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充蚕业经济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茧丝绸产品畅销世界各国,被世人誉称为“丝绸之乡”.我市曾是全国四大蚕区和20个丝绸重点城市之一,年产茧量名列湖州、嘉兴之后,四川第一.20世纪90年代初,发种、产茧、丝绸分别占全省的1/3.1990年至1994年全市丝绸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2亿元,上缴税利最高年达8000万元,出口创汇最高年超过50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养蚕达105万张,年产茧近40万担(1担=50kg,下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蚕业在振兴临海经济,农民奔小康,出口创汇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本市建立巩固的蚕桑生产基地,使我市蚕茧产量上万担.市林特局蚕桑站,从1991年开始实施万担茧工程建设,计划1993年使全市蚕茧产量上万担,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规划落实,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提前一年1992年已实现了全市蚕茧上万担,现将我市万担茧(500吨茧)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情况介绍如下:一、认真总结本市蚕桑生产历史经验,制订规划,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蚕桑生产基本概况本市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很适宜于栽桑养蚕,并土壤肥沃,所以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蚕茧总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7%.全市有专业桑园462300亩,分布在135个乡、1486个村,17114个村民组,从事栽桑养蚕的农户有383989户,年产茧50万担左右,我市的蚕茧产量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全年茧款收入在1亿元左右,按蚕户计算,平均每户茧款收入260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蚕茧及其制成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蜀缎苏绣杭绸闻名九洲欣誉世界,换回国家需要的外汇。解放以来四川的蚕业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制定了有利于蚕桑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使得我省产茧突飞猛进,从1986年起,全省每年新栽桑7—8亿株,蚕茧以9.1%的速度增长,1989年产茧252.6万担,1990年产茧268万担,形成了“世界丝绸在中国,中国丝绸原料在四川”的局面。但我省蚕业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两低一差”,单产低,  相似文献   

5.
宜宾市从1983年成立独立的茧丝绸行业管理部门以来,1994年最高产茧量达到22万担(1担=50kg,下同),排名四川省产茧第五位。经过十来年的恢复发展,产量稳步增长,达到17.5万担,排名四川省产茧第二位。丝绸工业从无到有,现拥有自动缫丝机14400绪,年产白厂丝1000吨,行业年产值3亿元。蚕桑生产稳步增长,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一批年产茧2000担、5000担、10000担镇乡已经形成,蚕业生产已成为我市部分区县的支柱产业,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6.
我市蚕桑生产经历了建国以后的风风雨雨,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市蚕桑生产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一度跃居四川省第三位.1995年,全市产茧11500吨(23万担),系统内收茧10500吨(21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达1.3亿元,仅蚕茧环节提供增殖税、农特税1500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丝绸工业体系,每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每年创税利达6000万元以上,解决了3万余人的就业问题,成为万县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  相似文献   

7.
余惠岚  詹成波 《蚕学通讯》2001,21(1):54-55,59
1 建国以来蚕业取得的成就据市、县 (市 )文物考证 ,成都栽桑养蚕的历史至少有 50 0 0年以上。建国以来桑、蚕、茧、丝、绸为我市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巨大贡献。但我市蚕桑生产也跟全国、全省一样经历了起伏升降的复杂过程。历史最高年1 994年有 1 1个县 (市 )、1 2 3个乡 (镇 )栽桑养蚕 ,全市有桑树 2 .8亿株 ,养蚕 1 3.8万 (盒 ) ,生产蚕茧 3,6 88吨 ,农民养蚕收入 4,0 0 0余万元 ,有 2座年生产 2 0万张的蚕种场 ,丝绸加工缫丝、织绸、印染、绢纺、成衣誉遐尔 ,“蜀绣”更是驰名海内外 ,配套加工能力和蚕桑科技力量 ,出口丝绸产品历来…  相似文献   

8.
周安莲 《蚕学通讯》2002,22(2):57-58,61
四川是我国最重要的四大蚕区之一。通过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 ,结束了产茧量长期以来在 2 0~ 4 0万担间徘徊的局面 ,1 978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产茧 1 0 4 .4万担 ) ,占全国第一位。 1 980年产茧1 84万担 ,远远超出日本的产茧量。 1 991年产茧量达 30 7万担 ,至 1 995年产茧量近 4 0 0万担 ,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占世界的五分之一 ,创下了辉煌 ,为人民增收 ,国家创汇和四川经济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近几年来丝绸行业的几起几落 ,蚕业生产跌入低谷 ,到 1 999年 ,全省发种仅 2 90余万张 ,产茧1 4 0万担 ,比历史高峰…  相似文献   

9.
蚕业恢复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业生产是我市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曾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作出过显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市蚕业生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蚕业生产逐年滑坡,面临巨大危机。2003年,全市桑树总量、蚕茧产量仅为5600万株、2.5万担(1担=50kg,下同),分别为历史最高年(1994年)的40%和30%。如何克服困难,恢复和振兴蚕桑丝绸业,  相似文献   

10.
蚕桑丝绸历来是我市工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市现有投产桑7亿株,年养蚕100万张,产茧2万吨(40万担).缫丝能力达到17万绪,年产生丝3300吨,丝织品4000万米,年工业总产值10亿元,税利8000万元左右,最高年创汇5000多万美元.近年来,丝绸市场行情欠佳,丝绸工业企业产值、产量、效益大幅度下降,蚕茧价格降低.同时,蚕用物资价格上涨,养蚕成本增加,单张产值下降,粮食、棉花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比较而言养蚕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一、蚕业生产现状射洪县是四川省盆中丘陵地区重点蚕区之一.自1990年起,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实施十万担(5000吨)蚕茧工程建设,全县蚕茧总量由原来的年产茧2655吨发展到1994年产茧5000吨的规模,全年全行业总产值达到17200万元,向国家上缴财税金额达1310万元.成为我县工农业生产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和税收大户(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为振兴发展我县的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但是,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我县的蚕业生产与全国多数  相似文献   

12.
杜英武 《蚕学通讯》2007,27(1):47-49
1 重庆蚕业的现状 重庆养蚕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在发展农村生产、扩大就业、出口创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我市发种250万张,产茧51 000 t,蚕农茧款收入达到6.2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仅次于江苏、浙江和四川,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重点蚕业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1980年我们认真贯彻执行调整国民经济为八字方针,在农业战线上.特别是贯彻了中央75号文件,全面推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稳定了生产队的体制,推动了生产的向前发展.在秋冬较长期的干旱威胁下,农业生产仍然获得好收成.蚕业生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年收购蚕茧一万一千一百九十八担,比79年同期增加二千八百一十八担,增长百分之三十三.但我们的蚕茧生产量还远远没有满足丝绸工业和出口的需要.距地委规划一九八五年产茧十万担的要求丕很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进一步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把蚕业生产搞上去.  相似文献   

14.
杜英武 《蚕学通讯》2007,27(1):47-49
1重庆蚕业的现状重庆养蚕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在发展农村生产、扩大就业、出口创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我市发种250万张,产茧51000t,蚕农茧款收入达到6.2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仅次于江苏、浙江和四川,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重点蚕业生产基地之一。自从1995年受国际茧丝绸市场疲软和国内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市蚕业生产逐渐萎缩。经过13年的发展,我市蚕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2006年发种87万张,产茧26000t,蚕农茧款收入4.6亿元。蚕业生产规模从全国的第四位一直落到了第…  相似文献   

15.
丝绸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丝绸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人类物质文明和文化生活的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当今丝绸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我国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我市是全国重点蚕区之一,1989年全市发蚕种113万张,产茧2500万公斤,是解放初72.5万公斤的34.5倍,蚕农年茧款收入达2亿多元,户平180元。年产茧量仅次于四川、浙江、江苏三省,名列第四位,蚕桑已成为我市农村的  相似文献   

16.
1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重庆是全国主要蚕茧生产省市之一,全市共有33个区县栽桑养蚕,主要分布在渝西、库区、渝东南三大蚕业带,养蚕农户38万户,投产桑树5.8万hm^2,年生产蚕茧约2.5万t,蚕农总收入4亿元左右,其中售茧收入3.5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收入0.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7.
“十五”时期 ,虽然蚕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还可能下降 ,但蚕业仍然是我市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面对蚕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重大改革和我国加入WTO的新挑战 ,我市应该更加积极地实施科技兴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 ,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和经济优势、体制和机制优势、人才和科技优势 ,以现代化为目标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 ,以提高蚕业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 ,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走蚕业“九化”的现代化之路。为此笔者就如何实施我市蚕业现代化建设 ,提高蚕业竞争力谈点粗浅看法。1 了解嘉兴蚕业的现状嘉兴是全国、全省的重点蚕区 ,蚕茧产量一直在全国地、市中占首位 ,占全省的 4 0 %以上。 1998年全市饲养蚕种 137 4 0万张 ,生产蚕茧 5 2 5 5 9吨 ,占全省的 5 0 % ,占全国的 10 %以上。现有桑园 30 5 77公顷 ,平均每公顷产茧达 1719 0kg。全市有蚕桑生产的 10 5个乡 (镇 )中 ,年产茧 5 0 0吨以上的乡 (镇 ) 47个 ,年产茧 5 0 0 10 0吨的乡 (镇 ) 2 1个 ,其中最多的王店镇...  相似文献   

18.
蚕业起源于中国,经商业和文化交流传遍全球,丝绸,既是商品又是使者,对东西方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对我国出口创汇,起到积极的作用。近代,起源地中国的蚕业曾落后于世界,经过百千年的演变,到70年代,中国才又成为蚕茧和生丝的主产国,蚕茧和生丝产量维持在12万t和1万t以上,九十年代达到解放后高峰,1995年年产蚕茧75.9万t,年产生丝6.4万t。但我国蚕桑生产发展却不稳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省蚕茧受各种因素影响连续下降,一九八七年收购蚕茧24.63万担,比一九八六年减产37.42%。蚕茧产量已经下降到六十年代后期的水平,这与我省缫丝工业和不断发展的外贸出口需要是不适应的。我省现有17家缫丝厂,需要原料茧60万担;从出口和织绸用丝来看,也需要原料茧60万担,而目前茧蚕缺口较大。近几年,省丝绸公司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蚕桑产值占农业产值的第二位,年产茧量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是全国的蚕茧重点产区。丝绸是我市出口创汇的骨干商品,1986年出口创汇额5873万美元,占全省丝绸出口额的24.7%。发展蚕桑生产对振兴嘉兴经济起着积极作用。一、蚕桑生产的历史与发展据史料记载,我市栽桑、养蚕、缫丝、织绸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