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薯1号马铃薯生育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俊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19-18120,18154
[目的]探讨辽西建平地区马铃薯生育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为马铃薯生产科学用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自然降水方法,控制土壤含水率在60%~75%、65%~80%、70%~85%,试验小区随机排列,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对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水分、生长状况及产量品质进行对比观测。[结果]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需水量明显不同;苗期约占全生育期的10%~15%;薯块形成期约占23%~28%;薯块增长期约占45%~50%,是全生育期需水量最多的阶段;薯块淀粉积累期则不需要过多的水分,该期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10%为最佳。[结论]辽西地区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适宜土壤水分指标为,苗期65%,块茎形成期75%,块茎增长期80%,淀粉积累期65%,在各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约为379.7 mm时,马铃薯才能达到品质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秋覆膜条件下旱地马铃薯补灌时期与适宜补灌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秋覆膜条件下马铃薯的水分亏缺补偿效应,2009年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布点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补灌相同水量,以块茎形成期补灌的增产效果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其次为块茎增长期;在同一生育时期补灌不同水量,以9 kg/株补灌量的鲜薯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其次为8 kg/株补灌量。由此说明,秋覆膜条件下马铃薯最佳补灌时期为块茎形成期,适宜补灌量为8~9 kg/株。  相似文献   

3.
为青海高原东北部马铃薯精细化气象服务及高原马铃薯的优化种植提供参考,利用互助县农业气象观测站记录的马铃薯发育期、产量以及对应时期的气象观测资料,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积分回归等方法分析光、热、水等气候因子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高原东北部马铃薯生长期为154d,生育期内≥0℃的积温为2 066.8℃,降水量305.3 mm,日照时数1 081.5h;气象产量在-1 443.16~696.28g/m~2,气象产量对趋势产量的贡献在-39%~16%;降水、日照、温度分别与马铃薯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相关不显著;马铃薯播种期、开花至块茎形成期,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其余时期为负效应,降水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曲线与温度曲线基本呈反相位分布,产量对降水的变化十分敏感,光照的影响曲线与气温相似,且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提取宁夏马铃薯主要生产区1981~2005年的马铃薯气象产量,并对相应年份马铃薯生长阶段的平均气温、降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水,6~8月降水不足,对其产量影响最大。分析宁夏马铃薯主产区气温、降水的变化,均不利于单产的稳定提高,中部干旱无灌溉条件地区不宜发展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5.
黑色膜及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黑膜在马铃薯覆盖栽培中的温度动态、水分动态变化和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对黑色膜及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黑膜比白膜0-20cm地温降低1—2℃,增产22.17%,降水利用率提高了8%。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对氮、钾需求量较大,对磷需求量虽然较少,但磷可促进营养生长和块茎形成以及淀粉积累。全生育期中,苗期、块茎形成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肥料使用的分配比例约为1∶2∶1,块茎形成与增长期是整个生育期中需肥量最大的时期。加强测土配方施肥的研究,对改善马铃薯品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节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套作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套作条件下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马铃薯与胡萝卜套作,通过回归和通径分析对马铃薯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分枝长、地上部鲜重、单株块茎数对马铃薯的单株块茎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它们对马铃薯的单株块茎产量的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地上部鲜重>单株块茎数>分枝数>分枝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榆林市各县长年气候整编资料,对榆林气候资源(热能、降水、光照)在马铃薯各生长期影响产量指标和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马铃薯生育期内积温随时间有增加的趋势,热量条件变好,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有利;块茎膨大期内降水量随时间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自然降水不能完全满足马铃薯生长需求;通过综合分析马铃薯产量各指标发现,榆林市马铃薯种植北部风沙草滩区气候条件优于南部丘陵山区各县,尤其西北部的定边、靖边两县气候条件优越,但降水略偏少,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种植业时需充分考虑人工灌溉及人工增雨,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冀西北高原地区马铃薯品质指标对水肥供应的响应关系,连续2年开展水肥双因素组合试验,检测不同水肥条件下马铃薯块茎内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 3项指标的含量。另外,通过试验获得该地区马铃薯耗水关系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该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需水量约386 mm,最大水分利用效率约116 kg/(hm~2·mm)。水、肥、水肥交互作用均对马铃薯3项品质指标有极显著影响。淀粉含量随水肥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随水肥量的增大而降低;蛋白质含量随着水肥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是差异并不明显。在兼顾马铃薯产量并保证品质条件下,在正常降水年份研究区域马铃薯全生育期建议灌溉定额为150 mm左右,施肥量为每生产1 000 kg块茎,施入纯N 3.2~4.0 kg、K2O 4.0~8.0 kg、P2O51~3 kg。  相似文献   

10.
正读者张先生:马铃薯畸形薯咋预防?答:马铃薯块茎畸形主要在块茎增长期由于高温、干旱等不良条件,使正在膨大的块茎生长受到抑制,暂时停止生长。后由于降雨或灌水,生长条件得到恢复,块茎随之也恢复生长,这时进入块茎的有机营养,在生理活动强的芽眼处发生二次生长,形成各种畸形薯。增施有机肥料,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根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马铃薯生长后期叶片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时期去叶处理方法,对马铃薯生长后期叶片对马铃薯结薯数、大薯率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马铃薯终花期后叶片对结薯数影响不大,而对大薯率和最终的产量影响较大。[结论]马铃薯终花期前马铃薯植株结薯数量已经确定,而大薯数及最终产量的形成与后期叶片仍有一定的关系。在生产上应综合利用各种措施,调控植株后期叶片生长,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为马铃薯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综合评价马铃薯抗旱能力及马铃薯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生产上推广的冀张薯8号和夏波蒂2个马铃薯品种,在旱棚内分区栽培,测定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块茎指标、串薯比例和产量。[结果]冀张薯8号在发棵期干旱协迫处理单株薯块数、匍匐茎数、成熟率及产量分别为3.80块、14.6条、26.03%及19608.72kg/hm2,夏波蒂分别为2.40块、7.32条、32.79%及13170.30kg/hm2,均为最低值。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均增加马铃薯串薯比例,影响马铃薯的品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冀张薯8号在薯块膨大期干旱协迫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单株串薯比为18.18%;而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夏波蒂开花期则是关键的时期,单株串薯比为34.38%。[结论]不同生态型马铃薯品种各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发棵期干旱协迫对马铃薯块茎形成、产量影响最大。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均增加马铃薯串薯比例,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冀张薯8号薯块膨大期干旱协迫影响最大,而夏波蒂在开花期影响最大。土壤水分过于充足降低马铃薯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3.
缺水和土壤肥力低下是限制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覆膜和施用生物炭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覆膜和生物炭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生长的高峰期分别为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马铃薯总干物质量和块茎干物质量的累积过程,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定西地区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的适宜比例,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施用量,以“陇薯10号”为材料,进行了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提高了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块茎商品薯率,与对照相比,成熟期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7.82%、22.71%、31.80%和17.28%,块茎产量分别增加44.17%、50.28%、59.99%和45.94%,与纯施化肥相比,成熟期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6.10%、10.51%、18.70%和5.62%,块茎产量分别增加11.32%、16.04%、23.53%和12.69%,其中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块茎产量都以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增加最多;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提高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0.62%、54.95%、62.22%和50.07%,与纯施化肥相比则分别高12.80%、16.04%、21.49%和12.39%。综上所述,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因此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是适合定西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钾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及钾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马铃薯不同氮、钾肥用量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氮、钾2因素4水平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营养对脱毒马铃薯会-2产量及钾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中钾处理的平均单窝重、大薯块单窝重和产量均最高。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较大,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产量直线上升,当钾肥用量达到一定水平,产量维持在一个最高水平,再增加钾肥产量不再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迅速增加直至达最高水平,继续增加氮肥用量,马铃薯产量有所下降;过多的施用钾肥使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增加,超过最高产量后吸收的钾素属于奢侈吸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在高寒山区钾肥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分析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钾肥施用量,2008年在威宁县以极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够增加产量,每1kg钾肥可增产55.5~89.8kg;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马铃薯块茎数、平均单株薯块重、粗淀粉、维生素C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适量施用有机肥和氮磷肥基础上,能够获得较好效益的钾肥用量为K_2O 10kg·667m~(-2)。  相似文献   

17.
种薯处理对防控马铃薯烂薯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榆林马铃薯产区常年发生的田间烂薯问题,通过防控试验,比较药剂种薯处理和茎叶喷施对控制马铃薯烂薯病害的效果,初步分析导致马铃薯烂薯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初侵染源,为大田防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种薯处理和茎叶喷施防控的田块,马铃薯产量、薯块商品率及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农户未防治田块;种薯处理结合茎叶喷雾防控的田块,其马铃薯产量比单纯茎叶喷雾防控田块提高15.7%,纯收入增加27.6%。从田间病薯中未分离出晚疫病菌,表明当地烂薯的发生不是由晚疫病菌引起的。种薯药剂处理作为马铃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控制田间烂薯效果明显,可以作为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关键环节,在陕西榆林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Potato grows in most part of China, it achieves higher yield and better quality in Gansu Province than in others. With global warming, its growth duration has been prolonged and sowing date become earlier than before. Therefore, to regulate its sowing date and growing perio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etter harvest. In this stud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six sowing-date treatments of potato in Dingxi, which i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Gansu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 in 2010. The growth period, morphological index and change in yield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other climatic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for each treat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op with different sowing dates experienced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leading to distinct growth duration,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index. The growth duration was shortened due to a delay in sowing date. For each 15-day delay in sowing, the growth duration was reduced by 12 days on average. A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numbers of days either from seeding to emergence or from flowering to harvest and mean temperature over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tuber fresh weight, and final yield were all decreased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cumulative temperature over the shorter growing periods. Marked differences in tuber yield were discovered among the six treatments of sowing date, the potato planted on May 27 giving the highest yield. The potato planted either earlier or later would produce invariably lower yield than the treatment of May 27. Late May therefore can be taken as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of potato in this region because the crop can fully utilize thermal resource. We conclude that to postpone sowing time is a good practice for potato production to adapt to climate warming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Gansu, China.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晓红  许彦平  姚新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15-11317,11444
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多因素配置组合,分析气候变暖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适宜气象条件,单因子作用并不显著,以马铃薯7月开花并地下块茎形成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配置组合影响最大;8月上旬地下块茎速生膨大期阴寡高湿天气气候条件次之;6月分枝至花序形成期大气湿润条件影响最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全球性气候变暖,主要影响因子配置组合值明显增大,尤以马铃薯开花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地下块茎速生膨大期大气湿润度与日照时数配置组合值增幅更大,进而导致马铃薯晚疫病病田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马铃薯抗旱播种时最佳用水量,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会-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浇水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浇水量对马铃薯生育期、株高、大中薯粒数及产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播种时浇水能极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以处理5(每窝用水量2.0 kg)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