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估渭河关中段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为渭河关中段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与手段。[方法]根据渭河关中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渭河关中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并分析了面积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1980~2007年渭河关中段水域面积呈减小趋势,林地面积及建设用地面积均在增加,而未利用地面积在减少,耕地面积变化不大;1980~2007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8.37亿元,主要是由于水域面积减少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引起;林地和草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域最大。[结论]在渭河关中段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林地和水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姚小英  蒲金涌  乔艳君  刘晓强  胡小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36-19637,19721
渭河是影响陕西关中地区及甘肃东部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的重要河流。为了探索近39年渭河上游主要气候变化特征,运用1971~2009年渭河上游流域11个气象站的资料,对气候因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降水呈下降趋势。温度以0.3℃/10a趋势上升,冬、春季增温趋势为0.4℃/10a,夏、秋季增温趋势不明显。潜在蒸散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降水减少、温度升高、潜在蒸散加强将不利于上游流域内及下游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水质污染状况及控制对策.[方法]通过分析近几年渭河(陕西段)7条主要支流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的变化趋势,研究渭河(陕西段)7条主要支流水质污染的变化情况,根据污染现状提出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结果] 2005 ~ 2009年,渭河(陕西段)7条主要支流断面中,除张家庄断面外,其他断面水质均超过了其水质功能标准,污染极为严重.通过推进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沿岸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执行排污标准、加强污水处理厂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控制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水污染.[结论]该研究为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水质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阴雷鹏  肖攀  赵景波  张新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95-11997,12035
根据咸阳渭河河漫滩剖面上48个样品的激光粒度分析,研究了咸阳渭河距今70年以来的洪水深度、洪水变化阶段和气候变化。资料表明,距今70年以来,咸阳渭河河漫滩沉积物厚度为91cm左右,成分主要为粗粉砂和极细砂,共包括9个明显的沉积层。这9个沉积层清楚地反映了9个大洪水阶段,而且渭河流域的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气候趋于干旱。  相似文献   

5.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水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水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从集对分析理论出发,探讨了评价等级标准确定条件下的水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待评地区(或区域)的水安全状态与不同水安全等级间的联系度表达式,依据水安全评价指标的实际值与各等级标准界限值的关系,确定了差异度系数的取值,计算了联系数,并据此进行了水安全状态的综合评价。实例的水安全综合评价及其对比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渭河中下游铬(Ⅵ)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方法】以铬(Ⅵ)含量为测定指标,采用三点三线法,于201103采集渭河中下游陕西段13个水文监测站附近的水样,研究渭河河水中铬(Ⅵ)含量的分布规律;此外,采集了陕西段主要城市排污口污水及代表性断面的底泥,研究污染源及泥沙吸附作用对渭河中下游河水中铬(Ⅵ)含量的影响,并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了渭河中下游铬(Ⅵ)的沿程迁移规律,对水流自净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从上游至下游,渭河中下游陕西段河水中铬(Ⅵ)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西安段代表断面河水中铬(Ⅵ)含量达到最大,为0.113 mg/L;对渭河中下游陕西段各主要城市排污口污水中铬(Ⅵ)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排污口污水对河水中铬(Ⅵ)含量有明显影响,其污染明显超过了河流的纳污能力;对虢镇桥-兴平西吴、天江人渡-新丰桥、树园-潼关吊桥3个河段水样和底泥中铬(Ⅵ)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泥沙对降低河水中的铬(Ⅵ)有积极的净化作用。【结论】渭河中下游陕西段大部分河段铬(Ⅵ)含量已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对Ⅴ类水质的要求,应加强对铬(Ⅵ)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水安全问题是城市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洞庭湖区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洞庭湖区城市化发展背景,总结了湖区存在的主要水安全问题,分析城市化对湖区水安全的影响,提出保障水安全的对策,为洞庭湖区今后的治理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宝鸡峡引水对渭河水文规律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文变化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通过对生态系统进行诊断,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新途径。【方法】对渭河44年(1960-2005年)的水文资料和宝鸡峡灌区32年(1972-2005年)的引水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引水对渭河水文规律的影响,并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对32个水文改变指标(IHA)进行统计,研究引水对渭河水文情势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引水导致渭河年平均流量较天然径流明显减少,且枯水年份尤为突出,32年中有8年年平均流量低于生态基流量;输沙量较引水前减少了80%强;且对河流的枯季月流量、年最小流量平均值、年最小1日流量发生时间、年低流量发生次数及平均延时、流量平均增加率等影响较大。【结论】宝鸡峡灌区引水对渭河的水文规律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尤其是低流量出现的频率和时间过多,严重影响河流的功能实现,迫切需要开展维持渭河河流健康生命的相关研究,在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安全的同时,支持和改善灌区建设,以确保粮食稳定和区域社会的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渭河及泾河高含沙洪水的特性、渭河下游及潼关高程的冲淤规律进行了分析,指出三门峡枢纽高水位运行、低泄洪能力及渭河高泥沙含量,是潼关高程抬升、渭河下游演变趋势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渭河下游水沙问题的对策是建设东庄水库工程、改变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降低渭河河口潼关高程,并辅之以区域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10.
渭源县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源县位于渭河上游,是渭河的发源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整个渭河源生态环境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渭源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人水和谐,实现渭源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作者简述了渭源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潼关高程持续抬升,渭河下游仍在淤积发展,究竟是潼关高程抬升引起渭河下游淤积发展,还是渭河下游淤积发展造成潼关高程的缓慢上升,一直是三门峡问题的焦点。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渭河下游与潼关断面两者间水位变化和河段冲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渭河下游与潼关河段水力泥沙要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潼关河段(或潼关断面)若发生冲淤,通常会引起华阴以下河段发生沿程冲淤,并随之引起华阴以上河段发生较大范围的溯源冲淤;此外,潼关高程与渭河下游泥沙累计淤积量及河床比降减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渭河流域水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研究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危机及诱发和传播的过程,探讨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危机的关键诱发因子,并研究了诸诱发因子的相互作用,筛选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渭河水安全指标体系及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欧氏距离的安全多目标评价方法。在对各单项目标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渭河流域水系统的安全诊断,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系统极不安全,水资源短缺是导致渭河流域水系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安全诊断结果提出了一套提高渭河水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河6条支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河流域6条支流域的土壤、河床泥沙、河流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荷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黄河6条支流域土壤中,洛河流域硝态氮含量高达45.2 m g/kg,远高于其他流域;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土壤的铵态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其中洛河流域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窟野河流域最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土壤pH值高于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各流域泥沙中硝态氮含量以渭河中的最高,并远高于其他河流;皇甫川流域泥沙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泾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最低;与土壤相比较,6条支流域泥沙中的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土壤。渭河和泾河流域泥沙中的全氮含量差异较小,但均高于其余4条支流域。流域泥沙中全磷含量总体差异不大;泥沙中的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窟野河流域>泾河流域>渭河流域>洛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泥沙中的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全氮含量在6条流域泥沙中都是最低的,但有机质含量在6条河流中却最高。水体中pH值以无定河流域的最大,渭河流域水体最小;渭河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以泾河水体中最高,窟野河最低;泾河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远高于其他河流;6条河流水体的COD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在6条河流中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近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方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利用2001~20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近10年该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初步探究其原因。[结果]2001~2010年,渭河干流水污染程度呈持续减轻态势,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降幅达62.7%,如期实现了消灭渭河黑臭的目标。但是,近10年渭河干流污染仍很严重,各年均为重度污染,西安段仍然是渭河治理的重点。[结论]该研究为渭河陕西段的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渭河宝鸡段及主要支流丰水期水体为例,选取12断面为监测点对其水质指标氨氮和总磷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水质在丰水期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渭河主河道水体和金陵河水体,最差水质达到劣Ⅴ类水,大部分监测断面水质超过了水功能区要求。最后给出相应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胡凝  高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77-20880
采用陕西48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20 cm口径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资料,分析了陕西渭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渭河流域近30年来区域蒸发量呈现升高趋势,尤其是1993~2002年陕北区域增加明显,在季节变化中以秋季蒸发量的下降趋势尤为显著,而春、夏和冬季蒸发量呈现上升趋势;导致陕西渭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增加,降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7.
张亚娟  牛姗姗  孙亚乔  邱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14-14416
选取陕西境内渭河干流、支流共25个监测断面,对监测断面所取水样中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汞、六价铬、油类10个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计算各断面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越大,污染越严重的原则,得出渭河流域(陕西段)在西安-咸阳段这一工业和人口密集区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曹宁  李志国  李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19-11521
以武功县辖区的渭河段为整个设计总线,通过多种设计形式探讨了城市发展中生态旅游的方法和策略,以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熵的用水系统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熵的概念引入水资源系统中,构造了水资源利用结构特征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定量计算公式,用其来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结合熵变理论给出了水资源系统结构演化的判别标准,并在渭河流域关中地区进行应用。使用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正向着更加合理、均衡的方向演化。该结果表明信息熵能为人类水资源利用规划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综合用水水平,以期加强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运用多目标、多层次决策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了综合用水水平。[结果]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用水水平整体不高,制约了渭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结论]要实现渭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