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乌龙茶做青环境控制与设备配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名茶,其特有的自然香气和甘醇滋味,来源于优良品种和独特的初制工艺。其中做青工艺是形成乌龙茶特有香气和滋味的关键工序。长期以来,茶区人民通过乌龙茶做青生产实践的摸索,积累了“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宝贵经验,但只停留在“做茶人懂做茶”的水平上,新手很难掌握,不易推广应用。因此如何应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乌龙茶的理想做青环境进行仿真,摆脱不良气候对做青质量的影响,提高和稳定乌龙茶品质,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984年省科委下达的“乌龙茶综合做青工艺和设备研究”攻关课题,由福建省农…  相似文献   

2.
“雨水青”表面水较多,且鲜叶内含水分也很高,加之阴雨天环境湿度大,做青过程失水困难,因此,“雨水青”制成的茶滋味常带苦涩,汤色浑浊,香低味淡,品质不佳。近年来,在闽北茶区推广综合做青机,运用机械操作,控制温度,调节风量,进行萎凋与做青对稳定“雨水青”的成茶品质起了明显作用,下面就闽北水仙“雨水青”的做青技术提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做青过程叶、梗水分变化动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做青,是乌龙茶的特殊工艺,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做青,特别重视”走水”问题.“走水”是否良好,对乌龙茶品质有直接影响.“走水”与叶、梗水分变化有密切关系.但做青中叶、梗水分如何变化,与室内自然萎凋有何区别?尚不清楚.为此,笔者于1982~1985年曾先后采用叶梗分离测定水分手段进行测试探讨.初步探明叶、梗水分变化的动向,为对研究做青机理和改革做青工艺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短时做青结果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言乌龙茶初制的关键是做青,而做青工序历时较长,一般都要10~12小时,阴雨天甚至长达16小时以上,对乌龙茶生产与品质均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高峰期影响更大.因此,对缩短做青时间的探讨具有实用意义与价值.本文就“乌龙茶做青工艺研究”课题组开展“短时做青竞赛”活动的结果进行评析.由于试验次数少,数据不全,所作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乌龙茶加工中,由于控制手段落后,只得“看天做青”,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改善做青环境,使之尽可能接近最佳条件,但大多难于达到,致使一旦环境变化,再好的制茶师傅也难做出好茶。随着工业技术进步,用较低投资控制做青环境成为可能。采用空调等设备改善做青环境(主要是调控温度、湿度),符合制好茶的条件要求就容易达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调做青”。  相似文献   

6.
武夷岩茶综合做青机做青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目前普及的综合做青机做青程序及工作原理采用日光萎调或热风萎凋 ,当青叶达萎调适度后 ,经冷却摊凉 2 0— 30min后进入做青过程。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做青程序是 :“吹风 (热风或冷风 ) ,机械摇动 ,停止静置”简称“吹—摇—停”。吹风时间由多到少 ,摇青 ,静置时间由少到多 ,经多次反复达到做青要求。工作原理是 :“吹风”加速叶片水份蒸发 ,吹风后叶子呈萎软状态即“退青”。吹风后机械转动摇青 ,促进梗中水分和营养物质向叶肉细胞输送 ,同时破坏叶片边缘叶细胞组织。摇青停止后青叶呈复苏状态 ,即“还阳” ,随着静置时间延长 ,叶片水…  相似文献   

7.
(四)空调做青技术要点 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要点可归纳为“轻摇青,薄摊青,长晾青,轻发酵”。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属于青茶类,是本省的特产。乌龙茶特有的优良香味,主要是在做青(包括晒青、凉青、摇青三个工序)作业中形成的。由于现有“看菁做青”工艺,工效低,操作不便、技术不易掌握,品质较为不稳,远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因而,必须通过实验研究,简化做青工艺,试制做青机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切细做青研究是改革完整芽梢的传统做青方法。晒青后的芽梢切成2.5CM^2大小的叶块进行做青(振青),然后通过C.T.C机切碎造型,制成颗粒型乌龙碎茶,在同等做青条件下,“切细做青”走水正常,叶内水分变化与全叶做青一致,香气与叶缘变化较全叶做青愉,因此可达简化做青的目的。共乌龙碎茶基本符合乌龙茶品质要求。切细方法是影响乌龙碎品质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特有的香气与滋味主要是在做青过程通过晒青,凉青、摇青、堆青工艺的作用遂步形成的。传统的乌龙茶做青工艺主要是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季节、环境气候条件来灵活掌握。本文探讨在人为控制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每次摇青转数相同,凉青间隔时间相同的做青方法(即“等时等转”的做青工艺)及其与品质的关系,以求实现乌龙茶做青工艺规程化,操作简便化,  相似文献   

11.
聂霖 《福建茶叶》2024,(2):131-133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闽南乌龙茶为半发酵青茶,其外形和内质所形成的特征,都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乌龙茶应是“绿叶红镶边”,红是朱红色的红,绿是淡绿的绿,其所以形成这个特征,完全在于乌龙茶的做青过程。一、做青的基本原理闽南乌龙茶的做青包括晒青和摇青两部  相似文献   

13.
谈空调在乌龙茶做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做青过程是乌龙茶特有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茶鲜叶内的许多重要生化反应都在这阶段完成。以往制茶过程中,这些生化反应都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往往受天气的制约,影响茶叶质量。空调机在做青中的应用,有效地调节青房里的“小气候”环境,为做青工艺开创了适宜环境条件,促进了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就是近年来空调做青发展较快的原因。本文就应用空调机做青谈一谈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4.
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在做青过程中,由于静置与摇动的交替进行,茶青中的水分儿经变化和重新分布,表现出“还阳”与“退青”的交替出现,从而促使茶青内含生化成分产生深刻变化,形成乌龙茶特有的品质特征。笔者  相似文献   

15.
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安溪县芦田茶场参加的福建省重点科研项目“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中间试验,已于1989年8月通过了由福建省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在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的基础上,本套设备与工艺采用组合式结构,分别用6CWW-20型萎凋机和6CZ-2-100A型乌龙茶做青机完成萎凋和做青作业,并在人工气候环  相似文献   

16.
振动式乌龙茶做青新技术及其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清香型乌龙茶以其干茶色泽翠绿油润,汤色蜜绿明亮,香气高锐幽长,滋味醇厚甘爽以及特有的“韵味”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这主要归功于空调做青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工艺变革。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具有轻摇青、薄摊晾、长晾青、轻发酵的特点,该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清香型乌龙茶加工的优质率和经济效益。然而目前空调做青工艺需人工上下叶,劳动强度大,在制叶落地现象常有发生,与标准化茶叶加工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7.
由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安溪县芦田茶场共同承担,省茶科所技术顾问张天福高级农艺师主持的省重点科研项目《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中间试验,已于8月22日在安溪县由省科委主持通过技术鉴定。 中间试验配套的设备与工艺,是在1987年鉴定基础上,采取组合式结构,用bcWW—20型蒌凋机和6C乙—Z—100A型乌龙茶做青机,分别完成蒌凋和做青作业,并在人工气候环境中解决“看天做青”的问题,实现程控化、规程化做青。 参加鉴定会的有: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张堂恒  相似文献   

18.
台式乌龙茶整形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在已往的乌龙茶加工及其理论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做青方面,如不同品种的做青特点,做青的理化变化及其品质,做青工艺及其设备等,而对乌龙茶整形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当然也有过诸如包揉机的研究,包揉处理与品质等的研究报道,但为数甚少。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深入,闽台两省制条工艺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出,台湾马龙茶加工过程,不仅有其独特的做青工艺(台湾称室内萎凋和搅拌),同时十分重视整形技术,并具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乌龙茶整形设备。目前在福建生产并陆续登市的台式乌龙茶如“龙珠茶”“凤…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产于闽、粤、台三省。福建的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驰名中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乌龙茶品质除与品种、栽培、等因素有关系外,其品质特征主要是在做青过程形成的。由于乌龙茶做青工艺复杂,时间长,而且受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大,茶区有句俗语叫“看天做茶”一方面意思是根据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做青中特别重视“走水”.其水分变化的规律:1.萎凋叶、做青叶的适宜含水率与其鲜叶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萎凋阶段失水与其鲜叶含水率呈高度正相关;做青阶段失水比较稳定,不受鲜叶含水率的影响.2.鲜叶、萎凋叶、做青叶的含水率,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春秋茶明显高于夏暑茶.3.梅占、毛蟹、黄旦三个品种的鲜叶含水率有明显差异,而其做青叶含水率都趋于接近(即向中间回归).根据以上规律,制订的做青过程水分管理指标,对控制最佳做青程度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