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常然害农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而防治病害的最有效措施是抗病育种。生产技术的发展给抗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抗性基因工程在植物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将外源抗性基因导入作物 ,育成抗性品种 ,抵抗病虫草害 ,减少农药用量 ,防止环境污染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 ,前景广阔。目前 ,全世界已获得转基因植物120类3000多种 ,面积4000多万hm2 ,美国转基因棉占50 % ,转基因大豆占30 % ,转基因玉米占25 %。我国已获得转基因作物47类103种 ,其中抗病虫草害基因62种(抗病毒33种、抗细菌8种、抗真菌7种、抗虫11种、抗除草剂3种)。一、抗虫转基因作物目前 ,抗虫基因工程有两类 :一类是Bt 杀虫蛋白基因 ,来自苏云金杆菌 ,杀虫毒性为伴孢…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前RNA介导的植物病毒抗性(RMVR)、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基因沉默可能是植物抵抗病毒的一种机制,深入研究基因沉默不仅在抗病机制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彻底解决植物病毒问题有较大的潜在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一些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长期并存,相互适应,相互选择乃至协同进化,使得植物的抗病性与病原物的致病性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植物病虫草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或主要)因素,常规防治植物病虫草害主要策略为农业耕作措施改进;培育抗病虫品种;使用化学农药等。由于农业耕作措施受地理条件等的影响,抗病品种的选育需时长、与高产冲突等,化学药剂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生态、社会等问题。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兴起,为植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途径,它在植物保护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利用根癌土壤杆菌可将苏云金杆菌 Bt-内毒素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插入植物细胞,从而获得了具有抗虫性的植物,该技术已在烟草、番茄上获得成功,并已开始用于棉花、玉米、蔬菜等植物。作者对这一技术的优越性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其潜在的缺点以及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Ⅱ)──植物抗细菌基因工程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430070)王伍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430070)伍建宏2抗细菌植物基因工程2.1破坏细菌细胞壁该策略是将原校或真核生物的溶菌酶基因导入植物,通过植物细胞表达外源溶菌酶破坏细菌...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抗病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寄主植物表现出种种防御病原物的特殊能力,这种防御能力在病理学上称为抗病性(resistance)。长期以来。人们对各自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对抗病性进行了描述和分类。  相似文献   

10.
自然环境中 ,植物与各种病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等的接触无时无处不在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植物并不患病而是正常生长。从这种意义上说 ,植物病害的发生率是很低的 ,这是因为植物体内存在着多种抗病途径。1 固有抗病性指病原物侵染植物前 ,植物体已存在的一些抗病因素 ,包括组织解剖结构和抗菌化合物两类 [1] 。1 .1 组织解剖结构植物表皮角质层、细胞壁是病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一般认为 :角质层越厚、细胞壁强度越大的植物组织抗病性越强。另外 ,水孔、气孔的多少和构造及开闭的习性也与抗病性相关。如 Mclean,F·T (1 92 1 )比较了…  相似文献   

11.
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有抗病和感病两大类。从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角度,抗病反应又叫非亲和性反应,这一系统以寄主抗病和病原物无毒性为特征,寄主植物对病原物有抑制、排斥或减毒作用,病害不发生或受到限制;感病反应又叫亲和性反应,其特征是寄主感病和病原物毒性,结果严重发病。  相似文献   

12.
植物拥有复杂且精密的免疫系统以识别并应对各种病原物的侵染, 保护自身免受侵害。叶绿体作为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为细胞提供碳源和能量, 还是植物细胞内活性氧、钙离子信号、水杨酸和茉莉酸等免疫分子产生的重要场所。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叶绿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抵抗植物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叶绿体免疫反应在抵抗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及病毒如何通过与叶绿体互作来抑制叶绿体免疫反应, 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病的诱导,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方法、机理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综述了植物抗病性诱导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近代生物学的发展,诱导系统抗病性的发现,近年来,引起不少研究者对诱导抗病性的兴趣,因而,在这一领域,已成为研究植物抗病性比较活跃的课题之一。 一、诱导抗病性的概念与研究价值 诱导抗病性就是利用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预先处理植物的方法,诱发改变寄主的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抗病激活剂本身及其代谢物无直接的杀菌活性,但可刺激植物的免疫系统而诱导植物产生具有广谱性、持久性和滞后性的系统获得性抗病性能(SAR).植物抗病激活剂的诱导除了可以引起植物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变化,导致木质素在细胞壁沉积,使植物形成物理防御机制外,经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后的植株能导致内源水杨酸(SA)的累积、形成氧化激增,植物局部细胞程序化死亡而产生过敏反应(HR),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后产生的抗病信号经内源信号传导物质SA、茉莉酸(JA)、乙烯(Et)和一氧化氮(NO)可传导到达整个植株,经过一系列抗病相关基因的调控和表达可引起寄主防御酶系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几丁质酶(chitinase)、过氧化物酶(POX)等以及抗病物质如木质素与植保素等的变化及病程相关蛋白(PRP)的调控与表达.文中讨论了植物抗病激活剂概念和种类及其诱导抗病作用的主导机制,指出了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及使用和研究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植物源抗病毒剂丁香酚微囊及田间使用技术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香酚是一种新型植物源抗病毒剂,为推广其应用,采用复乳包囊法制备丁香酚微囊。当海藻酸钠为3.0%(w/v),乳化剂为3.0%(w/v),固化温度为20℃,初乳搅拌速度为3.0×103 r/min,复乳搅拌速度为1.5×103 r/min,所得丁香酚微囊表面光滑,呈圆球型,平均粒径5μm,包封率84.6%。以此微囊剂为核心,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为指标,建立了一种高安全江苏苏北地区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番茄整个生育期使用5次丁香酚微囊剂60 g/hm2,结果期前使用3次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4 g/hm2,2次5%腐霉·2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0 g/hm2,防效达到70%以上,番茄果实中农药残留符合中国及出口日本、欧盟标准。  相似文献   

17.
18.
19.
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水英 《江西植保》2005,28(4):158-160
介绍了转基因植物对农业的影响,如抗虫、抗病、抗逆、固氮、高产、优质及对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害是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全球每年因施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农业害虫的费用高达10 0亿美元 ,即使如此 ,每年虫害损失仍占农作物总产量的 14% ,价值达数千亿美元。在我国 ,因虫害水稻减产在 10 %以上 ,小麦减产近 2 0 % ,棉花减产在30 %以上 ;每年造成的损失达 60~ 10 0亿元。化学杀虫剂能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浪费、低效率 (指到达靶标部位的比例 )、不可接受的环境后果 ,比如食物链污染、水资源污染、食物中的药物残留 ,从而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非持续发展。微生物杀虫剂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化学杀虫剂的缺点 ,但很难同时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