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b~(2+)·Cu~(2+)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Pb2+、Cu2+对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核试验法,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Pb2+(0.125~20.000 mg/L)、Cu2+(0.01~0.15 mg/L)溶液,并以经曝气后的自来水为对照进行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研究。[结果]毒染1周后,大于等于0.5 mg/L的Pb2+组及所有Cu2+组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及核异常细胞率均大于对照组,且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在该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离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Cu2+的毒害又明显严重于Pb2+。[结论]为探讨Pb2+和Cu2+的毒害机制,及研究分析污水对水生生物的毒害机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水体环境监测中废水排放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在单离子急性毒性试验中,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毒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32mg/L,而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96mg/L。当Cu2+和Cd2+共存时,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24mg/L,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19mg/L,2种金属离子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在废水排放中,不但要考虑单种金属离子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而且要重视2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时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并研究谷壳黄原酸盐对Cu2+、Zn2+和Ni2+3种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方法]研究反应时间、药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以及离子共存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或碱性,反应温度为40℃时,谷壳黄原酸盐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捕集效果;离子共存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捕集。[结论]谷壳黄原酸盐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陈传平  陈乃东  葛飞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61-7063,7071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抗氧化活性与其侧链乙酰化修饰的构效关系。[方法]用乙酸酐对染料木素进行乙酰化结构修饰,然后经制备薄层层析将不同产物分离,硅胶柱层析洗脱得到单一产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扫描得到紫外图谱,加入各种诊断剂根据波峰变化情况分析产物结构,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各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获得5-乙酰染料木素(化合物1)和5,7-二乙酰染料木素(化合物2)2个乙酰化产物。当浓度为0.001 43 mg/ml时,原料染料木素及化合物1、2对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率分别为55%、70%、65%。[结论]乙酰化可明显地提高染料木素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张静  杨桂文  刘大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55-5957
[目的]检测Pb2+对小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在不同Pb2+暴露浓度(0.05、0.50、5.00 mg/L)下12 h后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核DNA的损伤作用。采用DNA拖尾率、DNA损伤专用单位、DNA损伤级别等指标,探讨细胞DNA损伤与Pb2+处理浓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Pb2+浓度的增高,拖尾率、DNA损伤专用单位都呈上升趋势。[结论]重金属Pb2+对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呈正相关剂量效应关系,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对重金属导致的遗传毒性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花生壳粉吸附模拟废水中Cd~(2+)·Pb~(2+)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获得较为理想的花生壳粉作为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Cd2+、Pb2+的吸附条件,为花生壳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花生壳粉为主要原料,对含Cd2+、Pb2+的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pH值、废水中Cd2+及Pb2+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花生壳粉对Cd2+、Pb2+的吸附效果。在Cd2+、Pb2+初始浓度均为30 mg/L、pH值为6、搅拌2 h、花生壳粉的投加量为0.25 g的条件下,Cd2+、Pb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2%、90.0%。[结论]花生壳粉对Cd2+、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氧化淀粉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效果。[方法]采用30%过氧化氢氧化可溶性淀粉制得氧化淀粉,研究氧化淀粉对水中Cd2+的吸附行为以及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并测定了氧化淀粉对Cd2+的吸附等温线。[结果]氧化淀粉对水中Cd2+的吸附效果受吸附温度、pH、吸收剂用量和吸附时间的影响,其中pH影响最大;最佳吸附条件为pH 5、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4 h和吸收剂用量3 g,Cd2+去除率达到82.15%。在该试验条件下,氧化淀粉对Cd2+的吸附模式符合Longmuir等温方程。[结论]采用30%过氧化氢制备得到的氧化淀粉对水中的Cd2+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8.
毕东苏  钱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06-8308
[目的]研究Hg2+与Cr(VI)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毒性效应,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监测以及生物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Hg2+、Cr(VI)以及两者的混合营养液培养从富营养化水体中分离的藻母液,观察Hg2+与Cr(VI)对藻类生长繁殖的毒性效应。[结果]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对Cr(VI)表现相当敏感,当Cr(VI)浓度超过1mg/L时即对藻类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Hg2+浓度较低时,藻类对Hg2+不是十分敏感,当Hg2+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毒性愈来愈强,而Cr(VI)毒性效应则相反。当离子浓度小于10mg/L时,Hg2+对藻类的毒性低于Cr(VI),大于10mg/L时,Hg2+毒性超过Cr(VI)。Hg2++Cr(VI)混合离子对藻类生长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但只有当浓度超过4mg/L时才表现出来。[结论]重金属离子对藻类的毒性不但与藻细胞本身有关,还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Cu~(2+)对日本沼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日本沼虾重金属中毒死亡的机制,为其养殖水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线内插法,计算Cu2+对日本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通过胁迫试验,测定日本沼虾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结果]24℃条件下Cu2+对日本沼虾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189、0.134、0.1230、.110 mg/L。随着Cu2+浓度的增加,日本沼虾肌肉中SOD活性逐渐降低。Cu2+能明显抑制日本沼虾肌肉组织中GPT和GOT活性,且随着Cu2+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结论]Cu2+对日本沼虾的毒性作用较强。Cu2+可能是通过影响日本沼虾体内的酶的功能而损害其各种生理活动,从而使虾体受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g2+胁迫与植物体内抗氧化酶变化的关系。[方法]将菠菜种植于Hg2+浓度为5、152、5、35、45 mg/L的处理液中,研究Hg2+胁迫对菠菜幼苗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Hg2+浓度的增加,菠菜幼苗叶绿素含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当Hg2+浓度为5 mg/L时,叶绿素含量最大,为0.79 mg/g。随着Hg2+浓度的增加,SOD、POD、CAT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当Hg2+浓度为15 mg/L时,SOD、POD、CAT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5.2 U/ml、0.24△OD470/(g.min)、0.11△OD240/(g.min)。[结论]在逆境环境因子作用下,植物体通过自身的酶机制,可以对外界不良环境作出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Cu2+对"郑巨1号"葡萄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u SO4,检测铜胁迫下葡萄试管苗生长的各项指标(生根数、根长、株高、叶片数等)以及Cu2+对葡萄试管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低浓度(小于5mg/L)Cu2+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随着Cu2+浓度的升高(大于10 mg/L),对试管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结论]Cu2+的毒害可通过减少叶绿素的合成等延缓或抑制"郑巨1号"葡萄试管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造纸黑液木素稀硝酸氧化及其螯合锌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造纸黑液木素是一类酚型网状结构大分子,其结构单元具有较大的反应活性,表现出较强的鳌合性能和胶体性能,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方面.例如:利用黑液木素制备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对陶土、水泥、颜料和杀虫剂起扩散作用;作为高分子材料原料制取聚酯纤维和碳素纤维等(张可等,lop).然而,对黑液木素在农业肥料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黑液术素进行结构修饰引人功能性基团来研制高效的黑液木秦螫合h肥,为黑液木盆的利用探索新途径.这对发展造纸工业、净化环境及农业资源开发有着重要意义.1材料、仪器与方法1.1材料和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稀土La3+对Ba2+毒害螺旋藻的生态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以鄂尔多斯高原碱湖的钝顶螺旋藻(S1)为试材,采用生理与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外源稀土元素La3+(10mg/ml)对重金属离子Ba2+胁迫(10mg/ml)下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比较了施加La3+条件下螺旋藻对Ba2+的抗性效应以及二者拮抗作用随时间的变化。[结果]Ba2+对S1的生长量、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a2+污染的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La3+后,与单一重金属毒害相比,La3+可以缓解Ba2+导致的毒害作用,叶绿素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胞内多糖等生理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La3+对Ba2+具有较显著的拮抗效应。[结论]一定浓度的稀土La3+可有效地缓解Ba2+对螺旋藻生长的抑制,促进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胞内多糖、可溶性蛋白等生理指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b2+、Cd2+及其复合处理对云和雪梨树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种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Pb2+、Cd2+及其复合污染对云和雪梨苗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Pb2+、Cd2+污染抑制树苗的生长,影响梨苗叶绿素的含量,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梨苗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刺激谷胱甘肽(GSH)合成,Pb2+、Cd2+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结论]Pb2+、Cd2+污染云和雪梨苗,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增强超养阴离子自由基(O2-.)对植株的毒害性,使膜脂过氧化损伤程度高,受重金属污染植株启动保护酶系统,以增强植株的抗氧化性。Pb2+、Cd2+相互作用机制复杂。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类Ni~(2+)盐浸种对作物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京涛  马建军  杜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73-3974
[目的]为镍肥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小麦和樱桃番茄为试材,选取均匀一致、饱满的50~100 g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Ni2+盐溶液中浸种6~12 h,研究了3种Ni2+盐(氯化镍、硝酸镍、硫酸镍)浸种对作物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适量浓度的Ni2+盐浸种可以促进两种作物种子萌发,促进根系和芽生长,幼苗干物质积累增加。春小麦浸种适宜浓度范围为0~2μmol/L,且因Ni2+盐种类而异;樱桃番茄浸种适宜浓度均为0.5μmol/L,其作用效应大小因Ni2+盐种类和作物品种而异。[结论]相同浓度条件下不同Ni2+盐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差异可能与Ni2+盐中阴阳离子的加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土壤氧化锰对Cr(Ⅲ)的氧化反应。[方法]以γ-MnO_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H、陪伴离子等溶液因素及陪伴矿物对Cr(Ⅲ)氧化的影响。[结果]在0.1~1.0 mmol/L Cr(Ⅲ)溶液中,Cr(Ⅵ)生成量随Cr(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未达到γ-MnO_2最大氧化容量。Cr(Ⅲ)氧化过程分为快、慢2个阶段,初期较为迅速,而后期则较为缓慢。提高pH抑制了Cr(Ⅲ)氧化,其主要原因是羟基态Cr(Ⅲ)的活性较游离态低;Cu(II)存在同样不利于Cr(Ⅲ)氧化,这时因为前者亦可被γ-MnO_2吸附,从而占据表面氧化位点;同时,Cr(Ⅲ)与EDTA和柠檬酸形成络合物后,也较难被氧化。当氧化铝与γ-MnO_2共存时,由于二者存在竞争吸附Cr(Ⅲ),因而也不利于Cr(Ⅲ)向Cr(Ⅵ)转化。[结论]该研究可为全面了解Cr(Ⅵ)污染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金属Zn2+、Cd2+对田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田菁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Zn2+、Cd2+对田菁幼苗生理上的毒害。[结果]Zn2+、Cd2+对田菁幼苗毒害作用显著。随着Zn2+、Cd2+胁迫浓度的增高,田菁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SOD与POD活性表现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Zn2+、Cd2+对田菁幼苗的毒害作用强度不同,Cd2+表现出更强的毒害作用。[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海滨地区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Cu~(2+)和Ni~(2+)对硝化颗粒污泥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Cu2+和Ni2+对硝化颗粒污泥的单一毒性,采用析因实验研究了Cu2+和Ni2+混合体系对硝化颗粒污泥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Cu2+和Ni2+的2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95.23 mg.L-1和26.45 mg.L-1.由析因实验所得的响应曲面模型具有较好的优度(R2为0.975),能够较好地对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Cu2+和Ni2混合体系的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活性较高的产漆酶细菌菌株。[方法]利用含0.2 mmol/L Cu2+的LB富集培养基,从造纸厂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编号为WG35的细菌,并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经鉴定,WG35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用菌株WG35所产漆酶处理造纸黑液,处理3 d后造纸黑液BOD/COD比值可达0.85,可生化性较好。[结论]该研究为细菌漆酶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Cu2+和Cd2+对活性污泥吸附Pb2+的竞争吸附影响效果。[方法]在单金属、双金属和三金属体系中,不同的pH和不同的初始浓度条件下,对比了活性污泥对Pb2+的生物吸附性能。[结果]吸附时间、pH和初始重金属离子浓度对活性污泥吸附Pb2+具有显著影响。分别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了单金属Pb2+的吸附曲线,其中,Langmuir吸附模型可较好地表征污泥对Pb2+的吸附特性。在单一金属吸附情况下,活性污泥对Pb2+的最大比吸附量(Qe)为186.81 mg/g。在双金属吸附体系中,当添加30 mg/L Cu2+时,Qe减少为138.94 mg/g,相反,当添加30 mg/L Cd2+时,Qe上升为214.58 mg/g。在偏好吸附试验中,在初始吸附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加入第二种金属后,Pb2+的解吸附量为0.089 mmol/L,而Cu2+的解吸附量为0.300 mmol/L。[结论]在多金属吸附体系中,低浓度Cd2+对污泥吸附Pb2+有促进作用,但高浓度会抑制吸附过程;Cu2+不论低浓度还是高浓度,都对污泥吸附Pb2+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大于Cd2+。相对于Cu2+,活性污泥对Pb2+有更好和更稳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