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动物防疫物资包括动物疫苗、畜禽标识、消毒药等等。为了进一步规范防疫物资的管理,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苗管理办法》(桂渔牧办[2016]8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标识管理办法》(桂渔牧办[2014]40号)。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区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动物防疫物资管理水平,自2013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启用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广西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2016年起,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防疫物资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扩建到乡级,经对系统测试运行、改进完善和培训各级管理员,2018年在乡级全面启用防疫物资管理系统,实现自治区、市、县、乡四级联网管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广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和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于2006年在广西率先完成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市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全面建立,为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动物防疫物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度浪费和违法违规行为,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柳州市5县7城区及其中的23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的防疫物资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畜禽标识、动物疫苗、消毒药等防疫物资均有指定的人员管理,出入库台账、年终盘点制度、防疫物资储存保管等都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有序开展。但存在会计账只有40%的县区建立,多数乡镇管理人员对防疫物资网上信息管理系统和畜禽标识系统操作不熟悉,少数乡镇兽医站的防疫物资存在入库无双人验收签字和未盖单位公章,季度盘点和年终盘点及台账信息记录不完善,动物疫苗、畜禽标识回收销毁不到位等问题。原因是部分县区由于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而未建立会计账;乡镇人员因轮流值岗、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系统复杂等使得防疫物资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对信息管理系统和畜禽标识系统不熟悉、畜禽标识回收销毁不到位。建议统筹和规范化管理动物防疫物资,加强物资系统和畜禽标识系统的培训,完善动物防疫物资报废处置程序和切实加强畜禽标识的回收销毁。  相似文献   

4.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日趋复杂,而传统防控工作方式效率亟待提高。信息化能有效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管理工作效率,有利于对动物疫情的快速预警、反应、控制和溯源。本文介绍市级动物疫病防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重点分析基础信息数据库、物资管理系统、动物疫病监测、疫情预警、疫情调查处置等功能模块,形成市级动物疫病防控大数据和网络化管理平台,实现动物防疫场点、人员、疫苗、物资和工作抽查等网络化管理,为动物疫病防控行政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切实提高基层防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动物防疫物资主要包括疫苗和应急物资。其中,疫苗主要是指口蹄疫疫苗、猪瘟疫苗、鸡新城疫疫苗、羊痘疫苗等;应急物资主要是指防护服、白大褂、口罩等。六盘水市所辖3县1区87个乡(镇、街道办),按要求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农业服务中心都应储备相应的防疫物资,为确保全市动物防疫物资管理规范、有序,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笔者总结出六盘水市动物防疫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现介绍如下,供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防控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探索在浦东新区推行动物疫病防控的信息化管理,浦东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了重大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动物养殖存栏、防疫物资管理、日常免疫管理、抗体检测管理和疫情管理等数据库,初步实现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远程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能级。  相似文献   

7.
<正>为保障现代化绿色畜牧业稳步推进,樟树市农业农村局进一步加强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动物二维码耳标、动物检疫票证等动物防疫物资的管理。对外借鉴优秀的动物防疫物资管理模式,对内积极采纳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的相关管理建议,多措并举加强对防疫物资的管理。一是将建立健全物资发放领用台账,切实做到专人、专账、专户管理;二是领用物资必须核实动物实际养殖存栏数目后按需发放;三是"双随机"抽查  相似文献   

8.
肃州区是甘肃省的肉牛、肉羊养殖大县,近年来不断完善防控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夯实各项防疫措施,有效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切实保障了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为了进一步推进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本文总结了肃州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做法:夯实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体制,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基础免疫,严格把控动物检疫监督的关口,保障动物防疫经费和物资充足;指出了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基层畜牧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足,对动物疫病的监测能力比较弱,级防疫队伍不稳定且老龄化,卫生执法监管的体制机制不顺;提出了改善基层动物防疫的对策:加强基层畜牧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加快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步伐,稳定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且年轻化,加大防疫经费和物资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实施,我们要把构建基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网络,切实提高兽医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加强村级动物疫病防疫人员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任务来抓。目前,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复杂,现有的村级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与动物疫病防疫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本文就武宣县村级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情况开展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生猪养殖业遭受了沉重打击。建设规模猪场密闭连廊,可有效切断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广西横县通过设计和应用密闭连廊连接生活区、猪舍、物资熏蒸房、出(进)猪台及死猪出口等端口,使猪舍防疫关口前移,增加了防疫纵深,实现了多层阻断抵御病原传播。本文介绍了密闭连廊及相关设施的设计要点和使用流程,以期为规模猪场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including two subspecies, is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ern India, Myanmar, northern Thailand and southwestern China (Collar et al., 2001). In China its distribution has been assumed to be restricted to Yunnan and northwestern Guangxi (Mackinnon et al., 2000; Zheng, 2011).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同时检测PCV3和PCV2的二重PCR方法,分别以PCV3和PCV2基因组的保守区域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片段大小分别为649,295 bp。将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构建PCV3和PCV2的二重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PCV3和PCV2,且无法扩增其他猪常见病毒;PCV3和PCV2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08,412 copies/μL。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CV3和PCV2阳性率分别为2.1%(3/145),62.1%(90/145),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PCV3。本研究建立的二重PCR方法具有速度快、特异性强和灵敏度等优点,可以用于PCV3和PCV2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天津市布鲁氏菌病高发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下一步宣传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基于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天津市4个布鲁氏菌病高发区牛羊养殖户、基层兽医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然后调查数据录入Excel,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影响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的因素。结果显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平均知晓率为44.93%,大部分高危人群对布鲁氏菌病防控态度积极,部分基层兽医人员和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不良行为和不良防护习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的"知信行"水平与职业、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知信行"水平较低(P<0.05),模型拟合度较好(P> 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2(95%CI:0.673~0.791)。结果表明,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其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在未来宣传干预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拓展渠道,注重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寻求青贮玉米栽培中性状改良、产量升高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在贵州松桃县九江乡试验地以青贮玉米(郑青贮1号、豫青贮23)和拉巴豆为研究材料,于青贮玉米行距间套种不同行数的拉巴豆,共设3个处理玉米不套作、一行玉米+一行拉巴豆、一行玉米+两行拉巴豆,研究多行拉巴豆套种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行间套种两行拉巴豆时青贮玉米产量最高,郑青贮1号产量达55350.00 kg·hm-2,豫青贮23产量达75410.71 kg·hm-2;套种一行拉巴豆时株高最高,但豫青贮23的产量、株高均优于郑青贮1号,分别高达62013.89 kg·hm-2和298.99 cm;随着套种拉巴豆行数的增加郑青贮1号农艺性状指标叶长增大,叶宽和穗数减小,而豫青贮23的农艺性状指标变异正好相反;郑青贮1号套种两行拉巴豆时穗长最长达37.24 cm,而豫青贮23不套种拉巴豆时穗长最长达43.57 cm;变异分析中,两个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和穗数均是变异较大,达到17%以上;套种两行拉巴豆时的郑青贮1号收入最高可达29335.50元·hm-2,豫青贮23收入最高可达38664.76元·hm-2,豫青贮23的经济效益要显著优于郑青贮1号。  相似文献   

15.
旨在考察西潘莲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大鼠的亚慢毒性作用,以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分不同浓度给小鼠灌胃给药,测试西番莲颗粒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耐受剂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西番莲颗粒以3.3、1.65、0.825g/kg的剂量对SD大鼠连续灌胃4周,并观察其生理状况及其体重变化情况,在第4周周末对大鼠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指标和血常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西番莲颗粒各剂量组均不引起小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剂量为16.5g/kg体重;在对大鼠的亚慢毒性试验中,连续给药期间未见大鼠有不良反应,试验组大鼠在增重、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或均在95%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在各脏器未发现异常组织病理学变化。说明受试药物西番莲颗粒实际无毒,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树鼩是最接近灵长类的动物,也是医学临床研究的重要模型动物,但是在人工驯化时饲养不当和环境因素不良,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确诊广西南宁市某大学人工驯化养殖树鼩发生死亡的原因,从发病树鼩肝脏和肠道中分离到可疑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rDNA序列进化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与GenBank收录的猪奇异变形杆菌RBX1株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该分离菌株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奈替米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多黏菌素、恩诺沙星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米诺环素、头孢氨苄、强力霉素等12种药物完全耐药,存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26×10^8CFU。综上所述,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奇异变形杆菌,且毒力较强,建议采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盐胁迫对三种饲草作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沙子作为发芽介质,研究不同浓度盐(NaCl)胁迫对甜高粱、饲用玉米、燕麦草种子萌发、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3种饲草作物种子发芽的盐胁迫作用不同,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不断增大,对各饲草作物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同时饲草作物种子也对NaCl溶液有一定的抗盐能力,表现为:甜高粱≥玉米>燕麦草。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快速、灵敏且可定量检测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根据GenBank登录的革兰阴性菌floR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ExploerV4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氟苯尼考耐药floR基因的LAMP方法。该LAMP检测方法反应温度为63℃,反应时间为60min,具有可实时监测反应、定量检测出floR基因的拷贝数,以及操作简便的特点,灵敏度高,检测限为6.24×100拷贝,是普通PCR的100倍。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对氟苯尼考不同敏感性的大肠埃希菌floR基因,结果显示,对氟苯尼考敏感、中介和耐药的菌株均检测到floR基因,其拷贝数与菌株MIC相关,提示floR基因不仅存在于氟苯尼考耐药菌中。所建立的floR基因LAMP检测方法可为floR基因的监测,以及氟苯尼考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表面活性,试验采用过氧乙酸控制性的打开蛋白质的二硫键,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葡聚糖进行复合修饰。结果表明:随着二硫键断开程度的增加,接枝度明显提升,褐变度与其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当二硫键断开率为46%时,表面活性最理想。其中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提高107.56%和175%;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提高83.63%和105%;荧光图谱表明随着二硫键断开率的增加,荧光强度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糖基化复合产物荧光强度依次降低;SDS-PAGE进一步证实,在糖基化过程中7S亚基最先消失,二硫键断开后,可以加速11S酸性亚基与葡聚糖发生糖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类型对荷斯坦哺乳犊牛生长发育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0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照体重进行划分区组,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各组分别饲喂颗粒状开食料、粉状开食料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共80 d,其中1~50 d为哺乳期,按照正常程序饲喂常乳+自由采食开食料;51~60 d为过渡期,减少常乳饲喂量+自由采食开食料;61~80 d为断奶后期,自由采食开食料。犊牛从出生第7天开始饲喂开食料。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0天、第60天和第80天在早晨饲喂前称重犊牛体重,分别于第50天、第60天和第80天在犊牛采食开食料2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NH3-N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犊牛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开食料采食量具有显著影响。给犊牛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和颗粒状开食料显著增加了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以口感化开食料的饲喂效果最佳。给犊牛饲喂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瘤胃pH值、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无显著影响,但是对瘤胃液氨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具有显著影响。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和颗粒状开食料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氨氮浓度,增加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因此,在犊牛开食料的选择上,给犊牛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可以提高犊牛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