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斑蝥虫。又叫老虎斑毛、斑毛、斑苗、花壳虫。系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广西是斑蝥的主要产地之一。斑蝥是近年来广西市场走俏热销品种,2005年每千克销价80~100元,2006年升至110~120元,2007年升至130~140元,2008年1~6月升至150~160元,8-9月升至200元,10月份升至350元。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近两年来,全国各中药材专业市场旱半夏商品交易呈现购销两旺的局面,由于其货源日益减少。市场价格逐年走高。从江西樟树、湖南廉桥、安徽毫州、河北安国四大药市2005年交易情况来看.旱半发商品走势畅快。目前旱半夏商品产新上市期已接近尾声。然而商品入市量仍然稀少,购货药商有增无减,导致商品市场销价升至50~60元/kg。成为药市交易中的一个热点品种。业内权威人士认为.旱半夏后市走势仍将看好,主要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3.
1.斑蝥虫.又叫老虎斑毛、斑毛、斑苗、花壳虫.系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广西是斑蝥的主要产地之一.斑蝥是近年来广西市场走俏热销品种,2005年每千克销价80~100元,2006年升至110~120元,2007年升至130~140元,2008年1~6月升至150~160元,8~9月升至200元.10月份升至350元.不足1年3次升价,升幅高达150%~169.2%.  相似文献   

4.
山柰。又叫三柰、沙姜,系药食兼用中药材。国内主产广西、广东。国外越南有产。并通过边贸进入广西市场。因其价格比国产的略低.在国内有一定市场.2007年1~9月国内市场的山柰销平价稳.广西边贸市场价格稳定在9~10元(指每千克价,下同)。进入10月份国内食用调料厂家入市吸货.销势转快。边贸市场的销价升至11~12元。近期广西边贸市场销势转快价扬.一是目前正值青黄不接。  相似文献   

5.
半枝莲.又叫狭叶赣信草、牙刷草,系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广西货源来自各产地.目前主要靠家种半枝莲供应市场.2007年产地受水、旱灾害夹击,来货量减少,销势便从平销转向畅销,销价由产新前4.5~5元升至6.8~7元(指每千克价,下同.).  相似文献   

6.
两面针。广西是主要产区之一,目前仍处于野生状态。因数十年的开发利用,大部分地区已处于濒临枯竭,上市量少,而需求逐年增加,除供药用外,还作为两面针牙膏的主要原料。每年都消耗上千吨,是近年来广西市场畅销品种。2007年广西市场价格不断上扬,1月份销价2~2.5元(每千克价,下同。),10月份4~4.5元。目前升至5~6元。  相似文献   

7.
1.巴戟天.又叫巴戟、鸡肠风.系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主产于广东、广西.2008年它是广西市场上畅销品种.2009年一季度以来,销势加快.价格大幅度上扬,从2008年末22~24元(指每千克销价,下同)陡升至30~35元,升幅高达34.6%~36.4%.究其原因,一是种植面积递减.2003~2005年,广西市场上的巴戟天每千克仅12~14元,加上巴戟生产周期长,需种植5年才能收获产品,药农无利可图,纷纷弃种或缩减面积.  相似文献   

8.
半夏优质高产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是一味常用名贵中药,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提供商品。近年来,由于环境、气候、资源的变化,供求矛盾日趋紧张,因种植发展缓慢,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价格始终保持稳定并持续上扬,很多地方以水半夏代替使用,江西广西等南方各省便出现了水半夏种植,国家三令五申列水半夏为伪品,禁止药厂用伪品水半夏替代半夏投料。由于种种原因其野生资源越挖越少供不应求,人工栽培因繁殖力低及品种退化等问题限制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无法及时供应强大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信丰县水半夏调研情况为基础,介绍了半夏与水半夏品种差异,分析了半夏市场出现伪品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半夏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九香虫.又叫臭屁虫、臭大姐,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体.2006年是广西市场上的畅销货,1月份价格为38~40元(指每千克价,下同),年末升至70~75元.2007年1~5月上扬至80~85元,6月份以后价狂升至180~185元,创下了五香虫历年来价格新高.  相似文献   

11.
半夏别名旱半夏、三步跳、麻玉果,是常用中药材,我国南北均有野生半夏分布。由于人们对荒山荒地的开垦利用和药农连续不断无节制地采挖,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逐渐减少,而近两年国内相关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后逐步加大了以半夏为主要原料的止咳化痰中成药饮片、剂、露的生产量,其商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产品价格连年上升。据调查,近年来全国各大中药材专业市场(如江西樟树、安徽毫州、河北安国、山东舜王城等)上半夏货源偏少,而市场销售量明显增大,导致商品供不应求,目前市场销价升至50-52元/千克。  相似文献   

12.
鸡骨草。系常用的大宗中药材,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广西是主要产区,正常年产量为1200吨。2005年广西市场的鸡骨草销价从1月份5.5~6元(每千克价,下同)升至7~7.5元,2006年价格持续上扬,1~2月价升  相似文献   

13.
广地龙又名地龙干,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常用中药材,主产于广西、广东。两年来,广西市场广地龙的销势日趋看好,价格一直飚升。以大开广地龙这一等级来说,2003年1-9月每公斤销价(下同)22.5-25元,2005年3月已升至55-60元,升幅高达140%-144.4%,创下了广地龙销价的历史新高。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4.
1.桑螵蛸。又名螳螂巢,多年来被 视为小三类中药材。近年来,因农田大 量使用农药,螳螂繁殖数量逐年愈下,桑 螵蛸上市数量减少,市场销势不断看好。 桑螵蛸是2005年广西市场的热销品种, 价格不断攀高,2004年12月市上每千 克销价62~64元,2005年1~5月升至 80~90元,目前销价为100—110元,从 年初至目前销价升幅为61.3%~78.8%。 今后仍有继续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05,(6):61-61
目前,曾经冷清的中药材市场开始复苏,部分药材的价格上扬,为家种药材价格整体攀升带来新的曙光.如生地、牛膝、白芨、半夏等家种药材价格已升至历史的最高峰;部分家种药材也开始反弹,如价格持续低迷的知母、射干等也被一些商家吸纳。  相似文献   

16.
旱半夏,又名半夏,圆珠半夏,珠半夏等,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或水半夏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川、广西等省区。该品具有祛湿化痰、止呕的功能,用于痰饮、咳喘、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生用外治痈肿。  相似文献   

17.
信息荟萃     
今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90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7%。但由于入夏以来主产区发生旱情,预计大豆总产量虽有增加,但增长率不大。西去年全世界乳类产品人均占有量为94公斤,而我国人均占有量还不到7公斤。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乳类消费将大幅度上升,特别是液体奶,预计年增长率可达15%。面由于前几年佛手市场跌至每公斤3~4元,药农毁树造成佛手产量锐减。近年因社会需求量大增,每公斤价涨至120元。行家认为,佛手亟待扩大种植,今后10年内市场不会饱和,种植佛手可获高效益。据在药都安徽毫州市召开的全国中医药交易会信息,中药材大多数价格上扬。如萸肉,因减产,由上半年药交会的180~200元(指每公斤价,下同)升至270~280元;丹参由4~5元升至6~7元;黄连从120~140元升至180~220元;浙贝母从34~35元升至65~70元;防风从23~25元升至28~30元;旱半夏从25~32元升至32~35元;天麻升至200~220元;吴莱萸升至55~60元;八角升至48~50元。涨价的品种还有黄芪、积壳、淮山、北柴胡、青木香、益智仁、肉三蔻、白芷、菟丝子、秦芜、苹果、桂皮、地龙、水蛭、鳖甲等。价格下跌的有太子参、构把子...  相似文献   

18.
僵蚕,又叫僵虫、白僵蚕、姜蚕。系蚕娥科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致死的干燥虫体。广西随着近年来养蚕业迅速崛起,成为僵蚕主要产地之一。2007年1~6月僵蚕是广西市场销势看好的品种,价格坚挺略有上扬,销价从1月份27~28元(指每千克价。下同)升至28~30元。9月份后销势转快。销价为35~37元,升幅高达42.3%~45.8%。原因是9月份天气转凉,降雨量减少,蚕虫被白菌感染减少,加上蚕农加强了防治措施,蚕虫发病率降低,僵蚕上市量随之减少。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气温降低,僵蚕产季过后,货量减少,广西市场的僵蚕销势还会继续看好,价格有可能上扬。  相似文献   

19.
猫爪草又叫三散草、金花草,系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干燥块根。主产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广西、江西、贵州、台湾等省区亦有产。它是近两年多来,广西市场上热销小三类中药材,价格迅速上扬。家种猫爪草、野生猫爪草市场价,2007年第1季度分别升至90~100元(指每千克价,下同)、107~110元,双双突破了100元大关,在2年多时间里,其价升幅分别为460%~471%、76.1%~79.5%。创下了广西市场猫爪草价格新高。分析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1988年起,我们对沂蒙山区野生半夏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在多年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在野生条件下能白花授粉结实的半夏单株,这种半夏经人工驯化栽培,1个1.5g的半夏块茎1年可以结种40~50粒,从而解决了半夏自然结实率低、生产上无种可用的难题,为提高半夏繁殖率探索出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