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梨抗黑星病的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鸭梨、早酥等8个品种15个杂交组合的F1群体对黑星病的抗性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80%以上的供试组合F1对黑星病的抗感分离比可用4对基因控制的抗病性来解释。亲本品种的抗性对杂交后代的影响较大,且品种间有差异。佳白梨、五九香梨是梨抗黑星病育种的良好亲本。西洋梨及其杂种在梨抗黑星病育种中作一亲或双亲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梨品种对黑星病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不同的梨品种对黑星病的抗病性差异很大,西洋梨不感染,日本梨较中国梨抗病。黑星菌以侵染钉直接穿透叶片角质层侵入。幼叶感病,当达到成熟叶龄后,即使人工接种也不发病。免疫或抗病品种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其叶片上分生孢子的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虽然穿透作用仍能发生在免疫品种上,但接种后三天其叶内游离酚含量显著增加,抑制了侵入菌丝在体内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梨叶片早期结构特征与黑星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以抗黑星病性不同的梨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观察叶片发育早期气孔特征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1)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易感病品种叶片气孔密度和开放气孔密度要显著高于抗病品种。(2)抗病品种叶片的组织结构变化较小,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的紧密度要明显高于易感病品种。(3)叶片发育前期角质层薄且分布不均,随叶片发育增厚,抗病品种的角质层厚度要大于易感病品种。[结论]叶片发育早期阶段气孔密度小,角质层较厚、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整齐紧密可作为梨抗黑星病品种早期筛选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梨黑星菌的产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①梨黑星菌分生孢子单生于菌丝顶端或分枝顶端膨大的细胞上,产孢细胞作拟单轴式延伸。孢子脱落后孢子梗上留下明显的孢痕。②不同光照对黑星菌产孢的效用各异。以先黑暗后黑光产孢最多,自然散射光次之。③梨黑星菌分生孢子在16℃产生较多。尤以先20℃培养再移至16℃下更好。④梨黑星菌产孢在PDA和麦芽汁琼脂上较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梨产区河北、江苏、浙江、台湾和四川等地不同梨品种上分离到的12个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的单孢菌株,采用田间抗病性不同的品种接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寄生在我国栽培梨上的黑星菌存在生理分化,供试的12个单孢菌株,初步划分为5个不同的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6.
对早金香梨新品系进行了人工接种梨黑星病病菌试验,鉴定结果为早金香梨高抗梨黑星病,为以后梨抗病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其叶片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早金香梨叶片的栅栏组织为2层、较厚,海绵组织致密,表皮蜡质也较厚,推断这些特性决定了黑星病菌分生孢子不易侵入叶片内部.起到了抵抗黑星病菌的作用,因而早金香梨不易感病,为梨抗黑星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鸭梨感染黑星病后生理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鸭梨叶片接种梨黑星菌分生孢子后,分期测定其叶片的细胞渗透性,光合作用,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鸭梨叶片感染黑星病后,细胞渗透性增加,光合作用降低,总酚含量增加;多酚氧化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发生变化,在接种后有新酶带产生和原酶带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梨黑星菌接种体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10个月后仍有70%以上的分生孢子具有萌发力。在干燥条件下,低温有利于黑星菌接种体的保存。-18——20℃和3—5℃保存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2.43%和71.02%,而室温保存的分生孢子萌发率为0。离体接种和田间接种表明,在接种点上,低温干燥保存的梨黑星菌接种体分生孢子与新鲜孢子一样具有侵染力。而且在田间接种下,接种16天后均引起接种部位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早熟抗黑星病梨新品种--早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魁是以白梨系优良代表品种雪花梨为母本,砂梨系新品种“黄花”为父本。进行种种远缘杂交培育而成。其主要特征:(1)8月初成熟-较河北省主栽品种鸭梨,雪花梨提早40d,较“黄冠”提早15d;(2)品质优良-个大,椭圆,果面绿黄,充分成熟后呈金黄色,皮薄肉细,松脆可口,风味甜,具香气。(3)结果早,丰产性强-定植2-3年即可结果,5年生幼树产量达22500kg/hm^2,(4)高抗黑星病。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是梨树主要病害之一,气候异常往往是梨发病的重要原因。通过多年观察和统计,降雨多的年份往往伴随梨黑星病的发生。梨黑星病严重危害梨树叶片和果实,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和梨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了解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及梨不同品种的抗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调查45个梨品种,其中,黄香梨、长把子、尖把子、葫芦梨、伏香梨、早梨18、大梨、寒香梨、日本梨9个品种不感染黑星病;有15个梨品种的果实感染黑星病。从轻到重的顺序是:泰安大香水,平顶香,西丰京白,大香水,软把子,小城子,苹果梨,糖梨,寒红,麻秋子,红糖梨,冻香水,南果梨,山世纪,五香梨;而苹果梨、山世纪、五香梨、山鸭梨、冻香水5个品种叶片和果实都易感染黑星病。  相似文献   

11.
梨芽和茎尖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研究了梨五个品种3-9月芽和茎尖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鸭梨、苹果梨和南果梨的PPO活性在3-9月间呈双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4月和5月;苍溪梨和日面红的PPO活性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五个梨品种PPO活性最大峰值大小依次是南果梨>鸭梨>日面红>苹果梨>苍溪梨。在3-9月中五个梨品种总酚含量均以9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在3月、4月、6月和8月中,苍溪梨的总酚含量均为五个品种中最低者,而在5月、7月和9月则以日面红的总酚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梨黑星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我国梨黑星菌的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本文提出将我国梨黑星菌归入日本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一种。该菌的分生孢子在温度为15~20℃、pH值为5.6~6.6和有水滴存在条条下,萌发率最高,光照不是分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温暧潮湿条件不利于分生孢子存活。在四川雅安,病菌在落叶上形成大量子囊壳,子囊孢子为春季主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3.
梨外植体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研究了苍溪梨、金花梨外植体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总酚含量和组培褐变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两品种的PPO活力在1~9月间变化都成一单峰曲线,活力高峰出现在4月份。苍溪梨为111u,金花梨为150u,总酚含量两品种在不同的时期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金花梨总酚含量高峰期出现在5月份,苍溪梨出现在4月份。同期组培褐变率表现为:两品种的褐变高峰均出现在5月份,苍溪梨为54%,金花梨为71%。分析三者的相关性表明:PPO活力、总酚含量与组培褐变率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其组培褐变率的高低取决于PPO活力和总酚含量两种因素,在不同的时期由其中之一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体内密码子使用偏性对外源基因表达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采用CodonW软件和高频密码子分析法,对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inn)、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秋子梨(Pyrusussuriensis Maxim)4种梨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Codon DNA sequence,CDS)进行了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frequency of synonymous,RFSC)分析,确定了梨高频密码子共23个,结果同时显示梨不同种之间在密码子使用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黄花梨花药制备染色体标本,从大量减数分裂中期1分裂相中选择分散良好的染色体进行拍照和组型分析,建立核型图。根据核型识别目标1号染色体,应用显微操作系统成功进行单染色体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