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草业的基本问题一草业资源、草业经济、管理体制三者的关系问题,探讨了草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草业科学研究、方针政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同时提出了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及其加强草业科学研究的建议,并概述了草业、草业科学、草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草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草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所必须。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草业资源丰富,但生产水平甚低,效益差,重要原因是草业科技不发达,人才奇缺。作者从人才培养和发展草业的关系的角度,认为人才培养是发展草业的关键。提出了如何办好草业学院及院系与科研所联合,共同培养草业人才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林西县位于我区农牧交错带的东段,属于偏农型的半农半牧县,发展草业潜力巨大,然而,在过去30多年的草业发展中,由于对发展草业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发展速度缓慢,生产水平低,一直未能形成优势产业。在认真总结林西草业发展经验和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草业发达地区的经验,2002年林西县提出“立草为业,以草兴牧”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林西县今后草业发展方向和地位。本文针对林西县目前草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草业在林西县生态治理和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今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侯向阳  万里强 《中国草地》2001,23(6):45-48,63
对我国现代草业的概念、理论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现代草业是现代农业相对应的概念,现代草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以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产业经济理论等多种理论为基础,草业产业化、区域化、草地资源多功能利用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现代草业发展进程中突出的趋势,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草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草业应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通过对草业的效益,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和现状的分析,指出草业与林业具有相等的地位,发展草业是西部大开发中主要的经济支撑点和生态环境建设主体,也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畜牧业和奶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应优先发展;并提出分别建立南北国际水准的草业示范基地是发展草业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草业经营学是近年来国内新兴起来的一门草业学科,而在国外它已属于成熟的与草业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的草业学科。草业经营学是管理经济学在草产业上的应用,是一门将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草业企业管理实践的学科,它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决策、制定过程的经济思维概念、框架,培养管理者提高观察、分析、预测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其研究的是草业如何使用最先进的科技、工艺和最有效的营销策略,根据社会需求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而草业和畜牧业是相辅相成的产业,草料丰盛则畜增、畜壮,草料缺乏则畜瘦、畜死。无论是半农半牧区、农区、还是城镇,都可以根据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草业生产和草业开发建设。这样,草业不仅可以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而且是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结合的纽带,也为草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陈国明 《草业与畜牧》2006,(8):57-58,60
草业是青海省畜牧业经济支柱产业,按照青海省地理地貌、生态特点和农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草业发展布局,是充分利用草地资源,振兴畜牧经济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青海省草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青海省草业进行分区布局,并提出了加快法制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牧民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等促进草业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陈曦 《草业科学》2002,19(11):40-42
目前,草业已迅猛发展,方兴未艾。然而我国的草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对草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认识程度不够,草业发展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为此,草业工作者还有责任和义务对草业工作做长期的、深入浅出的宣传。下面对草地的价值、生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我区有天然草地12.44亿亩,可利用面积约8.25亿亩,在西藏实施畜牧业大开发,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化过程中,草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草业作为发展畜牧业经济的物质基础。发展我区草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本文从提高人们的草业意识,正确认识草业在我区畜牧数不清的地位与作用,草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抓住机遇,立足我区实际,发展草业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南方农区草业在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在对中国南北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广泛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调研和田间试验,剖析了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将面临的新问题,预示经济复苏后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这些分析,提出发展南方农区草业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最后提出了南方农区草业的发展策略,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假俭草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是一种除草坪利用以外的品质优良的多用途草种资源;尤其可以作为优良牧草资源开发利用.假俭草对我国长江流域草山草坡的放牧利用改良和废耕农田发展放牧畜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假俭草的形态特征、营养繁殖、遗传多样性、抗性生理、栽培管理、育种及放牧利用等多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假俭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0个苏丹草品种在我国南方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参试的10个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以新苏2号苏丹草表现最好,供草期长,鲜草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病虫害轻;其次为盐池苏丹草和奇台苏丹草;这三个品种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推进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草食畜牧业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江淮地区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发展基地,可充分利用其冬闲田的生产潜力,推行粮草兼顾型种植模式,探索出适合当地冬季种植的牧草生产模式。江淮地区冬闲田种草现多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等单播为主,多花黑麦草+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燕麦(Avena sativa)+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等冬闲田豆禾混播生产模式可以克服禾本科单播施肥较多、土地翻耕难、豆科单播产量较低和营养不全面等方面问题,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生产力,增强土地持久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江淮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促进南方农业生态转型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江淮地区饲草种植的发展前景和现状,阐述了在江淮地区施行豆禾牧草混播生产模式的优势,并探讨了优质豆禾牧草混播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以期为江淮地区及类似地区的冬闲田牧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际草田耕作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科牧草与其他牧草或作物间套作或轮作是国际牧草耕作制度研发方向。发展有机、可持续的、绿色和生物多样性的农牧业是发达国家牧草耕作制度的基本政策,保护当地植物和生物多样性是非洲国家牧草耕作制度发展前沿,将家畜养殖和农牧业生产相结合、集雨和地膜覆盖种植牧草和新技术应用是亚洲部分国家牧草耕作制度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秦海蓉 《青海草业》2012,21(1):34-36
青海省从2003年开始,在三江源地区实施围栏封育、补播改良、减畜禁牧等退牧还草工程。截至2010年底,共安排中央投资20.12亿元,完成禁牧任务733.33×104hm2,区域补播工程集中连片治理退化草地16.6×104hm2;工程实施范围覆盖了玉树、果洛、海南等地的17县71个乡。经过退牧还草工程跟踪调查,退牧还草区的草地植被群落高度有所增加,项目区草地植被和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及其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进 《四川草原》2000,(1):17-21
人类食品分为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类对动物性食品需求量逐渐增加。动物性食品来自于畜牧业 ,饲草饲料的生产和供给情况对畜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大力发展 ,饲料工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因此对我国饲草饲料资源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陕北丘陵沟壑区的特点,提出了该区发展草业需要从草地植被恢复、草地保护、牧草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牧草加工利用、草地效益评价、草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以保证该区草产业的良性发展及山川秀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优良牧草引种及其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从美国俄勒岗淋巴恩布莱格公司引进36个优良牧草品种,并在福建省上杭县试种筛选的过程。探索在本地区栽培管理这批优良牧草技术及预测在我国南方利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戈弋 《四川畜牧兽医》2003,30(Z1):77-78
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伟大号召,还草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在还草中,种植牧草具有营养丰富,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饲料(草)资源和蓄水保土、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等优越性,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新增长,调整种、养植(殖)业结构,实现现代农业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绿色食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种植牧草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都突出地体现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