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探讨用化学分析法预测大豆蛋白类饲料猪消化能值。选取体重(35±2)kg、遗传基础相似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8头,采用2个4×4拉丁方设计,运用套算法测定豆饼、豆粕、干法膨化全脂大豆等8种大豆蛋白类饲料的表观消化能(DE),分析并计算出各种饲料的常规成分。结果表明:(1)在大豆蛋白类饲料猪消化能值回归预测中,ADF是最佳预测因子。(2)最佳预测方程为①DE(MJ/kg,DM基础)=16.407-85.982ADF+0.328GE(R2=0.88,RSD=0.264%,P<0.01);②DE(MJ/kg,DM基础)=30.319-89.999ADF+9.659SCHO-184.115Ash(R2=0.95,RSD=0.189%,P<0.01);③DE(MJ/kg,DM基础)=23.882-84.418ADF-7.877NFE+19.71CF(R2=0.95,RSD=0.281%,P<0.01),上述最佳方程经检验适用于与本试验类似的饲料。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的理化特性及对生长猪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值,并探讨通过理化特性建立消化能与代谢能预测模型的可行性。试验选取12头初始体重相近(50.1±2.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6头猪,采用2个6×6拉丁方设计,试验共6期。采用直接法评定12个小麦样品的能量价值,每个小麦样品配制1种日粮,共12种日粮,小麦在日粮中所占比例为97.0%。结果表明:12个不同品种小麦的能值差异极显著(P<0.05),其中北麦4的消化能含量最低(16.40 MJ/kg DM),而龙麦30的消化能含量最高(17.01 MJ/kg DM)。北麦4的代谢能含量亦最低(15.72 MJ/kg DM),辽春10最高(16.48 MJ/kg DM)。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以总能和理化特性为基础的小麦消化能和代谢能预测模型,推荐预测模型:DE=-829-58.4×ADF+1.1×GE(R2=0.79,RSD=24.5),DE=-1384+1.1×GE+0.65×BW(R2=0.79,RSD=24.8),ME=-2990+1.7×GE-50.2×Xylans-87.6×Ash(R2=0.88,RSD=21.1)。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测定麦麸的猪消化能(DE)及麦麸各化学成分对DE与能量消化率(DCE)的影响,分析用麦麸化学成分建立其DE与DCE的预测方程。试验选用12头三元杂交(杜×大×长)去势公猪[初始体重为(36.6±2.9)kg],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6期,11种饲粮),应用全收粪法测定10种不同产地和批次麦麸的DE,通过分析麦麸原料中的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淀粉(St)、粗脂肪、粗灰分、总能与DE及DCE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最佳的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方程。结果表明:10种麦麸的平均DE为11.72 MJ/kg(干物质基础),平均DCE为61.31%,St为DE和DCE的最佳预测因子。推荐DE预测方程:DE=0.31×St+3.71(R2=0.76,RSD=0.42,P<0.01)、DE=-0.91×CF-0.71×CP+33.80(R2=0.76,RSD=0.35,P<0.01)。推荐DCE预测方程:DCE=1.70×St+22.28(R2=0.76,RSD=2.89,P<0.01),DCE=-5.02×CF-3.65×CP+182.81(R2=0.80,RSD=1.79,P<0.01)。由此可知,本试验利用麦麸原料营养成分建立的DE及DCE的预测方程相关指数较高,且由本试验结果预测的DE值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利用全混合日粮(TMR)体外发酵参数预测奶牛的生产性能,采集2头体重550 kg、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瘤胃液,并取40种不同的TMR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体外发酵24 h的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NH3-N)含量,以及甲烷(CH4)排放量、微生物蛋白质(MCP)、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体外蛋白质消失率(IVCPD)和体外有机物消失率(IVOMD)等指标。记录饲喂不同TMR的奶牛对应的生产性能(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并与奶牛生产性能之间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①产奶量与丙酸含量(r=0.37,P<0.05)、MCP(r=0.40,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IVCPD(r=-0.44,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脂率与乙酸含量(r=0.55,P<0.01)、甲烷排放量(r=0.36,P<0.05)、MCP(r=0.40,P<0.05)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乳蛋白率与MCP(r=0.91,P<0.01)、IVDMD(r=0.44,P<0.01)、IVCPD(r=0.45,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是与IVOMD(r=-0.56,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②奶牛的生产性能可用体外发酵参数作为预测因子进行预测。产奶量(kg/d)=29.72-0.86IVCPD(R2=0.73,RSD2=47.26,P<0.001);乳脂率(%)=0.40+0.06AA(R2=0.91,RSD2=0.15,P<0.001);乳蛋白率(%)=1.52+0.06MCP(R2=0.78,RSD2=0.01,P<0.001)。奶牛的生产性能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明预测方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选用288头(23±2)日龄,初始体重(7.12±0.54)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采用2×3因子设计,研究消化能(14.64MJ/kg和14.23MJ/kg)与蛋白质水平(19%、21%和23%)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消化能水平相比,高消化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12.9%(P<0.01),改善饲料转化率18.8%(P<0.01),降低腹泻率27.6%;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日增重(P=0.04)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P<0.01),而腹泻率也随之呈增加趋势。由此可见,随着日粮消化能和蛋白质浓度的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消化能为14.64MJ/kg,CP为21%时可达到最佳的促生长效果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间接测热法结合套算法测定爱拔益加(AA)肉鸡对不同玉米蛋白粉原料的有效能值并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净能预测方程。选取24日龄体重为(1 150±30) g的AA肉鸡60只,随机分为5个组(1个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组和4个玉米蛋白粉替代比例为20%的试验饲粮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试验期为7 d,其中预试期3 d,27日龄时转入呼吸测热室适应1 d,28日龄开始3 d正试期。结果表明:1)28~31日龄肉鸡对4种玉米蛋白粉原料的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17.61、19.22、18.56和18.28 MJ/kg DM,净能(NE)分别为9.64、10.29、7.59和11.71 MJ/kg DM,NE/AME分别为55.38%、53.49%、41.18%和64.39%。2)玉米蛋白粉原料NE预测方程为NE=14.575-5.99×粗纤维+2.716×粗灰分(R2=0.988,P<0.01);NE预测值平均值为9.80 MJ/kg DM,实测平均值为9.81 MJ/kg DM,平均差值为0.01 MJ/kg DM,相对标准偏差为0.07%。由此...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评定白酒糟的营养成分及在生长猪上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并基于其所含化学组分建立白酒糟在生长猪上DE和ME的预测模型。选取78头健康、体重(52.1±3.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配到1个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和12个白酒糟(替代基础日粮供能组分的30%)待测日粮处理中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用全收粪尿法和套算法测定其对生长猪的DE和ME值。进一步分析每个样品的化学成分与其有效能值的关系,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12个白酒糟样品DE和ME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饲喂基础下,12个白酒糟样品的DE为3.79~8.81 MJ/kg,ME为3.54~8.15 MJ/kg;白酒槽DE的最佳预测方程为DE(MJ/kg)=38.46-0.63×粗灰分-0.11×粗纤维-1.14×总能-0.03×中性洗涤纤维(R2=0.81),ME的最佳预测方程为ME(MJ/kg)=41.86-0.75×粗灰分-1.51×总能+0.20×粗脂肪-0.05×粗纤维(R2=0.74)。  相似文献   

8.
放牧家畜对所采食牧草的消化是影响其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试验选取4月龄公、母乌珠穆沁×杜泊羔羊进行2个月的放牧试验以评估放牧草地可提供牧草的营养品质变化、羔羊的消化代谢及能量需求。结果表明:牧草粗蛋白、粗纤维含量随放牧时间延长而增加,粗脂肪则相反;羔羊对牧草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呈上升趋势;而对牧草粗脂肪、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呈先增后减趋势;牧草总能、羔羊能量代谢随时间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公、母羔羊在14~35 d期间体重增长有显著差异(P<0.01)。综合研究放牧试验数据,公羔羊、母羔羊的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 DE)、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 ME)的能量需求预测方程分别为:公羔羊DE=1.147×W0.75(代谢体重)+0.227×ADG(日增重)(R2=0.920,n=160,P<0.001),ME=0.941×W0.75(代谢体重)+0.186×ADG(日增重)(R2=0.920,n=160,P<0.001);母羔羊DE=1.196...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消化能水平在高温高湿饲养环境下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以确定生长肥育猪适宜的消化能水平。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40.0±2.0)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5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10个重复(7头公猪,3头母猪),每个重复1头猪。5个组试验猪分别饲喂消化能水平为13.68、13.88、14.09、14.30和14.51 MJ/kg的饲粮,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1)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随着饲粮消化能水平的提高,试验猪生长期、育肥期及试验全期的平均日采食量呈下降趋势,而平均日增重(ADG)呈先升高后降低、料重比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猪生长期和全期的ADG与饲粮消化能水平的曲线方程分别为Y1=-878.02X^2+24708.94X-173289.53(R^2=0.69,P<0.01)和Y2=-436.56X^2+12276.96X-85600.33(R^2=0.54,P<0.05),当ADG达到最大时,对应的饲粮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4.07和14.06 MJ/kg。2)饲粮消化能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清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并且以14.09 MJ/kg消化能组最高(P<0.05)。3)饲粮消化能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血清脂蛋白脂肪酶、脂肪酶(LPS)活性分别有极显著(P<0.01)和显著性(P<0.05)影响,而对血清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以及脂联素和生长激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猪血清LPS活性与饲粮消化能水平的曲线方程为Y3=133.00X^2-3761.26X+26664.78(R^2=0.83,P<0.05),当血清LPS活性最低时,对应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4.14 MJ/kg。4)随着饲粮消化能水平的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皮脂率显著提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并以14.09 MJ/kg消化能组的肉品质最优,其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低于13.68 MJ/kg消化能组(P<0.05);猪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与饲粮消化能水平的曲线方程分别为Y4=0.70X^2-19.92X+143.25(R^2=0.96,P<0.05)和Y5=2.88X^2-82.20X+590.36(R^2=0.99,P<0.05),当肌肉滴水损失、剪切力达到最低时,对应的饲粮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4.23和14.27 MJ/kg。  相似文献   

10.
肥育猪消化能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体重约52kg的杜× (大×长)猪60头 ,分为6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组2个重复 ,分别饲以含消化能浓度不同的6组饲粮(各组饲粮中DE与CP、Lys、Met +Cys比例相同) ,研究52~90kg肥育猪DE需要量 ;同时采用体重71kg 的阉公猪36头 ,每组6头进行消化试验 ,测定各组饲粮的DE浓度及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组饲粮DE浓度分别为13.18、13.59、13.99、14.39、14.79、15.20MJ/kg。粗脂肪消化率随DE浓度的提高而极显著提高(P<0.01) ,当DE浓度从13.18MJ/kg 升高到14.39MJ/kg时 ,能量和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氮消化率和氮存留量显著提高(P<0.05) ,采食量和日增重趋于提高(P>0.05)、DE日摄入量极显著提高(P<0.01) ,进一步提高DE浓度 ,能量、干物质和氮消化率降低(P<0.05)、氮存留量趋于提高(P>0.05)、生产性能未能提高 ;氮存留效率和料重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E浓度14.79MJ/kg组和15.20MJ/kg组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 ,DE浓度13.18MJ/kg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DE浓度13.18MJ/kg 组屠宰率略低于其它组(P>0.05)、胴体脂肪率极显著低于13.99MJ/kg 和14.79MJ/kg 组(P<0.01) ;13.18MJ/kg 和14.39MJ/kg组瘦肉率显著高于14.79MJ/kg 组(P<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消化能水平和可消化赖氨酸与消化能比值对长白×荣昌(长荣)杂交生长猪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头初始体重约为27.05 kg的健康长荣杂交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占1/2的原则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采用2×3因子设计,即饲粮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3.00和14.50 MJ/kg,饲粮可消化赖氨酸与消化能比值分别为0.50、0.60和0.70 g/MJ。分别测定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粮消化能水平升高,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和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滴水损失(P<0.05),且有提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7)及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6)的趋势。随着饲粮可消化赖氨酸与消化能比值的增加,生长猪眼肌面积、血清尿素氮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料重比有提高的趋势(P=0.05),平均背膘厚呈降低的趋势(P=0.09)。饲粮消化能水平和可消化赖氨酸与消化能比值对生长猪胴体瘦肉率、血清尿素氮、肌肉pH45 min和pH24 h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保持氨基酸模式一致条件下,饲粮消化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长荣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影响显著,综合评定可知,生长阶段的长荣猪最佳生长潜能和最优胴体品质所需的饲粮消化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4.50 MJ/kg和0.73%。  相似文献   

12.
平均体重 50.9kg生长猪 ,采用全收粪法, 6× 6拉丁方试验设计,测定玉米、玉米蛋白粉、玉米干酒糟可溶物( DDGS)和菜籽粕的表观消化能及其能量消化率。试验结果玉米、玉米蛋白粉( CP:52%)、玉米蛋白粉( CP:47.4%)、玉米蛋白粉( CP:32%)、玉米干酒糟可溶物( DDGS)和菜籽粕的表观消化能分别为 13 43MJ/kg、 15 52MJ/kg、 16 11MJ/kg、 16 32MJ/kg、 12 01MJ/kg和 10 21MJ/kg;其能量消化率分别为 81.79%、 78.81%、 81.03%、 87.68%、 59.58%和 57.84%。  相似文献   

13.
青年獭兔消化能、粗蛋白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72只 10 0日龄左右青年獭兔进行能量、粗蛋白等营养需要量试验 ,设高能量高蛋白 (第 1组 :DE 11 17MJ/kg ,CP18 44 % )、高能量中蛋白 (第 2组 :DE 10 98MJ/kg ,CP 16 2 9% )、低能量高蛋白 (第 3组 :DE 10 5 3MJ/kg ,CP 19 2 9% )和低能量中蛋白 (第 4组 :DE 10 2 6MJ/kg ,CP 16 0 5 % ) 4个组。 74天生长发育和被毛质量测定结果 :①饲喂消化能为10 98~ 11 17MJ/kg的饲料 ,有利于青年獭兔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的提高 ,也有利于屠宰率的改善。其中以消化能为11 17MJ/kg、粗蛋白 19 2 9%的饲料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最好。②饲喂消化能为 10 2 6~ 10 5 3MJ/kg、粗蛋白16 0 5 %~ 19 2 9%的饲料 ,有利于毛皮质量的提高。③综合本研究结果 :生产优质商品兔皮的青年兔饲喂含消化能为10 2 6~ 10 5 3MJ/kg、粗蛋白 16 0 5 %~ 19 2 9%的饲料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最适宜的加×(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日粮消化能(DE)水平,根据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能量需求差异,试验分20~60 kg和60~100 kg两个阶段,测定日增重和料重比。试验结果表明,20~60 kg阶段,对照组育肥猪的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都相对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不显著。60~100 kg阶段,试验2组育肥猪的个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相对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20~60 kg生长阶段,加×(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的最适日粮消化能水平为13.4 MJ/kg;60~100 kg育肥阶段,最适日粮消化能水平为13.2 MJ/kg。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育肥后期锦江去势公牛的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在育肥前期不同能量水平饲喂的基础上(育肥前期5种肉牛日粮综合净能(NEmf)依次为6.02、6.38、6.74、7.10、7.46 MJ/kg,每组10头牛,育肥116 d)继续育肥,育肥前期试验结束后,保持分组不变,挑选35头体型接近、体重(355.94±35.11) kg锦江牛继续育肥。按照中国《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中350 kg肉牛日增重1.2 kg/d所需净能的100%(A组)、106%(B组)、112%(C组)、118%(D组)、124%(E组)配制5种不同能量水平的试验日粮,5种日粮的NEmf依次为6.21、6.58、6.95、7.33、7.70 MJ/kg。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育肥后期锦江去势公牛生长性能及能量代谢指标,并建立消化能和代谢能能量需要模型。预试期10 d,正试期128 d。结果表明:①D、E组育肥后期锦江去势公牛的总能采食量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②B组肥后期锦江去势公牛能量利用效率最高,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分别为90.59%和83.36%。③育肥后期锦江去势公牛日增重与消化能采食量和代谢能采食量存在高度线性正相关(R^2=0.997、R^2=0.993),其消化能、代谢能需要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DE_m=0.770W0.75+40.088×ADG;ME_m=0.645W0.75+38.603×ADG(其中DE为消化能总需要量(MJ/d);ME为代谢能总需要量(MJ/d);W0.75为单位代谢体重(kg);ADG为平均日增重(kg/d))。综上所述,育肥后期锦江牛的维持消化能总需要量(DE_m)和代谢能总需要量(ME_m)分别为0.770、0.645 MJ/(kg W0.75·d),每千克增重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40.088、38.603 MJ。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瘤胃发酵产物乙酸、丙酸以及乙酸和丙酸比对奶牛干物质摄入量(DMI)、产奶量(MY)和乳成分的影响。通过回顾已发表文献,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构建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试验整理了关于奶牛生产性能的中文及英文相关文献51篇,共计181个处理,研究不同的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饲料添加剂对不同生理阶段泌乳奶牛瘤胃发酵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基于此51项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瘤胃内乙酸和丙酸产量相比,奶牛的产奶量(R2=-0.426,P<0.01)、乳脂率(R2=0.359,P<0.01)、乳脂产量(R2=-0.257,P<0.01)、挥发性脂肪酸(VFA)(R2=-0.226,P<0.05)和干物质采食量(DMI)(R2=-0.485,P<0.01)与瘤胃发酵产物乙酸和丙酸比有更强的相关性;瘤胃乙酸和丙酸比与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脂产量和DMI存在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P<0.01),其比值的增加会导致DMI、产奶量、乳脂产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脂率极显著升高(P<0.01),瘤胃乙酸和丙酸的比值每增加1,乳脂率增加0.26%,奶牛的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分别减少2.34和4.99 kg。通过荟萃分析发现,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可以更科学地预测乳脂在乳中的占比且准确反应牛奶乳脂率的变化,为饲粮的选取及调控乳品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14日龄、体重约4.1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仔猪72头 ,分为6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组2个重复 ,每个重复6头仔猪。分别饲喂含消化能(DE)浓度不同的6组饲粮 ,饲粮添加大豆油和椰子油各半 ,试验到仔猪体重达8.7kg 结束。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 ,研究4.1~8.7kg 早期断奶仔猪消化能需求参数 ;同时采用相近体重阉公仔猪36头 ,每组6头进行消化试验 ,测定各组饲粮的消化能、代谢能浓度及各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沉积。消化试验结果表明 ,上述各组饲粮消化能浓度依次为13.53、14.34、14.79、15.26、15.64、16.04MJ/kg ;随着饲粮消化能浓度的提高 ,饲粮中干物质、氮和粗脂肪消化率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P<0.01) ,能量消化率趋于提高(P>0.05) ,氮存留量和存留效率也极显著提高(P<0.01)。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 ,上述各组仔猪DE日摄入量依次为3990、3967、4158、4349、4198kJ/d。DE日摄入量4349和4158kJ/d组仔猪的综合生产性能优于其它组 ;胴体瘦肉率4349kJ/d组略高于其它组(P>0.05) ;随DE摄入量的增加 ,屠宰率和眼肌面积趋于提高(P>0.05)、胴体瘦肉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背膘厚和胴体脂肪率在饲粮DE浓度由13.53MJ/kg增至14.79MJ/kg时趋于提高 ,继续提高DE浓度至15.64MJ/kg 则趋于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8.
一、本次修订版本是在《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990年第1版 ~ 2020年第31版》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动物科学)建设与运行|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青年英才计划、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等研究工作成果|同时参考了Feedstuffs2021版饲料成分表、NRC2012发布的《中国猪营养需要量》(2020)、法国饲料数据库、德固赛AMINODat5.0等数据基础上修订的。除继续完善了饲料中的饲料成分与营养价值数据外,对部分发布过的生物学效价数据再次进行了补充与完善。 二、为方便读者, 本版本继续保留了通过饲料原料的化学成分计算猪饲料有效能值[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及净能(NE)]的预测模型。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总能(GE)(MJ/kg DM)=[4153+(56×EE)+(15×CP)-(44×Ash)]×0.0041868(Ewan,1989)。 生长猪饲料消化能(DE_GP)(MJ/kg DM)=[4168-(91×Ash)+(19×CP)+(39×EE)]×0.0041868(Noblet和Perez,1993)。 母猪饲料消化能(DE_S)(MJ/kg DM)=DE_GP(MJ/kg DM)×F1,其中F1为原料特殊因子,基于INRA(2004)发布的饲料能值为基础。 生长猪饲料代谢能(ME_GP)(MJ/kg DM)=DE_GP(MJ/kg DM)×F2,其中F2为原料特殊因子,同样基于INRA(2004)发布的饲料能值为基础。一旦INRA(2004)中不含必要的F2信息,可以参考NRC(2012)发布的能值数据。 母猪饲料代谢能(ME_S)(MJ/kg DM)=DE_GP(MJ/kg DM)×F3,其中F3为原料特殊因子,同样的,基于INRA(2004)发布的饲料能值为基础。 生长猪饲料净能(NE_GP)可以用以下2个公式(NEg4及NEg5)计算结果的均值(Noblet等,1994): NEg4(MJ/kg DM)=[0.703×(DE_GP(kcal/kg DM)]+ (15.8×EE)+(4.7×Starch)-(9.7×CP)-(9.8×CF))×0.0041868| NEg5(MJ/kg DM)=[0.70×(DE_GP(kcal/kg DM)]+[16.1×EE)+(4.8×Starch)- (9.17×CP)-(8.7×ADF)]×0.0041868| 母猪的饲料净能(NE_S)(MJ/kg DM)=[0.703×(DE_S (kcal/kg DM)]+(15.8×EE)+(4.7×Starch)-(9.7×CP)-(9.8×CF))×0.0041868。 式中:EE,CP,CF,Ash,Starch,ADF分别为干物质中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淀粉及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 单位均为% DM。此外,上述公式计算的有效能值均为绝干状态值,计算原样的能值时,按原样的干物质含量直接折算即可。 鸡的代谢能继续采用表观代谢能(AME),如果鸡或家禽营养需要量的能值采用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则表2中所有饲料的AME值,均需要进行换算后才能使用。建议参考EVONIK Industries(2016)内部出版的AMINO Dat 5.0中整理的不同饲料的AMEn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分析白酒糟发酵粉的化学组成并测定生长猪的消化能、代谢能及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同时以豆粕为对比,评价白酒糟发酵粉作为猪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的可行性。试验一选用6头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体重为(35.3±3.5)kg],采用3×3双拉丁方设计,应用套算法,全收粪技术,测定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每个试验期10 d,前5 d为适应期,后5 d为粪尿收集期。试验二选用6头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体重为(32.3±2.8)kg],采用3×3双拉丁方设计,测定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每个试验期7 d,前5 d为适应期,后2 d为食糜收集期。结果表明,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的消化能分别为9.42 MJ/kg和14.77 MJ/kg;代谢能分别为8.91 MJ/kg和14.39 MJ/kg。白酒糟发酵粉消化能和代谢能均显著低于豆粕(P<0.05),分别为豆粕的64%和62%。白酒糟发酵粉和豆粕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59.26%和79.85%;非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44.77%和74.72%;总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52.82%和77.57%。除色氨酸和胱氨酸外,均显著低于豆粕(P<0.05)。白酒糟发酵粉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豆粕的74%、60%和68%。综上所述,白酒糟发酵粉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低于豆粕,但仍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白酒糟发酵粉可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养猪生产。  相似文献   

20.
研究次粉能量饲料中化学成分对其消化能(DE)的影响,探讨通过化学成分估测次粉能量饲料猪DE的可行性。选取体质量(35±2)kg、遗传基础接近和健康良好的(杜×长×大)12头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采用2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用全收粪套算法测定10种次粉能量饲料的DE,通过分析饲料中化学成分与DE的相关关系及对DE变异的影响,筛选出用于估测次粉能量饲料DE的最佳估测因子及估测模型。结果表明:粗纤维(CF)、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与DE呈高度的相关(︱r︱≥0.8,P<0.01),但CF和AsH对DE的影响主要是通过ADF和NDF对DE的影响来实现的,因此,估测次粉能量饲料DE的最佳回归模型为DE(MJ/kg)=15.82-0.44×ADF%(R2=0.75,相对标准偏差=0.45,P=0.001)和DE(MJ/kg)=16.02-0.11×NDF%(R2=0.72,相对标准偏差=0.47,P=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