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农村》2001,(3)
2000年,山东菏泽市黄岗乡丁庙村农民周庆来在一亩甘蔗地里套种西瓜,收入近8000元。黄岗是有名的西瓜之乡。该地农民都有种小拱棚西瓜的技术,收了西瓜后大都种一茬玉米。1999年,周庆来与村里另外两名农民参加了由地区高新农科所举办的科技培训班。通过学习,他了解到北方甘蔗市场前景较好,便投资1000多元种了一亩高农  相似文献   

3.
4.
5.
<正> 卢龙县沛庄乡亮甲峪村科技示范户李柱在日光温室内种植搭架西瓜,0.65亩地收西瓜3150公斤,其中主蔓瓜2300公斤,侧蔓瓜850公斤,总收入6780元。具体做法是: 一、选用适宜品种。日光温室栽培西瓜应选用早熟、丰产优质品种,在低温下容易坐果,在冀东地区选用金钟冠龙,该品种果实椭圆形、红瓤、质松脆、含糖量高,产量高。 二、适时播种。苗龄40天,定植后70天左右收获西瓜,为了在五月上中旬西瓜上市,适宜播期应  相似文献   

6.
7.
山西省临猗县三管镇三管村果农王斌,在省果树研究所的指导下,连续5年对3亩苹果进行高光效开心形修剪,每亩苹果收入超过1万元。1992年春,王斌栽植了3亩红富士苹果,由于采用三大主枝修剪法,影响了果品的着色、口味和个头,卖不上好价钱。2000年,王斌请省果树研究所专家对自家的40棵苹果树采用高光效开心形技术进行改形,2004年,6.6万多个苹果商品率达100%.亩均收入1.08万元。  相似文献   

8.
9.
土地的潜力到底有多大?靠集约农业闻名全国的扶沟县曾创出了“七种七收”的效益模式。但因为种植的不过是平常品种,亩产值也不过4000多元。但如果把有限的土地和高科技品种联系在一起,那效益可就成倍翻番了。扶沟县柴岗乡塔湾村的施玉芳在1.5亩地上依靠大棚种植新品种西瓜,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亩均收入竟然达到万元。  相似文献   

10.
《农民致富之友》2006,(3):36-36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尚集乡战场村的韩爱亭,是个科技迷.2005年他大胆引进甘蔗新品种,一亩收入两万多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蔬菜已很普遍,一般每亩收入4000~5000元.如果改单一复种为合理套作模式经济效益将会大幅度提高. 在大棚内种植早春西瓜、西葫芦、芸豆、黄瓜、西红柿、草莓等,6月份基本收获完毕.此期气温逐日升高,雨水增多,大棚地却闲置,有的种玉米、豆类,收益甚微.  相似文献   

12.
正1月4日,冬日的阳光下,在湖北枝江市董市镇泰洲村的"水稻—泽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模式示范基地里,10多位村民正在帮助宜昌绿景鑫农业科技公司采收中药材泽泻。前面的村民用小铲将泽泻挖起,后面的村民掰掉枯叶,剩下的茎球就是收获之物,工序简单轻松。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01,(3)
海宁市许村镇许桥村群乐组青年农民凌如青初中毕业后,到上海打工两年(从事花卉生产),学到了种花技术。1995年,他回到家里,在自己的承包田里种植了1亩(1亩=667平方米)玫瑰和月季,当年获利1.4万元。当年种植当年见效,使凌如青增强了信心,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1999年,种花面积已达到12亩。随着种花面积的扩大,经济收入也逐年增加,亩收入年年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01,(1)
2000年西瓜上市季节,嵊州市富丽达石材厂厂长李伟忙得不亦乐乎。他的大棚西瓜以每日5000千克的数量进军上海30多家超市。以亩均1.8余万元计算,他的55亩“红小玉”西瓜产值100万元左右。2000年年初,李伟投资138万元,在嵊州市博济镇上路西村承包了一片农田,建了塑钢大棚,用高薪聘请宁波的瓜果专家负责西瓜种植技术,并引进日本“红小玉”西瓜。专家对大棚西瓜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在育苗期严格控制株距和行距,并用埋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15.
16.
17.
姜春林 《新农业》2005,(11):17-17
凤城市凤山区大梨树村农民毛凤满,种植8亩五味子,其中有4亩地2005年产鲜果6000多公斤.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售出,总收入超过8万元,平均亩效益实现2万元。有1株五味子竟结了4.6公斤的鲜果.卖了70多元.创单株价值历史最高纪录。毛凤满成为辽五味子创高产的新闻人物.黑龙江、吉林及辽宁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8.
19.
临安市上溪乡平溪村种花人梅兰荣是省优秀科技示范户。他在两亩地上种花卉,亩收入达2万多元,在山区传为佳话。说起梅兰荣种花,有一段艰难辛苦的历程。早在1995年,他得悉上海有一家花市老板要在临安选择花卉种球培育基地。梅兰荣多次到上海与花老板联系,介绍本地高山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老板听了深为感动,特派员实地考察,当场拍板与梅兰荣合伙建立花卉种球培育基地。从此,梅兰荣按技术师傅指导,一心扑在花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连续两年,我们在任县后西屋村推广种植玉米—棉花间作套种模式200亩。该模式棉花、玉米相得益彰,经济效益比单做棉花每亩纯增收400多元,玉米若青食上市,效益会更高,可达500多元以上。棉花玉米国家敞开收购,农民不用担心产品销路,它费工不多,在棉花产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增收一茬玉米,效益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