点上,水产养殖与种植业很相似。除去良种、疫病防治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上共同需要之外,就生产对象来说,畜禽类全是恒温动物,生活环境稳定,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适宜的饲料。种植业则依靠适宜的气候、光  相似文献   

14.
王艳池  王宇 《河北渔业》2011,(10):60-61
<正>有益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净化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相对数量较少、种类分布不集中,未形成较强的优势种群,因此其自然作用显效缓慢,不易被发觉。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科技人员将自然界  相似文献   

15.
有益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养殖经过几年的浮沉,健康养殖工程技术已逐渐成为研究与生产的热点,营造良好水生养殖环境作为健康养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愈为人们所认识和提倡。笔者近年来对如何应用有益微生物营造良好水生养殖环境,达到防治病害、健康养殖的目的进行了一些探讨研究,本文就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养殖生态环境的退化及其生物修复(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养鱼》2004,(3):73-73
2.生物修复的类型(1)根据修复主体来分:修复主体是参与生物修复的生物类群,这些生物类群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它们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修复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生态修复四大类。(2)根据修复受体来分:修复受体是生物修复的对象,即环境要素。因此生物修复可分为土壤生物修复、河流生物修复、湖泊生物修复、海洋生物修复、地下水生物修复、大气生物修复、矿区生物修复、垃圾场生物修复等。(3)根据修复实施的场所来分: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in-siteremediation)、异位生物修复(exsiteremediation)和联合生物修复(co…  相似文献   

17.
任何生物体都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从环境中摄取养分,环境为他们提供生活场所及必须的阳光、空气、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环境优良时,生物生长良好。如果环境恶化,就会给生物体造成伤害、疫病、甚至死亡。在各类生物中,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更为紧密。水生生物的环境主要是指水体及其周边的其它因素,因为他们的整个生命过程都在水中进行,时时刻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且,水环境相对固定,生物不能进行适度的迁徙,我们对其中生物的观察和了解也没有对陆生动物那样直观。对于水生生物,环境尤为重要。俗话说“管好一池水,才能养好一池鱼”,要想通过养殖水生生物获得经济效益,首先水质管理应做好。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絮凝剂可降解、易分离,降解产物对环境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本文综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絮凝菌)的种类与培养、絮凝机理及其在工农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出构建以生物絮团技术为基础的我国节水减排型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9.
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生长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秋芬 《水产学报》2001,25(5):438-442
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计数法和吸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盐度、初始PH、溶解氧、接种量及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作用茵在16-40℃、盐度0-40、PH6.6-9.0的范围内有氧或微氧条件下均可生长,能适应一般虾池的环境条件,培养基中磷酸盐是必不可少的。在28-34℃、盐度20-30、PH7.4-8.2的有氧条件下生长最好,可作为大规模生产时的培养条件。为增加菌体产量和活力,可适当增加接种量,提高蛋白胨和酶母膏的浓度至2216E配方浓度的五倍,培养时间以18-20h为宜。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华平  林炜铁 《水产科学》2008,27(4):213-216
中国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国,2006年,中国的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3.594×107t,养殖面积7.79×107hm2。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高密度养殖,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饵料的残留,养殖对象排泄物的积累,经常会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恶化,对养殖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首先,有机物的分解,导致游离氨氮(NH3-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