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嘉兴海宁地区鸭场送检的4份病料(脑组织、肝脏、脾脏等)为材料,通过增菌及分离培养获得疑似大肠杆菌1株;进一步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及PCR检测,鉴定阳性1株;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2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鸭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米泉某鸭场12日龄雏鸭大量发病死亡,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鸭大肠杆菌病。对该菌的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唑林、诺氟沙星对分离菌株敏感性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0~21 mm;链霉素、恩诺沙星中等敏感;硫酸新霉素低敏感;其余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输卵管炎种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表现输卵管炎种鸭体内分离的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无菌采集表现输卵管炎的种鸭肝脏,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经易感鸭皮下注射,测定其致病性;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PCR法检测毒力基因.结果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16株,其中强毒菌株11株.70%以上菌株表现敏感的药物有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和壮观霉素,70%以上菌株表现耐受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氟哌酸.16株大肠杆菌分属于4个血清型,078占56.3%,为主要血清型.毒力基因irp2、yuA、imC和pa pC的检出率分别为68.8%、87.5%、75%和100%.总结说明,从表现输卵管炎的种鸭体内共分离到16株大肠杆菌,078是主要的血清型,首选壮观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济宁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与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从部分养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和生化试验,得到大肠杆菌和里默氏杆菌各20株,并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鸭里默氏杆菌多数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从河南省信阳市规模化猪场腹泻仔猪病例中分离到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细菌培养特性、细菌形态和生化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分离株为O8 、O157 、O117、O38.动物试验结果显示,4个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死性,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和丁胺卡那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药物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无菌采集多发性浆膜炎病猪的心血、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头孢噻肟等均耐药,对阿米卡星、多粘菌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本研究为致多发性浆膜炎的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从河南省信阳市鸭场病死鸭脑、脾脏中分离出鸭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曲松、黏杆菌素、左旋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新霉素高度敏感;对磺胺甲基异恶唑、洁霉素、强力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8.
对武汉周边地区的病鸭进行了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最后确定此病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引起的。感染鸭为2~6周龄,RA易在病死鸭的肝脏、脾脏、血液等处分离到,特别是在脑组织中极易分离。该分离菌株的血清型鉴定结果为Ⅰ型R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诺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对武汉周边地区的病鸭进行了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最后确定此病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感染鸭为2~6周龄,RA易在病死鸭的肝脏、脾脏、血液等处分离到,特别是在脑组织中极易分离。该分离菌株的血清型鉴定结果为Ⅰ型R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诺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引起羔羊腹泻死亡的病原菌,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采集规模化养殖场中引起羔羊腹泻死亡的粪便、肛拭子及内脏等病料组织10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及生化鉴定试验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使用K-B药敏纸片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株大肠杆菌,分离的4株大肠杆菌均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产生不同的耐药性。研究结果为羔羊大肠杆菌病防控及临床指导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某猪场的猪群发生了腹膜炎,从病料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多种观察和试验,认为由大肠杆菌引起。对病猪进行了诊治,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12.
周霞  王静梅  王晓兰  蒋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76-2076,2121
从某猪场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及血清学试验等一系列系统鉴定,确定为埃希氏大肠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并引起死亡。分离菌制成油佐剂灭活菌能有效预防猪群再次暴发仔猪水肿病。  相似文献   

13.
育成牛K99 F41兼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肠毒血症病死的4头育成牛空肠内分离到4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经生化试验、O抗原鉴定、纤毛抗原检查、ST肠毒素测定及动物感染试验证明,分离的4株细菌均为兼有K99和F41两种纤毛抗原的产ST肠毒素的O_(142)血清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4.
选择从新疆石河子地区分离的个优势血清型07、0149、015、02大肠杆菌,经培养、混合、灭活后,用白油、吐温、司本-80按一定比列混合,制成猪大肠杆菌多价油乳灭活疫苗。经检验,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性能良好,大肠杆菌的的感染率、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应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从烟草根际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烟草赤星病拮抗性鉴定,对其中对烟草赤星病菌拮抗性较高的一株细菌利用细菌16S rRNA通用鉴定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和田间抗病性试验。[结果]共从烟草根际分离120份细菌,有6份对烟草赤星病病原菌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中1份细菌拮抗作用明显,定名为BS06-1。将该细菌的16S rRNA测序结果登录NCBI网站进行Blastn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SD-2同源性达到96%,与枯草芽孢杆菌BCRC 14718同源性达到95%,证明该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田间试验证明该菌株BS06-1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结论]BS06-1细菌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明显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由于草甘膦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一直是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热点,其中草甘膦抗性功能新基因的挖掘是核心问题。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基因资源丰富,论文拟从广东地区农田土壤中筛选和鉴定出高抗草甘膦菌株,克隆其草甘膦靶标酶基因并进行抗性水平验证,以期获得高抗草甘膦新基因资源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方法】用含有浓度梯度草甘膦的选择培养基从备选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高抗草甘膦特性的菌株;通过显微观察、革兰氏染色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对菌株种类进行鉴定;利用RT-PCR技术克隆该菌株的草甘膦靶标酶基因aroAS001,并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aroAS001序列的基本特征;利用重叠 PCR法对aroAS001变异位点进行定点突变获得aroAS001-mut序列后,将aroAS001和aroAS001-mut基因片段转入aroA基因缺陷型菌株DH5α/△aroA中进行基因功能互补和草甘膦抗性水平验证。【结果】分离出一株高抗草甘膦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命名为kpS001;克隆该菌株草甘膦靶标酶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基因aroAS00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由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Class I EPSPS特征,但与已报道肺炎克雷伯氏菌的aroA相比其第227位碱基发生突变,致使对应的氨基酸发生变异。对该基因差异位点进行核酸定点突变获得aroAS001-mut基因片段后,将aroAS001和aroAS001-mut基因片段分别转入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DH5α/△aroA进行功能互补验证,与对照菌株相比,转入aroAS001和aroAS001-mut的重组菌株均能在含200 mmol?L-1以下浓度草甘膦的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长,表现出良好的抗性,之后随着草甘膦浓度增加其生长状态开始受到抑制,当草甘膦浓度达到350 mmol?L-1时,菌株生长基本完全被抑制。【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kpS001菌株是一株高抗草甘膦菌株,由aroAS001编码的草甘膦靶标酶EPSPS属于Class I EPSP合成酶,aroAS001对草甘膦具有优良抗性,能在含350 mmol?L-1以下浓度草甘膦的培养基中生长,该基因可以作为备选基因资源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患红脖子病黄沙鳖的肝脏、肺脏分离到一株细菌,人工感染黄沙鳖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进行分析和双重PCR鉴定,确定为携带气溶素(aer)基因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氧氟沙星、恩诺沙星3种药物敏感;选用头孢哌酮和恩诺沙星对该病进行防治,获得较好的治疗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疑似巴氏杆菌病死亡鹿的肝、脾及心血经改良马丁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后,进行染色、镜检、多种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及硫化氢试验、小白鼠接种、间接血球凝集荚膜分型试验,确定该病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株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醇、半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麦芽糖、菊糖、甜醇、山梨醇、肌醇、棉子糖、产生吲哚,还原硝酸盐,甲基红及V.P.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荚膜型为B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1株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OTC)高效降解菌降低OTC生物毒性的效应,为菌株的实际应用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方法  以前期获得的OTC高效降解菌Arthrobacter nicotianae ZAF-05为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分析了OTC的降解产物。以对OTC敏感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作为指示生物,评估OTC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  结果  HPLC-Q-TOF-MS分析发现:经菌株ZAF-05作用后,体系中的高毒性OTC以及其自然水解产物差向异构土霉素(EOTC)含量显著降低,而低毒性的同分异构土霉素(ISO-OTC)含量略有上升。供试细菌和藻类在添加ZAF-05菌株的OTC体系中的生长情况明显好于OTC自然水解的处理和未添加降解菌的阴性对照,且差异极显著(P<0.01)。与原药和自然水解物相比,经过ZAF-05菌株降解的OTC代谢产物生物毒性大大降低。菌株的降解作用缓解了OTC对斜生栅藻细胞超微结构的伤害,细胞叶绿体及细胞壁受损减轻。  结论  降解菌ZAF-05能降低OTC残留的环境生物毒性,而毒性的降低可能与体系中高毒性物质被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的代谢产物有关。图7表1参26  相似文献   

20.
木薯渣生产菌体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利用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菌体蛋白的适宜菌种及条件。[方法]以木薯渣为主要原料,选用霉菌单菌种、酵母菌单菌种及二者混菌种为供试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并以混合菌为菌种进行4因素正交试验。[结果]混菌种发酵所得蛋白含量高于单菌种;在混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无机氮源,产物中蛋白含量显著提高;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生产菌体蛋白影响顺序为:发酵温度>接种比例>培养基含水量>发酵时间;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温度30℃,时间5 d,培养基含水量60%,酵母菌和霉菌接种比2∶1,其蛋白质含量可达15.68%,较原料有明显的提高。[结论]木薯渣混菌固态发酵后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作为饲料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