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本文按照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分析引黄灌区在现代化改造实施中的水土流失特点,结合引黄灌区自身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总结水土流失防治策略,提出了引黄灌区现代化改造中各防治分区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结束后的水土保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水利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分析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意义、基本内容,以及实施水土保持的主要技术工程措施和采取的基本方法,探讨水土保持治理效果的评价内容和现状。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体经济形势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非常大,不仅破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同时,也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减少.而其中水土流失就是目前威胁我国居民发展与生存的重要因素,尤其以黄河流域尤为明显.而防护林能够有效减缓水土流失,加大水土保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薛翠梅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7,(8)
水土流失造成了资源的逐渐枯竭,并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虽然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但如何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一直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一个难点.本文以辽宁省凌河流域为研究背景,对该流域内植物措施进行对位配置分析与研究,并结合辽宁省凌河流域的植被研究,提出了宏观、空间、技术、管理、时序五种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模式,可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效果,同时也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生产生活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我国自然环境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水土保持和土壤侵蚀作为环境问题中的关键部分,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出现水土流失或土壤侵蚀的问题后,会发生土壤沙化、河道淤积等问题,使土地资源受到侵害,进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文章阐明了水土流失灾害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针对自然灾害提出相... 相似文献
7.
8.
水土保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点,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现阶段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保持十分关键,不仅是生态建设的重要主体,更是贯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无论是生态安全还是水土保持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水土保持应该因地制宜,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适当调整,采取多种措施实施预防... 相似文献
9.
结合农田实际情况,笔者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期为我国的农田水土保持工作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甘肃省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沙漠化现象逐渐加剧的问题,提出公路建设减小对环境破坏的有效措施,如在弃土场建设烂渣工程、坡面防护工程等,以期为环保型公路建设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及大豆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用水量不足的问题,研究生物炭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及作物增产效应,并寻求最优生物炭施用量。2015年,以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大豆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表径流、土壤侵蚀、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坡耕地水土保持及大豆节水增产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对于水土保持方面,生物炭施用量越高,水土保持效果越好;而对于大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则生物炭施用量为75 t/hm~2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流失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和生活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的重要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危害着该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大量入黄泥沙进入下游,导致河床不断抬高,给下游防洪及农业生产造成危害。近年来,众多水土保持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提出许多水土保持模式,探讨了评价水土保持模式减水减沙效益计算的水文法,SCS模型法以及水保法,并对三种方法就同一实例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给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细颗粒泥沙絮凝-分散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细颗粒泥沙絮凝 -分散对土壤渗透性、土壤可蚀性以及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以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由此带来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黑土区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机理,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横坡耕作(TP)、垄向区田(RF)、深松(SF)、横坡耕作+垄向区田(TP-R)、横坡耕作+深松(TP-S)、垄向区田+深松(RF-S)3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及3种组合耕作措施,并以常规顺坡耕作(CK)为对照,分析了土壤孔隙度、土壤机械组成、水稳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并采用TOPSIS模型对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了土壤稳定性强且蓄水保肥效果良好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结果表明:在玉米的全生育期内,深松、垄向区田、横坡耕作均能提高土壤体积含水率。TP-S处理体积含水率最大,0~40cm土层平均体积含水率较CK处理增加29.47%;RF-S处理平均孔隙度最大,TP-S处理次之,平均孔隙度较CK处理分别增大10.68%、9.25%;TP-S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稳定性,其中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大团聚体含量(R0.25)较CK处理分别增加12.30%、19.57%、13.97%;TP-S处理能够改善土壤机械组成,TP-S处理粗砂粒、粉粒、黏粒含量较CK处理增加15.40%、26.89%、1.90%,细砂粒含量较CK处理降低31.56%;TP-S处理IN(无机态氮)、AP(有效磷)、AK(速效钾)含量最高,较CK处理IN、AP、AK含量分别增加42.81%~55.32%、39.69%~40.68%、20.41%~25.45%。由TOPSIS模型综合评价结果可知,TP-S处理贴合度最高,土壤结构更稳定,且蓄水保肥效果更好,为适宜该地区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华北玉米秸秆覆盖对砂土、壤土水土保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径流场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覆盖对砂土和壤土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探索不同土壤质地下水土保持的临界秸秆覆盖条件。处理分为2种土壤质地类型和5个水平的秸秆覆盖度:0、10%、20%、30%和40%。结果表明:壤土抗侵蚀能力优于砂土,但透水性弱于砂土;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秸秆覆盖效益存在差异,相同的秸秆覆盖时,砂土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防治效果优于壤土;2种土壤质地条件秸秆覆盖度30%时可显著提高土壤入渗总量(25.7%~33.9%),减少产沙总量(22.2%~46.4%),对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考虑到过大的秸秆覆盖度(大于80%)会造成播种机堵塞,在华北保护性耕作研究实践中,建议砂土和壤土质地下的农田地表保持1 600~3 000 kg/hm2(30%~60%)的玉米秸秆覆盖,以达到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和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小流域坝系具有拦截泥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淤地造田、促进生产的重要作用,是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淤地坝系规划阶段水文计算的主要任务是计算设计暴雨量、设计洪水量和输沙量等重要特征参数。以某小流域坝系为例,对缺乏水文泥沙资料情况下,坝系规划中所依据的重要水文特征参数的确定作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为小流域淤地坝系的合理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宿迁市水土流失现状,编制了宿迁市水土保持规划,确立了水土保持目标任务,明确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提出了近期水土保持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保障措施,为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方向,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