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GIS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森林资源调查的森林分布图作为主要信息源,以ARC/INFO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以浙江临安为例,采用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连接度、分数维、积聚系数5个评价指标分析1983-1994年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松林和阔叶林等天然林景观比例减小,种类趋于简单化,破碎化趋势增强;竹林和经济林等人工林景观比例增大,种类趋势于复杂化,规模经营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2.
张旭  张永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627-2629,2650
以尉犁县为研究区,以尉犁县2000年的MSS和2005年的TM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运用遥感软件进行解译和景观分类,在选取的景观指数基础上,借助GIS软件对该区域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扩增,景观斑块的数量变化较为明显,尉犁县的自然景观面积有所减少,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再具备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1987年和2002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 4.0平台下提取曲阜市1987~2002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信息,利用FRAGSTATS 3.3软件提取研究区的斑块指数、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研究区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农用地、水域面积减少;斑块数量、密度增加,形状指数降低。这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应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并进行合理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孙艳玲  郭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49-7951
选取天津市区及周边的北辰区、西青区、津南区、东丽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年和2001年的30 m分辨率的TM遥感影像,在ArcGIS 9.3的支持下,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的景观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景观总体构成比例变化较大,各类景观组分面积百分比随时间推移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减。耕地面积减少,比例由32.7%降至29.2%,下降了3.5%;绿地面积减少,比例由27.4%降至20.4%;水域面积减少,比例由26.1%降至23.7%;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取代了耕地的优势景观地位,比例由13.8%增至26.8%。②到2001年,研究区景观斑块总数达99 366块,比1993年的52 832块多出近一倍。③城市化水平提高和人为干扰强度增大导致景观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强。通过对天津市城市景观结构动态变化的分析,可更好地认识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各要素的演变趋势,合理规划城市格局和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的龙口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RDAS遥感解译软件对龙12市1992年,2000年2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处理,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类型、景观2个等级水平的指数,分析龙口市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2--2000年龙12市果园、旱地、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水浇地、林地面积减少,还对龙口市景观格局演变进行驱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RS和GIS为技术支撑,以Quick Bird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资料为基本信息,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林地、耕地、灌木林地、草地、水域、居民用地、公交用地和未利用土地8种景观类型,并从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廊道密度及分维数等角度对研究区景观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斑块面积较小,斑块结构较为复杂;各景观组分中林地、草地面积最大,保持相对完整;耕地和公交用地面积较小,呈零散状分布;景观整体多样性较低,各景观组分的分维数均较低,远离2,而趋于1,表明各景观类型的边界褶皱程度较低,景观整体的边界形状较为简单。并对保护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安顺市景观格局空间梯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张,人为活动干扰的加剧,景观格局的剧烈变化影响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城市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以黔中喀斯特典型山地城市安顺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和2016年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GIS软件平台,通过建立研究区城市景观类型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景观空间梯度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法,系统分析“城市双修”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政策驱动下,安顺市建成区2012年和2016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2012-201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剧烈改变,城市用地的扩张与耕地缩减耦合,小型斑块数量明显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2)随着城市景观向外围扩展,建筑用地优势度先增加后降低,建成区外部缓冲带景观多样性逐渐丰富,受人为干扰强度弱化。3)研究期间,各景观类型交错分布,斑块分布复杂化、不规则,集聚度与连通性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红枫湖流域的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分析了红枫湖流域景观的总体格局及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流域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景观形状差异性大、破碎度高,景观优势度低,水系为明显的优势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汾河源头森林景观格局,为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2009年山西省汾河源头的SPOT5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从研究区域的林业用地、有林地和优势树种等3个尺度,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的格局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林业用地的斑块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边界形状较为复杂,分布较为分散。在有林地斑块中,从树种构成比例来看,以纯林为主,混交林较少;从林木起源来看,以天然林为主,且分布集中,人工林较少。从优势树种组成来看,华北落叶松和云杉是最主要的优势乔木,沙棘和绣线菊是最主要的优势灌木。【结论】研究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复杂,破碎化程度高,受人为干扰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10.
以呈贡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1996、2001、2007和2011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ENVI 5.1和ArcGIS 10.1平台下提取呈贡区1996—2011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信息,基于FRAGSTATS 4.2软件提取研究区的斑块指数、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1年,呈贡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表现为种植土地和其他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集聚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种植土地斑块数量总体增加,但总面积减少,景观趋于离散分布;林草覆盖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波动幅度较大;水域没有较大波动;其他用地总面积呈现减少趋势。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因素是当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野外调查,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福建省旗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解译了研究区1996年、2002年、2010年、2015年4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了海拔、坡度和坡向等自然因素及产业产值、人口数量和人均支配收入等人文因素对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6—2015年,竹类面积急剧减少后呈现上下波动趋势,混交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后缓慢减少,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减少后逐渐增加,阔叶林面积急剧减少后趋于稳定,针叶林面积缓慢减少后逐渐增长;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和建设用地主要向混交林转化,而混交林主要向阔叶林转化。1996—2015年间混交林和竹类斑块波动较大,竹类及针叶林受人为影响最大,导致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斑块数量波动较大,生态脆弱,破碎化程度先减小增加;其他景观类型连通性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受干扰程度低;旗山森林公园整体景观格局破碎程度先增加后减少,多样性减少后逐渐趋于稳定,聚集性有所增强,呈聚集发展趋势。人文因素是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变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地区总产值等因素影响显著;而在20年时间序列内,海拔、坡度、坡向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贾松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80-3983
以小江流域不同时期遥感数据为基础,应用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小江流域的景观格局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斑块形状都极不规则,而且还呈明显增大趋势;小江流域的景观类型多样性在研究期间呈递增趋势,但增幅不大,同时景观优势度指数则表现出递减趋势,表明该研究区中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差异在不断减小,这从景观均匀度指数上也得到了验证.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破碎度最大,草地的破碎化程度最低,这与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分布比较分散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杨陵农科城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迁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时期的航空遥感图像,编制各期景观单元图,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破碎度等指标,对杨陵农科城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1968~1995年,杨陵正在由一个乡村小镇演变成一个农业科学城,城市化指数逐步增大,景观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4.
以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以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Arcgis地信软件和FRAGSTA Tversion3.3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景观空间格局等指标,对开都河流域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开都河流域景观草地模地优势未发生改变,对区域生态环境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活动虽有加剧趋势,但由于其优势度值较低,加之区域整体人类开发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故区域生态环境受人类干扰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15.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3期TM影像(19891、996、2005)进行解译判读,获取北京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应用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分析1989—2005年间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6年来耕地、沙荒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明显减少,而城市及建筑用地和林地的面积在连续增加;各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其中耕地斑块向城市及建筑用地斑块的转移数量最大,沙荒地向林地的转变最为明显;1989—1996年间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较1996—2005年间的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西北城郊过渡区域;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形状趋于简单,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在逐渐减小;城市及建筑用地的不断扩张,林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持续减小,并呈现破碎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要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须注重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与GIS的北京近30年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图像处理和GIS信息提取和分析功能,确定北京市区域湿地的景观分类系统,获取北京湿地景观数据。同时,基于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选取景观面积指数、斑块数及斑块密度、斑块聚集度、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等空间结构指标,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1978—2005年近30年来北京湿地景观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面积呈现显著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由1978年的68491.63hm2减少到2005年的31416.31hm2,减少了54.0%;2)1978—2005年,北京湿地斑块趋向于不规则化,破碎程度急剧增加,导致湿地易消退、湿地功能难以发挥;3)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北京湿地类型多样性指数值在1.2以上,与均匀度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二者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与GIS,结合遥感航片影像对徐州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用梯度分析法研究其城市中心与城市边缘的景观格局梯度差异。结果表明:徐州市区以公园绿地和其他绿地类型为主,由于受城市化进程以及人为规划的影响,城市绿地破碎化程度严重,绿地斑块类型的形状总体比较简单,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建立;不同景观指数沿样带梯度表现出差异性,城市边缘区的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总体低于城市中心,对城市边缘区与城市中心区的斑块形状研究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城市中心区斑块形状更趋于规则。  相似文献   

18.
用RS、GIS方法探测白云山景观资源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RS数据和GIS技术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进行分析、评价,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计算机自动分类辅以目视判读的景观资源分类方法是可行的,其分类精度达97.65%。区内马尾松林病虫害严重,提示应及时防治,并论述以种植阔叶树为主的白云山林分改造能充分发挥白云山的生态效益,改良大气质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