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IS技术,将1995年、2004年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三峡库区重庆段各级强度水土流失的马尔科夫转移概率,分析各级强度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对水土流失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10 a期间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面积之和占库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0.84%,年均土壤侵蚀模数高达3 766 t/(km^2.a),均高于临近的贵州省和湖北省;2004年水土流失面积占库区土地总面积的51.71%,高于全国37%的平均水平,也高于长江流域31.2%的平均水平,更高于与之邻近的四川、贵州和湖北3省;1995—2004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幅高达22%,水土流失强度也有明显下降,其中减幅最大的是中度侵蚀面积,其次是极强度侵蚀和强度侵蚀;三峡库区重庆段侵蚀好转程度与侵蚀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总体来看,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了遏制,生态环境正向良性发展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程度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三峡库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是本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揭示本区域水土流失变化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驱动力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国土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人口、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农业发展4个层面的社会经济因子,分别分析了各类社会经济因子对水土流失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压力和农业发展仍然是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也对本区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产生着重要影响.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较为复杂,而高强度水土流失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的特征更为突出.受数据获取的限制本文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但本文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本区域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是事关库区生态环境改善成败和三峡工程长久安全运行的大事。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8 517.6 km2,轻度以上流失面积约为4 600.3 km2,总侵蚀量为1 280.1万t。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湖北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二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针对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对策。2009年底,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6 775.8 km2,比2008年增加111.1 km2,其中小流域4 829 km2,"十一五"累积治理水土流失265.3km2,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通过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阐述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指出了潜在的危险,最后提出了若干可行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是事关库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成败和三峡工程长久安全运行的大事。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走“保护与治理”相结合之路 ,主要对策是尽快制定《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条例》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增加水土保持专项投入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引进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20个指标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自直辖以来的生态安全问题.在灰色关联分析时引入了熵权和AHP的平均值作为权重,使评价更为合理.结果表明:1997年和199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的生态安全呈病态,1999-2007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呈不健康状态.从资源环境压力来看,1997年处于病态,1998-2007年为不健康状况;从资源环境状态来看,1997年处于不健康,1998-2000年处于病态,2001-2007年处于不健康状况;从人文环境响应来看,1997-2003年均处于病态,2004年处于不健康,2005-2007年处于亚健康状况.因此总的来讲,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趋于好转,但是生存环境欠佳,需要采取措施尽快改善.  相似文献   

7.
在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对库区水土流失进行了类型划分,将三峡库区划分为三峡库区东段中低山、中段低山丘陵、西段低山丘陵3个水土流失类型一级区,将3个一级区又划分为9个二级水土流失类型区,并结合各水土流失区域特征提出了分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集镇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集镇建设速度加快 ,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 ,法律法规约束力有限 ,体制不顺、乡镇执法力量薄弱 ,建设中大面积开挖面裸露、弃土弃渣堆放不规范 ,人为水土流失严重。防治对策是 ,加强宣传 ,制定科学的规划 ,落实责任 ,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实践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分析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及危害的基础上,总结了库区20年来水土保持的实践经验。为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实现三峡工程及库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时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为:①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工作,遏制人为水土流失;②实施分区防治,构筑库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③建设高效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④建立库区生态建设投入长效机制;⑤加强水土保持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征及类型区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土流失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重庆市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则更为严重.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数量特征、强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研究区的水土流失类型进行分区,并对每一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分析与描述,提出水土流失治理与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闽清县人为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最新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结果,阐述了南安市水土流失现状,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潜在危险,分析了水土流失成因及其危害,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由于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且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和库区的长治久安,因此是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虽然,“长治”工程的有效实施,使我市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尚有不少的差距,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全社会各界力量,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巴渝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总的思路和要求是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重庆段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概况、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其主要做法有利用高新技术、创新监测制度与机制、制定数据采集及数据提取标准等。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重庆是我国缺硒(Se)的重点区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土壤Se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的研究,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每4 km2 1个表层和每16 km2 1个深层土壤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Se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表层土壤Se含量在0.006~5.79 mg/kg之间,平均值为0.16 mg/kg,以缺Se或潜在缺Se为主,其分布面积达到73.19%,足Se面积为25.77%,富Se或Se中毒区域仅为0.16%;深层土壤Se含量在0.03~0.62 mg/kg之间,平均值为0.12 mg/kg,缺Se面积占到67.36%,潜在缺Se面积也占到20.68%。不同类型间以黄壤表层土壤Se含量最高,其次是石灰土,且与水稻土和紫色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以林地与建筑用地表层土壤中Se含量相对较高,但各土地利用方式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层土壤Se含量相对于深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征,富集面积达到76.97%,但以弱富集区域为主,占到总面积的56.93%。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与表层土壤Se含量存在较好相关性;与主要重金属以及S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存在着较强的伴生关系,以Cd的伴生关系最为密切。表层土壤Se含量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pH的增加而减少。此外,Fe、Al也是影响表层土壤Se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交城县总面积1 822.1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55 km2,占到35.9%.年土壤侵蚀总量283.5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4 328.2t/km2.至2008年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93.40 km2,治理度29.5%.在分析全县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峡库区2007和2010年遥感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全覆盖的20 km×20 km网格划分空间样地,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人口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0年三峡库区耕地承载力盈亏值发生改变。2007年耕地承载力超载463.76万人,2010年耕地承载人口具有56.57万人的潜力空间。三峡库区耕地承载力具有明显的趋势效应,东西方向呈1阶,南北方向呈多阶。耕地承载力的空间相关性较高。三峡库区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并具有由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2007-2010年,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有所变化,主城9区的西南部承载力上升,江津区以及长寿区的耕地承载力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级台阶上的鄂西山地和川东平行岭谷区。该区山高坡陡,河流深切,年平均气温15~19℃,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400mm之间,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冬暖多雾、伏旱期长的特点,土壤以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和花岗岩发育的黄壤...  相似文献   

19.
该以秭归县为例,充分认识三峡工程的淹占情况及水土流失的现状,并就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开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及如何防止水土流失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重庆段)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1955—2010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分析,获取56a来研究区降雨侵蚀力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55—2010年,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增大趋势不显著(sig=0.05)。季节降雨侵蚀力变化上,仅夏季降雨侵蚀力显著增大,需加强夏季水土流失治理。(2)1955—2010年,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突变开始于1967年,在1980s—1990s显著增大(sig=0.05)。季节降雨侵蚀力突变结果表明,春、秋季降雨侵蚀力突变开始于1950s末,1970s—1980s显著增大(sig=0.05);夏季降雨侵蚀力突变开始于1979年,在2000年后显著增大(sig=0.05),近10a来夏季降雨侵蚀潜能明显增强。(3)沿长江干流的各气象站点中,仅涪陵站年降雨侵蚀力增大显著(sig=0.1)。奉节、万县两站春、秋季节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与沙坪坝、涪陵两站存在差异;奉节站季节降雨侵蚀力突变与其他3个站点差别较大,地形是影响研究区降雨侵蚀变化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需加强奉节、万县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