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卷麦蛾在白城地区一年一代、以卵在枯枝基部韧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孵化幼虫,5月下旬开始在被害的卷叶内化蛹;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中旬开始产卵;8月中旬为产卵末期,在幼虫转移期,用50%的二溴磷乳油或50%的马拉硫磷乳剂1000倍液毒杀,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吉松叶蜂(GilpiniamassonianaXiao)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是危害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近年来在安徽滁县沙河集林业总场发生相当严重。经研究,此虫一年发生2代,以预蛹越冬。该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我们编制了“马尾松吉松叶蜂地面茧数”查定表;制定了防治指标;其防治适期为2—3龄幼虫出现高峰期:第1代为5月15-30日;第2代为10月10—25日。以2.5%溴氰菊酯乳油2000—5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以2.5%溴氰菊酯乳油等加柴油配成油烟剂进行喷烟防治,效果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3.
构桔茄麦蛾是一个新种,茄麦蛾属,为害植物野构桔叶片。一年一代。春秋两型昆虫,以幼虫越冬,蛹越夏滞育。四月中旬春成虫出现,5月下旬幼虫人土化蛹。10月秋型成虫出现,11月幼虫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4.
5.
6.
马尾松次生林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马尾松资源极为丰富,在森林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马尾松次生林的形成、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天然更新规律、营养物质循环以及森林经理等几个角度综述了近几十年对马尾松次生林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8.
马尾松板方材脱脂技术是建立在对各种脱脂剂及其各种不同浓度、脱脂工艺,按科学方法进行试验和分析,比较之上的。试验表明采用4~#脱脂剂以C_2P_1h_1工艺条件处理的板方材,脱脂率可达50%左右,脱油率达80%以上。该脱脂剂来源容易,价格低廉,渗透性好,符合脱脂机理。经脱脂处理的马尾松板方材材色均匀,木纹基本清晰,木材的胶合、油漆、着色性能良好;同时,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质量,材质稳定,易于加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红柳麦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柳麦蛾的生物学特性观察高平小,岳锦辉红柳麦蛾是红柳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内蒙古托县该虫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卵产于寄主包叶和茎的夹角内,幼虫孵化后取食红柳嫩枝嫩叶,并有吐丝下垂的习性。经试验筛选,用溴氰菊酯或杀螟松在幼...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间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桂中丘陵地区四种密度类型马尾松人工林进行问伐试验,根据伐后5年的定位观测资料,以生物量为指标,对间伐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间伐对马尾松林单株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单株生物云比对照区增大0.2-1.1倍,林分在间伐后生物量积累速率对比照区为快。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防控危害华山松Pinus armandii的昆明松梢斑螟Dioryctria kunmingnella,在云南省弥勒市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较系统研究该虫的形态特征、危害行为、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该虫在弥勒市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梢内越冬,幼虫主要危害期为2—11月,羽化高峰在4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5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3.
14.
马尾松种源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尾松9个地理种源核型研究表明,马尾松核型为2n=24=24m,均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属于较原始的“IA”类型。不对称系数分析表明,分布在中心分布区的潜山等种源的核型较为对称;而分布在边缘地区的沙县、南郑等种源的核型较不对称。因此种源间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疱锈病是我省马尾松中幼林分的毁灭性枝干病害。经系列实验证明马尾松疱锈病菌的转主寄主为芍药科的山芍药( Paeonia obovata Haxim ),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 Cronartium flaccidum ( Alb. et Schw .) W inter)。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讨论了影响马尾松木材横向液体渗透性及其各向异性的机理.对马尾松木材的径向液体渗透性和弦向液体渗透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木材的径向液体渗透性大于弦向液体渗透性,并且,马尾松木材的径向液体渗透性和弦向液体渗透性都是从边材向心材逐渐减小,并随着含水率的下降而升高.其原因是径向液体流动的主要通道是木射线和水平树脂道,弦向主要是管胞壁和交叉场上的纹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湘南丘陵低山区马尾松飞播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于 2 0 0 0年 12月 2 0日采集到湖南醴陵市大林乡 5个马尾松飞播林标准林地土壤样品和 1个阔叶林地土壤样品 ,分析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其类群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马尾松飞播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 (以干土计 )主要集中在 0~ 2 0 cm的表土层中 ,随土层加深 ,其数量迅速减少 ;在深度为 0~ 60 cm的土层中 ,同一类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较大 ,其中好气性细菌为 2 .46× 10 5~ 6.48× 10 5个 /g,厌气性细菌为 1.14× 10 3~ 8.8× 10 3个 /g,自生固氮菌为 1.3× 10 2~ 3 .0 1× 10 4个 /g,放线菌为 8.6× 10 3~ 2 .99× 10 4个 /g,真菌为 6.6× 10 3~ 2 .43 5× 10 5个 /g.其中 1号样地微生物数量最多 ,达 2 .45× 10 6个 /g,说明混交林中微生物数量很丰富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幼林进行施肥试验,初期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幼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以施复合肥效果最好,单施磷肥效果次之,单施钾肥也有明显效果,而单施氮肥则效果不显著,说明我省红壤严重缺磷肥,应予多施。 相似文献
20.
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高福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2000,25(4):25-27
浙江县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经营的千岛湖森林公园有3/4(2万hm^2)为马尾松软次生林,其森林景观单一,生态功能脆弱,不能满足主要体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要。为了探讨马尾松向混交林过渡的可持续经营技术,1996年5~7月在小金山林区对不同林分采取不同强度的“砍大留小”择伐试验,结果认为强度择伐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不利马尾松次生林的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