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近日本茶业散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幼英 《茶叶》2001,27(4):61-62
1.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茶 进入日本的生活才体会到茶世界的无处不在.行在路上几乎所见到的每一台自动贩售机均含有一种以上的茶饮料,如乌龙茶、红茶、生茶、柠檬茶、绿茶,或是绿色诱人的茶叶冰淇淋;走进每一家日式餐厅都可要到撒上抹茶的米饭和茶面条;当然,街面上五颜六色的点心中自然也少不了抹茶作馅的糕点或与茶揉合一起的面包、蛋糕,吃到嘴里本来极为甜腻的点心变成了带有绿茶清香、甜而不腻的食物;超市、百货店就更是茶制品的汇集地,各种包装的玉露茶、煎茶、かぶせ茶、番茶、玉绿茶、红茶等琳琅满目,价格悬殊;而各饮料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红茶、乌龙茶和绿茶也是各显神通,大大小小的包装,各不相同的口感.  相似文献   

2.
茶旅是以茶文化为主题,依托茶资源整合旅游活动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给旅客带来休闲、娱乐体验的同时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本文以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山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探析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打造高质量茶旅融合示范区的建议,为茶旅文化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标是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一项无形资产,与企业品牌形象的知名度与信誉度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安化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安化黑茶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安化黑茶商标保护成为产业发展与企业品牌打造与维护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安化黑茶商标保护的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旭霞 《中国茶叶》2004,26(4):30-31
一、茶叶生产概况 浙江省武义县位于浙江中部,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境内峰峦叠翠、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优越,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该县现有茶园面积1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25万亩,有机茶园1.14万亩,是浙江省产茶重点县和"有机茶工程"的试点县,也是全国、全省茶叶出口基地之一.2003年全县茶叶总产量6500吨,其中名优茶1800吨,有机茶544吨;总产值1.5亿元,占全县种植业总产值的30%.全县共有1.2万户农户从事茶叶生产,不少农户以茶为主业,靠种茶、制茶、贩茶走上了致富路.茶业已成为武义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武义县委、县政府根据茶叶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继续抓好名优茶,积极开发有机茶,普及无公害茶"的工作思路,从组织领导、政策扶持、科技服务等多方面予以贯彻落实,茶叶产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新保健茶发展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毅 《中国茶叶》1994,16(5):36-38
保健茶,又称药茶,是指以茶叶和其他天然物质为原料制成的,具有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多种功效的保健饮品.保健茶与人们日常喝的绿茶、红茶等普通茶不同,其原料中不但含有茶叶,还包括其他一些天然物质,例如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都可以是制作保健茶的原料.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饮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因而,制作保健茶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保健茶防病治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10多年来,我国新研制的保健茶品种日益增多,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人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茶与养生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保健茶的现状,分析其特点,从而进一步开发出更适应人们需要的保健茶,笔者近年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现作一综述与浅析.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保证无性系茶苗质量,则是建设无性系茶园的基础与关键。由于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头重脚轻、根冠比小,要想栽植成活,保证"一栽全苗、一建成园",首先要把好茶苗"质量关"。如何才能保证茶苗质量?笔者以为关键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坚持本地育苗从外地远距离调苗,茶苗带土、带根少,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上烧(茶苗堆积温度上升影响成活)、失水,对新环境适宜能力差,是近年来无性系茶叶建园中茶苗死亡率高的首要原因。因此保证无性系茶苗质量,首先要从本地育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2004,26(4):17-17
1986年7月12~19日全国发展优质出口红碎茶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47人,这是中国茶叶学会与外贸、商业、农业部门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针对如何发展我国优质出口红碎茶,交流了技术经验,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无公害茶叶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无公害茶的含义 无公害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它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低残留茶,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除国家禁止使用外的所有化学合成物质,茶叶产品的卫生指标达到本国或进口国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茶叶.第二层次是A级绿色食品茶,它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卫生指标超过国家标准,如六六六、DDT残留量<0.05mg/kg,Cu、Pb残留量分别为30mg/kg和1mg/kg.第三层次也就是最高层次,是AA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它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在茶叶产品中也不得检出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图1).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几乎在每一页都可闻到茶之清香.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众多极富中国地域特色的名茶.时至今日,名茶文化更被发挥到了极致.据<中国茶经>载录,光绿茶类名茶就达200余种.在众多所谓的名茶中,却鲜有一只品牌是耳熟能详的,更别说媲美"可口可乐"这样的世界品牌了.名茶不"名",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今日名茶文化发展的一个怪现象,更是一个误区.笔者就这一现象作一粗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茶旅一体化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旅一体化是茶园的新型体验模式,是茶业经济发展的创新业态。笔者在分析了湖南茶旅一体化建设现状等的基础上,提出茶旅一体化建设应做好茶旅项目总体规划、茶旅一体化的生态茶园建设、茶旅一体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茶旅一体化经营实体建设及茶旅一体化中茶文化特色建设等五个方面,旨在积极推动湖南茶旅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 名茶是指有一定知名度的好茶,通常具有独特的外形和优异的香味品质。名茶的形成,往往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或一定的人文地理条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生产名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100多年前,就有贡茶出现。由于历代皇朝对贡茶的品质要求很严,而且十分苛刻,迫使历代茶农对贡茶不断创新和发展,因而,也就促进了制茶技术的改进与提高。但是,古时的贡茶都是蒸青团饼茶,到了明、清时代,由于茶叶加工方法的演变,蒸青茶渐被炒青茶所代替。炒青茶的出现使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茶企业治理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与哲学的联系.然后,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分配、构建和谐的茶企业治理关系、以人为本与人格尊严、企业社会责任、政企关系、诚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在中国茶企业治理的政治哲学中,必须认真对待义利观、财富分配中的公平正义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淳安千岛湖茶区红茶生产现状的分析及红茶生产工作中的实践,提出了下一步调整茶类产品结构,实施“绿+红”战略,利用鸠坑种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名优绿茶、红茶共同发展,实现千岛湖茶区茶产业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4.
杨钟鸣  丁志 《中国茶叶》2005,27(3):15-16
D.茶氨酸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美国科学家认为,茶叶中的茶氨酸具有调动人体免疫细胞抵御病毒、细菌以及真菌的作用.他们先从茶叶中提取了这种物质,然后在一批志愿者身上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茶氨酸能明显加强人体对于特定细菌感染的抵御能力.科学家说,茶氨酸在人体肝脏内分解为乙胺,而乙胺又能调动名为"γ-△T形细胞"的人体血液免疫细胞作出抵御外界侵害的反应,同时T形细胞又是抵御许多病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渊博 《福建茶叶》2022,(1):101-10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茶文化旅游是推动广大产茶地区"三产融合"的有效途径.文章总结了漳州市茶产业的发展基础与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茶文化旅游所存在的问题瓶颈,最后提出了推动茶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漳州市三茶统筹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探索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建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中间结合带,居山而近海,人口107万,现辖24个乡镇458个村(居),是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大县.茶叶生产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构成我县产茶的三大特点:一是茶园面积大、分布广.全县拥有茶园面积2万hm2,全县24个乡镇均有产茶、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全国产茶县前列;二是涉茶人员多.全县有80%以上的人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其中至少有35万茶农种茶、制茶;三是茶业已成为我县重要民生产业,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76元中,仅茶叶就占50%以上.因此,建设具有安溪特色的生态茶园,是保持我县茶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历史悠久,茶区辽阔,资源丰富.本省无性系品种千姿百态,独冠全国.本所从一九五四年开始进行茶树品种资源的发掘、整理和应用研究.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的产茶国.唐代陆羽《茶经》有"茶者南方之嘉木"的记载.宋代朱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把福建茶树分为白叶茶、柑叶茶、早茶、晚茶、稽叶茶、蘖茶和丛茶等七大类.足见我国野生茶种之丰富.  相似文献   

18.
水仙茶是福建的一类传统乌龙茶,建阳是水仙茶的主要出产地。长久以来,与我国知名茶叶相比,例如龙井、普洱、铁观音等,水仙茶无论是在知名度还是在传播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水仙茶具有独特的气味与风格,深深的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爱好者,在未来发展上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在茶叶市场上独树一帜。本文将通过建阳水仙茶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变动,及茶叶的自身特点和当前的营销风格等进行分析,阐述如何促进水仙茶行业的发展,促进水仙茶文化的传播,探究水仙茶的加工特点,旨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茶文化在品牌经营中的品牌名称的策划、品牌的推广构建以及营销中的作用:带动茶的消费、促进茶的出口、增加茶艺的内涵,提升生活品位三个方面,论述了茶文化可以增加茶产品的附加值;.阐释茶文化可以和旅游业相结合来发展茶业休闲产业,实现茶叶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Miang茶是泰国北部地区居民一类传统日常食用的腌茶,是一种将茶树鲜叶通过腌制发酵的方法制得的食品.文章回顾了该茶的历史,论述了该茶的采摘与加工工艺,简述了亚洲相关国家如中国、日本、老挝、缅甸等地的腌茶,论述了Miang茶在泰国北部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经济价值.探讨了这种天然的发酵类茶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种类及相关菌群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最后论述了该茶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Miang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