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的乌桕发展区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建立乌桕发展区域评价模型,可把多维分类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值。投影值越大,表示该区域乌桕发展潜力越大,因此,可以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对乌桕发展区域样本集进行合理区划。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用于乌桕发展区域分级与区划,投影寻踪效果理想,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通过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建立福建省乌桕发展区域评价模型,并结合聚类分析进行等级划分,区划出乌桕树种发展的中心区、适宜区和边缘区。  相似文献   

2.
应用投影寻踪技术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数学手段,通过对福建、台湾的81个县(市、区)的数据处理,对森林景观资源进行了分类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生态旅游资源大致由内陆向沿海递减,即由内陆到沿海分别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台湾生态旅游资源由中部山脉向东西两岸递减,即中部第一等级,东部第二等级、西部第三等级,这与福建及台湾的生态资源的地理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3.
选择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位等立地因子,采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投影寻踪无林地立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以年龄和投影寻踪的投影值为自变量建立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模型,实现了无林地和有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的有机统一,为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乌桕的资源分布特点,决定了只能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选优。采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通过优化指标函数,根据投影方向值确定各主要性状所占分值,建立乌桕综合评分的性状指标体系。建立在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上的综合评分法选优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ARC/INFO支持下,将广州市流溪河森林公园划分为16个景观类型,选取12个景观稳定性指标,建立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FRAG STATS软件定量计算景观指标值,建立景观指标标准化矩阵,构造森林景观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流溪河森林景观类型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硬阔叶林—阔叶混交林—竹林—软阔叶林—非林地—针阔混交林—杉木—木荷—相思—茶叶—马尾松—荔枝—湿地松—龙眼—木本果树—未成林造林地.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森林景观质量评价与经营研究Ⅱ.夏季和秋季景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对福建省夏季和秋季森林景观进行评判,得分值采用标准化公式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化理论-Ⅰ,建立了福建省夏季和秋季森林景观质量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并根据各因子的不同类目对美景度的影响,提出福建省夏季和秋季森林景观经营对策,为福建省各地风景林景观的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森林景观质量评价与经营研究Ⅰ.春季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对福建省春季森林景观进行评判,得分值以标准化公式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化理念—Ⅰ,建立了福建省观花类和非观花类春季森林景观质量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并根据各因子的不同类目对美景度的影响,提出福建省观花类和非观花类春季森林景观经营对策,为福建省各地风景林景观的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森林景观类型及地理分布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福建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生物多样性繁多 ,森林景观类型丰富。本文根据森林景观类型等级系统 ,将福建省森林景观划分为 10个森林景观组和 4 0多个森林景观型 ,概述了各类森林景观的不同特征及其地理分布状况 ,为全省森林旅游区划及合理改造和配置森林景观类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棋盘山风景区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阳棋盘山风景区森林风景资源为评判对象,选取了32个典型的景观样本,采用美景度评判法进行评价,每个景观的美景度值以标准化公式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的线性模型建立了棋盘山风景区森林风景资源的数量化评价模型。建模结果显示,影响该区域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景观整体组合状况、对比度、人为作用、人文景观、景观布局色彩变化以及水体状况。最后,还就如何经营森林风景资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DPSIR模型为基础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9~2016年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6年,河北省的土地安全状况正在不断改善。影响河北省土地安全的主要因素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森林覆盖率,环保投资占GDP比例,粮食产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使用投影寻踪模型进行评价客观科学,是一种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林优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林资源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公园即将向公众开放对林木景观资源的质量和标准要求,针对存在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改造措施。通过对本公园人工幼龄林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林相单调,密度过大有碍森林赏景、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及阻滞森林健康演替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旨在优化提升森林美学等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内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对江西省安源国家森林公园开展森林风景资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源国家森林公园生物景观丰富多彩、地文景观特色突出、水文景观姿态各异。安源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定量评价总分合计为44.025分(满分为50分),符合国家一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榆树花园山森林公园所属的自然区系、植被景观以及森林植物景观资源,阐述了该景观资源具有突出的北方景观特色,在吉林省中北部地区是不可多得的,极具开发潜力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章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研究。结果认为,森林公园植被保存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资源类型多样,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相辅相成,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游憩价值,达到国家旅游资源一级标准。建议在分重点、分区实施保护管理的前提下开展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南安五台山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五台山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 (包括森林、野生动植物、自然、文物景观资源), 并对开发五台山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研讨, 对发展泉州的森林资源旅游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层次分析法为研究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科学分析确定了森林景观资源的评价因子体系及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建立了一个森林资源在森林旅游产业开发方面较完整的层次结构体系和数量化评价模型。分析认为,影响林景资源评价的项目层有3个。因子层有12个。林景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火是多数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干扰因素,影响景观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利用燃烧概率(BP)模型可以模拟景观尺度上的火发生和蔓延过程,描述一个区域空间上的火发生概率和潜在的火行为特征。该模型已经成为林火管理的重要工具,也可为林火管理的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必要的信息。作为森林管理和林火扑救的一个科学工具,BP模型在林火扑救资源配置、管理策略制定、火灾风险评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综述了BP模型在风险分析、可燃物管理、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BP模型模拟技术解决林火管理中的问题,可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林火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林火管理降低景观尺度上的火灾风险,提高林火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选择景观面积、游人规模和森林景观质量等三个指标对森林景观资产类型进行等级期分并评估了北京市各森林景观资源类型的资产等级。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森林景观安全格局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GIS为平台,充分利用我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定位监测网络体系,扩展监测内容,从森林景观安全格局角度出发,按照层次分析法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三峡库区森林景观安全格局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多样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对区域森林景观安全格局的影响,其主要目标是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灾害或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可能造成的损伤,根据景观安全综合评价值结果,兴山县居库区各县之首,综合评价值达11.553,景观安全程度最高,石柱县、武隆县、秭归县评价值也超过了10,巴东、奉节、夷陵相对较高,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只有5.788,其景观安全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风景资源的调查,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主要资源有5类44处,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5.53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8.0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7.0分,综合得分为40.53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Ⅰ级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最后,对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