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土壤酶活性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林地上壤酶活性进行了三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导致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的显著差异,随时间推移,这种差异在减少,炼山对林地酶活性的影响在第三年依然存在。土壤酶与土壤养分状况相关性密切,可利用土壤酶作为评价土壤营养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杉木林地不同清理方式土壤水分动态的四年定位研究表明:炼山不炼山通过不同方式处理迹地剩余物,导致了林地水分性质的较大差异。随时间推移,这种差异在缩小,至第四年,炼山、不炼山林地的水分性质仍未趋向一致。两种清理方式林地水分呈明显季节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林地蓄水期(2~6月)、林地失水期(7~10月)、林地水分稳定期(11~1月),这一研究对于采取适宜措施、防止林地水土散失,提高林地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炼山清理林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各种土壤养分的损失和土壤结构的破坏、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采用炼山与不炼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炼山对马尾松1年生幼树有促进作用,2~3年两者相近,4~5年不炼山比炼山更有利于马尾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林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的巨尾桉林分生长量、林下植被多样性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6a定位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对巨尾桉林分早期树高生长(1~3a)有促进作用,但对3a后的生长量指标产生负效应,炼山后6年生巨尾桉林分的蓄积量和生物量低于不炼山林分;炼山不利于巨尾桉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稳定;炼山影响巨尾桉林分生长量的主要原因在于炼山导致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降低土壤肥力,并进而影响林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从维护地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要求来看,应该尽快变革炼山这种传统的林地清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林地清理方式对巨尾桉萌芽林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山地桉树人工林采伐迹地植被繁多的现状,开展巨尾桉二代萌芽林炼山与不炼山对林分生长、林下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炼山3a生的巨尾桉林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与炼山相比分别增加14.5%、21.9%和58,4%,且差异性达显著水平,而平均胸径差别不大;不炼山巨尾桉萌芽林下植被种类和盖度分别比炼山的多33.3%和10,6%,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大26,3%和22.1%;不炼山促进林地理化性质改善,增加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林地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概述了林地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的研究情况,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林地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析,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炼山和劈条带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劈条带处理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及草本层生物量均高于炼山处理;炼山处理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同一坡位杉木和马尾松林分生长及杉木和马尾松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及单株干、枝和叶等器官生物量均优于劈条带处理;同一林地清理方式不同坡位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杉木和马尾松生长及干、枝叶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劈条带处理有利于提高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龄期林分生产力,但炼山处理有利于提高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幼龄期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炼山与不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林地清理种植木荷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炼山与不炼山对树高生长的影响是各有不同。造林当年,1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0.77m,不炼山为0.66m,炼山林地树高生长显著高于不炼山林地;造林后第3年,3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2.45m,不炼山为2.39m,炼山林地生长量仍高于不炼山林地,但差异很小;造林后第5年,5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3.99m,不炼山为4.25m,炼山林地生长量反而低于不炼山林地,但差异也较小;造林后第10年,10年生平均树高炼山为6.92m,不炼山为7.69m,不炼山林地树高生长量显著高于炼山林地。 相似文献
9.
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最适合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林地清理方式,选择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全面清除、全树收获、商业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和常规处理)的桉树人工林,进行3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影响,造林半年后,全面清除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林地清理方式;造林第1年,采伐剩余物加倍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最高;造林1.5年到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桉树人工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优势明显,商业收获全树收获采伐剩余物加倍全面清除常规处理.(2)商业收获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数量上有较大优势,商业收获全树收获常规处理全面清除采伐剩余物加倍.(3)造林1.5年和第3年,商业收获处理的林下植被丰富度、群落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也最大.表明采用商业收获进行林地清理更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炼山与不炼山2种林地清理方式对木荷生物量的影响,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进行了不同林地清理种植木荷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炼山清理林地更有利于木荷生长.不炼山10年生木荷平均木总生物量为117.0kg,炼山的木荷只有101.0kg,不炼山为炼山的115.8%.其中,不炼山林地树干、树枝生物量分别为65.3kg、18.2kg,炼山林地分别为58.7kg、16.1kg,不炼山林地均高于炼山林地,但差异不显著;不炼山林地树叶、树根生物量分别为6.0kg、27.5kg,炼山林地分别为4.7kg、21.5kg,不炼山林地均高于炼山林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从生物量的分布来看,不炼山林地木荷平均木的树叶、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高于炼山林地.10生木荷还是幼林,处在生长旺盛期,根系发达和枝叶繁茂对林木生长非常有利,说明今后不炼山林地木荷林木的生长潜力要大于炼山林地. 相似文献
11.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 1 1年生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测定结果表明 :杉拟混交林土壤结构体、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和土壤化学性质均较杉木纯林有所改善 ;各模式 0~ 2 0cm土壤 >0 .2 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杉木纯林提高 6.2 1 % ;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较杉木纯林增加 9.87%和 1 8.0 6% ;杉拟 3∶1混交林 0~2 0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分别提高了 1 1 .96% ,2 0 .5 5 % ,2 2 .46% ;各模式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 ,杉拟 3∶1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杉木纯林提高 43 .96%。这说明通过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之间的混交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水源涵养作用 ,对防止杉木多代连栽造成的地力衰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杉木混交模式土壤肥力及土壤蓄水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不同杉木混交模式的土壤肥力、土壤蓄水量的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模式,林地土壤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渗透性能均较杉木纯林的有所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蓄水量比杉木纯林的有所提高。说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模式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涵养水源作用,可在南亚热带林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CID-301PS光合测定仪,对20年生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的CO2排放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杉木林地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其季节变化规律为:从1~7月份随温度呈上升的趋势,在7月达年呼吸速率(CO2)的最大值,为1.466μmol/(m2.s),8~12月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并且季节变化明显;日变化规律呈现出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6:00~18:00。分析了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指出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进入土壤呼吸室的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空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呼吸。同时得出杉木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5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回归方程,计算出杉木林地土壤的年呼吸量(CO2)为10.517t/(hm2.a)。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林地土壤养分状况,本文对黎平县杉木大径材林地土壤进行分级,并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地土壤pH呈酸性,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水解氮中等;其中有效磷含量2 mg/kg的6级土壤比例达到77.42%严重偏低;有效磷都分布在5、6级土壤,速效钾集中分布在4、5级土壤;除20~40 cm土层与4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各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水平显著,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达到强变异程度。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土壤上层养分含量高于下层土壤,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杉木套种三年桐模式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5年生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模式的土壤肥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套种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均较杉木纯林有所改善;0~20cm土层渗透系数比杉木纯林增加1.95mm/min;套种模式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0~20cm土层有机质比杉木纯林增加0.61%.这说明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林分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水源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连栽林地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应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采用与阔叶树进行混交或轮栽,以便防止杉木多代连栽所造成的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17.
林地前茬对土壤肥力和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林地前茬的土壤分析和杉木幼林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天然次生常绿针阔叶林地上营造杉木幼林生长各指标均明显大于柿子经济林地,杉木造林后第二年,两种林地前茬的杉木幼林生长差异尤为明显,杉木树高和地径比林地前茬为经济林增加66.83cm和1.64cm;天然次生常绿针阔叶林地土壤水分、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均优于柿子经济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性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柿子经济林地.经济林地土壤结构恶化和养分含量下降是杉木造林生长不良的一个主要原因,杉木造林地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杉木持续速生丰产的一个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8.
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培肥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1年生拟赤杨纯林、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同时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结构系数、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也表现最好;其次是拟赤杨纯林,最差是杉木纯林.可见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可在我省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