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5个粳稻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68对SSR引物扩增了35个粳稻品种(系)的基因组DNA,结果有46对引物在35个品种间具有稳定多态性.有6个品种可用单一特异的SSR标记加以识别,其余29个品种则需要不同的SSR指纹组合才能识别.用12对核心引物构建的SSR指纹图谱能将35个粳稻品种逐一区别开来.35个粳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27~0.98.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2处,可将35个粳稻品种分为4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依据系谱分析的品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68对SSR引物扩增了35个粳稻品种(系)的基因组DNA,结果有46对引物在35个品种间具有稳定多态性.有6个品种可用单一特异的SSR标记加以识别,其余29个品种则需要不同的SSR指纹组合才能识别.用12对核心引物构建的SSR指纹图谱能将35个粳稻品种逐一区别开来.35个粳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27~0.98.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2处,可将35个粳稻品种分为4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依据系谱分析的品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农业部推荐的12对水稻SSR引物(NY/T 1433—2007),对2008年以来由浙江省主要育种单位育成的46个常规粳稻品种构建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84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频率(FP)值为0.192。46个品种的相似系数在0.735~1.000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879,表明近年来浙江省粳稻品种亲缘较近,遗传背景较狭窄。该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水稻新品种选育、鉴别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粳稻品种(系)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7对SSR引物所检测出的114个等位基因位点对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48份粳稻品种(系)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分析,在47对具有多态的SSR引物中选择其中17对多态性好、带型清晰的SSR引物构建48份粳稻品种(系)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7对SSR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将48份粳稻品种(系)逐一区分开来。48份粳稻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65~0.98。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9处,可将48个粳稻品种(系)分为3类,绝大多数品种(系)都聚为第三类群,说明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粳稻品种(系)的遗传基础相对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标记对24份太湖地区杂交粳稻品种初步建立了DNA指纹图谱和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在研究材料中共检测到105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为4.38个.筛选出5对核心引物(RM336、RM72、RM1195、RM19和RM267)建立了24份材料的DNA指纹图谱.24份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9~0.99,相似系数比较大,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多样性相对狭窄.在遗传相似系数0.71水平处可以将24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6.
淮安地区主栽小麦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布在小麦42条染色体上的86对SSR引物,对24份淮安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86对SSR引物中有26对引物在24份材料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利用这26对SSR引物所检测出的124个等位基因对24份淮安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并在26对引物中选择其中6对多态性好、扩增带型清晰的SSR引物构建24份小麦品种(系)的指纹图谱。6对SSR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将24份小麦品种(系)逐一区分开来。24份小麦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54~0.92。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4处,可将24份小麦品种(系)分为4大类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香稻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太湖稻区和引自国内其它地区的39个香稻品种以及2个籼型恢复系对照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已公布的40对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出13对核心引物,在这41个水稻品种中共检测到36个多态性片段.据此建立41个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它们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  相似文献   

8.
以金银花及其常见变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技术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并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选择25个SSR位点用于多态性分析,其中3个位点具有较强多态性,并构建基于Excel格式的金银花SSR指纹图谱,包括3对引物在6个供试材料中扩增到的18条多态性条带信息。应用该指纹图谱对金银花及其变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与山银花之间遗传距离较远,仅0.28。应用该指纹图谱对87个市售金银花进行分析,能够区分出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金银花品种。SSR标记技术具有快速、稳定的优点,具备金银花种质资源标准化分析及中药材市场化检测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5个粳稻杂交组合及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8对SSR标记对江苏省生产上应用的5个粳稻杂交组合的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在68对引物中有15对在亲本中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且在杂种F1表现为父母本互补带型引物,每个组合获得了6~9对多态性引物,不同组合间多态性频率在8.8%~13.2%。引物RM5629和RM259可以区分5个组合内的亲本和杂交种,引物RM224不仅可以区分除86优8号以外的4个组合的组合内F1及亲本种子,可以同时区分3个不同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太湖稻区粳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DNA指纹图谱,分析粳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为其育种和种子纯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19份太湖地区优质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对SSR引物构建其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相似性.[结果]24对引物在19份粳稻品种中共检测到99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1~7个,平均为4.1个.筛选获得能完全区分19份粳稻材料的4对核心引物(RM190、RM18、RM297、RM5414),其在19份粳稻中可扩增获得22个多态性片段;以RM190和RM18区分鉴别粳稻材料的能力最强,可以区别鉴定6个粳稻品种,RM297和RM5414仅能鉴别2个粳稻品种,RM297能鉴别常农粳5号和宁9103,RM5414能区分南粳47和常粳10-9.19份粳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08~0.857,平均为0.605,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0.700的材料占81.87%.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50处,19份粳稻材料可聚为两大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620和0.570处,两大类群均可分为两个亚群.[结论]太湖地区常规粳稻品种遗传背景相似度高,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有待进一步加强引进和利用新的基因资源,创新水稻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为了扩大水稻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选用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12条染色体上的30对SSR引物,对国内外的18个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选取的30对SSR引物有28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3%。这些多态性引物在18个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5.14/位点。Nei遗传距离及系统聚类和带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SR标记可将18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同一生态型的稻种基本聚为一类,部分不同生态型的稻种聚在一起,说明这几个品种之间有了一定的基因交流,具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育种亲本的选择不能单单考虑生态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SSR分子标记建立杂交水稻指纹图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大穗稻1126进行了DNA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的研究,77对引物中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36对,占所用引物的46.75%。利用这些SSR引物建立了1126的DNA指纹数据库,可以有效解决杂交水稻亲本1126的真伪性及与其他品种的区分问题。三组引物RM21、RM505、RM212共同扩增可以很好地将1126与其亲本Lemont与蜀恢527区分开来,可作为大穗稻1126的特征引物加以鉴定。由此可见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水稻种子质量鉴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粳稻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12个杂交亲本和36个F1代组合穗部的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及二次枝梗数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都达极显著水平,加性遗传方差分量比率较显性大,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受加性及显性基因共同控制;各性状F1代显性效应预测值显性,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的表现是不一致的,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性状在各组合间的显性效应基本一致,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性状在组合间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粳稻遗传多样性,为粳稻不育系的改良提供依据,对我国杂交粳稻中的40个不育系进行亲缘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约60%不育系间的亲缘系数(COP)值为0,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75,平均值仅为0.03,大多数不育系在系谱上的遗传关系很小或无遗传关系。通过COP聚类分析,供试不育系聚为6个类群,第1个类群共有10个不育系,核心亲本为农垦58;第2个类群共有20个不育系,初步系谱分析表明,他们都是藤板5号的衍生系;第3个类群共有7个不育系,均为农垦57的后代;第4、5、6类群均仅有1个不育系,这些不育系之间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不育系没有共同的祖先亲本。认为,粳稻不育系间系谱上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稻米垩白率不同的 6个粳稻品种 ,以 Grif f ing双列杂交方法 4配制 15个杂交组合及部分反交组合 ,对杂种 F1及 F2 稻米垩白率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稻米垩白率正反交 F1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稻米垩白率除受细胞核基因的作用外还受细胞质基因的作用 ,以垩白率较低的品种作母本 ,其 F1垩白率较低 ,部分组合还表现超亲优势 ;中亲值与 F1、F2 稻米垩白率平均值间以及 F1与 F2 稻米垩白率平均值间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各组合 F2 均出现了超亲变异 ,其超亲变异既有偏向于低垩白率方向的组合 ,也有偏向于高垩白率方向的组合 ,在双亲垩白率差异小的组合中 F2 群体出现垩白率低于低亲的单株多 ;在大部分组合中垩白率与千粒重呈正相关 ,与单株产量既有呈正相关的组合 ,也有呈负相关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杂交粳稻亲本种子的提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应用“成对株系冷藏法”和“花培提纯法”对上海市主要杂交粳稻亲本进行了提纯。成对株系冷藏法针对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特点 ,将多年繁殖的原种来源于同一提纯世代 ,减少因繁殖世代增加而导致不育系育性的降低 ;花培提纯法通过杂交粳稻三系亲本分别花药培养 ,经过单倍体再加倍而加速三系纯化速度。通过提纯的寒丰A、寒丰B、82 0 4A、82 0 4B、申 4A、申 4B 3 0个株系 ,平均纯度达 99.80 %~ 99.86%。经花培提纯的不育系不育株率 10 0 % ,不育度 99.97% ,恢复系亲本纯度达到 99.99%。  相似文献   

17.
应用筛选的20对SSR引物对两系杂交稻的24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进行PCR扩增,获得2对能鉴别籼粳类型的特异引物RM125和RM322.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32个材料被分为籼粳两大类群.在籼稻群内,不育系培矮64S单独成为一个分支,7个安农S衍生的不育系与恢复系余红1号聚为一个亚类群,5个籼稻恢复系有3个聚类在一起,另外2个分散在不育系中间;在粳稻群内,不育系HN5S单独成为一个分支,3个粳稻恢复系聚为一类,与粳稻不育系区分开.比较5个籼型恢复系与培矮64S之间的遗传距离,"9311"与培矮64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说明两优培九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与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大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了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杂交粳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三个粳型杂交水稻亲本皖恢9号、当选晚2号A和80—4A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开花习性观察。结果表明,皖恢9号、当选晚2号A、80—4A的抽穗日数分别为100—106天、91—97天、93—98天,主茎叶片数分别为16±1叶、16±0.5叶、16±0.5叶,80—4A与皖恢9号的花时基本吻合,利于高产制种。当选晚2号A花时明显著落后于皖恢9号,不利于高产制种;气象因子及一些栽培措施对三亲本花时有所影响。本文还提出了当选晚2号A/皖恢9号、80—4A/皖恢9号制种的合理播期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