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市场茶叶价格是个总概念。价格种类很多。本文所谈的是出口贸易价格,即成交价。而茶类、市场的不同,价格的变化亦不一样。我国三大出口茶类中,远洋绿茶(眉茶和珠茶)和特种茶(乌龙、普洱、花茶、白茶及特种名茶等)的出口量,已占世界同类茶叶贸易量的75—90%,这部份茶叶的市场价格,基本以我为主而定,价格相对稳定,波动  相似文献   

2.
许多原二类农产品市场放开,产销直接见面后,货源流向改变着生产结构,根据市场需求产生了灵活的看样加工方式。如作为大宗出口商品的红茶,由于成品分级计等对样加工的程序异常繁琐,国内货源紧缺,有的生产单位要求脱离样茶进行加工。这类商品的加工还需不需要标准样?目前,这个问题广为人们商榷。单就茶叶商品而论,脱离样茶进行加工的提法是片面的,由于茶叶商品由农产品加工进入消费领域,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商品消费价值,为了领导统一的茶叶市场,协调产供销经济活动,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各类样茶的套改、修订和换配工作还是必需的。其意义在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会逐渐使商品价格反映其价值,通过茶叶的实物标准样才能有产品质量的标准和订价的尺度,专业部门通过管理标准样及茶叶审检项目标准化,起着对茶叶生产质量、茶叶购销活动的宏观监督和指导作用,这种管理手段具有类似经济法规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3.
王铁军 《茶业通报》1999,21(4):33-34
出口茶叶贸易成交样是茶叶外贸业务活动的基础,是茶叶贸易,生产,检验依据。正确认识出口茶样的重要性,严格管理,合理使用,妥善保管出口茶样,对指导出口茶叶生产,保证出口茶叶质量,促进茶叶外贸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 近年来,茶叶市场出现结构性疲软,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茶叶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供出口茶由于外贸体制改革和国际市场情况变化,减少了部分出口计划,价格也作了下浮调整。加工企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国内市场上一方面名优茶供不应求,高中档茶叶紧俏好销;另一方面低档茶滞销积压,茶农由于成本高也不愿意生产。面对这种状  相似文献   

5.
绿茶市场反弹的反思王国华(东至县茶叶技术指导站247200)东至绿茶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销路不畅,市场疲软后,今冬豁然出现反弹。现农户及茶场(厂)存茶都已销室,价格也比上半年茶季时高出一半以上。现就此通过对目前市场行情的调研,结合历年来茶叶市场的走势...  相似文献   

6.
詹罗九 《茶业通报》1999,21(1):40-42
1茶业经济,经过近些年的调整和发展,产品结构已日趋合理,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的供求的数量均衡和价格均衡,茶叶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初级市场、区域市场和城乡批零市场,已初步形成茶叶流通网络,而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农户、企业,经历了与市场经济的磨合,...  相似文献   

7.
宋代茶叶市场繁荣。茶叶市场上的茶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以产地分,相当广阔,遍及各茶区;从形制分,片散兼有,片茶略占上风;从质量分,高、中、低各档次应有尽有;从采摘季节分,春、夏、秋三季茶均有需求。茶叶市场上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质量有差、价格有别、数量繁多、品种丰富的商品茶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层人们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评茶诀窍     
目前世界各国对茶叶品质的评定和茶叶价格的确定,都靠感官审评。物理检验和化学分析,都还不能全面地判断品质的高低,而只具有某种因子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茶叶的某些物理因子与化学成份含量的多少,都不能作为确定茶叶价格的依据。感官评茶有不少诀窍。如孤立地以茶评茶,不了解茶的特性、个性、加工、贸易等  相似文献   

9.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13,(3):112-115
宋代茶叶市场上的茶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以产地分,相当广阔,遍及各茶区;从形制分,片散兼有,片茶略占上风;从质量分,高、中、低各档次应有尽有;从采摘季节分,春、夏、秋三季茶均有需求。茶叶市场上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质量有差、价格有别、数量繁多、品种丰富的商品茶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层人们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价格改革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我国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商品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茶叶的需求,1984年国务院曾指出:茶叶的调整和改革是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按经济区划组织多渠道流通和开放式市场,把经营搞  相似文献   

11.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22,44(1):32-35
茶叶竞航是中西茶叶贸易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茶叶竞航就是茶船从中国港口茶埠装船出洋,向同一目的地出发,看谁最先到达,优胜者都将得到一定数量的奖金,并以此决定茶叶运费的高低.竞航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英国散商渴望在新贸易环境下大捞一把;中国是世界茶叶市场的唯一供应者;《航海法》废除后外国船茶可运货至英国.竞航的起始是以快速...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3200年"锦秀茶祖"在这里生生不息,这里有令徐霞客难以忘怀的太华茶,1939年滇红茶在这里诞生——这里是凤庆。中国,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国。然而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发展,国内茶叶市场也出现了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情况低迷的现状。凤庆,一个地处云南深处,被誉为"中国红茶之  相似文献   

13.
夏涛 《茶业通报》2006,28(2):51-52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也是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茶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300亿元以上,无以比拟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茶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但与之极不相称的是,本应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和较高声誉的中国茶,不仅没能拥有行销全国、享誉世界的茶品牌,而且市场竞争力日益减弱,价格越卖越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竞争将会愈加激烈,集中表现在市场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因此,要进一步提升中国茶产业的竞争力,重振中国茶雄风,唯有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才是振兴我国茶业经济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上不少产条国家仍在发展茶叶生产,产量不断增长。茶叶市场发展受到扩大再生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及需求减少而制约。随之而致的是茶叶价格的低落,迫使茶叶生产和经营者将如何把茶叶发展下去这个既困惑又现实的问题。我国有句谚语“茶贱伤农”。在国外,如乌干达因茶叶不景气,一九九五年茶园面积减少了20%,改作它用。在我国,有些产茶省如湖南,茶园面积已由二百六十多万亩,减至一百四十多万亩,产量也由八万多吨减至为五万多吨,清香可口、发财致富的茶,如今却成了“苦涩”茶。虽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下,茶叶产。销国共同…  相似文献   

15.
香港属自由港,交通运输发达,进出口贸易兴隆,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交往频繁,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市场,素以信息灵通,称著于世。香港的茶叶市场,可以说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一个窗口。国际茶叶市场的价格起落,货源丰缺、花色品种变化,以及茶叶市场趋势,都会在这个窗口映现。兹现将海外茶叶信息整理几条,借茶叶刊物一角,传给内地茶界同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安徽由于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贯彻,茶叶市场出现了许多好的势态。如茶叶生产者由过去封用式的粗放经营转为开放式的集约经营,有力的发展茶叶商品生产,货源增加;茶叶经营出现了多成分多层次的经营形式,开展竞争,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叶流通体制由独家经营转为多渠道竞争,产销见面,内销茶运销加快,销费者大大称便,但由改革还不够深入,各方面政策不配套。也出现许多不协调的现象,如精制茶厂连产大幅度亏损,频临倒闭:茶叶价格飞速上涨,质量严重下降;销费者负担加重,外销茶品级结构下降,换汇率高,收购实绩也有下降,严重威胁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产于云南,历史悠久,越陈越香,越陈越贵,是区别于其它茶叶的最大特征。在《中国名茶志》书中的“云南卷”中,刊登云南名茶有20个,普洱茶排在首位。近年来,普洱茶活动多,主要有茶节、商务大会、交易会、展销节和高峰论坛等。省领导对普洱茶作了很高评价。普洱茶的产量大幅增长,市场销售增多,产销开始兴旺。普洱茶对外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较往年也是很大的增加。此外,2007年4月5月以后,普洱茶产销和价格也出现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茶叶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市场潜力越来越大。本文从中国农村茶叶市场需求、茶企销售渠道和促销手段三个方面入手,剖析中国农村茶叶市场的变化,同时也为茶企开辟农村茶叶市场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陶觉逊 《茶业通报》2012,(3):116-118
宋朝榷茶中的民有官收官销的官鬻法、民有官收商销的间接专卖法、民有官督商购商销的专卖法各有其严格的法律体系,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茶法条文加强对茶叶市场的控制,试图把茶利一网打尽。榷茶法对茶叶市场的管理弊病丛生,官府最终不得不以通商法加以取代。  相似文献   

20.
以春季茶树‘碧香早’的1芽2叶茶鲜叶为原料,选同一批次鲜叶采用蒸汽固样法将其制成固定样及加工成6类茶叶,并比较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茶叶新产品开发及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固定样及6类茶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亚硝基、·OH及O2-·的能力均随茶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以及红茶对DPPH·的IC_(50)依次为0.017、0.019、0.019、0.020、0.021、0.022、0.038 mg(干茶浸出物)/mL,绿茶、固定样、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和红茶对·OH的IC_(50)依次为1.438、1.695、2.988、4.163、4.606、4.881、6.847 mg(干茶浸出物)/mL,固定样、乌龙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对亚硝基的IC_(50)依次为1.285、1.401、1.514、1.525、1.847、2.146、5.163 mg(干茶浸出物)/mL。说明由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6类茶在浸泡相同质量干茶的条件下,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在体外抗氧化性能上存在差异,固定样及6类茶的抗氧化能力大小在总体上呈现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的趋势,其中以清除DPP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