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苎麻在坡耕地种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从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上剖析了苎麻的水土保持机理:苎麻根蔸发达,在土壤中盘根错节,固土能力强;植株生长速度快,根蔸新陈代谢迅速,且具有"换蔸"的生长特性,增加了土壤覆盖度和土壤孔隙率,能蓄留雨水,减少地表径流;苎麻保护性耕作模式即覆盖栽培(绿色覆盖和残茬覆盖)、少免耕栽培和休闲、轮作栽培的应用实现了抑蒸抗旱、保水保肥固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苎麻在保持水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竹县为全国著名的苎麻生产基地县,有着3000多年的苎麻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根据1986--1989年苎麻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观测结果,通过对苎麻保持水土的成因分析,苎麻与经果林、水保林保持水土的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拦蓄径流和泥沙,还是地面抗蚀能力,苎麻都优于经果林和水保林等,在保持水土中有着较大的作用,是治理水土流失值得推广的一种植物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效果和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种植苎麻的水土保持效果。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以25°自然坡面,选种植玉米为对照,研究坡耕地种植苎麻收获纤维(每年收获3次)、饲料(株高60cm时收获)、不收获(在生长季内不收获产品)三种方式下坡耕地径流和产沙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土壤侵蚀模数和平均径流系数变化规律为,饲料用处理>玉米小区(CK)>纤维用处理>不利用处理;经济效益纤维用处理最大为32 040.8元/hm2、不利用处理为7 466.9元/hm2、饲料用处理为15 489.6元/hm2、玉米处理为19 748元/hm2。由此表明,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可以达到水土保持效果,且苎麻不收获方式和收获纤维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四川苎麻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苎麻是一种保持水土的优良植物,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俱佳。针对达州市大竹县苎麻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污染严重、加工粗放、设备落后、资金紧缺、发展受阻等问题,提出了将种植苎麻作为水土保持措施并给予补助、制定种植发展苎麻的保护政策和巩固发展苎麻加工企业的激励政策、强化科技支撑等促进苎麻产业全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测试了香根草在水库边坡和废弃采石场边坡的水土保持功效,并与未种植的裸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香根草种植后,第1年水土保持效果十分明显,土壤流失量分别减少了72.05%和68.09%,第2年水土保持能力基本趋于稳定,土壤流失量分别减少了90.45%和90.6%。证明了香根草在深圳市边坡治理中有明显的效果,是理想的水土保持植被。  相似文献   

6.
台湾绿色坡地农田水保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坡地是台湾水土保持的中心。近年来,台湾推行了山坡地修建山边沟结合种草覆盖的成功经验,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培育了土壤,不但为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山坡地达到了“绿与美”的目标。1坡地农田水土保持新技术体系的产生台湾省是个南北狭长的岛屿,总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进行了苎麻与花生水土保持效果的对比试验,重点分析降雨量、作物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及冠层截留量与地表径流量的关系。试验从4月份作物种植后开始测定,7月底作物收获结束。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表拦蓄径流量,还是泥沙侵蚀量,苎麻处理都优于花生处理;与花生处理相比,苎麻处理的冠层截留量提高了22.9%~908.3%(p<0.01),土壤入渗率增加了16.2%~157.7%;红壤坡耕地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呈显著对数或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坡地槟榔根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槟榔目前为台湾收益优势作物,在利之所趋情况下继续入侵山坡地已不可避免,因此槟榔对水土保持影响成一热门课题。诸多因子中根系对水土保持影响为重要参考资料,探讨槟榔根系中根系分布、根型、根密度以做为了解槟榔根系对土壤抗剪力研究之用,经选定台中大坑地区槟榔园试验,结论如下:(1)槟榔为浅根系,无论上下坡其根数及根断面积均集中于0~50cm间,根数均以下坡数多于上坡,根直径则随深度之增加而递减。根直径介于0.1~20.5mm间,根系横向扩展亦不高,大约介于30~100cm,横向扩展随土深而增加,无明显主根,根型如团网型(Massive type)。(2)槟榔根系无论于各土层深度分布均以细根及小根所占比例最高,显见槟榔小径根特多,无法分辨明显主根,由于根力与根面积比呈正比,过多之小径根直接影响根力,因此槟榔根力将因小径根所占比例过高而降低根力。(3)槟榔根系密度介于2.403×10-4~9.791×10-4,其中下坡断面根系密度分别为上坡断根系密度2.7倍及1.2倍。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台湾地区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每年给台湾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台湾当局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重点开展了治山防灾、山坡地治理与山区农村规划与建设工作。近年来,台湾吸取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运用“生态工法”这一新的理念与方法。生态工法是一个对环境、生态友善的工程概念,它包括生态系统、生态原则、生物多样性保育、人类与自然共存共乐及永续发展等几方面。台湾采用工程、农艺、植生的方法,或三种方法相互配合,使生态工法广泛应用于山坡地灾害防治、坡地保育和河溪治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时空互换法,采用野外典型区域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南方4省(江西、湖南、四川、湖北)不同苎麻种植年限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体破坏率,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可以作为评价南方种植苎麻坡耕地土壤抗蚀性能的指标;(2)种植苎麻增加了土壤中2mm和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土壤中2mm和0.25mm团聚体的破坏率,且其效果随着苎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强。种植苎麻对增加2mm团聚体的含量及降低其破坏率的作用尤为突出;(3)所选择的4个研究区中,以四川省达州地区种植苎麻提高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效果最为突出,其次是湖北省咸宁市。  相似文献   

11.
台湾山坡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3%,水土保持是台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育的重要工作。台湾通过立法,确定水土保持范围,推行水土保持计划、水土保持技师和水土保持施工许可证等制度,加强水土流失监测,推广新技术应用,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水土资源,实现永续发展。台湾的许多做法值得北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选取香根草、象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在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坡进行水土保持成效试验。对不同试验小区的土壤理化性状、径流量与水土流失量等指标进行了近3a的观测,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与香根草和象草相比,五节芒在增加地表覆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拦蓄径流泥沙,改良微地貌,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分布广,种源多,种植成本低,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生物措施中,可以优先选用五节芒。  相似文献   

13.
振兴苎麻产业加快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苎麻为适合南方坡耕地种植,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多种效益的优良植物.近年来苎麻产业由于受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及产品研发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萎缩低糜现象.我国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的90%,其原料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中国草",属于国宝级植物资源和产品.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将苎麻产业的振兴提到议事日程,着力研究解决苎麻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产业开发来拉动苎麻种植步伐,充分发挥苎麻治理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独特作用,以挽救困境中的苎麻民族产业,还天空以蔚蓝,还江河以清澈,还自然以碧绿,还人类以文明.  相似文献   

14.
种植杨梅对侵蚀劣地的入渗和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k etzucc)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常绿果树。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且能固氮等特点,适宜在丘陵山地种植。近年来,福建省水土保持部门将其作为生物措施治理山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树种之一。据统计,1985年至1986年,全省共在水土流失区种植杨梅4507公顷,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目前有关杨梅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尚少。 为了探讨侵蚀劣地种植杨梅的水土保持效果,我们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南安县,选择不同树龄的杨梅林地,测定土壤水分入渗性状及土壤分散度,从而对侵蚀劣地种植杨梅后的蓄水保土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近年来交通建设发展大幅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复因经济产业发展、人口密度提高、周休二日、岛屿型土地资源先天限制等因素,土地价格成本较低之非都市土地开发乃成为必然之趋势。其中,山坡地因开发导致环境劣化问题,使山坡地中部分具有缓冲天然土砂灾害之区位功能逐渐丧失。以大安溪上游双崎部落为例,分析区内影响土砂灾害之环境敏感区位,透过G IS图层套叠及差异分析,建立环境开发规划合理性评估模式,进而对照检讨现行山坡地开发管理法令、保育利用法规、相关土地使用及管制计划、开发许可审议机制等。研究分析发现,相关法令及管制配套因修订迟缓,导致部分既存开发区位空间结构不合理,亟须调整;其次,早期坡地土地开发利用零散,未考量景观生态、水土保持、生态等因素,致使景观不协调、水土灾害不断、生态自净自愈功能降低;同时,分析结果亦发现,因整体资源利用之区域土地使用计划订定不周详、山坡地土地开发利用规划评估机制与架构未确实建立,导致部分资源保育管制法规,所划设之区位有过度粗放、条件简化、或虽有划设却无因应保育复育作为、甚至错置情形,将可能导致环境生态之浩劫。最后本研究并建议,山坡地农村聚落发展应考量山坡地水土保持安全与景观资源、自然生态间之合理保育利用,建立以单元集水区中土砂环境特性考量之山坡地农村聚落规划发展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系藉由水土保持学之理论与分析,对于可能会影响坡地利用的因素加以探讨,并将地区之山坡地游憩区的游憩活动对山坡地水土保持可能造成之冲击作一深入之探讨,进而提出因应之对策,以作为日后划坡地游憩资源及坡地景观资源之参考,此乃本研究之目的是也。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引种香根草治理水土流失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60年代从海南省引入我省北部建阳,邵武等县的当时作为香料作物有一定的栽培价值。后来经世界银行农业处处长格雷姆肖先生介绍该草为优良水土保持草种,1991年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即在建阳,安溪,长乐以及平潭县进行水土保持方面的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适于福建省全省种植,其抗逆力很强,对强度侵蚀坡面治理效果显,尤其是治理花岗岩地区崩岗侵蚀效果更好,香根草篱草也是值得推广的坡耕地保土耕作模式,在公路,水潭,滨海地区能起到防风固沙作用,香根草茎叶作培养食用菌的基质使该草具有直接经济用途,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调查研究,分析了黄土丘陵第一副区山坡地土壤肥力与生产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表明由于长期土壤侵蚀的影响,该区山坡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低,虽然全磷和全钾含量相对较丰富,但其有效性不高,土壤水分条件差且多变,土壤肥力贫瘠.严重的水土流失、干旱和土壤肥力低下是导致该区山坡地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因素,因此,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控制水土流失和合理增加肥料投入是提高山坡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南方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模式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通过对15°红壤坡地11个利用模式10年土壤侵蚀研究,认为红壤坡地土地利用模式中林作系统水土保持效果优于农作系统。林作系统中水土保持效果以常绿阔叶林最好,次为混交林,毛竹林和针叶林。农作系统中顺坡植物篱种植、等高梯化种植、顺坡水平沟种植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研究认为红壤坡地土地利用模式应以林作为主,尽可能发展高效的经济林。而如发展农业种植,则以顺坡植物篱种植模式最佳,次为等高梯化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台湾山多平地少,山坡地农业自有其发展空间,但是山坡地农业之开发苟无水土保持处理之配合,则因坡地环境之特殊性,极易造成水土资源之流失,导致农业依存之土壤日趋贫瘠,国民赖以生存之水源日渐匮乏,至其极限农业将为之消失,国家经济为之衰退,是以山坡地农业发展与水土资源保育具有唇齿相依之关系。农政单位在拟定农业政策时,已充分了解山坡地农业与保育政策配合之必要性,但因缺乏足够之诱因,致使水土资源保育工作未能充分落实,而水土保育工作亦非农政单位之专责工作,必须依赖整体之经济政策,财政动摇,社会认知及及教育宣导等政府各负责部门之配合,方能竟其功。因之当今在推动山坡地农业政策及执行水土保育工作之同时,亟须配合合理土地利用规划,农地重划,设置农业专业区,提为奖励补助,提升经营管理理念与技术等降低生产成本之措施,以提高农民所得,激励农民从事水土事水土保持之意愿。并以管制农药肥料之手段,控制污染源之扩大,以补助设施农业[之方式,和物在山坡地之扩张,此外,工商业之回馈农业,使得农业能在充裕资金之支援下,导正其健全之发展,因之在农民有实质获利之诱因下,水土保持工作方得以落实,相对的,水土资源环境能获得维护下,方能维系山坡地农业之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