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季抛栽稻的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抛栽稻和手插稻的比较试验表明:(1) 抛栽稻的生育优势有:分蘖早,分蘖多,有效穗多;根系生长好,吸肥能力强;早稻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大,生物产量高。晚稻在施用穗肥的条件下也有同样的优势。(2) 抛栽稻的生育劣势有: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高效叶面积率低,每穗粒数少;茎鞘运转率和经济系数低;抗根倒能力差。(3) 抛栽稻高产的主攻方向是提高成穗率和增加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2.
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旋耕抛栽稻与常规耕翻抛栽稻相比,前期表现缓苗期延长,分蘖发根期推迟。后期表现生长旺盛,叶面积大,光合产物积累多、运输快,具有穗数略减、增粒、增重而增产的特点。比留茬30 cm免耕抛栽稻前期发苗早、死苗率低、僵苗少,中期高峰苗出现时间早而多,成熟时有效穗数略减,但每穗粒数多,粒重高,产量增。比留茬15 cm免耕抛栽稻的分蘖、发根、长叶等生育进程慢,产量相近。单位面积纯收入排序为:旋耕抛栽稻>留高茬免耕抛栽稻>不还草旋耕抛栽稻,留茬15~20 cm免耕抛栽稻>留茬30 cm免耕抛栽稻。全量还草旋耕抛栽技术具有生态环保、培肥土壤、减轻病虫草害、省工节本、操作简便、增产增效等多方面优点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表明: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抛秧密度为2.0万丛/667m2时,其经济性状指标与产量最高;晚稻在低肥管理下抛秧密度以2.42万丛/667m2,高肥管理下抛栽密度以1.98万丛/667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二晚抛栽稻播种量、化控措施与抛栽秧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盘育秧的秧苗素质越来越不如湿润秧,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细,单株叶面积小,百苗干重轻,分蘖停止早并出现大量夭亡;稀播能改善秧苗素质,减少串根,采用两次化控控制株高,促进分蘖,减少串根有一定效果,抛栽稻和手插稻比较,在经济性状上表现为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结实率与千粒重降低;不同秧龄抛栽,早抛的各项经济性状均比晚抛的好,产量比晚抛的高,特别是秧龄超过30d抛栽,产量减少明显。最后讨论了二晚抛栽稻的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5.
双晚塑盘免耕抛栽稻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晚秀水417塑盘免耕抛栽稻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通径及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在各经济性状中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穴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居第2位,抛植密度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居第3位,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居第4位。抛足基本苗,早促早控,施好促花肥,重视保花肥,提高结实率是双塑盘免耕抛栽关键性技术措施。双晚秀水417塑盘免耕抛栽单产550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667m^2抛3.25±0.25万穴,有效穗28.34±0.51万/667m^2,穗总粒数107.62±5.24粒,结实率79.39%±1.42%。  相似文献   

6.
根据抛栽稻的特点,探索水稻抛秧获得高产的氮肥运筹规律,为水稻抛秧高产栽培奠定基础.本试验结果证明,在抛栽基本苗合理条件下,667m2施纯N10kg,基肥与穗粒肥55肥料运筹方式利于取得合理群体.  相似文献   

7.
双季抛栽稻高产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将增加穗肥比重、提早晒田和喷施GA33项技术组装成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应用于双季抛栽稻的大田调控 ,对抛栽稻的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栽培技术比较 ,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能控制无效分蘖的生长 ,降低最高苗数 ,提高成穗率 ;增加中后期特别是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 ,提高总干物重及其在穗部的分配比例 ;增加中后期的养分吸收量和总吸收量 ;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 ,增加每穗粒数和结实率 ,最终提高产量 ,早、晚稻分别增产 1 5.0 0 %和 2 0 .62 %。  相似文献   

8.
中熟晚粳甬粳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粳18属中熟晚粳,全生育期139.1d,半弯穗,穗大粒多,秆粗剑叶挺,叶鞘包节,后期青秆黄熟,根系活力强,功能叶寿命长。抗稻瘟病、生理性青枯病、纹枯病,抗倒伏能力显著好于对照品种宁67。米质与秀水11相仿。作连作晚稻手栽、抛栽,作单季稻手栽、撒直播远适宜。栽培上重点是培育壮秧和防治稻曲病。  相似文献   

9.
针对潜育型稻田低产原因,连续2年进行了水稻旱育秧中苗抛栽综合栽培技术在潜育型稻田中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旱育中苗抛栽具有分蘖早、有效穗多、增产、增收等特点,并详细介绍了潜育型水稻田旱地育秧抛栽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气平衡栽培法在双季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双季稻水气平衡栽培法应用试验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田植株抛栽后的长势一直优于大田,以抛栽后35天表现最为突出;平均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高于大田,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早稻嘉育948和嘉育293,晚稻甬粳18和丙97-209,进行连作稻旱育抛栽的茬口搭配研究。结果表明,与旱育秧手插相比,旱育抛栽的水稻有效分终止期提早2 ̄5d,最高苗增加77.7万 ̄114.2万/hm^2,生育期延长1 ̄2d,有效穗增加15.2万 ̄66.7万/hm^2,每穗总粒增加1.6 ̄6.03粒,旱育抛栽连作水稻的品种搭配组合以嘉育948与丙97-209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目前主要的栽培方式对超级稻宁粳3号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09-2010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宝陵农场南京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设置机插、撤播、条播、穴播、等距手栽、精量手栽和循环手栽7种栽培方式,比较各种栽培方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进程、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穗型和株型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表现由高到低依次为精量手栽、机插、等距手栽、撒播、循环手栽、穴播、条播.手栽高产的优势在于穗型较大,颖花数多;直播稻的劣势是每穗粒数少,颖花数较少;机插每穗粒数和颖花数介于手栽与直播之间.3种手栽方式相比较,循环手栽方式每穗粒数与颖花数明显不足,而等距手栽每穗粒数相对较少,精量手栽方式优势明显.直播方式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前期干物质积累过少,穗型较小,顶4叶叶片短小,产量较低.相对撒播,条播与穴播方式穗粒数较高,通过适宜的密度配置,增加穗数,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与精量手栽相比,机插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少,穗型小,提高前期干物质积累,主攻大穗,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朱强国  袁毅  范友胜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51-52,226
进行了早籼塑盘湿润育秧抛栽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抛植密度对产量起负向直接效应。生产中应控制抛植密度,早控分蘖,施好促花肥、保花肥及壮粒肥,提高结实率。对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三性状进行线性回归模拟分析表明,塑盘湿润育秧抛栽高产栽培,单产500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667m^2有效穗24.69-26.19万/667m^2,穗总粒数98.74-103.17粒,结实率87.00%-89.79%。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雁两优921作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两伏921于2001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湖南省目前中熟晚勒两系杂文稻产量较高的新组合,湖南省示范推广1300hm^2,每公顷产量6097.5—8974.5kg。作晚稻栽培其栽培技术要点是抛栽,主攻大穗多粒。  相似文献   

15.
节水抗旱稻“旱优八号”在浦东新区试种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节水抗旱稻“早优八号”为试材,采用机插稻和直播稻种植方式,在工业抛荒地和盐碱地开展了有无灌溉和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旱优八号”作机插稻和直播稻,在工业抛荒地和盐碱地上种植,具有节水、抗旱、耐盐碱.穗型大,每穗总粒数多、结实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机插产量表现及高产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穗数型、穗粒并重型、大穗型等3组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机插水稻取得高产的适宜类型粳稻品种以及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高产途径,同时设常规手栽稻对照.结果表明,在苏中地区,大穗型粳稻品种最适宜应用于机插稻,其次为穗粒并重型品种,穗数型品种不宜应用于机插稻.大面积生产上,在选用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的基础上,拿足适宜穗数,主攻大穗增产效果最好.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不论是机插稻还是手栽稻,其高产途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超级稻免耕抛栽的产量表现及经济效益,于2011年在广西宾阳县进行不同耕作方式(免耕抛栽、翻耕抛栽)的晚稻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翻耕抛栽相比,免耕抛栽下超级稻的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粒重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14100元/hm2),使其产量增产了2.6%,纯收入(10284元/hm2)增加了5.1%。由此可见,免耕抛栽是一项既节本又高效栽培技术,在桂中地区的晚稻生产上应该大力推广,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早稻旱地育苗抛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稻早育抛栽是一种在旱地苗床培养矮壮秧苗,采取抛秧方式移栽的栽培技术。试验表明,旱育抛栽具有较强的前期生长优势,突出表现为根系发达,个体分蘖节位低、数量大,群体茎蘖发展快。采用大穗型品种,群体控制适中,能够达到增穗增粒;采用多穗型品种,基础群体较大,则苗峰高,增穗明显,但穗形有所下降。旱育抛栽产量高于旱育手插,比传统的水育手插明显增产。此栽培方式移栽速度快,是一项高产高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混栽对中熟中粳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中熟中粳稻品种按不同比例混栽,统计其高峰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穗长、总粒数、空粒数、千粒质量等,研究不同比例条件下混栽的分蘖成穗规律及对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混栽,对占比较少品种分蘖的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品种之间按照1∶1混栽,对弱分蘖品种分蘖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不同比例的混栽能够明显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增加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并提高结实率、生物学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塑盘旱育抛栽高产栽培,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穗数,其次是穗总粒数、结实率,抛植密度不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生产中要以每667m^2有效穗为中心来合理安排抛植密度,对分蘖进行早促早控,建立适宜的高产群体,中后期注意保花肥和促花肥的施用,以增加穗总粒数、提高结实率才有利于高产。线性回归产量模拟分析得出,抛植密度2.58—2.8127/667m^2条件下,浙辐203塑盘旱育抛栽单产575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有效穗28、69±0.7627/667m^2,穗总粒数114.78±2.43粒,结实率79.76%±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