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1):43-43
5月份是小麦抽穗~扬花~灌浆阶段,需要充足的日照、水分和较高的温度。2003年5月份以后,部分小麦主产区如河南东部、河北中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等地区大多是阴雨寡照的天气,光照不足、气温较低、湿度过大,严重阻碍了小麦的正常扬花、抽穗和灌浆。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农村部的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秋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目前,我国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夏粮增产59.3亿斤,早稻增产趋势明显。全年粮食大头在秋粮。2021年,秋粮面积增加,预计12.9亿亩。目前,东北主产区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正在灌浆;黄淮海秋粮主要是夏玉米,也陆续进入灌浆期;南方秋粮主要是中晚稻,目前,中稻抽穗扬花,  相似文献   

3.
宁夏引黄灌区小麦青干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年小麦青干现到资料和50年产量统计年鉴,结合民政部门的50年灾害历史资料,运用产量逐级分离模拟和给定初始聚类中心的逐步筛选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宁夏引黄灌区表小麦青干灾害等级判别指标,即在抽穗~扬花、灌浆~乳熟、乳熟~成熟阶段,均以降水量作为1级判别指标,降水日数为2级判别指标,降水过程结束后2d内的最高气温为辅助判别指标。历史回代检验结果表明,准确率在67%~80%之间,判别效果比较理想。这些基于产量损失的指标,达到了开展小麦青干监到服务的要求,也为进一步开展青干灾害产量损失评估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8至2009年江苏省小麦适期偏晚播种,一播全苗;越冬期降水偏少,淮北干旱严重,至2月下旬末,旱情才有所缓解.返青期全省连阴雨,淮北旱情解除,淮南低洼地区发生渍害;3月中旬后气温稳步回升,小麦生长先慢后快;抽穗开花期多晴少雨,抑制了赤霉病的发生,有利于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灌浆期温高光足,有利于光合累积,提高千粒重;成熟收获期晴雨相间,淮北地区部分白麦出现穗上发芽现象,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2年江苏部分地区赤霉病大流行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江苏省里下河和沿海地区,小麦在抽穗扬花之前的苗情,具备再夺丰收的良好基础。由于遭遇到有气象资料记载以来,罕见的小麦抽穗扬花期与持续高温连阴雨高度吻合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对该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试图寻找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以及病害发生后如何解决保险理赔、商品小麦收购等稳定农民情绪,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组织农业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湖南丘陵区一季杂交稻安全高产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个组合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生育期变化明显,总体呈现随播期推迟而全生育期缩短的趋势;播种迟早除对有效穗数影响不明显外,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影响明显;高温(≥35℃)和低温(≤23℃)条件对安全抽穗扬花和正常结实都有不利影响;湖南丘陵区一季杂交稻特迟熟组合5月10-25日、迟熟组合5月15-25日播种可安全抽穗扬花和正常灌浆结实,高产播种期为5月15-20日;湖南省审定通过的中稻、一季晚稻组合和迟熟双季晚稻组合均可在湖南丘陵区作一季稻栽培.  相似文献   

7.
杂交晚粳的后期管理,是指抽穗扬花、灌浆成熟等阶段的田间管理。此期的主要生理特性是库大源相对不足,即穗大,颖花数多,抽穗快,齐穗后茎鞘物质运转率和灌浆速度不如籼杂快,且有二次灌浆等特性。此期高产栽培技术关键是稳库增源,主攻目标是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选取湖南省怀化市12个典型制种基地气象代表站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可照时长、不同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安全系数、抽穗扬花期的降雨安全系数、低温安全系数和高温安全系数,分析表明,怀化市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最适宜采用高温不育型及临界日长≤12.9 h的长光高温不育型不育系进行两系制种,以7月下旬—8月上旬育性转换安全性高,8月中旬抽穗扬花最为安全。若考虑避开抽穗扬花期的高温因素,在海拔200 m以下地区对于不育临界温度≤23.5℃的不育系,或在海拔280 m以下地区对于不育临界温度为23℃的不育系,推荐将其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在8月上中旬、抽穗扬花安排在8月下旬。对于临界日长为13.0~13.5 h的不育系,应根据当地可照时长的变化规律安排生产。不建议采用临界日长13.5 h以上的不育系在怀化市制种。  相似文献   

9.
粒重是小麦籽粒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是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的函数。目前尚缺乏有关灌浆速率及灌浆期的遗传方面的资料,本研究旨在确定灌浆参数的配合力及遗传组分。分别于1987和1988年对4×4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进行宽距离种植,扬花后每隔2-3d从每个小区取样1次,以获得灌浆期数据。2年中,在灌浆速率、灌浆期及粒重方面均获得了显著的遗传变异,在所有灌浆性状中,基因型与所份互作均不显著,灌浆速率、灌浆  相似文献   

10.
野生二粒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了进一步开发野生二粒小麦遗传资源,丰富我国小麦改良的遗传基础,对来自以色列16个地区的133份野生二拉小麦醇溶蛋白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务锈病抗性和播种~抽穗天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的133份野生二粒小麦共有122种谱带类型,电泳共分离出77务不同的带纹;谱带在α、β、γ、ω四个区差异较大,分别为38、83、72和87种,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的醇溶蛋白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发现,野生二粒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与材料的来源地有关;来源于同地区的材料间务锈病抗性及播种~抽穗天数均较为接近,而且条锈病抗性和播种~抽穗天数与醇溶蛋白的遗传距离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气候因子对杂交稻金优组合结实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期播种和定穗观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气候因子对金优组合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条件下,金优组合与对照汕优、威优组合相比,结实率没有明显差异;对不良气候条件的抗逆能力相当。同时还得出,影响杂交稻结实率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灌浆结实阶段的日平均温度和抽穗扬花及灌浆结实阶段的降雨量  相似文献   

12.
粒重是小麦籽粒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是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以下简称灌浆期—译者)的函数。目前尚缺乏有关灌浆速率及灌浆期的遗传方面的资料。本研究旨在确定灌浆参数的配合力及遗传组分。分别于1987和1988年对4×4双列杂文的F1及其亲本进行宽距离种植,扬花后每隔2-3d从每个小区取样1次,以获得灌浆期数据。2年中,在灌浆速率、灌浆期及粒重方面均获得了显著的遗传变异。在所有灌浆性状中,基因型与年份互作均不显著。灌浆速率、灌浆期和粒重的一般配合力(GCA)均大于特殊配合力(SCA),2GCA/(2GCA+SCA)值分别为0.981、0.987和0.958。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析和遗传组分估计表明,灌浆性状遗传变异的主要部分与加性基因效应有关,然而,在灌浆期和粒重的遗传中也包括显性效应。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从粒重的0.79到灌浆速率的0.89。结果表明,对灌浆速率、灌浆期和粒重的早代选择对于改变这些性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抽穗后生理发育时间的计算与生育期的预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每日热效应和基本灌浆期因子计算生长后期生理发育时间,并预测抽穗、开花和成熟等生育期。每日热效应是指受每日温度和品种温度敏感性影响的生育促进因子,其中温度效应用正弦函数来表达,而曲线的陡度用温度敏感性来调节。基本灌浆期因子是指小麦在最适条件下由灌浆至成熟所需的相对时间长短。通过调节品种的温度敏感性和基本灌浆期因子来统一不同小麦品种到达抽穗、开花和成熟的生理发育时间。结果表明,生理发育时间恒定的原  相似文献   

14.
冀中南位于北纬36~39度之间,年平均≥3℃积温4900℃,≥15℃积温3800℃,年降雨量500~600毫米。全年总辐射量为120千卡/厘米~2。5月份气温高,光照足,有利小麦灌浆成熟。8~9月份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有利干物质的积累和成铃吐絮。所以利用小(大)麦秋末至夏初生长为主、棉花夏秋生长为主的时差,能较好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进行麦棉两熟栽培。  相似文献   

15.
引自21个国家的硬粒小麦品种54份,分别种植在哈尔滨、北京、争川和西宁。分析硬粒小麦蛋白质含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小麦蛋白质含量与灌浆期日均气温呈正相关,与生育期、灌浆期天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引自西班牙的D152编号品种在4个生态点上蛋白质含量均高达18%以上,筛选出一些适应性广的高蛋白含是珠硬粒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冬小麦水肥管理模式,在2013-2016三个小麦生长季,通过裂区试验,以春季5个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作为主区[M0:不灌溉+趁墒追肥模式;M1:拔节水+拔节肥模式;M2:拔节和扬花或灌浆初灌溉2水+拔节肥模式;M3:返青-拔节水(+追肥)+孕穗或扬花水+灌浆水的3水模式;M4:起身水(+1/2追肥)+拔节水(+1/2追肥)+扬花或灌浆初浇水+灌浆水的4水模式],以2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作为裂区(衡观35和衡4399),比较分析了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花后氮素转运效率、氮素贡献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在起身到拔节期平均以M0模式最高,从扬花期开始平均以M0模式最低,成熟期M1、M2、M3和M4模式分别较M0模式高15.9%、27.6%、40.0%和39.5%。随...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2010年11月份以来连续出现多次寒潮,低温持续时间长,雨雪天气多,光照时数不足,有效积温比往年明显偏少,造成河南部分地区小麦尤其是播期偏晚的小麦冬前和越冬期生长量不足,其中豫西、豫北地区小麦生育进程整体偏晚3~5d。但随着近期气温回升,加之整体墒情不错,苗情将会持续转好。总体来说,当前河南省小麦苗情总体弱于2010年。  相似文献   

18.
防御秋寒对杂交晚稻的危害很重要,秋寒影响抽穗扬花、授粉受精和灌浆结实,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防御低温危害除选用抗寒杂交组合、合理安排播期、育壮秧等基本措施外,在低温侵袭前后及危害期间,还必须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如灌水增温、喷面水调温、人工授粉、施草木灰、喷叶面肥、喷“九二○”等。  相似文献   

19.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玉米机械化播种保全苗技术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400mm左右,其中4月中旬至5月中旬≥20mm的降雨概率只有0.5左右,而同期无有效降雨的概率〉0.1。在4月中上旬土壤10cm耕层,土壤含水量一般在12%~14%,仅仅能维持种子发芽所需水份的下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气温的逐渐升高,土壤还在不断失墒,含水量还在不断下降。所以,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近年来大麦栽培与生理方面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大麦幼穗分化过程的划分和幼穗分化的特点都曾有过研究与报道(1)(2)。但对灌浆过程方面的研究只见小麦抽穗后灌浆物质积累和分配方面的研究有过报道(3)(4),而大麦这方面的研究未见公开报道。对此我们于1983—84年进行了大麦抽穗后灌浆物质积累与分配过程的观察试验。通过本试验对大麦抽穗后各器官灌浆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的研究,了解其灌浆过程,为抽穗后的栽培管理和适时让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