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及营养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对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浮游植物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营养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104种,以绿藻最多(49种),其次蓝藻(25种)、硅藻(18种)。营养指示种结果表明处于中营养化水平。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182.44×104ind.L-1,生物量为2.92 mg.L-1。各站位的数量显示安邦河湿地处于中、富营养化水平,而生物量表现为中营养化水平(除8#、10#站位外)。生物量以硅藻占优(年平均占40.75%),为硅藻型,属中营养化水平。基于生物量的Shannon-Veaner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了春季的3#、4#、6#、8#和秋季的4#站位是贫营养外(>3.30),其他均为中营养化水平(0.93~3.30),说明安邦河湿地整体已处于中营养化水平。各季节各站位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在30~50之间,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支持了浮游植物评价结果。由此可见,安邦河湿地处于中营养状态,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通过监测浮游植物可以正确评价其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2.
于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对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浮游植物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营养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104种,以绿藻最多(49种),其次蓝藻(25种)、硅藻(18种).营养指示种结果表明处于中营养化水平.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182.44×104 ind·L-1,生物量为2.92 mg·L-1.各站位的数量显示安邦河湿地处于中、富营养化水平,而生物量表现为中营养化水平(除8#、10#站位外).生物量以硅藻占优(年平均占40.75%),为硅藻型,属中营养化水平.基于生物量的Shannon-Veaner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了春季的3#、4#、6#、8#和秋季的4#站位是贫营养外(>3.30),其他均为中营养化水平(0.93~3.30),说明安邦河湿地整体已处于中营养化水平.各季节各站位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在30~50之间,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支持了浮游植物评价结果.由此可见,安邦河湿地处于中营养状态,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通过监测浮游植物可以正确评价其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3.
于2006年10月~2007年7月对合浦水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浮游植物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营养现状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合浦水库浮游植物共有6门90属,其中以绿藻门最多(49属),其次为硅藻门(14属),蓝藻门(13属) ;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425.2×104ind·L-1,生物量为5.06mg·L-1;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变化规律为冬季的硅藻型,到春季的硅藻-甲藻型,到夏季的蓝藻型,再到秋季的蓝藻-绿藻型;Shannon-Veaner指数表明,秋季的2  相似文献   

4.
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安邦河湿地选择10个典型站位,于2005年7月、9月和2006年5月采样,对其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调查期间共采到浮游植物8门104种,其中绿藻49种,蓝藻25种,硅藻18种,其它12种。浮游植物数量年平均为183.32×104个/L,时间变化呈现7月>9月>5月,空间变化表现为上游高于下游,边缘区高于核心区。方差分析显示,浮游植物数量时空差异显著(P<0.001)。3个月份共发现优势种13种,5月、9月优势种(7种和8种)较7月(6种)多,但优势度不如7月的明显。通过与相似纬度不同水域相比,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具有种类多、数量少的特征,与湿地的水位浅、水生维管植物多的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空间变化趋势相似,均为上游高于下游,边缘区高于核心区。经方差分析表明,种数、数量和生物量在季节间以及站位间都差异显著(P<0.001),与季节水温变化和站位营养盐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营养水平水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以及浮游植物与水质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2016年在白龟山水库调查了浮游植物物种、丰度、生物量以及水质各项理化因子。分别运用Berger-Parker物种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了物种的优势度、浮游硅藻生物多样性、水体污染情况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白龟山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94种,白龟山水库水质总体上属于α-中污染状态或中营养—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邛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和硅藻指数等指标的分析表明,邛海浮游植物的污染指标种占40.4%,优势种多为β-中污带指示种,水质评价为β-中污染,浮游植物生物量碳重量为230mg/m^3,硅藻指数为142.4,表明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扎龙湿地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6—9月份对扎龙湿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43个分类单位,分别隶属于8门、12纲、22目、38科、82属、243种。初步分析了扎龙湿地夏秋两季典型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种类组成最多的为硅藻门,共90个分类单位,占37.04%,其次为绿藻门88个分类单位,占36.21%;数量组成也以硅藻门最多,为14.51×104个.L-1,占总数量的50.33%,绿藻门次之,为6.54×104个.L-1,占22.69%。根据种类组成及分布初步推断,扎龙湿地浮游植物夏季为硅藻—绿藻优势型;秋季为硅藻—绿藻—裸藻优势型。夏季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utz.)和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Hass.);秋季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Ehr.)Ralfs)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utz.)。扎龙湿地总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于2014年冬季(1月)、春季(3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对龙羊峡水库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浮游植物共7门58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3种(属),占39.6%,其次是绿藻门20种(属),占34.5%,蓝藻门8种(属),占13.8%,甲藻门3种(属),占种类数的5.2%;金藻门2种(属),占种类数的3.5%;隐藻门和裸藻门各1种(属),分别占种类数的1.7%。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20.36×104cells/L,年平均生物量0.1931mg/L,综合水质、浮游植物生物量评价结果显示,龙羊峡水库网箱养殖区处于贫营养水平,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8、10月及2005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乌梁素海共有浮游植物7门58属,其中:绿藻门最多,共有22属;硅藻门次之,为14属;蓝藻门也较多,达到了13属;裸藻门、隐藻门及金藻门数量很少,分别为4属、2属和2属;甲藻门最少,仅有1属。全年以绿藻、蓝藻及硅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全年平均密度为33.01×106ind.L-1,平均生物量为26.33 mg.L-1。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藻类密度及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春夏高,秋冬低。另外,根据PCQ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可知,乌梁素海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对银川市景观水道(艾依河)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特征,水体TN、TP、COD、叶绿素a、透明度等指标进行时空动态监测;结合国内外常用的生物指数、多样性指数及营养状态指数等方法,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景观水道共发现藻类115种,夏季为绿藻-蓝藻型,秋季为绿藻-硅藻-蓝藻型;两季平均绿藻指数6.2,藻类综合指数10.9;Margalef指数平均2.69,Shannon-Weaver指数平均0.82;各站点营养状态指数均值为72.63。综合分析得出:景观水道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个别站点已达到极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内不同作物类型退耕还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20年7月选取了大豆、玉米、水稻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共8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并分析浮游植物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40.15%),其次为硅藻门(22.63%)、裸藻门(16.06%)、蓝藻门(13.14%)。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水质指标、浮游植物优势种及丰度说明退耕湿地水质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和富营养化状态。RDA分析显示,退耕湿地浮游植物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鸣翠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对鸣翠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鸣翠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61属118种,构成比例为绿藻42.4%,蓝藻21.2%,硅藻18.6%,其他17.7%。蓝藻优势种最多,属蓝、绿、硅藻型湖泊。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分布依季节而异,高峰期出现在7月,低谷期出现于3月。Mar-galef指数1.267~2.942,Shannon-Wiener指数2.459~4.098,均匀度指数1.782~2.605,综合藻类细胞密度和种群结构评价,鸣翠湖水体处在中度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藻类的不同指标对草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结果存在差异:藻类丰度、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的富营养水平偏高,绿藻指数、Margalef指数评价的富营养水平偏低,藻类综合指数评价富营养水平可靠性不高,该文探讨了适于草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浮游植物指标,结果表明,Shannon-Weaver指数评价的富营养水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藻类生物量评价标准不适用草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评价。  相似文献   

16.
宁夏沙湖水体富营养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对宁夏沙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浮游植物等水质指标季节变化规律,采用非生物因子、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与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种类组成、多样性指数等对其营养水平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沙湖水体已达到富营养化状态。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夏季TLI最高,为中度富营养;秋季、春季为轻度富营养。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评价表明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夏季污染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在牡丹江支流海浪河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手段,基于浮游植物优势度、丰度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的评价标准以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研究河段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显示:1海浪河秋季浮游植物共有6门89种及变种,其中以硅藻、绿藻为主,分别占64%、21%;2生物量在1.82~13.92 mg/L,丰度变幅在8.04×105~51.72×105ind/L;3优势种以硅藻为主,从出现频度和优势度指标来看,小头菱形藻、弧形蛾眉藻线性变种直变型、线形舟形藻为主要优势种;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4.04~4.77,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0.79~0.92。评价结果表明:海浪河秋季水质较清洁,营养状态为中营养—重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18.
2012年8月对贵州舞阳河风景区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水体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鉴定出的浮游植物属于5门58属共149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46.31%。舞阳河夏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6.7×105个/L,生物量平均值为1.58 mg/L。使用指示生物法和多样指数法,表明舞阳河水质总体处于α-中污带与β-中污带之间。  相似文献   

19.
模糊数学在洪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洪湖营养化状态,为更有效地管理湖泊提供决策依据,选取模糊数学方法对洪湖的河流入湖区、养殖区、开阔水体、湿地保护区及全湖的营养化状态作了评价,并用该方法评价结果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结果作了比较,洪湖入湖区的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和透明度的监测结果分别是0.126mg·L^-1,1.86mg·L^-1,5.16mg·L^-1,3.70μg·L^-1。和0.95m;养殖区为0.079mg·L^-1,1.77mg·L^-1,5.41mg·L^-1,3.00μg·L^-1和0.81m;开阔区为0.056mg·L^-1,1.32mg·L^-1,5.06mg·L^-1,2.60μg·L^-1和0.61m;保护区为0.050mg·L^-1,1.04mg·L^-1,4.91mg·L^-1,3.23μg·L^-1和0.92m;全湖为0.065mg·L^-1,1.41mg·L^-1,5.20mg·L^-1,3.30μg·L^-1和0.73m。模糊数学方法评价的结果是:河流入湖区与养殖区轻度富营养化,开阔水体、湿地保护区和全湖中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是:河流入湖区轻度富营养化,养殖区、开阔水体、湿地保护区和全湖中营养。结合监测结果可判断:模糊数学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吻合,洪湖全湖有富营养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呼伦湖浮游植物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对呼伦湖浮游植物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呼伦湖共有浮游植物142种属,隶属8门、22目、40科,其中绿藻门69种,硅藻门29种,蓝藻门27种,裸藻门5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黄藻门4种,金藻门3种.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6.995 mg·L-1.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浮游植物种类生态学指标和PCQ模型对呼伦湖水质进行评价,并验证了PCQ模型用于富营化评价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呼伦湖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