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中国农业科技的主要成就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和一系列成果。其中,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了通过推广良种实现农业增产的潜力;光、热、水、土等资源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物病虫害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业生产损失;农业综合、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信息的研究,为中国的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信息服务。 “九五”期间,中国农业科技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内文摘     
一年来农村基点工作的收获和体会——安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安徽农业科学,1964年6期)为了使农业科学研究更加符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更好地为当前当地农业生产服务,1964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各专业所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加强了农村研究基点工作。全院共派出研究人员48人,占研究人员总数的32.2%,在17个县建立了18个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8):185-188
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专属名词,它对中国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于1982年至1986年和2004年至2014年两个历史时期连续推出十六个以农业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分别着眼于"解决温饱"和"更好生活"。新世纪以来,中央从2004年起连续十一年将"一号文件"锁定农业,这极大地促进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析新世纪"一号文件"的特征,把握"一号文件"的脉络,对于梳理当代中国农业发展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以既有的政策为参照可以为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誉称的彝州大地上,有着一个支撑高原粮仓的农业科研队伍,她就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前身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从1962年建立以来,始终秉承科技兴农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科研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导向,承担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两大职能,主要开展高原粳稻楚粳系列水稻、楚单系列玉米、麦类、豆类、油菜、马铃薯、魔芋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及其集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稳产的农业适应性策略研究,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玉米为例,对中国农业生产是否"靠天吃饭"这个老话题给予了一种新的检验。通过2004-2014年玉米主产区12个省(自治区)166个地级市(区、盟、自治州)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玉米种质创新和灌溉条件改善作为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适应性策略对稳定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干旱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玉米种质创新、灌溉条件和干旱指数的联合检验结果表明,2004-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已有所改观。然而,支撑玉米有效应对干旱的灌溉手段是不断扩张的机井数量,这对于农业灌溉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将加重粮食生产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和安全性风险。"十三五"时期,在平衡粮食生产和环境资源的双目标时,有必要缩减农业灌溉水资源负荷过重地区的粮食生产任务,并就这一问题给予相关的科研论证。  相似文献   

6.
畜牧分院隶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是一所以畜牧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公益型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其前身始建于1913年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农事试验场畜产部,后经历伪满州国国立农事试验总场畜产部、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处公主岭农事试验场畜产系、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到1959年成立了吉林省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凌源县为了适应高级合作化以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技术干部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使其更好地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农林水利局成立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室。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试验研究和解决有关农、林、畜牧、水利等方面,县内可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推动技术干部向农业科学进军,争取在最短的时期内达到国内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并按照全国农业发展纲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长海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224-226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被命名为"国家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广东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国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经过近10年建设,探索了一条集科技创新、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商业贸易"六位一体"的农业科研单位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综合发展新模式,取得了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发挥了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引领作用,这种模式已推广到广东、四川、江苏、吉林、湖北、海南等地,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978——1979年,我国农业、教育和科技界就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一场讨论。讨论针对我国农业的若干基本层面问题,破除了极"左"思想的束缚,为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对今天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到2005年,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国际水稻所引进"超级稻"材料297份,经过多年、多代系统选育和杂交改良,育成水稻新品种2个、新品系6个;通过直接或间接对这些超级稻材料评价与利用,提高了玉溪市水稻育种和生产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17.
18.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