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玉米播前机械化耕整地的作业流程,播前各作业环节均对播种后作物的出土、生长、丰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博 《农机具之友》2010,(10):16-16
一、播前准备 1.播种前应仔细查看地块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确保作业质量和机械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河套灌区向日葵不同播前灌水量及现蕾—开花期复水对地上生物量累积、分配以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以当地常规灌溉量(播前135 mm,复水90 mm)为对照,设置A1(播前108 mm,复水90 mm)、A2(播前81 mm、复水90 mm)、B1(播前108 mm、复水72 mm)和B2(播前81 mm、复水72 mm)4个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减少播前灌水量,向日葵在开花期生物量累积补偿效应表现显著,且充分复水较限制复水的生物累积量提高16.45%~32.24%。相同播前灌水量下,收获期充分复水处理总生物量高于限制复水处理(P0.01),不同复水处理收获期籽粒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且A1处理籽粒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最高,达到43.02%。播前适当的减少灌水量(108 mm),充分复水能显著提高(P0.05)经济产量,而相同播前灌水量下,现蕾—开花期减少灌水量会显著降低经济产量(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灌溉下的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灌溉水分生产率等相关指标,得出A1处理最优。A1处理经济产量、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较CK显著提高8.47%和23.19%,其原因是平均单株实粒数和结实率的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河套灌区向日葵适宜的灌溉制度为播前灌水108 mm,现蕾-开花期复水90 mm。  相似文献   

4.
针对播前农田地表残留地膜和棉茬缺乏有效回收机具的问题,研制出自带收集箱、可自动卸杂的链耙式播前膜茬回收机,并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有良好的的作业性能和较高的作业效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天气转暖,春耕备播即将进行,春播前要对农机做些啥呢? 一、播前准备 1)播种前应仔细查看地块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确保作业质量和机械安全.  相似文献   

6.
秸秆覆盖和播前灌水量对夏玉米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和播前灌水量对成熟期夏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方法】设置2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处理和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处理为小麦秸秆覆盖0.6 kg/m~2)和3种播前灌水量(低灌溉量30 mm、中灌溉量70 mm和高灌溉量110 mm),测定了成熟期夏玉米茎秆主要物理性状参数、倒数第3节间茎秆机械强度、抗倒伏指数和产量等指标。【结果】与不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增加了夏玉米穗位高、重心高度和茎秆抗折力,提高了玉米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2017年增产7.6%)。播前灌水量显著影响夏玉米成熟期穗位高系数和倒数第3节间茎长、长粗比和茎秆机械强度,播前灌水量越高籽粒产量越高。秸秆覆盖下播前灌水70 mm玉米抗倒伏能力最优,不覆盖处理播前灌水70 mm玉米抗倒伏能力最差。茎秆长粗比和茎秆抗折力与玉米抗倒伏指数相关系数(r)2016年分别为:-0.458 7、0.434 6,2017年分别为:-0.315 7、0.375,穗位高系数不能作为评价玉米抗倒伏特性的指标。【结论】秸秆覆盖+播前灌水70 mm是实现抗倒高产的最优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在水、土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确保比适播期推迟15~20天播种的晚播冬小麦获得高产,于1991~1993年在本站进行了对比试验,对晚播冬小麦采用常规灌溉、播前蓄灌及播前蓄灌加冬前盖秸的处理方法,与适播麦常规灌溉的产量、耗水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相比较,结果表明:晚播冬小麦采用播前蓄灌的措施,有明显的增产、节水效果,冬前盖秸并播前蓄灌的增产效果更显著,可获得与适播麦相当的6000kg/ha以上的产量,且节水1~2次,还可大大提高晚播冬小麦的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蓄灌及盖秸对晚播冬小麦增产节水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水、土资源紧张的条件下,确保比适播期推迟15 ̄20天播种的晚播冬小麦获得高产,于1991 ̄1993年在本站进行了对比试验,对晚播冬小麦采用常规灌溉、播前蓄灌及播前蓄灌加冬前盖秸的处理方法,与适播麦麦常规灌溉的产量、耗水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相比较,结果表明:晚播冬小麦采用播前蓄灌的措施,有明显的增产、节水效果,冬前盖秸并播前蓄灌的增产效果更显著,可获得与适播麦相当的6000kg/ha以上的产量,且节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机》2012,(7):49-50
农业部7月6日印发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意见》突出农机农艺融合,围绕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4个重点环节,对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播前整地、播种质量、栽培模式、中耕施肥、病虫草害防控、节水灌溉、机械化收获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强调,机具选择要与马铃薯的种植品种、区域条件、土壤特性、经营规模相适应。作业质量要符合相关机械化作业标准,促进马铃薯高效高产。  相似文献   

10.
志城 《湖南农机》2009,(4):32-32
(1)抢墒播种:当地表干土层厚2~3cm、耕地土壤在播前遇雨时.为了避免失墒后难以下种.可将播期提早10~15天趁墒播种.但要注意随播随拍实地表.防止跑墒影响出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气候变暖和“双晚技术”背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基于WMAIP集成模型,对华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冬前积温下限及最迟播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晚播减产幅度由南向北增大,南部晚播减产幅度最小(<19.5%),中部晚播减产幅度在26.4%以内,北部晚播减产幅度最大,最高可达32.0%。华北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的适宜播期分别在9月25日—10月5日之间、9月30日—10月20日之间和10月10日—11月5日之间。华北地区冬小麦基于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冬前积温下限分别在497~629℃·d和344~581℃·d之间,并由南部向北部递增。在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条件下,河北、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最迟播期分别为10月1—13日、10月10—16日、10月22—28日和10月7—19日、10月16—22日、10月31日—11月12日。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双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技术概述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播前种子处理、土壤制备、精量播种、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收获等环节,每项技术措施都应该落实到位。2技术要点2.1播前准备东北、西北地区提倡前茬秋收后、土壤冻结前做好播前准备,包括深松、灭茬、旋耕、耙地、施基肥等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作业,提倡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作业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为30~35cm;深松作业时间应根据当地降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麦茬复播大豆的优势、良种选择、播前准备,以及播、种、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窄行距小麦精量播种机整体配置拥挤复杂的难题,提出了“前四后二”型布局方案,为小麦精播机的整体结构布局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受去年前茬作物收获期延后的影响,长江流域大部分冬油菜播栽期比常年推迟7~10天,加之10月中下旬降雨较常年偏多、低温来得早,使油菜幼苗生长慢.冬前叶片数比常年少0.5~0.7片。冬季气温偏低.部分地区降雨较少,冬季油菜生长缓慢,部分田块出现黄叶、红叶症状。开春后,油菜陆续抽薹开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是奠定角果数和结实率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播种作业水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播种所积累的点滴经验,与广大农机手共同探讨。1播种作业的方法播种作业的方法和种类很多,通常所采用的播种方法有:离心播种法、向心播种法、梭形播种法、两区套播法、梭播四大圈播种法等5种。在我区大面积播种时,梭形播种法较为实用,这种播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从任一较整齐的地边插线起播,然后按照穿梭法依次播完,可将条田两端宽窄不等的三角地或不到一个播幅宽的地块留余一边,便于补种和中耕施肥等。它的缺点是地头拐弯麻烦,若选用悬挂播种机则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其它几种播种方法,插线…  相似文献   

17.
<正>一、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技术概述: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精量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四方面内容。在一定区域内,提倡标准化作业,小麦品种类型、耕作模式、种植规格、机具作业幅宽、作业机具的调试等应尽量规范一致,并考虑与其他作业环节及下茬作物匹配。技术要点:1.播前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择 东北与西北地区的春玉米为一年一熟制,秋季降温快,其中东北春玉米以雨养为主,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干旱少雨,以灌溉为主。宜选择耐苗期低温、抗干旱、抗倒伏、熟期适宜、籽粒灌浆后期脱水快的中早熟耐密植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搂膜机无法实现自动卸膜,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研制出宽幅,带自动卸膜的播前搂膜机,文中介绍了该机的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工作可靠,工作效率高,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植从播前的整地到收获需经过六七个生产环节,每个环节均可用机械来完成,也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达到玉米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效果。一、玉米生产的农艺要求1.播前整地玉米的播深为40~50毫米,要求播种深浅一致,所以播前整地浅耕即可,讲课在100~120毫米为宜,耕后地面平整。2.播种现在我省推广的高产玉米品种为紧凑型技单系列,播量要求在4800株/亩以上.收获株数在4500株/亩以上,播种要求足墒播种.墒情不足要造墒插种或播后出苗前浇蒙头水,下种深浅一致,同时加施种肥(硫胺或复合肥4~5千克),种肥与种子分层.并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