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健叶(果皮)上,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活性均不反映品种间抗病性的规律性变化,但病叶(果皮)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活性都是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分析了离病斑不同距离组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比活性,发现抗病品种在病斑近处酶活、比活大幅度提高,但波及范围较窄,感病品种在病斑近处酶活、比活提高幅度较小,但影响范围较广;病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抗病品种为2—3条谱带,感病品种仅为1条谱带。  相似文献   

2.
山杏是我区重要的经济树种,又是生态建设的优势树种。随着山杏热兴起及经营管理的不断加强,山杏病虫害防治及预防工作逐步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下面介绍几种山杏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1.杏疔病:根据杏疔病只有初次侵染而无再侵染的特性,在发病期或果树发芽前彻底剪除病梢,将地面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连续进行3年,可基本将此病消灭。如果清除病枝、病叶不彻底,可在杏树展叶时喷布1~2次1∶1.5∶200波尔多液。2.天幕毛虫:(1)结合修剪彻底剪除枝梢上越冬卵环,并将剪下的卵环集中深埋或烧毁。(2)幼虫危害初期…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首次发现松针红斑病1994年8月以来,昆明市阳宗海林场小白龙森林公园内的湿地松、火炬松、云南松等多种幼树普遍受害,林分一片枯黄如火烧状。目前,除80年代引种的1.33公顷国外松全部发病外,尚有67公顷云南松幼树感病,感病指数达70%以上。这种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快捷地获取牡丹红斑病叶病斑边缘,使用Roberts算子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分析,研究了不同染病阶段病斑的特点及边缘检测阈值。根据不同染病阶段的病斑边缘检测阈值的范围,提出了适用于牡丹红斑病边缘检测的改进Roberts边缘检测方法。结果表明:Roberts算子能够对牡丹红斑病病斑边缘进行检测,传统Roberts算子检测的方式对目标叶片的病斑边缘平均检出率为63%。改进Roberts算子对牡丹红斑病病斑边缘检测的效果有所提高,病斑边缘平均检出率在73%左右,其检测阈值选取较传统算法更加合理。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斑边缘检测的人为干扰因素,客观上提高了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降低了选择阈值时的数据损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对楸叶泡桐、兰考泡桐、鄂川泡桐和台湾泡桐的同品种,同方位和同高度的同一病株病叶、病健叶和健康株叶片的蛋白质进行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其水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感病泡桐植株的叶片内都出现了一条健康植株叶片内没有的、分子量为12KD的蛋白质谱带,并且同一病株病叶内该蛋白量较病健叶的量多。此外,楸叶泡桐和台湾泡桐病株病叶、病健叶和健株叶片蛋同的氨基酸组成也存在着明显差异,随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品种切花芍药采取低温贮藏、外源激素处理等手段,在标准环境条件下,观察了瓶插后花期、单朵花开花率、花枝感病及鲜质量损失情况。结果表明:鲜切花枝鲜质量损失率品种间虽有差异,但在4~6℃低温贮藏条件下,贮藏时间不超过60 d,总鲜质量损失率15.5%;切花芍药的花期、开花率变化不大,花枝感病率低或不感病;经过一定浓度外源激素处理,可有效影响单朵切花芍药的花期。  相似文献   

7.
肉桂藻斑病是一种在福建省华安县肉桂林中发生十分严重的病害,是由寄生性红锈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从3月上旬至10月上旬病原以游动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侵染,以孢子囊在病叶上越冬。该病属于单循环病害。在病原侵染初期分别用1%波尔多液、50%托布津和50%多菌灵做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66.2%、45,9%和33.8%。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春尺蛾、光肩星天牛、银杏大蚕蛾、榆紫叶甲和芍药红斑病五大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并列举了树干打孔注药等环境污染比较小,适合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松针红斑病     
松针红斑病是多种松树毁坏叶部的病害.其病原Dothistroma pini引起针叶感病凋枯.美国东部大平原栽植的西黄松,由于该病危害早期落叶,致使大部分造林成果失败.在大平原的中部和南部,红斑病常毁坏了作为圣诞树、防护林带和风景林的南欧黑松和西黄松.在加利福尼亚、俄勒罔和华盛顿州,此病摧毁了人工林中的美国黑松和辐射松.在爱达荷、蒙大拿和华盛顿的天然林中,美国黑松和西黄松病害也零星发生.在美国此病在苗圃幼苗中很少发现.然而,在大平原中部单独新栽植的松林中却观察到病害流行,表明初期感病是从苗木上开始的.这种病害在苗圃作为风景区造林较大的移植苗上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10.
角斑病是日本甜柿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树势,造成早期落叶落果。在浦江,该病原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果柿蒂上越科;翌年4月开始侵染,借雨水传播从气孔侵入。采用及时清理病叶,病柿蒂,搞好林内卫生,适时化防等措施,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6年,在宾川县帽角山、李子园核桃产区进行了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防治技术试验,结果认为,发芽前、展叶后、花前花后、幼果期、果实速长期用80%久生M-100可湿性粉剂400倍、24%施达康可溶性粉剂1500倍、碘1% AS 1000倍、78%科博400倍、50%氯溴异氰尿酸1500倍、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稀释液喷雾,并辅以清除感病枝条、病斑、病芽、病果、病叶、感病叶痕、树苗病组织、茎的老病斑以及合理水肥,能有效防控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迅速恢复核桃产量.  相似文献   

12.
树毒茎腐病是由Diplodina-parasitica引起的枝部病害。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5~30℃,适温为26℃,低于20℃孢子萌发率下降。7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高蜂期,9月下旬后病原菌进入越冬状态。不同品种抗性不同,以美国21号感病最重。室内试验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40%乙磷铝500倍液和福美双500倍液。  相似文献   

13.
树莓茎腐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树莓茎腐病是由Diplodina-parastitica引起的枝部病害,病原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5-30℃,适温为26℃,低于20℃孢子萌发率下降。7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高峰期,9月下旬后病原菌进入越冬状态,不同品种抗性不同,以美国21号感病量重。室内试验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40%乙磷铝500倍液和福美双500倍液。  相似文献   

14.
1.常见病害核桃白粉病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造成早期落叶,甚至苗木死亡,7月-8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退绿或造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幼芽萌发而不能展叶,在叶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现圆片状白粉层,后期在白粉中产生褐色或黑色粒点。防治方法:连续清除病叶、病枝并烧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7月份发病初期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喷施。核桃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可造成落叶枯梢。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和中间呈灰色的小褐斑,病斑上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果实表面病斑小而凹陷。嫩苗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  相似文献   

15.
苗圃红皮云杉红斑病的防治技术毕有志,毕东升,关胜德,林明文,胡志华,李翠兰(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1985年以来,绥棱林区程度不同发生了红斑病。特别是1985年4月,五四林场苗圃大面积发生了红皮云杉苗木的红斑病,致使333.5万株苗木不能出圃。其损失之...  相似文献   

16.
通过16年落叶松种间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落叶松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生产渚力相差极大,其中,日本落叶松在生长、抗性、适应性等综合性状上显著优于乡土树种长白落叶松,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较长白落叶松增加22.3%、30.6%和80.9%,每公顷蓄积量增加76.8m3;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综合性状表现较差,平均单株材积较长白落叶松下降55.1%和33.2%,每公顷蓄积量减少83.52m3和50.16m3;四种落叶松在落叶病感病性状上差异极显著,日本落叶松抗性最强,与其它三种落叶松差异显著,兴安、华北落叶松感病较重。四种落叶松在褐锈病感病性状上差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五针松落叶病是五针松最严重的病害。此病分布极广,自东北至华南均有发生,其病原为松针散斑壳病菌侵染所致。此菌寄生种类较多,对五针松的幼苗及成苗的针叶都可侵染危害。  发病症状:五针松发病后,针叶上开始出现黄绿相间的段斑,到8月初病斑逐渐扩大,并由黄绿色转为红褐色,病叶开始脱落。至11月份病叶由红褐色转成黄褐色,并在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即性孢子器,此时针叶大部分脱落,部分病叶到第2年春天脱落。第2年3、4月间,在落叶上产生具有光泽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盘。子囊盘突破表面组织,形似黑痣,盘中夹有1条纵向裂…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疱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人工林的重要病害。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 et Schw.)Winter],其冬孢子寄主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及山芍药[P. obovata],人工接种还侵染萝藤(Melaplexis japonica)。锈孢子放散56天,5月15日至6月20日为放散高峰期,水平传播30米,垂直分散5米。锈孢子双核,具2—4芽孔,只有1芽管优生,在2%琼脂膜上,20℃,饱和湿度,pH7时萌发率达80%。夏孢子经阳光照射可提高萌发率15%,在2%琼脂膜上,25℃下,4小时始萌发,48小时萌发78.4%;越冬后的夏孢子具2.96%萌发力。冬孢子成熟后3天在16—21℃下,保湿3小时即萌发,24—36小时萌发量最大。在樟子松病皮下的菌丝为多年生,有隔,单核,在寄主细胞间隙生长,以棒状或丝状吸器伸入细胞吸养。用氯化钠水溶液或结晶可杀死芍药根;用十二吗啉千倍液涂干效果好,松焦油,焦化腊、机油加玉米荠油均有效,但产生药害。修枝是促进林木生长和防病的理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枯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色二孢菌引起湿地松枯梢病。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25-31℃,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子实体最早形成。分生孢子在10%的湿地松和油松针叶浸汁中萌发最好,6h萌发率达90%以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7;在水滴中纟在饱和湿度下萌发率高;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几乎显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毛白杨锈病的发展与病菌夏孢子的活动有密切联系。该菌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在0-7℃之间,最高在29℃,适温在15-20℃之间,超过25℃萌发率显著下降,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只有与水液接触时才能萌发,否则,即使湿度接近饱和状态亦不萌发,夏孢子在适宜条件下2小时即开始萌发,至13小时达于顶峰,0.1%的葡萄糖可提高同一温度下的萌发率,并提高其萌发的最高温度界限,使其在30℃仍能部分萌发。毛白杨汁液对夏孢子的萌发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且夏孢子在毛白杨汁液中的萌发率较在不感病的北京杨和加杨等的汁液中显著为高(分别高12.4倍和12.7倍),不同汁液对此菌夏孢子的萌发的影响可能与汁液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有关,病菌夏孢子对漂白粉和肥皂粉等物质非常敏感,夏孢子在浓度10PPM以上的漂白粉和学有于2000倍的肥皂粉(北京日用化工厂北海牌)水液中均不能萌发,且孢子在上述浓度的溶液中数小时即退色变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