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樟子松属于阳性的树种。喜光性强.生长速度快、四季常青,能够抵御风沙与寒冷,我国有很多树种,且抗旱性较强的树种也比较众多,樟子松是其中的一种,它有特别强的适应能力.通常其它树种不能生长的地方.它完全可以生长.其寿命也远比一般树木要长些,一般可以达到150-200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营造城乡绿化和防护林优良造林树种.那么笔者通过造林工作中的经验,对樟子松造林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少彬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18-118,144
杨树是巢湖市特别是其平原农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也是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该文介绍了杨树造林技术。主要包括:选好品种,选好造林地,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及加强抚育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玛可河林区地处青南高寒地区,其乡土树种为川西云杉,针对小苗在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低的特点,近几年我局采用川西云杉大苗、并选择不同地形进行了造林实验其成活率、保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成活率达到88.4%-95.2%,保存率达到62.2%-93.9%。  相似文献   

4.
对湿地松和火炬松枯梢病与立地条件和林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表明,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和雪压与松树枯梢病的发病率显相关,基人偏相关系数依次为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雪压;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和造林质量与病害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偏相关系数依次为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造林质量。各因子与发病率的复相关系数为0.8382098,与病害严重程度的复相关系数为0.8687435。对此病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试验结果表明,DJS造林法与普通浇水造林法对比,山杏、刺槐、大枣和大扁杏4个树种的造林成的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25—28个百分点,造林保存率平均提高34.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闽南沿海沙地引种树种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南沿海沙地10种引种造林树种的速生性、丰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了闽南沿海沙地引种树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种引种树种中,厚荚相思速生丰产性和适应性得分量高,综合评价值量大。纹荚相思综合评价值居第2,柠糠桉综合得分值量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巨尾桉为闽南沿海沙地1级量适宜造林树种。刚果12号桉、大叶相思和马占相思为2级次适宜造林树种,毛娟相思、肯氏相思、卵果松和柠糠桉为第3级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7.
南方红豆杉的特性与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人工育苗造林对其保护开发意义重大。笔者在分析其特性的同时,提出了红豆杉的相关种植技术.以供广大种值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宁八街薪炭林树种营造技术的定量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7月按裂区试验要求和修改后的造林设计布置了整地方式与树种选择、密度与树种选择两个田间试验,主要供试树种为:圣诞树(AcaciadealbataLink),黑荆(AcaciamearnsiiWilld.),直干桉(EucalyptusmaideniF,V,M,),蓝桉(EucalyptusglobtilusLabill.),洋槐(RobiniapseudoacaciaL,),山樱桃(Cerasusconradinae(Kochne)YuetLi),桤木(AlnuscrenastogyneBurk.),藏柏(CupressustorulosaD。Don),麻栎(QuercusacutissimaCarruth.),毛叶山合欢(Albiziamollis(Wall.)Boiv.)等10种,加上其它供试的树种共计25种。经选择,圣诞树、黑荆、桤木、直干桉、蓝桉为入选树种,用入选树种结合选择出来的造林技术,最后找出入选树种的最佳造林技术。通过对10个供试树种的检验,并用这种方法和标准核对了在八街等地相似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相应树种,符合实际,可操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市1986-1995年工程造林主要树种比例分析表明,杨、柳比例过大,且纯林过多,树木品种单一,不利造林发展,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我市造林树种比例,必须抓好:(1)引进优良乔木和经济、观赏树种、多品种育苗;(2)立项审查时,对造林树种、品种、混交林方式严格把关;(3)适当控制杨柳栽植比例,增加经济、观赏树种比重,引导全市造林树种合理布局,把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沙棘是黄土高原地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其抗寒性强,耐瘠薄,耐盐碱,播种育苗技术要求简单,容易操作,一年生苗木造林成活率高.近年来,该树种作为六盘山地区退耕地造林、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并得到大力推广.作者通过多年的沙棘育苗、造林实践,对沙棘播种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比较详实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红椿和毛红椿都是国家二级保护用材树种。它们在我国零星分布,种群规模小,但发展潜力巨大。该文对红椿和毛红椿的遗传表现性状选优和分子遗传标记,红椿和毛红椿的生理与生态研究方面进展进行了概述,对相关研究利用提出建议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红椿不同提取物药理活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家洲  卢海啸  吴华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64-14166
采用无创血压测量技术和医学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红椿4种不同萃取物对正常大鼠血压及肠系膜微循环的血管管径、血液流速和血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椿的乙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都有显著升高血压、缩小微循环毛细血管管径、降低血液流速和血流量的作用,其中氯仿萃取物的作用最显著;较高浓度的红椿水提物具有显著降低血压、舒张微循环毛细血管管径,增大血液流速和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红椿扦插繁殖的激素种类和浓度、扦插基质、扦插季节、穗条年龄等进行对比试验,还对扦插苗与实生苗生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沙基质上的扦插苗生根率大于黄泥基质,扦插成活率平均为80%;3月份扦插生根率最高,为82%,5、9、12月扦插平均生根率依次为76%、78%、66%;穗条母树年龄效益明显,不同年龄采穗母树枝条扦插生根率为:1年生〉2年生〉多年生;使用IBA500mg/L扦插红椿是最适合处理;扦插苗生长量、根系发育都显著大于同龄实生苗。  相似文献   

14.
晾晒对毛红椿苗木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毛红椿1年生苗木进行5种晾晒处理试验,测定不同晾晒处理时根系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和栽植后的成活率,分析探讨毛红椿苗木水分与苗木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红椿苗木活力与其苗木水分密切相关,在晾晒的过程中苗木失水使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最终导致苗木成活率降低。所以在毛红椿造林时,要做好起苗后的苗木保护工作,尤其是根系的保护,这对于维持苗木活力、提高造林成活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濒危物种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的种群分布格局,在谷城南河流域对发现的仅有两个红椿种群(T1,T2),以相邻格子法设置5 m×5 m、3 m×3 m的样方,精确到1 m格子.通过 χ2检验、Cx的t检验、Morisita Iδ的F检验,对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判断是否符合泊松分布.结果表明,T1种群在5 m×5 m、3 m×3 m样方尺度下,Cx和Iδ均为泊松分布,5 m×5 m尺度 χ2检验为集群分布,3 m×3 m尺度为Poisosn分布;干扰种群T2种群密度较大,3种检验均为集群分布.因此,分布格局满足 χ2检验的泊松分布,样方设置应注重尺度和数量;df越大,理论值与观测值更可能越接近正态分布,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6.
九宫山红椿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九宫山保护区惟一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群落设立2个样地,研究了T1和T2样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通过龄级划分研究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量化分析,以探讨不同样地红椿种群空间结构与分布格局的成因。结果显示,2个样地的种群分布格局在16、25、50、100 m~2时,均为泊松分布;取样面积越大,Lloyd平均拥挤度(m*)和丛生指数(I)越大;T2样地的Lloyd平均拥挤度(m*)和丛生指数(I)值均高于T1样地。T1和T2样地Ⅰ龄级数量分别占总量的41.86%和48.18%,Ⅳ、Ⅴ龄级环境筛与竞争作用加强。2个样地种群动态指数变化差异较大,T1样地为10个龄级,V_Ⅳ、V_Ⅴ、V_Ⅵ为波动;T2样地12个龄级,V_Ⅳ、V_Ⅴ、V_Ⅸ、V_Ⅹ为波动。2个样地种群V_(pi1)=40.83%,V′_(pi1)=2.041,V_(pi2)=49.72%,V′_(pi2)=4.144,均属于增长性种群,天然更新较好,但种群老龄化趋势明显。因此,加强森林抚育,人为制造林窗,将更有利于红椿种群的更新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毛红椿优树自由授粉子代幼林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3个省的52个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家系在浙江开化进行了造林试验。3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毛红椿的树高、胸径、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等4个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等4个生长性状在不同重复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毛红椿幼林期树高和胸径2个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力,而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等2个生长性状遗传力相对较低。以树高和胸径为选择性状,选择出65号、31号、10号、9号、80号、27号、18号和19号等8个在幼林期表现较为优异的家系。表3参16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九宫山惟一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种群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了红椿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图,量化分析了种群各龄级间个体数量、变化动态,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种群生存函数;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红椿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Ⅰ龄级存活植株占总存活植株的45.64%,Ⅱ~Ⅳ龄级占28.20%,Ⅴ~Ⅵ龄级占13.33%,Ⅶ~Ⅻ龄级占12.82%;个体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Ⅰ最高,为62.92%,除V_(Ⅳ)和V_Ⅴ2个龄级间波动外,V_(pi)=45.96%,V_(pi′)=3.83%0。(2)种群存活曲线:N_x=8.448 e~(-0.09x),R~2=0.956,符合DeeveyⅡ型存活曲线,说明种群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具有较为稳定的死亡率。(3)生存率函数S(i)单调下降,积累死亡率F_((i))呈单调上升,两者下降和上升的幅度前5个龄级高于后期,F_((i))到Ⅵ龄级达0.881。死亡密度函数f_((ti))随龄级逐渐下降,到Ⅷ龄级后稳定在0.003。危险率函数λ_((ti))出现Ⅴ、Ⅶ、Ⅺ龄级的3个峰值,均为0.250,龄级结构和动态分析的趋势一致。(4)对Ⅱ、Ⅳ、Ⅵ、Ⅷ龄级动态预测表明,种群各龄级个体数量呈增加-下降-平稳变化,种群趋于老龄化。总之,九宫山红椿种群受特定环境影响,改善了红椿林下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的光照条件,光照环境筛和竞争成为中间龄级植株的抑制条件,因此该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趋于老龄化。在管理上应针对不同阶段种群生长发育特征,采取适当措施,使种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酸性紫色土、钙质紫色土和冲积土上生长的一年生红椿实生苗暴露在不同浓度Pb胁迫(O、200、450mg·kg-1和2 000 mg·kg-1)条件下的叶长、叶面积、生物量、各器官Pb含量特征和富集程度,并分析了红椿对Pb污染的耐性和转移效率.3种土壤下红椿都能生长,但相同浓度Pb胁迫下其在钙质紫色土中生长状况最佳,在冲积土中生长状况最差.随Pb浓度增大红椿叶片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当土壤中Pb浓度在2 000 mg· kg-1时,其叶长和叶面积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O.01);Pb胁迫使得红椿根茎比发生明显的变化,还加大其叶的凋落程度,同时整株生物量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大呈极显著降低趋势(P<0.01),但在土壤Pb浓度最大时其生物量仍达到对照的81.47%以上.红椿体内Pb含量与土壤Pb浓度成正相关(P<0.01),其6个器官中细根Pb含量最高,粗根次之,而地上部分的Pb含量较低且差异不大.红椿耐性指数值在0.67~1.06之间,表现为随Pb胁迫浓度增大,其耐性呈下降趋势.红椿富集系数与转移系数都较小且小于0.3.这些结果表明,红椿能在Pb污染较严重的土壤中较好的生存,可作为Pb污染区域潜在的土壤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北亚热带高山地区椿树种和种源的保存率和生长性状,揭示椿树的适应性和生长性状变异规律。[方法]运用方差、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营造6年生(苗龄2年)的椿树2个种33个种源成活率及生长量。[结果]椿树种源间成活率以及生长量均有较大差异,香椿生长明显优于毛红椿;初步筛选出适宜在北亚热带推广应用的3个优良香椿种源和1个优良毛红椿种源。3个香椿优良种源平均成活率比所有种源平均值提高15.5%,6年生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比所有种源平均值提高23.5%和33.3%;6年生平均树高和胸径比本地种源平均值增长100%和16.1%。[结论]该研究可为椿树造林生产管理和规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