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22,(5):231-236
南京茶文化历史悠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风习在南京兴起,以茶代酒、以茶待客、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以茶为祭、以茶为赐等礼仪不断出现,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渐趋重要。唐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兴盛繁荣时期,唐代中期,以栖霞山为中心,南京地区出现了早期的茶园、茶馆、山茶种植。明清时期,南京城市茶馆遍布大街小巷,茶叶种植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嗜茶者说     
喝了好多年的茶,也不晓得是从何年何月就把茶水替代了白开水。茶已成了我“不可一日无此君”的日常饮品,与“茶鬼”无二。喝的茶也不怎么挑剔。凡绿茶、红茶、铁观音、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等之类的茶都能入口。但我尤为喜欢绿茶。绿茶入口香气四溢又甘醇。绿茶是炒茶,其工艺不繁琐,经杀青、揉捻、干燥而制成,绿茶喝多还不起腻,其它的发酵茶就不然了。好茶叶价格自然不菲。有一回,海南冬交会上,我品到一味绿茶,香气一直在口腔内打转,挥散不去。客商说这还是去年的春茶,今年春茶还要等两个月后才上市。这是一斤装的礼品盒春茶,要好几百,于我是舍不得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广州茶文化的繁荣众所周知,而古代广州茶文化的面貌却鲜有人知。本文根据19世纪上半叶广州方言文献中与"茶"相关的记载,展示170多年前广州茶文化的基本面貌和特点:茶用语多样,茶叶品种丰富,茶器具繁多且讲究,其中锡质茶器具价值高可当嫁妆用;饮茶已成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人们以茶当水时时喝,富裕人家出门都带上茶,穷人则用其他植物叶子替代茶叶饮用;茶贸易已相当成熟,各环节有专人负责,既有专门存放茶叶的地方,也有专门提供茶饮的正规茶馆,这比学界公认的广州最早茶馆出现的时间至少早了50余年;当时茶贸易过程中已有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4.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7,(5):217-217
知道了鲁迅先生也去茶馆喝茶,感到很新鲜!在我过去印象中,鲁迅先生应该是个永远的留着整齐的胡子、永远的严肃、永远的“横眉冷对”着一切的伟人!他也会食人间烟火么?去,而且不止一次地出入北方的茶馆、南方的茶楼吗?也会坐在茶馆或茶楼里,同民众一起,同他的朋友们一起,喝茶、吃茶点、聊天?是的,鲁迅先生也去茶馆、茶楼!翻开鲁迅先生日记。1912年5月离南京北上,5月5日抵京,寓居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县馆内的藤花馆,从即日起开始记日记。没过几日,就开始了他在北京不断去茶馆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的生活。请看日记。1912年5月26日记云:…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茶的最大嗜好在于茶叶的香气,在古代时期茶叶就称之为香茗,可见香气是反映茶叶优劣的重要指标。本试验对加工花香型绿茶的品种筛选进行设计和评价,探讨其制作花香型绿茶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7.
素有陕西江南美称的汉中地区 ,也是我国西部的绿茶主产地。走访城乡 ,除了商业大厦每日顾客人来人往外 ,最红火的地方就算大小不一、风格不同的茶馆了。从古到今 ,茶馆是人们谈心议事、交流会友的好地方 ,许多生意人常是一边品饮茗茶 ,一边寻找信息 ,谈买卖 ,讲价格 ,在一片友好和谐的气氛中拍板成交。也有远地农民进城办事 ,坐在茶馆休息片刻 ,顺便倒一碗茶提神解乏。至于闲老无事者 ,更是茶馆的常客 ,把“泡茶馆”做为人生夕阳的乐趣。解放前后 ,由于茶叶还没有进入大发展的时期 ,因而汉中地区的茶馆设备都很简单 ,仅有桌凳、火炉、水壶和…  相似文献   

8.
<正>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业,四大茶区均有生产,其中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南四省为主要产区,以浙江省绿茶产量最高,安徽省和江西省的绿茶的总体品质最好。1潜山市手工制茶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安徽省的绿茶以加工工艺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主要为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炒青绿茶又分为手工制作和机械制作。手工与机械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是各有利弊,要互为补充,手工茶有着它的优势。比如说在茶叶的炒制  相似文献   

9.
秦金礼 《农业考古》2001,(2):135-137
陕西华秦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陕西农茶叶经理部 ,成立于 1992年。 9年来 ,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 ,由最初的夫妻小店 ,现已发展成为在职职工 30多人 ,固定资金 5 0余万元 ,自有资金 10 0多万年营业额 30 0多万元的初具规模的茶叶专营企业。经营品种由最初的皖茶发展到清茶、绿茶、花茶、红花、台湾茶及各类高档茶具。目前达到了茶叶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价格合理、客户信赖 ,在西安乃至西北茶叶行业中享有良好的信誉 ,曾被省市多家媒体以题为“古城绿茶王”作了大篇幅的宣传和报道 ,在陕西茶界和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艰难的创业…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茶叶制造需要经过捣、拍、研、焙,茶叶煎煮饮用之前,则需要进行碾磨.研茶、碾茶在唐宋时期的茶叶制造和饮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茶是制茶工艺,对饼茶,特别是贡茶的外形和内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条形绿茶逐步取代了饼茶,揉捻工艺也就取代了研茶工艺.碾茶是唐宋时期茶叶煎煮饮用之前的必要程序,通过碾磨、筛分,然后煎煮或者烹点,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饮茶和茶叶一起饮用.随着冲泡饮用茶叶方法的出现,碾茶的过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斯里兰卡出口印度的茶叶总量显著增加。据斯里兰卡国内媒体报道,2015年上半年,斯里兰卡已经向印度出口了300 t茶叶。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茶叶生产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茶叶消费国。随着印度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咖啡馆与茶馆的普及,印度人对茶叶的需求也在增加。优质茶、绿茶、白茶越来越受到印度人  相似文献   

12.
正茶,因其清新口感和保健功效,成为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中国人喝茶的历史虽然悠久,但仍存在不少误区。误区一:不分体质喝茶茶叶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发酵茶。各类茶叶都有不同的适宜人群。不分体质喝茶,有可能带来一些不适表现。比如,绿茶富含茶多酚和咖啡碱,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肠胃较弱的人应少喝绿茶,特别不要空腹喝,否则可能出现"醉茶"现象。这类人可选择暖  相似文献   

13.
丁俊之 《农业考古》2004,(2):307-308
红茶、绿茶、特种茶是中国也是世界的三大茶类。就茶叶产销数额而言,红茶通常占生产量的75%,贸易量的70%以上,绿茶次之,特种茶又次之。就中国而言,则以绿茶为主,红茶和特种茶次之。  相似文献   

14.
以蒸青绿茶、炒青绿茶为材料,采用减压升华脱除法降低绿茶中的咖啡碱含量。考察了温度、压力、时间条件,以及茶叶种类、含水率和粒度等因素,对咖啡碱减压升华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02~-0·08MPa条件下,处理14h左右,可使含水率为20%的蒸青绿茶的咖啡碱脱除率达到37%,并基本保持绿茶叶感官品质不变。条形蒸青绿茶在含水率20%的条件下,咖啡碱减压脱除的效果较好。在升华脱除过程中,较高的茶叶水分含量对咖啡碱脱除具有促进作用。减压升华脱除绿茶中咖啡碱的技术条件和设备要求较低,可有效降低传统绿茶中的咖啡碱。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馆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堪称世界之最。笔者今就民国时期的茶馆略作一叙。民国时期,既有遍布山野乡村的茶铺、茶棚、茶寮、茶摊、茶店,亦有星罗棋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茶园、茶楼、茶社、茶厅、茶室、茶馆、茶座、茶舫。在这不计其数的茶馆中,既有专卖粗茶水的野茶馆,亦有卖茶又卖点心酒菜的茶酒馆(北京人又称之曰荤茶馆);既有说评书唱鼓词的书茶馆,亦有供茶客品茗对弈的棋茶馆;既有歌女卖艺的清唱茶社,亦有兼唱小戏的茶厅(以南京下关和夫子庙的最为有名);既有供生  相似文献   

16.
你吃过用茶叶做的水蛋,用茶叶煲的排骨汤吗?在品茗茶馆不仅可以品茶,还可以品尝到茶式菜谱。该茶馆馆主小伟说,把茶引入餐饮,是现代很好的保健方式。据了解,品茗茶馆自开业以来,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茶技术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很多先进设备与技术应用于茶叶制造过程中,为茶叶的自动化、连续化、机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在一些名优茶叶的生产过程中,要保证茶叶的品质,还需要保持半机械化、半手工化的生产工艺。在名优绿茶的加工过程中,优秀的制茶经验表明,绿茶杀青工艺之后,对其进行适当的冷却处理对于茶叶的品质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本文就对其冷却技术及相关的设备进行简单探讨,对于绿茶品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茶技术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很多先进设备与技术应用于茶叶制造过程中,为茶叶的自动化、连续化、机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在一些名优茶叶的生产过程中,要保证茶叶的品质,还需要保持半机械化、半手工化的生产工艺。在名优绿茶的加工过程中,优秀的制茶经验表明,绿茶杀青工艺之后,对其进行适当的冷却处理对于茶叶的品质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本文就对其冷却技术及相关的设备进行简单探讨,对于绿茶品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茶市新动向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句俗话,道出了茶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在江苏苏州,茶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如今,"茶颜"悄然换色,绿茶一统江湖的局面不再,红茶等发酵茶大行其道,一股"新茶风"正悄然向我们袭来。"茶颜"换色:红茶悄然崛起"过去苏州人是不喝红茶的,喝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茶道文化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饮品,雨花茶作为绿茶的一种,近年来受到市场的青睐程度逐渐升高,雨花茶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广泛。在茶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平山雨花茶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雨花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