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病毒性疫病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会对猪的健康和猪肉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控,重视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工作。目前,使用药物防治病毒性疾病的效果比较好。要想将药物的防治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就需要根据猪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病毒药物,以保证防治效果。本文主要对防控猪疫病中抗病毒药物的选用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养殖者防治病毒性疾病提供参考,提升疫病的防控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猪腹泻是养猪场的常见疾病,而猪腹泻性疫病中以猪病毒性腹泻的危害最为严重,当前,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致病原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博卡病毒。几种疫病均对仔猪危害较大,病死率很高,仔猪感染后会严重影响生产性能,造成饲料利用率降低,减少养猪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综述几种猪  相似文献   

3.
中药对猪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猪的传染病中,病毒性传染病对猪的危害极大。中药具有来源广、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小等优点,已成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并且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论文总结了中药对猪病毒性疫病预防治疗方面的应用,详细叙述了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圆环病毒病这5种常见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猪病毒性腹泻,是由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轮状病毒(RV),以及最新报道新发现的猪嵴病毒(PKV)和猪博卡病毒(PBoV)中一种或多种不同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猪的机体后导致的腹泻与引起消化道生理机能紊乱的疾病。这些疫病在临床上的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等方面十分相似,病猪表现出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每年冬春寒冷季节高发期,给规模化猪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主要对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对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病毒性腹泻是严重影响余姚市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为使该病对养猪业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长达6年的努力,基本上摸清了该市发生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通过免疫预防试验、疫时防治试验及应用,结合做好猪场日常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疫病作为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药物,而中药因其独特的病毒病防治视角,成为近年来我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结合病毒性疫病发病机理与近年来抗病毒中药研究成果,对中药的抗病毒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多方位、多靶点、天然低毒兽医临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猪的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猪场主要的病毒性繁殖障碍病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疫病有单一感染某种病毒致病,也有混合感染多种病毒致病.但这些疫病一旦在规模化猪场暴发,就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综述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以期为规模化猪场预防和控制该类疫病的发生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猪养殖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涉养省份多、范围广。目前,标准化、规模化和环保型生态化生猪养殖模式已基本形成。然而,猪病毒性疫病一直是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对猪病毒性疫病的主要防控措施是采用疫苗预防。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干扰素对猪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概述了对干扰素的认识,介绍了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归纳了干扰素应用于猪病毒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旨在引导广大生猪养殖者尝试利用干扰素治疗猪病毒性疾病,降低疫病流行风险,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猪高热病可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该病主要是以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感染导致猪的免疫系统抑制继发猪瘟、蓝耳病等其他病毒性或者细菌性病混合感染的一种疾病。通过制定较为合理的防治方案,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疫病即可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对规模化猪场危害最大的病毒性腹泻病主要有轮状病毒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3种。对于该类疫病,猪群有时单一感染其中的某一病毒致病,有时混合感染多种病毒致病,但这些传染病一旦在规模化猪场暴发,就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规模化猪场预防和控制该类疫病的发生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2018年山西省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群流行率,寻找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以母猪存栏大于100头的75个规模猪场为研究目标,按照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随机选取51个规模猪场,在每个养殖场随机抽取30份血清样品进行感染抗体检测,并对所有检测的规模猪场开展问卷调查。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伪狂犬病场群流行率为40.90%(95%CI:27.3%~54.5%)。单因素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为"方圆3 km内有其他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护性因素为"引进猪只时检测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和1年内引进公猪精液"。建立的模型拟合度较好,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658~1.000)。调查结果提示,新建养殖场要与其他的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持安全的养殖距离,规模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在引进种猪和公猪精液时一定要进行严格地PRV检测。  相似文献   

12.
1971年非洲猪瘟首次传入古巴并于当年根除,1980年再次传入并在一年内又被根除。古巴能快速根除非洲猪瘟,主要与防控专业委员会的及时成立,协作机制的快速建立;全面扑杀措施的快速实施,健康猪产品的合理利用;民间团队的积极参与以及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古巴的根除经验,可为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河北省承德市接坝地区牛羊群包虫病潜在风险因素,对承德市接坝地区23个乡镇的184个养殖户进行风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牛羊养殖方式粗放、犬粪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犬密切接触羊牛群、驱虫后没有对犬进行拴养是包虫病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证明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较好。结果表明,养殖户加强牛羊管理,对犬合理驱虫,限制散养犬接触牛羊群对于降低包虫病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禽流感病毒高通量快速检测的需要,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各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估,使用该方法与农业行业标准NY/T772—2013中的禽流感病毒RT-PCR方法同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耗时短、特异性好,检测下限达10-4 ng/μL,与传统的RT-PCR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实现对禽流感病毒的安全、特异、快速、灵敏、简单、高通量检测,从而弥补了现有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文概述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从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综述了布鲁氏菌病最新检测技术,从疫苗研发及药物治疗方面研究了布鲁氏菌病防治进展,从而提出了积极探索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加快新型疫苗制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快速鉴定病原菌,较传统病原分离鉴定方法具有明显优势。针对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这两个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目前还没有标准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可供参考。为建立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快速诊断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利用布鲁氏菌探针Bru-996和结核分枝杆菌探针MTB770,通过优化杂交温度、杂交时间和样品处理等关键条件,确定最佳检测程序;根据已知背景的菌株和临床样品,对Bru-996和MTB770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最终建立了荧光复位杂交诊断方法。结果显示:反应条件优化后,该方法可在4h内完成布鲁氏菌检测;荧光标记Bru-996探针与布鲁氏菌待检菌株的杂交结果均为阳性,而与结核分枝杆菌、禽结核分枝杆菌和大肠杆菌杂交结果均为阴性,并从5个已知背景的组织病料中成功检出布鲁氏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则需要6~8h,杂交前必须对样品用二甲苯和溶菌酶进行处理;MTB770探针可特异性识别并能从牛肺部结节中检出牛结核分枝杆菌。结果表明,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快速、简便,而且Bru-996和MTB770探针分别在布鲁氏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替代传统的病原分离鉴定,作为动物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的实验室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17.
OIE参考实验室是特定动物疫病监测和控制的权威机构,旨在向OIE成员国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和专家建议。本文对OIE参考实验室的最新管理规定,涉及实验室设立原则、申请程序指南规则、实验室除名程序及条件、实验室网络化等方面的最新要求进行了研究解读,分析了实验室管理的补充规定和变化背景,为推动我国完善OIE参考实验室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8年5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南部地区发病散养鸡中检测到新城疫病毒强毒株。这是美国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新城疫病毒强毒株感染的报道。该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截至2019年5月24日,美国农业部已在加利福尼亚州、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共确诊新城疫疫情425起,其中加利福尼亚州423起,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各1起。病原学分析显示,此次流行的新城疫病毒属于基因Vb亚型。初步遗传分析表明,本次疫情暴发为单点传入并造成二次扩散,但病毒暴发的起源仍未确定。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禽群数量大小、观赏鸟、禽群中公鸡高占比、与野鸟接触等是病毒感染的风险因素。美国政府已采取包括限制移动易感动物、扑杀暴露动物、提升饲养场生物安全水平、避免家禽与野禽接触以及家禽与其他传染源接触、加强监测筛查和流行病学跟踪支持等等一系列举措来控制新城疫疫情的传播。但该病毒仍具有持续性威胁,或有进一步传播的可能,对于该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9.
监测是证明无疫状态的关键因素,是无疫区建设管理和评估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本文论述了无疫区监测的重要性,列举了国际国内无疫区监测要求实例,探讨了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关思考,从而提出了在制定监测方案时明确监测目标、确定监测方式的建议,以期为无疫区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可以区分H7N9流感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的方法,通过比对Gen Bank和GISAID中H7N9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本实验室保存的病毒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2条探针,建立了区分H7N9流感病毒强弱毒株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同时对该方法的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并开展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以及临床应用试验。特异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其他常见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禽病病毒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对H7N9流感强毒和弱毒HA基因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004 fg和0.1 fg RNA模板,高于两种商品化试剂盒的灵敏度。利用该方法对40株经实验室分离鉴定的H7N9流感病毒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检出率和符合率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准确的优点,可用于H7N9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同时还可区分强弱毒株,对H7N9流感病毒,尤其是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