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松材线虫自然侵染后对不同松树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滑走切片技术从显微水平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在自然状态下入侵,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和黑松的组织结构在感病初期即表现出病变特征,并随感病时间推移病变加剧。马尾松在感病初期皮层薄壁细胞开始木质化,伴有细胞破裂并融合成空腔;至感病中期周皮的栓内层细胞、皮层薄壁细胞以及韧皮部薄壁细胞均发生木质化,细胞内含物增多,甚至形成层细胞也发生一定程度的木质化现象,树脂道因周围细胞破裂而变形;至感病晚期,木材以外所有部分完全被木质化、大量细胞破裂。黑松发病症状与马尾松大致相同但发病时间稍晚,发病程度也较轻,这可能是因为两者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强弱有差异。同一时期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在空间上也存有差异,这与松材线虫入侵的位置及其在树体内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在美国是普遍发生的。但在加拿大仅在马尼托巴的贝策尔州报道过。1984年7月和11月到1985年2月间,在安大略南部地区的四个地方,收集了最近才死亡的松树木材标本,并对松材线虫存在作了检查,采集到的标本中有一颗松树死于雷电击,而其他松树死亡原因还未确定。在多伦多附近的约克地带森林和布罗克维尔附近的利默里克森林中的多脂松 Pinus resinosa Ait 及佩里港附近的一个私人造林园中的多脂松上,发现了松材线虫。在锡姆科附近的 Turkey Point 州  相似文献   

3.
1987~1988年在江苏南京测定了雪松Cedrus deodara、火炬松 Pinus taeda 和湿地松 P.elliottii 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的抵抗性。人工接种证实,2次接种的46株雪松成材树(20多年生和30多年生)包括加大接种体量高达50000条线虫/株的6株处理树均表现正常。在分2次接种的4年生幼苗中(共44株),仅2株表现死亡,从死苗中分  相似文献   

4.
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树滑刃目线虫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感染松材线虫病松树体内滑刃目线虫的种群组成,包括种类记述和数量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300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0种滑刃目线虫,隶属于3科、4属,其中有2个国内新记录种;它们是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薄荷滑刃线虫、大核滑刃线虫、小麦长尾线虫(国内新记录种)、爱尔密那长尾线虫(国内新记录种)、李氏长尾线虫、吴氏长尾线虫和外滑刃科线虫一种;描述并且图示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种群数量组成分析表明:松材线虫在感病松树体内占据绝对的优势,削弱了松树线虫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即线虫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化。研究还表明,利用长尾属线虫的捕食习性来控制中国松材线虫病的流行与危害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具3年苗龄的苏格兰松(Scots pine)、白松(White pine)和南欧黑松(Austrianpine)经硫酸铜和醋酸铅处理,明显影响松树体内能量平衡和松香油的产量,但并不能使松树萎蔫率降低。用白松的致病专化型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VPS_t-1接种白松、苏格兰松和南欧黑松后,再用硫酸铜或醋酸铅浇灌。结果使松树的松香油产量增加。能量平衡受影响以及松树的速蔫(rapid wilting)减少。不论是用硫酸铜或是醋酸铅处理后,苏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伴生细菌与松树萎蔫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马尾松水培离体松枝作接种材料,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线虫虫体上分离到细菌分离物GD1以及两者的混合体。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蔌细菌分离物GD1均不能使松枝萎蔫,只有两者混合接种才能使松枝发病枯死。从而说明了松材线虫的伴生细菌对松树萎蔫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r(Stciner & Buhrer,1934)Nicklc(1970),能够引起松树枯萎病,是一个重要的林木检疫性线虫。松树一旦感染此线虫,无论树龄大小,树势强弱,几个月内就会枯死,因而已引起许多国家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在我国,近几年来,就松材线虫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通过对辽宁省不同葡萄品种进行室内离体叶片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以期为葡萄抗性品种的选育和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没有对霜霉病完全免疫的品种,室内离体叶片接种和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品种间霜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供试的65个品种中,室内离体叶片接种评价高抗品种3个,抗病品种23个,感病品种24个,高感品种15个;田间自然发病调查评价高抗品种1个,抗病品种19个,感病品种35个,高感品种10个。欧美杂交品种(系)相对欧亚杂交品种(系)较抗病。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研究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亲缘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RAPD技术对18个松材线虫株系、8个拟松材线虫株系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在事先优化的条件下,用15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一共扩增出165条谱带,多态性为91.5%。通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但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因而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应为2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1.
 过去3年的调查表明,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病区内雪松(Cedrus deodara)自然枯死相对很少,在采得的22株枯死雪松松材中,从未查见松材线虫。在1987-1989年用松材线虫分离物1号、3号或4号(分别分离自江苏和深圳罹病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o-niana病材中),分5次接种60株4或7-8年生雪松苗或20多年及30多年生雪松树,仅2株4年生接种苗发病死亡,从死苗中分离到的松材线虫数量远低于接进的虫量。可见雪松苗期至成材期在江苏病区都能高度抵抗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2.
 1987-1988年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疫区内采(征)集143份自然枯死或濒死马尾松样本,在94份(65.7%)样本中查见松材线虫。有关林分中马尾松的病枯情况不一,在句容桥头一下蜀一线、江宁汤山和六合方山等处有过相当多的马尾松发病死亡。表明松材线虫是当地马尾松自然枯死的主要原因。人工测定了无黑松林区5年生浙江富阳马尾松苗及混栽黑松林区4-5年生江苏马尾松苗对两种松材线虫分离物的反应,结果指出,供试松苗都表现中度感染或高度感染,并有20%或70-80%的病枯株。接种林间马尾松,初步证实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的抗性随树龄变化。1-2年生马尾松苗高感松材线虫,病枯株率高达85.7%;树龄25年以上的成材树病枯株率约30%;而10年左右的幼树则无一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马尾松水培离体松枝作接种试验材料,对松材线虫侵染早期寄主细胞和组织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作了观察。切片结果表明,接种枝树脂道的细胞最先受到线虫侵袭的破坏。由核变形、胞质凝聚标志的轴向和射线薄壁细胞的死亡,是寄主对线虫侵染的第一个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反应。这一反应随线虫侵入时间而日益显著,死亡薄壁细胞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步增加,反映了病害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两种指示剂对松材线虫病病木的测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两种指示剂对不同类型疫区、非疫区病、健木以及不同试样类型的测试表明:0.04%溴酚兰酒精溶液对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检疫检验,准确率可达85%以上;0.04%二甲基黄酒精溶液(pH=2)只达60%,效果较差。检验时所取试样,无论是木段的横断面还是木屑均可。此外,两种指示剂均不能区分松材线虫病死木和有松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分布的病死木。利用指示剂进行松材线虫病快速检验已获初步成效,但推广应用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苹果砧木对南京毛刺线虫的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荔枝害虫群落内部物种的组成和数量,采用群落的几个参数进行分析和探讨群落内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南宁市郊为害荔枝的害虫有7目30科76属83种。初步确定优势种为14种。优势度指数每年3-9月D值高达0.8以上。  相似文献   

16.
麦类作物对禾谷胞囊线虫的抗病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5-1997年从广州南海市采集荸荠枯萎标本,经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实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的荸荠专化型。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被接种的16种植物中仅有荸荠发病。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6℃。最适温度28-30℃。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4℃,最适温度26-28℃。  相似文献   

17.
苹果再植病及病原线虫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再植苹果苗表现典型的再植病,其症状为:根系分生能力差,生长缓慢,根组织尤其输导根上发生许多黑色病斑,地上部长势差,长梢抽生困难,定植成活率低。从再植苹果苗的根内分离到了线虫,经鉴定为草地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pratensis(de Man, 1880) Filipjev,1936),并首次阐明为苹果再植病病因之一。不同栽培措施下,幼苗根内线虫密度不同:再植前土壤消毒比不消毒低,接种VA菌根比不接种低,清耕比覆草低,种植三叶草或万寿菊后线虫密度低。这4种栽培措施配套使用可能成为控制苹果再植病的潜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活性氧及膜脂过氧化与棉花对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萎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棉苗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产生对枯萎病诱导抗性的棉苗茎与根组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表明有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H2O2的积累水平及脂氧合酶(LOX)活性也明显增加,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与此相反,感病品种棉苗受侵后MDA含量、O2·产生速率、H2O2的积累及LOX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SOD及CAT酶活性则明显上升,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仅有小幅度下降。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同时也增加了LOX酶活性及活性氧(O2·、H2O2)的积累。这些结果说明,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活性氧的积累、LOX酶活性的上升以及由此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可能在棉苗对枯萎病的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昆虫对生物农药的抗性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昆虫对B.t等生物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及延缓昆虫抗性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昆虫通过下列不同机制产生抗生:1)昆虫的血淋巴对B.t等生物杀虫剂的营养细胞的抑制作用。2)各种来源的蛋白酶对毒素蛋白的过度降解作用。3)昆虫中肠沉淀蛋白对毒素蛋白的沉淀作用。4)中肠上皮修复能力增强。5)中肠的吸附位点对毒素蛋白的亲和力下降。通过加强对B.t菌株的选育,合理科学的用药方式及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植物基因操作以提高杀虫蛋白的表达和活性等综合措施,减缓和降低昆虫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大棉种对棉花主要病害抗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633个陆地棉、海岛棉、中棉三大棉种的品种资源和42个生产上推广应用的陆地棉品种,在田间病圃和温室接菌,进行对枯萎病、黄萎病、苗病、铃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棉对枯萎病、苗病,铃病均有较高的抗病能力,但对黄萎病抗性较差;海岛棉对黄萎病有很高的抗病能力,但对枯萎病、苗病、铃病抗性均较差;陆地棉对棉花4种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能高于海岛棉,但低于中棉。经生物统计分析,仅发现陆地棉抗枯萎病与抗苗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荐中棉12、陕1155、86-2、86-3、冀合3016五个兼抗枯、黄萎病,并对苗病、铃病也有一定耐病性的品种,供各地多抗育种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