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牦牛流产胎儿中流产布鲁氏菌的分离与鉴定杨建梅(四川省金川县农牧局624100)流产布鲁氏菌病的特征是在怀孕的母牛中引起流产。过去一般依据流产胎儿的消化道及肺组织内可找到布菌,其他组织则无菌,认为流产布鲁氏菌病垂直感染是细菌通过吞咽羊水进入胎儿所致,可...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7,(2)
从送检的流产胎儿病料中,分离培养得到2株致病菌,经生化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菌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菌对红霉素、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敏感;对杆菌肽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等耐药。说明此次引起该猪场流产的主要原因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采用30d胚龄左右的牦牛胚胎,用2种不同的消化液消化后,将所得的牦牛胎儿成纤维细胞(yakembryonicfibroblasts,YEF)培养于不同血清含量的RPM11640培养液中,并接种于2种不同材质的培养瓶表面,对YEF的分离方法、培养所需胎牛血清(FBS)添加量和不同基质表面对YEF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150mL/LFBS的RPMI1640培养基最适合YEF生长,可传代27次以上;经用RPMI1640和D-Hank’S液配制的2.5g/L胰蛋白酶消化,所得的YEF的细胞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原代细胞在含100mL/L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的贴壁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生长基质对YEF的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牦牛隐性乳房炎被认为是高原藏族地区牦牛奶产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索和研究牦牛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特性及流行病学特征,可为牦牛隐性乳房炎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试验采集了红原地区不同牧群牦牛的80份奶样,由体细胞数、p H值测定初步筛选出了30份疑似牦牛乳房炎奶样,然后对其进行培养观察及生化检测,分离并鉴定出了牦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结果显示:80份奶样中有28份为牦牛隐性乳房炎奶样,检出率为35%;细菌学检测表明,28份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71%,无乳链球菌占25%,乳房链球菌占32.14%,停乳链球菌占17.86%,大肠杆菌占14.29%。  相似文献   

5.
奶牛流产胎儿弯曲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生殖道弯曲菌病(Bovine Genital Campylobacteriosis)是由胎儿弯曲菌引起的一种以不育、胚胎早期死亡及流产为特征的传染病。胎儿弯曲菌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分为胎儿亚种(C.fetus subsp.fetus)和性病亚种(C.fetus subsp.venerealis)。胎儿亚种引起牛散发性流产和羊地方流行性流产,也可感染人,引起流产、早产、败血症以及类似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性病亚种是牛生殖道弯曲菌病的病原,主要引起不育、胚胎早期死亡及流产,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夏河县牦牛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探明引起牦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利用兰州乳房炎诊断试剂(LMT)筛选牦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10.25%;采集非阴性乳样,对其中的病原菌分离纯化,提取细菌DNA并测序后,通过NCBI中BLAST比对,共鉴定出236株细菌,其中包含10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3.22%)、18株艾格尼丝葡萄球菌(7.6%)、13株沃氏葡萄球菌(5.50%)和29株大肠埃希氏菌(12.29%);艾格尼丝葡萄球菌为国内首次自牦牛乳中分离得到。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可能是引起甘南藏区牦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查甘南卓尼县牦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情况,以便为该县牦牛隐性乳房炎的控制提供科学有效地防治措施,本试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牦牛为试验对象,采集乳样,分离鉴定乳样中的细菌,结合该县牦牛的饲养管理,与目前对牦牛疾病防治的现状,提出了牦牛隐性乳房炎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疑似PRRS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采用猪肺巨噬细胞和Marc-145细胞培养对国内暴发流行PRRS的某地猪场进行了病毒分离,从流产胎儿分离出特征性致细胞病变因子。用PRRSV SDOW-17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明从4头流产胎儿分离出4株PRRSV(CH-la,CH-lb,CH-lc,CH-ld)。这4株毒均可在猪肺巨噬细胞和Marc-145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特征性CPE变化。用PRRSV美国分离毒株VR-2332和NVSL抗血清分别对4株CH-1、VR-2332和NVSL毒株感染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4个CH-l毒株近似于美洲型PRRS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4个CH-l分离株与HCV、PrV、PPV、TGEV、PEDV和HEV无交叉抗原。本文首次报道在国内暴发生殖和呼吸道综合征猪群分离到PRRS病毒。  相似文献   

9.
从疑似PRRS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   总被引:272,自引:4,他引:272  
采用猪肺巨噬细胞和Marc-145细胞培养对国内暴发流行PRRS的某地猪场进行了病毒分离,从流产胎儿分离出特征性致细胞病变因子,用PRRSVSDOW-17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证明从4头流产胎儿分离到4株PRRSV(CH-la,CH-1b,CH-lc,CH-ld)这4株毒均可在猪肺巨噬细胞和Marc-145 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特征性CPE变化,用PRRSV美国分离毒株VR-2332和NV  相似文献   

10.
牦牛流产原因探讨迈·班建木张乃忠李海祥索保(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玛沁814000)果洛藏族自治州以牧为主,是青海省牦牛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全州现有牦牛123.83万头,牦牛占全州牲畜总数的45.2%,适龄母牛50.52万头,为牦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西藏地区牦牛源腹泻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通过分离鉴定、K-B法和PCR检测,对拉萨市林周县某牛场的40份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得到40株牦牛源大肠杆菌,沙门菌未在本试验中分离得到.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40株牦牛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药物均出表现不...  相似文献   

12.
2017年6月份,西藏林芝市某地牦牛突然出现乳房炎症,表现出红肿热痛等的炎性变化,为了掌握牦牛乳房炎发病原因,试验采用细菌学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6头临床症状疑似乳房炎牦牛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通过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确定病原菌,随后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兔血浆凝固酶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且试验动物也出现相关病理变化,说明分离菌株为致病菌;2株分离菌均对头孢他啶耐药,1株对呋喃妥因中度敏感,对其他所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对送检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分离得到1株致病菌,经过生化实验、动物致死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致死性;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头孢吡肟和诺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和青霉素中敏;对强力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表明本次引起该地区牦牛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奇异变形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4.
1997年 6月 2 5日下午 ,省湖东种羊场一头妊娠母牛 ,在夏季草场上因胎儿畸形而导致难产 ,经剖腹治疗牦母牛痊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6月 2 4日下午发现一头牦母牛开始分娩 ,阵缩及努责强烈 ,已见胎膜和胎水 ,但至 2 5日中午 ,仍未见胎儿娩出 ,只发现两前肢伸出阴门 ,已无阵缩及努责现象。牦母牛精神沉郁 ,结膜苍白 ,不能站立。2 检查牦母牛体温 3 8℃、呼吸 15次 /min、脉搏 5 0次 /min ,同时乳房胀满 ,乳头中可挤出白色初乳。听诊无胎心音 ,经产道检查发现胎儿畸形 ,头颈侧弯 ,将手指塞入胎儿口内 ,无吮吸反应 ,掐拉舌头 ,无活…  相似文献   

15.
从1971年起,贵南县连续应用布氏杆菌羊型五号弱毒苗进行免疫以来,绵羊布病的感染率和流产率都有显著下降。但羊在每年产羔季节仍有不同程度的流产。为了查清流产是否因布氏杆菌引起,我们于1984年三月二十日至六月十月,依照《布病疫区(以县为单位)控制标准和考核方法暂行规定》的检菌规定(在控制区,羊流产物等材料检菌出菌率不超过0.5%),对212例绵羊流产胎儿进行了布氏杆菌分离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人们对畜牧兽医工作的日益重视和逐渐加强,近20多年来青海果洛地区牦牛发生流产数量的居高不下,我州对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引起高度重视,并已达到"稳定控制区"的标准。但是牛群中流产数量并没有显著减少,1967年调查怀孕母牛  相似文献   

17.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感染病。该原虫几乎不具有宿主特异性,所有温血动物都能感染,但感染不一定发病。关于牛的弓形虫病自1953年Sanger等首次分离弓形虫成功以来,才见有关于流行病学调查,自然病例、人工感染病  相似文献   

18.
调查北京地区7个奶牛场奶牛流产的发病原因,采集流产胎儿及恶露不尽母牛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及中西药的药敏试验,并测定中药的MIC和MBC。共分离出9种42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腐生葡萄球菌6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变形菌属5株、克雷伯氏菌属3株、埃希氏菌属2株、蜡样菌属3株、黏液奈瑟氏菌属4株、浅黄奈瑟氏菌属2株、其他未鉴定出种属的菌4株;其中,葡萄球菌占45.2%、杆菌占23.8%、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占31.0%。通过致病性试验,有28株为致病菌。对其中几种分离菌进行了25种常用抗生素、7种中药及一个复方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对多数抗生素有耐药性,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比较敏感,头孢菌素类药物则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中药金银花和瓜蒌对这些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9.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控制布鲁菌病的传播,减少其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危害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采用细菌学检验手段,对呼和浩特地区出现流产、早产、死胎、胎盘滞留等疑似布鲁菌病现象的奶牛进行病料采集,并对其进行细菌学分离与鉴定,结果获取了5株布鲁菌菌株,表明该地区存在布鲁菌病。该结果为今后呼和浩特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布鲁菌病的流行、蔓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流产奶牛胎儿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采用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 rRNA和16S~23S rRNA测序、药敏试验和小鼠致死性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氏菌16S rRNA和16S~23S rRNA基因序列一致性分别高达99%和96%,16S~23S rRNA基因被扩增出3条不同长度条带;该菌生化特性均符合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化反应特性;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多粘菌素等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卡拉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米诺环素等耐药;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性。以上结果表明,该分离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