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阳  徐柱  柳剑丽  师尚礼 《草原与草坪》2010,30(6):26-30,36
通过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本地绵羊(母羊)连续2年(2008~2009)的体重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1)在试验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放牧率下的绵羊体重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间隔1个放牧率或以上的处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2)绵羊的个体增重与放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公顷增重与放牧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在达到公顷最大增重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之后随着放牧率的增大减小;(3)单位家畜增重和单位面积增重的交点的生态学意义在于放牧率为1羊/hm2,公顷增重和家畜个体增重相同;单位家畜个体增重对应的畜产品最优放牧率为0.50羊/hm2,单位面积家畜最大增重对应的畜产品最优放牧率为2.38羊/hm2;(4)过高的放牧率导致绵羊出现空怀现象及产羔率下降;羔羊的初生重和个体增重均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减小,但其显著性差异仅表现在较高的放牧率与较低的放牧率之间,而在相邻放牧率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采食方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将绵羊对禾本科植物的采食方式主要分为摘叶、拔芯和去顶3种类型.研究发现采食方式受植物种类、季节和放牧压的影响.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摘叶为主, 对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拔芯为主.具体表现为,羊草的去顶率,8月以前随放牧强度减小、季节推移而降低,8月后则相反;摘叶率随放牧压增加和时间推移大致是先增加后减少;拔芯率随放牧压的增加而增大,6月最高,9月最低;总体上,未被采食的羊草比例随放牧压降低而增大,在生长季后期相应增加.芦苇去顶率随时间推移先降低后增加;拔芯率在6月随放牧压减小而降低,其它月份里主要随放牧压减小而升高,从整个生长季看,芦苇拔芯率在6月初最大;芦苇摘叶率的变化受前2种采食方式制约;未被采食的芦苇比例随放牧压降低而增加,但在7月后中牧要比轻牧和重牧低,在放牧干扰下,生长季里未被采食的芦苇比例在8月达最大.  相似文献   

3.
2008年6~9月在中科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试验地,采用跟群放牧观察法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放牧时期和放牧制度下蒙古羊的牧食习性。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蒙古羊采食时间增大,反刍、休息和行走时间减少。6种放牧强度下蒙古羊的各个行为所占时间之间的关系为:采食>反刍>休息>行走>饮水、舔盐砖时间,蒙古羊的采食与饮水、舔盐砖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反刍、休息和行走时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7、8、9月3个放牧时期,蒙古羊的采食、反刍、饮水、舔盐砖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休息和行走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放牧强度为4.5只羊/ha的连续性放牧和划区轮牧放制度下,蒙古羊的采食和饮水、舔盐砖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反刍、休息、行走时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腐蹄病是放牧家畜一种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在青草旺盛和多雨潮湿季节多发。若治疗不及时,病羊因行走困难,采食不足而消瘦,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若预防、控制不力,易导致在畜群中蔓延扩散,给农牧民带来较大损失。2004年9月,临潭县左拉村一牧户绵羊群发病,笔者诊断明确,治疗及时,防治方法得当,短时间内治愈了病羊群,控制了本病,未造成跨群间流行。1发病情况左拉村一养羊户饲养绵羊56只。2004年9月8日,发现有2~3只羊出现跛行。畜主认为是羊只野外意外受伤或是在圈舍内拥挤踏伤所致,故不在意。数日后,有8~10只羊先后出现跛行,才来本站就…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放牧率条件下,采食时间、进食速率和采食量相对稳定;采食口数和采食速度随放牧时期的推移而减少,每口采食量有所增大;采食口数、采食速度和每步采食口数均与每口采食量呈负相关;每步采食口数与采食速度呈高度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6.1181+4.5521x(r2=0.81**);各放牧时期基本上都有3个进食率峰值,且上午进食量只占全天采食量的1/3~1/2,所占比例随放牧时期推移而增大;不同放牧率的研究结果也有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绵羊牧食行为对限时放牧加补饲制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分析绵羊牧食行为对限时放牧加补饲制度的响应过程。本研究选择30只乌珠穆沁去势公羔,按照同质原则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舍饲组(0H,对照),放牧2h组(2H)、放牧4h组(4H)、放牧8h组(8H)、放牧12h组(12H)。再从每组挑选2只,由2个观察者采用直接观察法观察各组羔羊的日常行为活动,分别在7、8、9月每月前10d(观察期)各观察1次,每次每只连续观察2d,每天观察15h,从早06:00开始至晚21:00结束。结果表明:(1)限时放牧加补饲显著影响羔羊的行为模式。随放牧时间的减少,羔羊采食时间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01),而休息时间、行走时间和行走距离显著减少(P0.001),其中,2H、4H组在允许放牧时间内没有休息时间。(2)限时放牧处理显著影响羔羊的咀嚼频率(P=0.003)。舍饲组最低,2H组次之,4H、8H、12H组最高;2H、4H组的采食频率(+3.6、+1.8口·min-1)有高于12H组的趋势(51口·min-1;P=0.067)。(3)放牧季节显著影响羔羊的行为活动。7月份各处理组的采食时间显著(P0.001)多于8、9月份;7~9月份8H、12H组的行走距离显著减少(P0.001),而2H、4H组无明显差异;随着放牧季节的变迁,各处理组的采食频率递减(P0.001)而咀嚼频率递增(P0.001)。本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限时放牧加补饲制度的响应是通过提高放牧效率来实现,也即提高采食效率和反刍效率,减少休息时间和游走时间,以补偿放牧时间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不同载畜率条件下绵羊选择性采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2年7-11月,在内蒙古畜牧科学院四子王旗试验站,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 flora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条件下的蒙古细毛羊的选择性采食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适口性好的牧草有很强的选择性采食能力,其食谱主要由几种适口性好的牧草组成;绵羊的选择性采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8月对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的嗜食性指数高于其他牧草,9月对栉叶蒿Artemisia pectinata的嗜食性指数有所增大;同一季绵羊食谱各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放牧时间的延续和气温的下降,食谱中的植物种类组成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放牧绵羊牧食习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采用跟群放牧全日制观察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和放牧制度下绵羊的牧食习性,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绵羊的采集时间增加,反刍卧息时间减少,放牧强度相同时,划区轮牧绵羊的采食时间较季节连牧短,反刍卧息时间和游走时间增加,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绵羊采食量下降,放牧强度相同时,划区轮牧绵羊的采食量较季节连牧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讨饱和链烷技术在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家畜中的应用,定量研究自由放牧绵羊食性及食量,于2004年6-9月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放牧样地进行试验,选择体重及体况相近、健康无病的二岁羯羊(内蒙古细毛羊×蒙古羊)60只,按体重(36.9±2.6) kg聚类分组,设置6种放牧率(0,1.33,2.67,4.00,5.33和6.67羊/hm2)的轮牧实验,绵羊采食量的测定选择放牧率为1.33,4.00和6.67羊/hm2的处理,试验开始,每只羊投喂1粒QSM饱和链烷缓释胶囊。食性测定选用全部的放牧率进行,同时辅助全粪法、扣笼法一同评价。试验期内定期收集试验地牧草样品及绵羊粪便样品,使用气相色谱分析牧草和粪样中的链烷含量,应用链烷技术估测放牧绵羊的排粪量、牧草采食比例和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植物链烷模式存在种间差异,运用链烷技术估测的排粪量和实际测得排粪量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绵羊主要采食7~9种牧草,且不同放牧季节不同放牧率绵羊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不同,但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运用链烷技术结合扣笼方法可以估测天然草地自由放牧家畜牧草的采食比例、干物质采食量和排粪量。  相似文献   

10.
我社某队羊群于1981年10月5日的霜后在干枯的蓖麻地里放牧,由于采食了蓖麻茎叶和半成熟的籽实,57只绵羊全部发生中毒,当即死亡27只,其余的中毒情况也较严重。经抢效治疗后全部治愈。现将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症状采食蓖麻的茎叶及籽实后约2  相似文献   

11.
放牧绵羊牧食行为及采食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锡林郭勒草原对三种放牧绵羊(蒙古羊、引种羊、杂种羊)进行不同月份的牧食行为观察及采食量测定,结果表明:放牧绵羊9月份的采食时间比例均高于8月份;沙质草地放牧绵羊的采食和游走时间比例低于高平原草地;蒙古羊、引种羊和杂种羊沙质草地的平均采食量分别为1.15kg/d、1.60kg/d和1.35kg/d,高平原草地为1.56kg/d、1.82kg/d和1.71kg/d,分别相差0.41kg/d、0.22kg/d和0.36kg/d。  相似文献   

12.
1.采食和放牧观察。健康羊在喂料时争先恐后、食欲旺盛,一处挤不上时马上跑到另一处抢食,采食速度很快。放牧时,挑吃鲜嫩牧草,吃草欢快。病羊食欲不好,舍饲喂料时常不参加采食,并靠羊栏、墙边站立或卧倒,放牧食低头不吃或很少采食,跟在羊群后面,严重时连续停止采食。 2.反刍观察。健康羊在采食后休息期间反刍和咀嚼持续而有力,正常羊只每分钟咀嚼40~60次,反刍2~4次。病羊的咀嚼和反刍次数明显减少而且表现无力,严重时停止。可以用手按压羊左侧肷部,对瘤胃进行诊断,正常羊瘤胃发软而有弹性,病羊瘤胃发硬或鼓胀。 3.粪便观察。健康羊…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MedicaqosativaL)是各种家畜的上等饲草,利用方式多,适口性好,经济价值高。但在大量饲喂或在播种紫花苜蓿的地上放牧时,可导致绵羊中毒。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某羊场饲喂的11只绵羊因采食过多紫花苜蓿经日光照射后而发生中毒。经我们诊治后,其中9只痊愈,2只死亡。1 发病情况2002年4月25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某羊场饲喂的129只绵羊在放牧时采食数量不等的紫花苜蓿,其中11只在采食后2~6h经日光照射相继发病。由于采食紫花苜蓿的量和羊只机能状态不同,病羊的临床表现不一致。2 临床症状在11只病羊中有7只中毒症状较轻。病羊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草地资源丰富且放牧家畜种类和数量较多,为充分利用当地草地资源,促进草畜平衡,本试验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人工草地不同牧压下山羊放牧行为的变化。试验采用野外群体观察法对2种牧压(重牧H和轻牧L)下山羊放牧行为及其参数进行观测记录。结果表明,2种牧压下放牧山羊采食时间都极显著(P<0.01)大于其他行为时间;鸭茅、黑麦草、白三叶的采食时间分别占总采食时间的29.2%,29.0%,25.4%,3种牧草的采食时间之和极显著(P<0.01)大于杂草的采食时间,但3种牧草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牧压增加与时间推移,山羊采食速度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山羊采食速度与口食量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本研究表明,放牧载畜量作为草地管理手段之一,可用来调控草地组成,增加家畜有效采食量,提高山羊放牧系统的经济效益与当地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试验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采用跟群放牧全日制观察法,研究了3个不同品种绵羊的牧食行为。结果表明,蒙古羊、德国肉用美利奴和双杂交绵羊的采食时间和游走时间差异显著(p<0.05),而站立时间和反刍卧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它行为无明显差异(p>0.05)。3个不同品种绵羊对较柔软的(隐子草)和细嫩多汁的(灰绿藜)牧草适口性好,而对粗糙的牧草(针茅)采食较差。3个不同品种绵羊的单口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采食速度、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对实际放牧率与绵羊采食各种干燥台地灌木茎的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南非干燥台地的农户与研究人员中有一个经验原则,即绵羊采食灌木的直径接近或小于2mm。这项假设已经历了3年的检验。对Pentzia spinescens和Rosenia humillis这两种最常见牧草品种,用游标卡尺测量了它们的新近被采食的茎直径。在估计现有载畜量时所使用的可食干物质的估计值是将刈割后的干物质分成可食与不可食物质两类为基础的。此分类标准为2mm。关于绵羊自由采食直径高达2mm的茎干的假设是不成立的。适口性差的品种其采食茎直径很少达到2mm,而适口性好的品种其采食茎直径通常高于5mm。已证明适口性差的品种被绵羊采食的茎直径平均为1.4~1.6mm。这个结果直接影响了估计干物质量来估算载畜量的方法。这个地区长期载畜量额定值为30hm~2/大家畜单位;基于放牧率试验所得的每公顷净收益资料,求得载畜量为33.4hm~2/大家畜单位。放牧率与被采食茎直径的关系求得的最佳载畜量为32.5hm~2/大家畜单位。这表明,通过检测被采食特定种的茎直径,可以确定载畜量范围或调整放牧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藏绵羊后备母羊四季放牧干物质采食情况,试验采用饱和烷烃法对藏绵羊后备母羊四季放牧采食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藏绵羊后备母羊春、夏、秋、冬四季放牧干物质日采食量分别为1.27 kg±0.29 kg、1.09 kg±0.18 kg、1.24 kg±0.24 kg和0.20 kg±0.03 kg,相对放牧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4.13%、3.77%、3.41%和0.89%。其中,春季干物质采食量最高,显著高于夏季(P0.05),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与秋季的采食量接近(P0.05);冬季干物质采食量最低,与春、夏、秋三季采食量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冬季应该对羊群进行有效补饲。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的数量减少,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比例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采食羊草、猪毛菜和大针茅时优先采食羊草;随牧压的增大,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宽,且在放牧区绵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放牧改变了大针茅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糙隐子草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藏北高寒牧区放牧藏绵羊采食与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藏北高寒牧区的不同季节对放牧藏绵羊采用人工观测法、模拟采集牧草标样法及全收粪法,观测藏绵羊的放牧行为、采食行为,并进行采食量、采食牧草营养成分和消化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放牧藏绵羊冬春季较夏秋季游走、采食和彷徨时间明显延长,休息时间缩短;夏季采食速度和每口采食量均高于其他两季,三季中每只日均采食量分别为(1887.2±196.4)g、(1108.3±157.6)g和(526.2±98.2)g,三季间差异极显著(P0.01);夏季牧草的粗蛋白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冬春季和秋季,粗脂肪含量冬春季牧草明显均低于夏秋季(P0.0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冬春季极显著(P0.01)高于夏秋季;三季有机物和粗蛋白质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夏季与冬春季、秋季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地上现存量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藏系绵羊采食量和采食率,以期能够准确制定藏北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放牧强度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地现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倍,草地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放牧样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试验初期高于对照样地,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到2010年时对照样地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处理(P<0.05)。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绵羊采食率大小顺序为:重牧>轻牧>中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为最大,因此建议在牧草生长季内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率应低于4只/1.67 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