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优培九播栽期、密度、施氮量三因素的试验表明,播栽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最佳处理组合为5月3日播种,密度19.5万~27.0万穴/hm^2,施氮量270kg/hm^2。其穗粒结构为有效穗273.0万/hm^2,穗总粒数192.4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5.4g。提高分蘖成穗率和有效穗的结实率是实现超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2.
水稻高产应重视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品种是产量的主导因素,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提高产量主要靠品种;品种的高产主要靠穗粒数和千粒重。一般穗粒数在120~150粒/穗左右,分蘖力较强,半直立或直立穗型品种较好。穗太大,易造成结实率低,分蘖力差。吉林省水稻专家张学君等研究证明:穗粒受遗传因素影响大一些,而分蘖能力除品种自身有差别外,受外界环境影响更大。因此,大穗型品种要取得高产较容易,对栽培条件要求不太严格,  相似文献   

3.
一、适时早插 水稻适期早插很重要,它与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适时早栽有利于增穗增产。早插秧,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低,主茎基部由于受低温刺激能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同时有效分蘖期时间较长,有效分蘖多,可确保达到目标穗数。另外,由于早插,分蘖出生早,营养生长时间长,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大穗形成而增加穗粒数,也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抗病抗倒伏能力。但是,适时早栽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温度条件要跟上,要保证栽后能安全成活。水稻安全成活的最低温度为12.5度,水稻幼苗生长需要的最低温度为12度,但在15度以下时水稻生长极为缓慢。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一个具耐湿、抗旱、高产特性的作物,生育的每个阶段都对温度有具体要求,如低于12℃影响生长,低于18℃不分蘖,低于17℃则影响开花授粉.因此,要想种好水稻必须了解水稻,必须掌握它一生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水稻从子房受精以后,就是新的世代开始,即形成新的种子,所以我们在栽培上一般都是把种子发芽到新种子成熟,称为水稻的一个生长周期,简称为生育期.水稻一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穗分化期(长穗期)和结实期等,根据生育期又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因此我们栽培水稻一定要抓住水稻每个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才能满足它的生长发育,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杂交水稻Ⅱ优3027主要栽培因子的试验,明确了其高产栽培的适宜秧龄、移栽密度、播种时期、氮肥用量以及主要生育特性,从而提出应采取稳定穗数、主攻大穗,增加颖花总量,提高结实率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茬水稻机插秧播种迟,秧龄短,分蘖多,成穗率低,穗形小。其高产栽培策略是主攻穗数,争取粒数,走穗粒并重的高产途径。笔者采用“武运粳7号”,试验面积100亩。高产穗粒结构为每亩有效穗29.23万穗,每穗总粒数103粒。结实率87%。千粒重24.8g,实收单产651kg。具体栽培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协优57穗部性状及不同抽穗期分蘖成穗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协优57穗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1次枝梗数与2次枝粳数、2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2次枝梗着粒密度与1次枝梗着粒密度都很稳定,变幅分别是1.206~1.267粒/cm与0.543~0.743粒/cm。(2)不同时期分蘖穗粒结构:秧田分蘖穗及主茎穗的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高位蘖最少。与汕优63相比:协优57秧田分蘖穗、主茎穗、大田低位蘖次之;大田低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相关不大,而大田高位蘖穗的穗粒数、结实率较高。结论:协优57的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稻作不同栽培方式高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稻直播、抛秧、小苗3种稻作方式与常规栽培比较,都具有省工、省力、节本与提高种田效益的作用,只要栽培得法,均可实现高产。3种稻作方式在栽培特性上有其相似性,与常规稻不同特点是:营养生长期缩短,主茎叶片数减少,植株变矮;分蘖发生节位低,发生量大,够苗期早,整齐度高,高峰苗多,只有一个分蘖高峰;发根量大,分布浅,后根活力强;前期干物质积累少,后期增长快;有效穗数多,穗型小。因此在确保多穗的基础上,争取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稻生产上影响杂交水稻品种自身增产潜力的主要因素,研究分析了:不同栽插叶龄、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分蘖穗、不同茎蘖苗的穗粒性状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等,结果表明:8叶前分蘖穗占总穗数的比例越大产量越高,且分蘖穗的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也较高,甚至超过主茎穗;强化栽培高于常规栽培的穗粒数、总颖花量和产量;最高苗数控制在所需穗数的1.1~1.2倍时产量最高;穗总粒数和实粒数与主茎顶部四叶平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并运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方法,提出了杂交稻超高产优质强化栽培策略及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即①盘式育秧,低叶龄小苗多头移栽,争取穗足穗大;②增施有机肥料.确保稳健平衡生长;③严格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④巧施穗肥粒肥,优化冠层叶片配置;⑤防治病虫苹害,确保活棵成熟,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从而使杂交水稻有效穗达到300万/hm2左右,穗平实粒数达到180~210粒,穗平颖花量达到200~230粒,结实率稳定调解在80%~90%之间,有效解决了穗足穗大稳结实的库、源、流矛盾,实现了12000 kg/hm2以上的高产优质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控制纯氮施用量和播种的基本苗数,研究北方地区水稻早直播的最佳肥密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改善旱直播水稻的生长性状、提高分蘖数和成穗率、促进二次枝梗分化、增加每穗结实率和促进产量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氮肥施用量有一定的阈值.在施纯氮180kg/hm^2的条件下,各产量构成要素性状表现最优.种植密度对株高、枝梗分化、结实率、分蘖的影响较小.肥料与密度的最优配比为纯氮180kg/hm^2,基本苗200万株/hm^2,其产量最高,达6270kg/hm^2.  相似文献   

11.
水稻直播高产机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1999年水稻直播高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比对照移栽增产,其增产机理在于:直播稻生育进程加快,分蘖早生快发,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易获得足够的穗数;群体结构协调,光合速率高,光合产物累积速度快;植株养分吸收能力、根系活力和抗倒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两优培九杂交稻的特征特性和各地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要获得高产,在栽培策略上要突出“两个争取”:一个是多争取一次分蘖成穗,一次分蘖成穗应占分蘖成穗数的70%~75%;另一个是多争取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应占总枝梗数的75%左右。以保证获得大穗和较多的实粒数。要获得亩产量700公斤的高产,适宜的产量结构是:每亩穗数16万~18万,每穗总粒数180~200粒,高产田可达22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28克。.其高产栽培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喜硅作物,在水稻茎叶中,硅的含量可达10%~20%。水稻生长期若不能满足硅酸的供应,则易降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严重时变成白穗。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水稻田间管理主要内容有: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和结实期的管理。在水稻田间管理中我们的的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以增加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产量是由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就是要从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特别是抽穗后的光合能力来考虑,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协调好穗、叶、茎、根的关系,使穗部能蓄积淀粉更多的淀粉,才能实现水稻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品种选择 首先,品种是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生产中能占30%的比例。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提高产量主要靠品种;品种的高产主要靠穗粒数和千粒重。一般的穗粒数在120-150、分蘖性较强、半直立或直立穗型品种较好,穗太大,易造成结实率低。分蘖力差。吉林省水稻专家张学君等研究证明:穗粒数受遗传影响大一些;而分蘖能力除品种自身有差别外,受外界环境影响更大。因此,大穗型品种要取得高产很容易,对栽培条件要求不太严格,而多穗型品种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要求相对要严一些,具有更强的栽培性(也就是说需要更高的栽培技术)。其次,品种也是米质的内在因素。品种本身不具备优质特性。其他方式很难改变。因此在生产上一定要重视品种的选择和更换,要依据品种的特性、当地的条件如耐肥性、耐密性等来管理,例如大穗型品种比较来说要适当稀植、盐碱地要适当密植;也不要长期大面积使用同一品种,以免造成品种的退化。在叶型上尽量选择叶色较绿的、叶片直立,正反面均能接受光照的品种,光合作用既强又耐密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水稻田间管理主要内容有: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和结实期的管理。在水稻田间管理中我们的的目标是确保秧苗返青成活,促进增加早期分蘖,到幼穗分化时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数,以增加结实率。  相似文献   

18.
两优培九播栽期、密度、施氮量三因素的试验表明 ,播栽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 ;最佳处理组合为 5月 3日播种 ,密度 19.5万~ 2 7.0万穴 /hm2 ,施氮量 2 70kg/hm2 。其穗粒结构为有效穗 2 73.0万 /hm2 ,穗总粒数 192 .4粒 ,结实率 87.7% ,千粒重 2 5 .4g。提高分蘖成穗率和有效穗的结实率是实现超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水稻主茎不同蘖位上分蘖成后的穗粒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主茎第一蘖位向上移动,蘖位优势呈现出由强→弱→强→弱.......的变化规律。当一个主茎位上利用一个一次分蘖和两个二次分蘖成穗时,优势蘖位上限为主茎叶片数减去10;利用一个一次分蘖成穗时,优势蘖位的上限为主茎叶片数减去7。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利用中位蘖栽培,能提高每穗粒数5.44%以上,表现出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洪涝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各生育期不同淹水处理对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对洪涝胁迫最敏感,减产最为严重;其次是灌浆期和幼穗分化期;而分蘖期和成熟期淹水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水稻在各生育期受淹,其减产程度与淹水深度、淹水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淹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水稻结实率、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