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夏季采自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的实蝇幼虫、成虫为研究材料,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测定、比对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序列,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检测的实蝇样品种类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具条实蝇(Zeugodacus scutellatus)和三点棍腹实蝇(Dacus trimacula),与相关种已知序列的相似度均在99.39%以上,其系统发育树明显与我国其他常见实蝇近缘种区分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分子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DNA条形码的意义、DNA条形码的原理、线粒体COⅠ基因的特点、DNA条形码的操作、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分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DNA条形码的发展趋势以及有关DNA条形码的争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以trn H-psb A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从国外截获的9种苍耳属杂草及1种国内苍耳进行物种鉴定研究。采用DNeasy Plant Mini Kit试剂盒进行总DNA的提取,应用通用引物对其trn H-psb 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得到10种苍耳属杂草的trn H-psb A序列,并利用MEGA 7.0软件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苍耳属杂草trn H-psb A基因序列共有543个位点,其中有53个变异位点,31个变异信息位点,22个单突变位点,30个碱基缺失;种间遗传距离为0~0.093,种内无遗传差异;进化树显示10个苍耳物种均处于独立分支,能够利用该条形码对苍耳属杂草进行区分鉴定。  相似文献   

4.
matK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在苍耳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atK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从国外截获的7种苍耳属植物进行物种区分鉴定研究,采用DNeasyOPlantMiniKit试剂盒进行总DNA的提取,应用通用引物对其matK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得到7种苍耳属植物的marK序列,利用MEGA5.1软件对这7种苍耳属植物的matK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结果显示:matK序列能从基因位点层面对苍耳属植物进行区分鉴定。  相似文献   

5.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镰刀菌属的检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合适的基因序列对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进行检测鉴定,以从不同寄主分离获得的11种57株镰刀菌为材料,选择nr DNA-ITS、EF-1α、mt SSU和β-tubulin作为候选基因,将序列获得的难易程度和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频率分布作为评价指标,对测序获得的有效序列进行研究,筛选出该属的DNA条形码。结果表明:EF-1α基因具有较高的PCR扩增与测序成功率,为98.2%,较mt SSU和β-tubulin基因更容易获得序列片段;且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重叠部分较少,除木贼镰刀菌F.equiseti种内遗传距离为0.029,大于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种间遗传距离0.021外,种间差异明显大于种内差异,优于其它基因,能更好地区分镰刀菌;利用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相同种聚集在同一分支,不同种划分在不同分支,鉴别能力较好;EF-1α基因不能扩增出其它6株非镰刀菌属的主要植物病原真菌,而对镰刀菌的PCR扩增效果很好,电泳检测结果条带单一、明亮。表明EF-1α基因可作为镰刀菌属鉴定的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6.
以毒麦、田毒麦、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硬直黑麦草、高羊茅与狗牙根等禾本科的7种植物为材料,拟采用 DNA 测序、特异性位点比对、种间遗传距离测定、建立系统树等分析候选 DNA 条形码 psbA-trnH 鉴别黑麦草属常见植物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以 psbA-trnH 为 DNA 条形码时,建立的系统发育树能较好区分毒麦和田毒麦与其他几种植物。psbA-trnH 序列可以作为黑麦草属植物的潜在条形码。  相似文献   

7.
实蝇是世界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之一,对果蔬生产及其国际贸易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mtDNACOI)基因的部分序列作为实蝇的DNA条形码能减少对实蝇成虫形态特征的依赖,可检测其任何虫态的样品,有助于实蝇样品的快速鉴定。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针对采自泰国四色菊市番石榴烂果中的5头实蝇幼虫进行COI扩增测序,与生命条形码数据库(BOLD)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PAUP4.0软件构建了其系统进化树。根据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的结果,将5头实蝇幼虫样品鉴定为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并将本研究获得的2条COI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GenBank的登录号为HM590450和HM590451。  相似文献   

8.
基于DNA条形码的广西苦瓜中实蝇幼虫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蝇是多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和蔬菜的重要害虫,其卵、幼虫、蛹难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DNA条形码是近年来出现的物种分子鉴定技术,能够实现对昆虫非成熟虫态的快速鉴定。本研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和BOLD系统,选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针对采自于广西南宁地区苦瓜中的实蝇幼虫样品进行了序列测定、比对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0头实蝇幼虫样品中,有4头为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6头为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  相似文献   

9.
使用ITS、ITS2、psbA-trnH、rbcL和matK等序列对截获的10种苍耳属(Xanthium)杂草进行扩增测序,比较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效率,采用最近距离法和相似性搜索算法评价不同序列的鉴定效率。采用最佳鉴定序列计算种间K2P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ITS、psbA-trnH2个序列的扩增效率和鉴定效率最高;ITS序列的种间变异最大,其次是psbA-trnH序列,matK序列的种间变异最小;ITS序列的NeighborJoining(NJ)树可明显地将不同苍耳属杂草种分开;psbA-trnH序列可明显地将国内苍耳种和检疫性苍耳种分开。说明利用DNA条形码能够准确地鉴别苍耳属杂草,ITS和psbA-trnH序列是鉴别苍耳属杂草较理想的条形码组合。该研究结果为苍耳属杂草的分子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选取火蚁属(Solenopsis)部分重要种类——红火蚁、黑火蚁、热带火蚁与巴西火蚁等22个种群为研究对象,以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扩增了部分种类的目标片段。结合GenBank上发表的火蚁属种类的序列信息,应用序列比对与构建系统树等生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重建了火蚁属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邻接系统发育树(Neighbor-Joining tree)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片段适合作为火蚁属种类鉴定的条码基因。  相似文献   

11.
两种猎物饲养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两种猎物(豆蚜Aphis craccivora、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饲养后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单一猎物的捕食作用及对混合猎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用不同猎物饲养后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对单一猎物的捕食量都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东亚小花蝽对饲料的选择性研究发现:猎物密度设置为5、10、15、20、25、30头.皿-1,用西花蓟马饲养3代的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豆蚜的捕食量分别是4.80、8.80、11.40、16.00、20.20、20.60头和3.00、4.60、6.40、10.20、15.80、16.20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倾向于选择西花蓟马;用豆蚜饲养3代的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和豆蚜的捕食量分别是4.00、5.80、8.00、11.80、14.80、16.20头和4.80、6.80、12.00、15.20、18.80、19.20头,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倾向于选择豆蚜。本结果说明东亚小花蝽对长期取食的猎物已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释放东亚小花蝽对大棚辣椒上几种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内辣椒上释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防治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蓟马和蚜虫,并在苗期释放时利用天敌贮备植物万寿菊Tagetes eracta辅助建立种群。结果表明,按0.5头.m-2和1头.m-2释放东亚小花蝽对朱砂叶螨、蓟马在释放5~7周时防治效果达到97.20%~99.95%;对于蚜虫,按0.5头.m-2释放东亚小花蝽,防治效果仅22.78%,而1头.m-2释放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6.39%。东亚小花蝽释放可以用于控制大棚辣椒小型害虫。  相似文献   

13.
一种适于繁殖东亚小花蝽的产卵植物——寿星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比较了3种植物组织(寿星花嫩茎、黄豆芽和燕子掌叶片)作为东亚小花蝽产卵植物的适合性。东亚小花蝽对这3种产卵植物无明显的选择性,在单雌产卵量、产卵前期、产卵期和雌成虫命等指标上也明显差异。以米蛾卵和桃蚜为饲料,东亚小花蝽单雌产卵量平均为42.1粒、产卵前期3.3d、产卵期9.7d、雌成虫寿命15.0d。产于寿星花嫩茎上的小花蝽卵孵化率高,在4-6℃条件下冷藏13d不影响孵化率。较之黄豆芽及燕了掌叶片,寿星花嫩茎具有能满足若虫发育期间对植物的需求和植件易于栽种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小花蝽产卵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东亚小花蝽对四种害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棉蓟马成虫、烟粉虱4龄若虫、朱砂叶螨雌成螨和甘蓝蚜成虫的捕食作用、种内干扰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对棉蓟马的捕食量符合Na=1.0819Nt/(1+0.08485Nt),对朱砂叶螨的捕食量符合Na=2.704Nt/(1+0.1423Nt),对烟粉虱的捕食量符合Na=1.9641Nt/(1+0.2455Nt),对甘蓝蚜的捕食量符合Na=1.5912Nt/(1+0.1808Nt)。东亚小花蝽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符合Hassell模型。东亚小花蝽的捕食量与害虫密度正相关,寻找效应与害虫密度负相关。在这4种害虫中,小花蝽对朱砂叶螨的瞬间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均最大、处置时间最短,对棉蓟马的瞬间攻击率最小,对烟粉虱的最大捕食量最小、处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5.
苹果异形小卷蛾(Thaumatotibia leucotreta)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水果和农作物等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并影响国际贸易发展。本研究选用线粒体 COI 基因作为物种鉴定的条形码,结合 GenBank 数据库、BOLD 数据库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对2014年1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入境加纳牛油果中截获的卷蛾科昆虫进行分子鉴定。根据 GenBank 数据库比对分析、NJ方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以及 BOLD 数据库查询分析,最终鉴定该样品为苹果异形小卷蛾。认为基于 DNA 条形码的分子鉴定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苹果异形小卷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及添加玉米蜂花粉和苹果花粉饲养对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腐食酪螨分别添加玉米蜂花粉与苹果花粉饲养时,微小花蝽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为13.26和13.66 d,均显著短于单食腐食酪螨时的14.44 d; 3、4、5龄若虫存活率分别为0.8593、0.8690、0.9052与0.8476、0.8524、0.8846,均显著高于单食腐食酪螨时的0.8124、0.8153、0.8300;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15.97、13.96 d与15.42、13.07 d,均显著长于单食腐食酪螨时的13.87、11.57 d。以腐食酪螨添加玉米蜂花粉饲养时产卵前期为3.08 d,显著短于单食腐食酪螨时的3.86 d;单雌平均产卵量、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趋势指数I均以腐食酪螨添加玉米蜂花粉饲养时最大,分别为52.17粒、0.0647和7.75,以单食腐食酪螨时最小,分别为40.21粒、0.0533和5.22。腐食酪螨添加玉米蜂花粉可用于微小花蝽大量繁育的饲料。  相似文献   

17.
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了加快东亚小花蝽商品化进程,本研究评价了以粘虫Mythimna separata卵作为东亚小花蝽替代饲料的饲养效率。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取食粘虫卵可以完成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东亚小花蝽成虫获得率为77.5%,平均单雌产卵量为72.5粒。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雌性东亚小花蝽世代取食总量为80.4粒。以上结果对东亚小花蝽的规模化饲养和害虫绿色防控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疫霉是世界关注的一类植物病原真菌。以疫霉属80个种122个菌株为研究材料,以ITS、CO1、EF-1αβ-tubulin 4个基因片段为候选DNA条形码,分析表明ITS、CO1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最高,分别为100%和96.7%;ITS、CO1β-tubulin存在明显的条码间隔,但种间、种内距离频率分布存在较小重叠;种间、种内遗传距离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认为各基因对种内遗传距离的效力相等,对种间遗传距离的区分能力为ITS>CO1>β-tubulinCO1基因和ITS片段可同时作为11种检疫性疫霉的首选DNA条形码,β-tubulin基因可作为辅助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19.
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是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基于种子形态的传统检疫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依赖于形态学特征的DNA条形码技术是基于DNA序列差异对物种进行鉴定的新方法,是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的有力补充。以刺萼龙葵及其8种龙葵亚属近缘植物为材料,从Gen Bank数据库中下载rbc L、mat K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DNA条形码分析,结果显示ITS鉴定效果优于其他片段,可把刺萼龙葵从其近缘植物中鉴别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