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硝基苯污染物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研究了对氯硝基苯(P-NCB)、间二硝基苯(M-DNB)和2,4-二硝基氯苯(CDNB)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以锦鲤鱼(Brocarded Carp)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液中,通过鱼类的死亡率求出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试验结果表明,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氯苯96 h LC50分别为22.13、14.53、0.692 mg.L-1。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间二硝基苯>对氯硝基苯,3种化合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213、1.453和0.069 2 mg.L-1,2,4-二硝基氯苯对锦鲤鱼的安全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标准,间二硝基苯和对氯硝基苯安全浓度高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研究了对氯硝基苯(P-NCB)、间二硝基苯(M-DNB)和2,4-二硝基氯苯(CDNB)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以锦鲤鱼(Brocarded Carp)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液中,通过鱼类的死亡率求出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试验结果表明,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氯苯96 h LC50分别为22.13、14.53、0.692 mg·L-1.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间二硝基苯>对氯硝基苯,3种化合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213、1.453和0.069 2 mg·L-1,2,4-二硝基氯苯对锦鲤鱼的安全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标准,间二硝基苯和对氯硝基苯安全浓度高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硝基芳烃化合物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效应,从而为硝基芳烃化合物的水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锦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对硝基甲苯、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3种化合物试验液体中,分别采用改良寇氏法和概率单位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并采用u检验法比较两种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种计算方法,所得LC50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能表示3种化合物对锦鲤鱼的毒性水平。以两种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LC50。对硝基甲苯、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96 h LC50分别为41.43、20.42和49.36 mg/L。[结论]对邻硝基苯胺、对硝基甲苯和对硝基苯胺对锦鲤鱼均属于中等毒性物质,其急性毒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4.
用Weil's表的平均移动法进行了NB对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LD_(50)的测定。以组间距(对数剂量差值)为d=0.2,测得NB对雄性小鼠经口服的LD_(50)为525.8962mg·kg~(-1)BW,95%可信限为417.7342~662.0640mg·kg~(-1)BW;以组间距(对数剂量差值)为d=0.0667,测得NB对雌性小鼠经口服的LD_(50)为771.9692mg·kg~(-1)BW,95%可信限为714.8254~833.6812mg·kg~(-1)BW。 相似文献
5.
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Hg^2+、Cu^2+和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Rhoden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Hg^2+、Cu^2+和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计算了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结果]Hg^2+和Cu^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较强;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相对较弱。3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它们对中华鳑鲏鱼24h的LC50分别为0.222、0.344和10.360mg/L,48h的LC50分别为0.215、0.279和8.820mg/L,72h的LC50分别为0.204、0.256和7.910mg/L,96h的LC50分别为0.193、0.236和7.27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93、0.00236和0.07270mg/L。[结论]中华鳑鲏鱼对Cd^2+有较强的耐受力,对Cu^2+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试验用4种方法研究了兽药洛克沙胂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为5.5g/kg;人工土壤法、人造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3.23、2.99、3.45g/kg土壤。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PFOS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斑马鱼的生态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的PFOS暴露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不同浓度PFOS暴露条件下斑马鱼出现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和呼吸能力减弱等中毒现象,随着PFOS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斑马鱼的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FOS对斑马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6.09、9.08、3.91和2.58 mg/L,安全浓度为0.258 mg/L。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断PFOS对斑马鱼的毒性为高毒。[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掌握PFOS的生态毒性以及评价其生态风险和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为14.2~14.5 ℃,pH 7.75,溶氧量为5.8~6.9 mg·L-1的条件下,设置了151.36、173.36、199.53、229.09、263.03、301.99、346.74 mg·L-17个等对数间距的氨氮浓度梯度组,采用96 h静水式毒性试验,对鲈鲤幼鱼进行氨氮的急性毒性研究。研究发现,24、48、72、96 h时氨氮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7.49、197.55、184.27、176.81 mg·L-1,安全浓度为17.68 mg·L-1;非离子氨的LC50分别为2.99、2.84、2.65、2.54 mg·L-1,安全浓度为0.25 mg·L-1。 相似文献
9.
Cd2+对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 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常见污染物Cd2 对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Cd2 对红裸须摇蚊在24 h、48 h以及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235.63 (95%CI:160.96~418.82)、165.17 (95%CI:140.65~198.35)及94.12(95%CI:81.93~108.78)mmol·L-1 Cd.Cd2 对红裸须摇蚊幼虫的毒性与对其他摇蚊物种幼虫有明显不同,该物种对Cd2 急性毒性不敏感,有非常强的耐受能力.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的Cd2 处理对CAT活性影响的LSD法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24 h与48 h的各浓度Cd2 对CAT活性都没有明显差异,只是在72 h时CAT活性在对照组与其他处理浓度组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时间因子对CAT活性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Cd2 浓度在400mmol·L-1时,72 h处理组与48 h处理组的活性表现出显著差异,CAT活性在72 h时被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三种兽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滤纸接触法、人工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3种方法研究了洛克沙胂、氯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3种兽药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Andre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的3种兽药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洛克沙胂5.50g·kg-1、氯霉素5.40g·kg-1、磺胺二甲嘧啶13.32g·kg-1;用人工土壤法测得的3种兽药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洛克沙胂3.23g·kg-1土壤、氯霉素1.67g·kg-1土壤、磺胺二甲嘧啶4.68g·kg-1土壤;用自然土壤法测得的三种兽药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洛克沙胂3.45g·kg-1土壤、氯霉素2.44g·kg-1土壤、磺胺二甲嘧啶5.33g·kg-1土壤。3种兽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都较低。 相似文献
11.
3种有机磷农药对黄颡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对黄颡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态及半静态方法测定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对黄颡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这3种有机磷农药在静态条件下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35.36、16.94、4.48μg/L,而在半静态条件下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29.51、15.78、4.16μg/L。[结论]在静态和半静态条件下,这3种有机磷农药中敌敌畏乳油的毒性最高,其次是氧化乐果乳油,甲胺磷乳油的毒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苯扎溴铵、硫醚沙星、阿维菌素和二硫氰基甲烷对平均体质量(0.26±0.09)g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24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23、36.39、0.39、7.74 mg/L;48 h LC_(50)分别为1.34、22.37、0.24、4.32 mg/L;96 h LC_(50)分别为0.27、11.24、0.11、2.67 mg/L。4种水产药物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阿维菌素、苯扎溴铵、二硫氰基甲烷、硫醚沙星。硫醚沙星和二硫氰基甲烷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54和0.40 mg/L,均高于常规用量,可以在河川沙塘鳢育苗过程中使用。但河川沙塘鳢幼鱼对苯扎溴铵和阿维菌素较为敏感,这2种药物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朱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5,(5):19-22
采用滤纸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方法,分别以24h、48h和7d、14d为试验周期,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接触法测得的24h和48h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25.715×10-3 mg/cm2和19.298×10-3 mg/cm2。人工土壤法测得的7d和14d的LD50分别为964.85 mg/kg和932.79mg/kg。随PFOA浓度升高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可以作为对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OA进行定量表征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半静态染毒试验方法研究了2-氯硝基苯暴露浓度分别为0,0.10,0.50,1.00,5.00 ng/L时对鲫鱼肝脏和鳃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氯硝基苯暴露浓度高于0.5 mg/L时对鲫鱼肝脏和鳃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低浓度的2-氯硝基苯对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刺激诱导作用,高浓度时则对酶活性起抑制作用.相同试验条件下,2-氯硝基苯对肝脏中酶活性的刺激诱导作用强于对鳃的刺激诱导作用,而鳃中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则大干肝脏中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鲫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高于鳃中相应酶的活性.试验结果可为研究2-氯硝基苯对鲫鱼体内抗氧化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4种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重金属Cd、Cu、Zn和Pb对克氏原螯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值)。[结果]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率随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顺序为Cd>Cu>Zn>Pb。根据毒物的分级标准,Cd和Cu对克氏原螯虾为中毒物,其SC值分别为0.037 4和0.052 8 mg/L,均高于渔业水质标准。Zn和Pb对于克氏原螯虾是低毒物质,其SC分别为0.220 9和0.753 8 mg/L,均远高于渔业水质标准。96 h联合试验表明,Cu+Pb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克氏原螯虾对这4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对氯硝基苯对草鱼种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半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草鱼种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分析了P-NCB对草鱼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1℃下P-NCB
96 相似文献
17.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6)
在水温18℃条件下,采用Korbor法按等对数间距使用硒代蛋氨酸、亚硒酸钠、硒酸钠对规格为10、20、50 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硒代蛋氨酸对10、20、50 g组刺参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0.639、0.741、0.795 mg/L;亚硒酸钠对10、20、50 g组刺参的96 h LC50分别为0.275、0.299、0.324 mg/L;硒酸钠对10、20、50 g组刺参的96 h LC50分别为0.305、0.346、0.368 mg/L;3种硒化合物对3种规格刺参的急性毒性大小均为亚硒酸钠>硒酸钠>硒代蛋氨酸。研究表明,在富硒海参生产中,推荐使用硒代蛋氨酸作为硒源。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18℃条件下,采用Korbor法按等对数间距使用硒代蛋氨酸、亚硒酸钠、硒酸钠对规格为10、20、50 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硒代蛋氨酸对10、20、50 g组刺参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0·639、0·741、0·795 mg/L;亚硒酸钠对10、20、50 g组刺参的96 h LC50分别为0·275、0·299、0·324 mg/L;硒酸钠对10、20、50 g 组刺参的96 h LC50分别为0·305、0·346、0·368 mg/L;3种硒化合物对3种规格刺参的急性毒性大小均为亚硒酸钠>硒酸钠>硒代蛋氨酸。研究表明,在富硒海参生产中,推荐使用硒代蛋氨酸作为硒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不同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差异,筛选出环保剂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过程对水生态环境的污染.[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定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25%戊唑醇水乳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有毒化学物质毒性等级分类标准进行毒性分级.[结果]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89、7.87、7.84和7.81 a.i.mg/L,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LC5分别为6.20、5.68、5.32和5.28 a.i.mg/L,25%戊唑醇水乳剂对斑马鱼24、48、72和96 h的LC5o分别为3.29、3.18、3.12和3.10 a.i.mg/L.依据OECD对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等级分类标准,可确定3种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Ⅱ级毒性,对斑马鱼的安全性排序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5%戊唑醇水乳剂.[结论]不同戊唑醇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不同,其中以悬浮剂型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最低,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戊唑醇防控植物病害时应尽量采用悬浮剂,以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为进行银盾鱼病害防治药物的选择及安全性评价,研究17种常用渔药物对银盾鱼稚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7种药物对美国银盾鱼的安全浓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食盐(220 mg·L-1)、乙酰甲喹(16.75mg·L-1)、百虫克(10.72mg·L-1)、霉菌净(7.98mg·L-1)、氟苯尼考(7.52mg·L-1)、甲苯咪唑(3.44mg·L-1)、甲醛(3.16mg·L-1)、高聚碘(1.94mg·L-1)、高锰酸钾(1.07mg·L-1)、鱼虫克星(0.76mg·L-1)、小瓜指环净(0.39mg·L-1)、敌百虫(0.35mg·L-1)、拜特虫清(0.32mg·L-1)、新伊维(0.3mg·L-1)、三氯异氰脲酸钠(0.06 mg·L-1)、拜特鱼虫敌(0.03 mg·L-1)、硫酸铜(0.028mg·L-1)。甲苯咪唑、百虫克、敌百虫、拜特鱼虫敌、拜特虫清、新伊维、小瓜指环净、高聚碘、霉菌净、氟苯尼考、乙酰甲喹的安全浓度分别接近或高于常用剂量,可安全使用;三氯异氰脲酸钠、甲醛、高锰酸钾、鱼虫克星和食盐的安全浓度低于常用剂量,应谨慎使用;硫酸铜的安全浓度显著低于常用剂量,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