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被植物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其通过地被植物系统的建立,建设了具有独立体系的人工植物群落生态系统,丰富了城市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其增加了城市的绿化率,美化了城市环境,具有城市美学价值。由此,从园林地被植物种类、功能、配置等几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试提出我国园林地被植物在将来应用中,应加强园林造景、植物配置、良种培育和推广应用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量占压、扰动和破坏原有地貌植被,造成了形式多样且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威胁,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围绕城市主体建设,配置适宜的水土保持植物,理顺地表径流,防止地面冲刷,构建高效多功能的水土保持植物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概述现代城市园林草坪及其功能基础上,从建植草坪过程中草种的选择、草坪主景植物及其他植物的配置几方面,对现代城市园林草坪植物配置与设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探索性地提出优化改进措施与建议;以期对进一步改善现代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生活幸福感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植物措施的配置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总结和分析水土保持方案植物措施配置存在的多个问题的基础上,就科学配置植物措施,包括植物措施科学选择、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优化配置、生态安全与整地以及苗木管护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与对策,为今后水土保持方案中植物措施合理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坝类型有很多种,相应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配置模式也不尽相同,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坝型,因地制宜地配置相应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针对面板堆石坝和重力坝两种坝型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模式进行的研究和对比分析表明:面板堆石坝可形成坝下平台,可布设园林绿化措施形成大坝观景平台;重力坝绿化面积有限,应针对性地选用先进的高边坡绿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分平衡基础上的小流域水土保持林配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山西西南部黄土残塬沟壑与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问题进行探讨。在遵循以小流域为设计对象单元,针对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因害设防,层层设防的防护林体系配置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从林地和流域的水分平衡出发,小流域防护林体系应采取合理的配置模式、促进天然植被恢复与人工造林促进植被恢复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防护林体系应基于小流域的水分生态环境合理分布,在不同地貌部位的合理配置应遵循不同立地可承载生物量的极限值,适度造林,作到林水平衡,达到合理的植物配置模式和稳定林分结构,形成良性的水文生态环境,保证水土保持功能持续稳定。研究地区试验流域在森林覆盖率达到34%时,分布合理,侵蚀沟在封育状况好时,均可达到产流量小于允许侵蚀量。疏林地、林草间作林地、带状绿篱、未破坏的天然灌木和天然草地,稀疏林地就能够使产沙量小于允许值,并且林地具有较好的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2007,(11):10-10
由赵方莹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水土保持植物》一书,综合了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植物的品种特性、植物繁育、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应用等内容,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内容共九章,包括绪论、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种子植物的器官、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与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与环境、植物群落、植物的分布区划、植物的繁育、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等;各论内容共七章,包括水土保持乔木、水土保持灌木、水土保持草本植物、水土保持藤本植物、水土保持草坪及地被花卉、防风固沙植物、水土保持水生植物等。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建设情况,采用座谈、走访、勘察、收集资料等方法对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水土保持功能可将浙江省分为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维护功能区、水质维护功能区、人居环境维护功能区4个类型区,针对4个区现有的植被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宜每个区的水土保持植物布局、措施配置及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并建议:植被建设与人文特色并重,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选择树种,立体复合配置,加强后期抚育管护;加强水土保持植物宣传,充分发挥植被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推动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草原工程侵蚀区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形成的人工再塑地貌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土流失特点,结合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以快速恢复工程侵蚀区受损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组合配置试验,研究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人工再塑地貌平台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的措施配置灌木保存率为85.4%,草本植物盖度76%,土壤风蚀量比其他样区减少30%~85%;边坡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模式和“生物笆+灌木”模式植物盖度达60%以上,抗蚀保土能力较强;通过秩和比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生态袋+种草”和“栽植灌木+种草”两种模式在治理投资成本与水土保持效益方面结合较好,水土流失防控效果明显,可在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边坡水土流失治理中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10.
乡土植物资源在城市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具有抗逆性强、资源广、苗源多、易栽植的特点,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满足于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然而,据调查现对于乡土植物利用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或存有偏见,导致很少应用。乡土植物资源丰富,是当地自然植被中具有绿化景观功能和一定观赏性状的植物种类,对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能筛选出众多的乔木、灌木、攀缘植物、地被和草本花卉,做到植物多样性;能展示地方资源,自然风貌,景观文化的本土性,创造地方风格特色;不致引入生物侵害,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容易获取大量种苗,生产成本低廉。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能形成地域性植被特色景观,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城市水土保持应首选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11.
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分区配置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不同,生态经济需求不同,适宜配置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亦不同。据此提出了全国8个一级水土流失类型区41个二级类型区适宜配置的181种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及其配置要点,以期为开展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草坪建植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植水土保持草坪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措施。水土保持草坪的建植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工程寿命的延长 ,同时还具有防止噪音、净化大气、调节小气候及美化环境等作用。研究立地条件极差情况下水土保持草坪的建植及管理技术具有现实意义。甘肃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通过对适合我国自然环境的水土保持草坪建植及管理技术的研究表明 :将一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普通百慕大、紫花苜蓿、红三叶、黄花草木樨、新西兰白三叶 ,按 2∶2∶2∶1∶1∶1∶0 5∶0 5的比例混播 ,具有价格低廉 ,成坪快 ,水土保持作用持久、显著等功能。根据建坪及防护目的的不同 ,可采用播种法、直铺草皮法和植苗法。坪床覆盖、适时灌水、适时修剪、注重追肥、控制杂草等抚育管理 ,对促进水土保持草坪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城市水土流失是一种特殊的水土流失类型,具有形式多样,突发性强、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城市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制约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水土保持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引发的严重的水土流失而提出来的,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是以城市功能为中心,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把城市水土保持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可使城市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植被恢复的"穿衣法则"概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植被恢复应结合当地的土壤、植被状况,由内而外、逐层推进,从深根与浅根、常绿与落叶、喜阴与喜阳、阔叶与针叶、速生与慢生等方面科学配置植物品种,使人工种植的树草种逐渐融入到原有的植被群落中,最终形成针阔混交、草灌乔综合配置的稳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遗传算法的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有限的水土保持投资下,将不同类型的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地空间配置,以期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综合效益,使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优化配置涉及多目标优化,选择合理可行的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方法,已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以福建省红壤区土壤侵蚀严重的长汀县为研究区,以2012年水土流失区作为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的评价对象,在封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自然修复区和人工辅助治理区.以投入成本最小化、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适宜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在人工辅助治理区内,构建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模型的求解,最终得到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配置方案,并结合2013-2015年水土流失实际治理情况,进行分析验证.从优化结果显示,在政府投入资金一定的情况下,水土保持措施空间布局会朝着产生的生态效益最大化和空间分布适宜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优化配置结果与实际治理情况在大部分区域内,水土保持措施空间分布较一致,吻合度为73.62%.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化代数的增加,基于NSGA-Ⅱ算法的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的优化效果明显,优化配置方案可行有效,可为政府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铁岭城市水土保持以治理龙首山水土流失为中心 ,在城市建设上提出发展“山在城中、水穿市区、城中有山、城山相连”山水特色城的实施方案。近山绿化人造景观秀 ,造林种草鸟语花香人好歇 ;环路绿荫柳成行 ,浆砌护坡植物为屏障 ;城区步道釉砖铺地 ,广场旷地植树栽花铺草坪 ;绿色通道绿社区 ,林网防沙美化环境。通过采取不同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并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土壤类型、地质地貌以及植被特征等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因子法,将总干渠沿线立地划分为4级(2个立地区域,4个立地区,7个立地亚区和11个立地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总干渠沿线生态防护林建设的目的和所要体现的主要功能,选出47种具有不同用途的乔灌植物,建立了针阔乔灌、双阔乔灌和针乔灌3种系列27种防护林空间配置模式;选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护坡灌草植物38种,建立了单一草地(草坪)、混合草地(草坪)、矮生灌木系列、草灌系列、缀花草坪5种系列41种植物护坡模式,并将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分别落实到不同典型地段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小良热带人工阔叶混交林、桉林、光坡地的地表径流、水土流失、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的研究,探讨不同植被的水土保持与涵养水源能力的关系,对热带地区侵蚀地治理的植物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黑河上游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分析了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类型和植物种类及植被覆盖度,提出了3种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临河型弃渣场的配置模式为拦渣堤(浆砌石、铅丝石笼)+干砌石护坡+覆土+人工恢复植被+自然修复;坡地型弃渣场的配置模式为挡渣墙(浆砌石)或浆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截(排)水沟+土地整治+人工恢复植被+自然修复;平地型弃渣场的配置模式为挡渣墙(浆砌石、干砌石)+覆土+人工恢复植被+自然修复。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了典型弃渣场水土保持配置模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开发项目地点位于城市市区,是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特点、水土流失危害及工程建设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及重点时段,明确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方向。结合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进行全面防护,以形成完整、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