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季绿茶的香气组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春季绿茶的香气组分特征,对绿茶和鲜叶的香气浓缩物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关春季绿茶香气成份的变化和鲜叶在贮藏期间香气浓缩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顺—3—己酸己烯酯(cis—3—Hexenylhexanoate)和反—2—己烯酸—顺—3—己烯酯(Cis—3—Hexenyl—tran—2—hexenoate)具有春绿茶的典型新茶香。为比较新鲜青草气味,人工合成了十二种己烯醇酯类异物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在制叶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鲜叶相比,以壬醛、十四烷、十三烷、十二烷、丁酸-2-乙基-1,2,3-丙三酯、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物和乙酸橙花叔酯为代表的烷烃类、醛类和酮类组分等香气成分随着初制工序的进展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在毛茶中的含量分别下降了72.4%、91.8%、63.6%;而以橙花叔醇、α-法尼烯、吲哚、苯乙腈、苯乙醇、己酸己酯、己酸-顺3-己烯酯、己酸-反2-己烯酯、苯甲酸己酯、苯甲酸-3-己烯-1-酯和苯甲酸反2-己烯酯为代表的构成大红袍的特征性香型的醇类、酯类和烯烃类香气成分在初制过程中大量转化生成,在毛茶中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15.5%、70.8%、682.6%。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HS-SPME-GC-MS/GC-O对白叶单枞茶、金萱、铁观音、黄金桂4个乌龙茶进行香气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白叶单枞茶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及其氧化物Ⅰ(淡花香);金萱主要香气成分是吲哚(高浓度时表现出刺激气味,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花香);铁观音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水杨酸甲酯(薄荷香味)、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黄金桂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氧化物Ⅰ(淡花香)、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  相似文献   

4.
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对龙井茶香气成分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毅  须海荣 《茶叶》2008,34(2):85-88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西湖、越州、钱塘三个产区的龙井茶的香气物质,经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西湖龙井含有26个组分、钱塘龙井32个组分,越州龙井25个组分,含量分别占其提取物总量的56.21%、55.32%、55.19%.不同产区的龙井茶香气物质构成种类基本一致,芳樟醇、丁酸-反-3-己烯酯、异戊酸-顺-3-己烯酯、香叶醇、己酸-顺-3-己烯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顺茉莉酮、α-雪松烯、香叶基丙酮、β-法尼烯、β-紫罗酮、十五烷、2,4-二叔丁基苯酚、橙花叔醇、十六烷、十七烷、十四酸异丙酯、咖啡因、己酸-反-2-己烯酯等香气成分分别占西湖龙井香气物质提取总量的45.55%,钱塘龙井的40.80%,越州龙井的51.78%,是龙井茶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对构成其特征风味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炒青绿茶加工中香气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李拥军  施兆鹏 《茶叶科学》2001,21(2):124-129
采用GC/MS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制过程中炒青绿茶香气的变化规律。在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 ,香气的组分逐渐增加 ,而其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杀青和干燥是绿茶香气形成的两个关键工序 ,杀青是绿茶香气的雏型阶段 ,而干燥是绿茶香气的成型阶段。炒青绿茶含量较高的香气组分有 :反_2_已烯_1_醇、 1_辛烯_3_醇、辛醇、已醇、庚醛、壬醛、顺_3_己烯丁酸酯、顺_3_己烯己酸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香叶醇、橙花叔醇、雪松醇、α_法尼烯、水杨酸甲酯、顺茉莉酮、 2 6_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苯酚、吲哚等  相似文献   

6.
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观音乌龙茶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划分“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3种风味类型。本试验在对安溪铁观音收集和审评分类基础上,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各茶样进行香气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风味铁观音新茶和不同质量等级铁观音陈茶香气组成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铁观音新茶和陈茶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存在明显的类群区分。铁观音新茶相较陈茶具有更为丰富的香气组分,其中醇类、酯类和烯烃类化合物是铁观音新茶“清新”风味的主要赋香成分,而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则是形成铁观音“陈香”风味的重要物质基础。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2-甲基丁酸-2-苯乙酯、己酸-顺式-3-己烯酯、2-甲基苯基甲酸甲酯、丁酸苯乙酯、2-甲基丙酸-2-苯基乙酯、2-苄基(苯甲基)异氰化、己酸异戊酯和香叶基丙酮可作为区分铁观音新茶和陈茶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2)铁观音新茶按其香气组成可划分为“显酸茶”、“正韵茶和青韵茶”、“浓香茶”3个茶样类群。带“酸香”风味的“显酸茶”主要与酯类化合物密切相关,而显“火香”风味的“浓香茶”香气成分多为长链缩合态化合物,且二者均较“正韵茶和青韵茶”香气组成更为丰富。(3)不同贮藏年份的铁观音陈茶香气组成无明显的类群区分,但有潜在的质量等级差异。高级铁观音陈茶的酯类化合物相对丰富,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铁观音产品的分类鉴别和风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茗科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其香气成分,探讨低温复式加工技术对红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技术的红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54种,共有的香气成分30种,以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酯类为主。低温复式加工技术,提高了茶叶中具有花果香味的苯甲醛、吲哚、己酸-3-己烯酯、已酸已酯、顺-茉莉酮、α-法尼烯、橙花叔醇、雪松醇等的含量,降低了具有青草气青叶醇的含量,提高了茶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探究历史名茶六安瓜片不同等级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选用内山六安瓜片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茶叶样品,以SDE法提取香精油,使用GC-MS配合标样做定性分析,加入癸酸乙酯为内标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4个等级的茶叶香精油中共鉴定香气成分96种,包括20种醇、18种酯、17种烯烃、16种醛、12种酮、7种杂环化合物和少量酸类;主要成分为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苯甲醛、棕榈酸、芳香醇氧化物Ⅰ型、β-环柠檬醛、α-紫罗酮、顺-3-己烯-1-醇、庚醛和壬醛;从特级、一级、二级至三级,香气成分个数分别为79、60、55个和47个,相对于内标的含量分别为695.94、579.90、541.69和268.50,香气成分个数和香气总含量呈梯度递减;4个等级茶叶的共有高含量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橙花叔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其含量随着等级降低而减少。六安瓜片的香气化合物包含多种类型且存在一些较稳定的高含量香气化合物,显露清香高爽的香型特征,但4个茶叶等级之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信阳毛尖茶芳香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茶叶香气成分分类、形成机理和绿茶香气成分提取、分析方法,引出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形成的诸多因素,分析出信阳毛尖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苯乙烯、α-雪松醇、α-蒎烯、δ-杜松烯、甲苯、戊醇、苯甲醇、苯乙醇、2-乙基己醇、橙花叔醇、反香叶醇、芳樟醇、橙花醇、反式植醇、庚醛、壬醛、苯甲醛、β-环柠檬醛、6-甲基-5-庚烯-2-酮、紫罗酮、5,6-环氧基紫罗酮、Z-茉莉酮、2,2,6-三甲基环己酮、棕榈酸、2-乙基呋喃、己酸顺式-3-己烯酯、2-乙基吡咯等。  相似文献   

10.
湿窨工艺及配花量对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PME/GC-MS技术分析高档茉莉花茶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乙酸苄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茉莉花茶的主香组分,这些成分构成了茉莉花茶香气浓度的基础。采用湿窨工艺窨制茉莉花茶,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杜松萜烯、吲哚、苯甲醇、橙花叔醇、乙酸香叶酯等成分的含量显著提高; 配花量在69%~115%之间,配花量递增,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含量亦随之增加,当配花量达到96%以上,茉莉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茶坯的吸香已趋于饱和。采用湿窨工艺窨制高档茉莉花茶的适宜配花量为90%~100%。  相似文献   

11.
以西番莲香气物质较丰富的紫果‘台农1号’为试材,选取未成熟(T1)、近成熟(T2)和完全成熟(T3)3个时期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3个果实发育过程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变化情况,同时检测对应果实中酯类香气物质合成相关的脂氧合酶(LOX)和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以期了解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主要致香物质变化情况及物质与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西番莲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很大的提高,3个时期检测的香气物质总数分别为72种、95种和136种,总峰面积呈倍数增加;未成熟(T1)和近成熟(T2)2个时期萜烯类和酯类物质为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在完全成熟(T3)时期主要的挥发性香气为酯类,其峰面积占总峰面积达80.31%;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酯类香气的种类和含量不断的提升,其中己酸乙酯,1-甲基己酯-己酸、丁酸乙酯、辛酸乙酯、1-甲基辛酯-丁酸、己酸己酯、1-甲基己酯-丁酸、丁酸己酯、(Z)-3-己烯基酯-己酸、乙酸己酯、2-甲基-辛酯-丙酸、辛酸己酯、3-羟基乙酯-己酸、(Z)-2-丁酸-乙酯等含量提升或占比较大,这些脂肪酸代谢途径产生的酯类在西番莲果实成熟过程中可能发挥了致香作用。LOX是酯类合成第一步的限速酶,AAT为酯类合成最后的关键酶。对不同发育期果实酯类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LOX、AAT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尤其是T3时期AAT酶活性显著的提升。由此推断,紫果西番莲果实发育过程中LOX和AAT酶的活性与酯类香气成分形成直接相关,酶活性的提升促进酯类香气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为客观评价茉莉花茶香气品质,以福州茉莉花茶为试材,测定不同品质花茶的香气成分.结果显示,福州茉莉花茶香气主要由醇类、酯类、萜烯类及含氮化合物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对主成分载荷有显著影响的6个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构建了香气品质评价得分公式:XFJTF=(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吲哚+氨茴酸甲酯)含量/(芳樟醇+乙酸...  相似文献   

13.
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的香气成分。雄花中鉴定出47种香气成分,主要为乙酸异戊酯、苯乙烯、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丙酸异戊酯、3,7-二甲基-2,6-辛二烯-2-甲基丁酸酯、乙酸己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6.24%、8.44%、7.41%、5.62%、4.11%和3.93%;花梗中则鉴定出24种香气成分,主要为(Z)-3-己烯醇乙酸酯、(E)-3-己烯醇乙酸酯、乙酸己酯和乙酸异戊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7.71%、26.51%、20.96%和11.97%。在槟榔花雄花和花梗中仅有6种共有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分别占49.24%和60.35%。槟榔花雄花和花梗的香气均以酯类成分为主,但在其组成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茶小绿叶蝉危害乌龙茶茶树品种的挥发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小绿叶蝉危害不同抗性茶树品种后挥发物的变化,从而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选择小绿叶蝉危害虫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乌龙茶茶树品种肉桂和铁观音为材料,以GC-MS为研究手段,进行茶树组成型和虫害诱导型挥发物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邻异丙基苯甲烷、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α-法呢烯、γ-萜品烯和3-甲基-2-环己烯-1-酮为铁观音和肉桂的主要组成型挥发物成分。2个品种在健康茶树挥发物的成分组成和各组分的含量上都存在差异。芳樟醇只在铁观音的健康茶梢中被检测到,而十三(碳)烷、乙酸辛酯、十六烷和雪松醇只在肉桂的健康茶梢上检测到。β-月桂烯、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和α-法呢烯在铁观音上的含量远远大于肉桂。另一方面,茶树受小绿叶蝉危害一段时间后,铁观音和肉桂在挥发物组成和含量上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二者都释放大量的β-月桂烯、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α-法呢烯和芳樟醇,在危害4 h和8 h的挥发物测定中,2个品种的这些成分较危害前的增加量从1.49倍到41.22倍。此外,茶小绿叶蝉的危害还诱导了新的挥发物的产生,包括(Z)-丁酸-3-己烯酯、癸醛、吲哚、己酸-3-己烯酯和苯乙醇。(Z)-丁酸-3-己烯酯、癸醛、吲哚、己酸-3-己烯酯、苯乙醇、β-月桂烯、β-罗勒烯、反式- β-罗勒烯、α-法呢烯和芳樟醇,这10种挥发性物质可能跟茶树的诱导抗性和铁观音的抗虫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的再加工茶,香气是决定茉莉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绿茶素坯和茉莉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并探究其对花茶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绿茶素坯与茉莉花茶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有13种,分别是3-己烯-1-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乙酸叶醇酯、苯甲酸甲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异戊酸酯、2-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苯甲酸酯、吲哚和α-法呢烯;苯乙醇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低,其余12种特征香气成分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强(r≥0.84)。该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品质的评定、调控和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控温控湿环境[(22±1)℃、RH(71±4)%]条件下,借助茶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检测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平台,以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工艺制法在制品和毛茶为对照样,探讨了做青工艺[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做青强度(摇青次数)]对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特征的影响。通过“云图”绘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晾青失水”可明显改变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伴随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α-法呢烯、苯乙醛、香叶醇、3-己烯-1-醇和(Z)-己酸-3-己烯酯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醇、吲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乙基苯等成分含量则呈减少趋势,但仅结合不同强度的“单次摇青”将无法促成乌龙茶特有香型品质。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殊香型品质的关键工序,带有类似花果香型的吲哚、反式-橙花叔醇和苯乙醛等香气成分可作为乌龙茶做青工艺品质控制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草地螟成虫对4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已交配草地螟雌虫对顺-3-己烯乙酯和乙酸己酯表现出较强的趋性;顺-3-己烯-1-醇对未交配草地螟雌虫表现出较佳的引诱作用;未交配草地螟雄虫对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和乙酸己酯表现出趋性反应,对顺-3-己烯乙酯表现出驱避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开发研制有效的害虫引诱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红肉型‘四季桃’番石榴果实中的挥发性组分及其特征香气组分。‘四季桃’番石榴果实达到可食成熟度时,果皮呈现为黄绿色,果肉为红色;在‘四季桃’番石榴果实中共检测出醇类、醛类、酯类、萜类及酸类共62种挥发性物质;酯类物质的种类最多,共检测到24种酯类物质,但醛类物质对番石榴果实香气的贡献率最高,达到56.39%;62种挥发性组分中检测到7种特征香气组分,分别为己醛、2-己烯醛、丁酸乙酯、乙酸-3-甲基丁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乙酸己酯,其中草香型的己醛和2-己烯醛及果香型特征的己酸乙酯对果实香气的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19.
白牡丹与白毫银针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雯飞  孟小环  罗永此  林健 《茶叶》2007,33(2):78-81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品种,文中对白茶的两个主要品种:白牡丹和白毫银针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1种香气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1-戊烯-3-醇、(Z)-3-己烯醇、香叶醇、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这两种白茶的香气组成总体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香气组成也略有差异。白茶在存放过程中,精油含量呈降低趋势,但香气组成上仍具有明显的白茶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水质对茶汤品质的影响,选用自来水、娃哈哈纯净水、虎跑冷泉、C胞活力小分子团水、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和健龙火山冷矿泉水等6种饮用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品质评定和成分分析两种方式,研究不同类型水质对茶汤风味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pH呈弱酸性,Ca2+、Mg2+及总离子含量较低的纯净水和虎跑冷泉冲泡龙井茶较为适宜,在风味品质方面既能较好的控制茶汤的苦、涩、鲜等滋味,也能体现出茶汤特有香气的浓郁度和纯正度。通过风味物质的分析,随着饮用水离子浓度增加,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EGCG、酯型儿茶素、草酸含量均显著下降;咖啡碱和总糖含量差异较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略有增加。Ca2+、Mg2+浓度较高的矿物质水对茶汤中的芳樟醇、反-丁酸-3-己烯酯、十二烷、十四烷、顺-3-己烯异戊酸酯、香叶醇、β-紫罗酮等17种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挥发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水质对茶汤滋味物质构成和香气物质挥发的影响,试验结果对茶叶风味化学、科学泡茶、茶饮制造用水的选择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