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患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乌骨病鸡中分离出一株IBD病毒(IBDV)。该病毒是一株IBDV强毒株,可使4周龄健康乌骨鸡100%发病,死亡率80%左右,死亡鸡群的死亡率有明显的尖峰式曲线,死亡病鸡具有IBD的曲型病变。法氏囊呈弥漫性出血,外观呈“紫葡萄”样外观。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地方流行毒株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一些发病鸡场分离到JD1~JD10共10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毒株,用IBD标准阳性血清以琼扩试验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进行了IBDV分离物及其鸡胚适应毒免疫原对标准强毒IBDV-BC6/85株免疫保护试验,D78弱毒疫苗对IBDV各分离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以及分离毒株间交互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D78疫苗对JD2,JD5和JD10 IBDV分离株的保护率较低,分别为40%、50%和60%.分离毒株JD5、JD2及其鸡胚传代物E-JD2对强毒株的免疫保护率可达100%.交互免疫保护试验表明,JD2对其余各分离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达到80%以上,对标准强毒株和地方分离株均可产生有效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是鸡甘布罗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双节段双胜RNA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Dobos,et,al,1979)。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可以引起高度的免疫抑制,增加了罹病鸡对其它病原因子的易感性,从而加重了病情的发生与发展,为此,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对家禽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目前控制本清的主要方法是注射疫苗,显然,对流行野毒与疫苗弱毒抗原性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早期的研究报告表明,采用病毒中和试验(VN)(MeFerranetal,1980),或在体内采用交互免疫保护试验(Roserbergeretal,1985)测定…  相似文献   

5.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研究从江苏某疑似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RT-PCR检测、基因测序、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雏鸡攻毒等试验,证实了该鸡群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且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SXY株),该病毒有较强的致病力,VP4基因比较分析发现其与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5%。本研究为江苏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毒(HBDV)母源抗体不同日龄的鸡,经人工感染强主HBDV,按法氏囊肉眼眼病变判断,3周龄的鸡不易感,而4周龄 ̄10周龄的鸡都易感,不管SPF欢度呈是普通鸡,对强毒BDV的易感性,主要取决于其日龄。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是目前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文对传染性法氏囊病作了简介,从IBDVD病理组织学、细胞免疫学、抗原变异、毒力以及病毒复制入手,探讨IBDV的致病机理。从IBDV诱导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等方面探讨其分子致病机理。随着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致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期为设计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为该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从河南省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群采集病料,通过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RT-PCR等方法,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命名为HB/11株。序列分析表明,HB/11株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部分国内外IBDV超强毒株VP2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9%左右;HB/11株VP2高变区基因含有七肽基序为SWSASGS,在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动物回归试验表明,30日龄鸡群接种该毒株后引起鸡群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70%,剖检可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典型病变。因此该病毒为IB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病毒株感染SPF鸡比较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州市郊区某鸡群送检的6周龄曾经IBDV免疫的病鸡法氏囊中分离到1株IBDV强毒。该毒株能使鸡胚于接种后36~72小时内死亡,易感鸡100%发病,50%死亡。电镜观察,该病毒颗粒直径60nm左右,无囊膜。经SDS-PAGE检测,病毒核酸有二条RNA带。  相似文献   

12.
H1、H2野毒株与D-78、Uv疫苗株的RNA都由两个基因片段组成,其电泳迁移率,各毒株之间无差异;H2野毒株大片段基因密度低于小片段基因,其他毒株的大小片段基因密度相同,所有毒株都有5种相同的结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92K(Vp1)、48K(Vpx)、42K(Vp2)、32K(Vp3)和30K(Vp4),此外,D-78、Vv株比H1、H2株多52K和67K两种蛋白;Uv和H2毒株比其他毒株多一种24K蛋白;H2株还多一种15K蛋白,其中Vpx、Vp2、Vp5、Vp4蛋白及52K和24K蛋白有抗原活必,有毒株的Vp2和Vp5蛋白是主要蛋白,H2野毒株Vp2蛋白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毒朱,而Vp3和Vd4蛋白相对百分含量低于其他毒株,核酸和蛋白分析结果相对应,说明H2野毒株的分子特性与毒株不同。  相似文献   

13.
H_1、H_2野毒株与D-78、Uv疫苗株的RNA都由两个基因片段组成,其电泳迁移率,各毒株之间无差异;H_2野毒株大片段基因密度低于小片段基因,其他毒株的大小片段基因密度相同。所有毒株都有5种相同的结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92K(Vp_1)、48K(Vp_x)、42K(Vp_2)、32K(Vp_3)和30K(Vp_4)。此外,D-78、Vv株比H_1、H_2株多52K和67K两种蛋白;Uv和H_2毒株比其他毒株多一种24K蛋白;H_2株还多一种15K蛋白。其中Vpx、Vp_2、Vp_3、Vp_4蛋白及52K和24K蛋白有抗原活性。所有毒株的Vp_2和Vp_3蛋白是主要蛋白。H_2野毒株Vp_2蛋白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毒株,而Vp_3和Vd_4蛋白相对百分含量低于其他毒株。核酸和蛋白分析结果相对应,说明H_2野毒株的分子特性与其他毒株不同。  相似文献   

14.
15.
正1法氏囊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鸡群一旦发病,很快波及全群或全场;若没有继发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几乎没有明显的死亡高峰现象。2近几年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法氏囊病是高度直接接触性传染病,且病毒有高度的耐受性,能长期存在于鸡舍的环境中,不易清除。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调查任典林(青岛市蛋鸡场266100)鸡传染性法氏囊是感染青年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79年在我国广东首先发现后,相继在全国各地爆发流行。1989年青岛地区各养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呈现大面积发生,没有一场幸免,死亡率为18.37...  相似文献   

17.
18.
19.
1987年在比利时北部和荷兰南部的几个集约化家禽饲养区多次爆发一种急性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后 IBD 就成为这两个国家的流行病。在比利时,1987—1988年的冬季里出现了一次流行高峰。尽管病毒的致病力很强,但是在1988年中期,传染病的发生减少了。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强毒株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60%-75%。本病除造成大批鸡死亡外,还使雏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损伤,发生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容易继发多种疫病,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