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86年1月10—1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了全国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区域试验总结会。审查了“六、五”期间杂交早、中、晚稻的区试结果,并对全部供试组合的外观、食味品质进行了鉴定。 1.新组合区试结果 (1)杂交早稻。 1981—1985年先后共有24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参加全国区试,经各地试验,所有供试组合均比常规稻统一对照品种表现增产,其中增产点次数达一半以上的组合有9个(表1)。 (2)杂交中稻。1984—1985年先后共有12个杂交稻新组合参加全国区试,经各地试验,所有供试组合均较常规统一对照种表现增产,其中增产点次数达一半以上的组合有9个(表2)。…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扩大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加快南方稻区杂交粳稻生产的发展,促进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提高,1988年10月,农业部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组织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湖南、湖北等六省、市的农业推广、科研和种子部门31个单位,成立南方稻区杂交粳稻科研推广协作组,制定和实施了大规模、多层次开展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试种、示范和推广的“1038计划”。并列入1989、1990年度全国农业丰收计划项目。两年来,在农业部和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项目执行情况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点变粳稻的米范推…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对1998年以来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新组合大量涌现,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稻米品质明显改善,优质高产初步协调,两系杂交稻育种稳步发展,粳型杂交稻育种有所突破.提出了加强抗病性和抗逆性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鉴定近几年选育并通过区试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在南方稻区作晚稻种植的丰产性 和适应性,经1989年元月扬州会议商定,由南方稻区杂交粳稻科研推广协作组主持,在南方 5省组织杂交新组合粳稻窗口试验,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汇总,结果如下: 一、试验概况 1989、1990两年,参加窗口试验的组合共20个(各点自行增加的未汇总在内),-1989年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各设一点, 浙江2个点共设窗口6个。 1990年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省各设一个试点,共设窗口5个。两年中,除江苏常熟点为单季晚稻栽培外,其它试点均作双季晚稻栽培、各组合小…  相似文献   

5.
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岳优9264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优9264是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洞庭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09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湖南省优质稻区试中平均产量7.34 t/hm~2,高于对照,大面积示范产量8.25 t/hm~2左右.该组合株叶型较好,生长势强,穗形较大,米质优,适宜在中国南方稻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常熟市属稻麦两熟的晚粳地区。近几年来,水稻亩产一直在千斤水平。为了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从1988年开始,进行了粳型杂交水稻的开发利用试种研究。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杂交晚粳寒优1027,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高产田每亩可达650公斤。同时,初步总结出亩产625公斤的生育动态规律及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在江苏沿江南部和太湖稻区的稻麦两熟地区,适宜搭配种植。 一、试种经过及产量表现 寒优1027于1988年参加南方稻区杂粳区试和窗口试验,在常熟市农科所试点种植,亩产分别为541.88公斤和521.9公斤,比秀水04分别增产11…  相似文献   

7.
荟丰优3301系福建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2017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总结了杂交水稻新组合荟丰优3301近3a在闽清县中稻区种植的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抗白叶枯病杂交水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31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成了带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i]Xa-21[/i]的两个杂交水稻恢复系R8006和R1176,所配的杂交水稻组合中优6号、中优1176在中国南方稻区及多个省级区试中表现抗病、优质、高产,具有较广的商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宜香1979系以宜香1A作母本,宜恢1979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高产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2005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区试,两年平均9038kg/hm2,比汕优63增产6.75%,比Ⅱ优838增产4.56%;生产试验平均8790kg/hm2,比汕优63增产15.21%,比Ⅱ优838增产10.38%.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香型、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我国南方稻区作中稻种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0.
宜香1979系宜宾市农科所用宜香1A与宜恢1979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中国南方稻区作中稻种植,2006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稻2006026)。  相似文献   

11.
Ⅱ优725是四川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8A与优质恢复系绵恢725杂交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较优、产量高、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显著特点、先后通过四川、贵州、湖北省品种审定,是四川省重点推广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我们从1978年起签定了千余个杂交组合的抗病性,1978-87年又担省区试和南方稻区杂交稻区试的抗性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组合及来源:供试组合分别来自湖南省区试33个,南方区试46个,一共计79个已推广或即将推广的早、晚稻新组合。 2.试验方法。参试组合按正常季节播种育秧插到大田。每个组合插1行、10蔸(6×6寸)。分蘖盛现。用致病力强的菌株在牛肉汁、蛋白胨增养基上培养3—4夫,配成3亿/ml菌液剪叶接种。接种后20天,按国内5级法调查病级,然后换算成国家9级。二、结果1. 当前或即将推广…  相似文献   

13.
南方稻区籼型杂交水稻区域试验20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总结了南方稻区籼型杂交水稻区域试验20年所取得的成就,并阐述了其在杂交水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虎优211”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干1982年用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的农虎26A与我中心的C培211配组育成,属迟熟中粳类型。1984年参加新组合比较试验,11个点平均亩产425.45公斤,比对照农虎6号增产11.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14个组合第3名。1985年在湖南汉寿县西湖农场试验,亩产530公斤,与鄂宜105同熟期,增产11.19%,居参试8个新组合首位。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粳稻预试,6个点平均亩产465.57公斤,其中长沙试点亩产540公斤,居16个新组合第一名,比对照秀水48增产2 0.67%,增产极显著;湖北武昌试点亩产59o公斤,比对照增产13.7%,达显著水平。1987…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7,(1):80-81
花优926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花香A与自育恢复系R926配组育成的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10—2012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籼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3.8%。于201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3009)。  相似文献   

16.
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4245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宜香4245是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宜恢4245配组育成的三系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南方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9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虎优211     
虎优211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于1982年用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的农虎26A与C培211配组育成,属迟熟中粳类型。1产量表现1984年参加新组合比较试验,11个点平均亩产425.45kg,比对照农虎6号增产11.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14个组合第3名。1985年在湖南汉寿县西湖农场试验,亩产530kg,与鄂宜105同熟期,增产11.9%,居8个参试组合首位。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粳稻预试,6个点平均亩产465.57kg,其中长沙试点亩产540kg,居16个新组合第一名,比对照秀水48增产…  相似文献   

18.
汕优桂34     
汕优桂34原名汕优3024—1,是广西水稻研究所近年育成的釉型感温新组合。它产量高,株型好,抗性较强,米质较好,在华南南部早、晚双季均可种植,早稻在南宁生育期128天,晚稻115天,其他税稻地区可作中、晚稻种植,生育期130天和115天左右。 该组合1983—1984年参加广西杂交早稻区试,名列第一。1983年早稻10个点平均亩产1007.8斤,比汕优2号增产10%,1984年早稻9个点平均亩产1041.3斤,比汕优2号增产5.3%。1984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试,名列第一位, 14个点平均亩产862.41斤,比汕优2号增产6.26%,其中8个增产点平均增产10.4%。1983年广西浦北县晚稻试…  相似文献   

19.
全国杂交水稻攻关协作组按照与国家签订的“六五”科技攻关专项合同书,在“六五”期间选育适合南方稻作区的双季杂交早稻3—4个,杂交晚籼3—4个,杂交中籼3—4个,适合长江流域的杂交晚粳3—4个,适合北方稻区的早中粳3—4个;在育种方法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开展三系资源的征集、整理与鉴定,经济性状遗传,杂种优势预测,雄性不育机理及核不育和化学杀雄等新的育种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经过三年的协作攻关,较圆满地完成了合同书所规定的研究任务。 (一)新组合选育 经验收合格的组合,籼稻有21个,超额9个;粳稻有12个,超额4个(见附表)。 1.一批新组合已…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9,(5):33-34
介绍了优质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中禾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在山东省临沂稻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