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茶樹修剪枝叶利用的意义新开辟的幼令茶園,根据苏联的先進經驗,結合本國各地試驗资料都說明茶樹在其幼令——具体的說,在其生長第三个年头开始,即需逐年施以不同程度的修剪手術,以达到擴展樹面;濃密茶叢;刺激生長芽的發生和提高茶樹生長强度;压制生殖器官的活动,使將來生叶產量高額和穩定。茶樹修剪下來的披条可以用作無性繁殖茶樹的材料,部份解决了茶樹种籽缺乏而不能大面積發展茶園的困难。其次,無性繁殖所生長的苗木較一  相似文献   

2.
黃花羽扇豆     
茶園中种植綠肥,不僅能增加幼齡茶樹和咸园中土壤的腐植質,解决当前商品肥料和其他肥料的不足,也是逐步減少和消滅茶園間作后的填充作物,其种类不亞数十种。羽扇豆是耐多性多年生或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Lupinus,L豆科,  相似文献   

3.
茶樹"短穗扦插法"是苏联先進的經驗,同时也是本省安溪茶農最早采用無性繁殖茶苗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發根快,根羣發育盛壯;插穗短(只一个節約一寸長)用材省可以大量繁殖;在春,秋扦插采用枝条对母樹,如果管理好,施肥足,采摘合理,不特不会減產,而且还可大大增產;在夏插的也只須減少一年產量,比之应用新枝全叢压条繁殖法的減少兩年產量差得很多。所以采用無性方法繁殖茶樹良种,保持固有品系特性。"短穗扦插法"是今后最好的方向,並有很大的意义和阶值。这种方法,于1956年在本省福鼎、政和、安溪  相似文献   

4.
万沅县白羊乡卫星人民公社上游茶場是去年公社后,由原来的七个初級社合并組成的,有269戶,1196人,有主、半、附劳力630人。地处山区,海拔在800—1200公尺。茶場固定有150人,專搞茶叶生产,占該耕作区农业总劳力的24%,有茶树24万多叢折合面积600亩,五九年春茶已比去年同期增产60%,中上級茶占  相似文献   

5.
《茶叶》1960,(2)
福建省的旧茶园的特点是:另星分散,茶树衰老,缺株严重,一般每亩只有200—300叢,少的只有几十叢到100多叢,单位产量低。其栽植形式随着各地耕作习惯不同,有各种不同类型,概括有:(一)梯层叢栽式茶园。这种茶园大半是在茶树行间种植甘藷。(二)籬笆式茶园。即茶树栽植在梯层外沿一行,梯层内全部种植甘藷等农作用物,茶树仅占耕地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陝西泾陽、湖南安化一帶所產的茯茶磚,大部是供青海、新疆兄弟民族和中亞細亞人民飲用的。在这种磚茶里生着許多黴菌,其中有一种黴菌的菌孢子好象黃色粉末,俗称"黄黴菌"。在茶叶貿易習慣上称为"金花",切开磚茶來看,"金花"着生愈多的認为品質愈好,因此,在消费市場上以这种"金花"的多少,作为衡量茯茶磚品質好坏的重  相似文献   

7.
周宁县五四茶场建立于1960年,现有茶园925.80亩,分三个耕作区,其中狮城耕作区和峬源耕作区是全民开荒建立起来的,大部分基础很差,深翻、下肥、种植规格都不符合标准要求,茶树品种混杂,断行缺株严重,普遍未老先衰,亩产只15—25公斤,经济效益低,年  相似文献   

8.
“双向犁”,是甘肃省会宁县在陝西16号山地犁基础上改制成功的,在今年三月間全国山地农具評选会議上,一致認为很好,并定型向全国推广的优良农具之一。经使用結果它很适合我省山区茶园耕作。一、功用特点“双向犁”,是一种适用于山区或小块坵陵、平地河質壤土的小型犁,犁头能够兩面翻轉,符合山区农民“一边翻土”的耕地习慣,且耕出地平整、翻  相似文献   

9.
我國是栽培茶樹最早的國家,無論在栽培和制造上都積累了相当丰富的經驗,但是对于虫害方面过去却注意得不够。解放后大力發展茶叶生产,害虫所造成的损失已引起了重視,許多地区普遍展开治虫工作,並且進行調查研究獲得一定的成绩。根据筆者过去几年在華东茶区的初步調  相似文献   

10.
城山生产队是德清县上柏人民公社一个重点产茶片。茶园間作番薯,五八年茶叶产量达到28,143斤,比五七年增产46%,产值增加34%,而番薯产量也增加11万多斤,这当然同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有关,但“一边倒”的間作办法也是茶粮丰收的关鍵。茶园间作“一边倒”的特点:茶根不外露,茶脚有很大一部分泥土,番薯畦顺茶行靠边倒去,保証了茶根有一定的营养面积。老农林素永說:“茶园間作  相似文献   

11.
韩星海 《茶叶通讯》2010,37(4):50-51,53
<正>春天茶会多,茶事不相同。因而每年的"清明"节过后,全国茶叶产地的茶乡大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茶文化节,结合实际做好了亮点颇多,对当地的茶文化、茶经济、茶产业、茶品牌都有较强的推进作用,若做不  相似文献   

12.
前言如所周知,茶蛾(Paramctriotes theae Kusn.)是嚴重的茶樹害虫之一,早在1910年我們已初次發現了这种害虫。然而,至今茶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得还很不够;防治它們的完全治本方法也还沒拟出。  相似文献   

13.
《茶叶》1959,(1)
茶树种根法,是无性繁殖法的一种。將成园后三、四年生(即播种后九、十年生)的茶叢輕輕挖掘根的四周,选擇約6市寸左右长和約25市分左右粗的根条,掘出后剪成1.5市寸長的根段作为材料。种根法和一般茶籽育苗播种相同,种在已經复耕和施足肥料的苗畦内育苗,或当作种籽直接种在整理过的場地  相似文献   

14.
在制茶工艺过程中,毛茶的正、碎往往决定于炒茶机炒板与锅壁的间隙。尤其是我们珠茶地区大都采用锅炒,更加显示重要,无论是园茶杀青机、二青机(二青机上虞是采用锅炒),在炒制工艺中都与间隙有关。几年来,在群众中,实践证实了炒板与锅壁的间隙是一条渐开线。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动炒手轴、炒板与锅壁的间隙始点紧(约1—2毫米),到锅底间隙渐宽(约3—4毫米),终点最宽(约5—6毫米)。如果不符合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5.
《茶叶》1957,(2)
一調查依据与目的要求本省茶樹品种及变种極多,並且有些茶种在生產上表現得極良好,如安溪的铁观音、水吉的水仙、政和及福鼎的大白茶以及閩东的明前种等。但由于过去沒有很好地整理,以致栽培面積仅限于部分地区,並有不少具有优良性狀的当地变种未被發現,为適应今后大力發展茶叶生產的需要,必須進行本項調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我爷爷叫普之文,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卒于1983年。爷爷在世的时候,烟酒茶每天一样都少不了,茶瘾烟瘾酒瘾都很大。烟是自家栽的老草烟,酒是自己烤的小灶酒,只有茶叶没钱买,一辈子就喝我们滇中山上的一种野茶,我们叫做雀茶。记得小时候,每到开春,父亲就要到大尖山一带给爷爷摘这种雀茶。那时,七十多岁的爷爷已爬不动陡峭的山路,但一年喝的雀茶都要在春天采摘制好。往往是这样,待生产队收工之后,劳累了一  相似文献   

17.
临湘县年产边销茶约15万担,绿茶约7000担。边销茶中老青茶产量不多,改制茶比重最大,提高改制茶质量,是发展临湘茶叶生产的晕点,是提高临湘茯砖品质的基础。临湘改制茶是不同于黑茶和老青茶的一种边茶原料。它与老青茶比,多了一道发酵工序;与黑茶比,干燥不用烘焙,采用阳光直接晒干。其初制过程分为:改刀—打浆—杀青—揉捻—发酵(渥堆)—复揉—干燥。  相似文献   

18.
从年轻时学茶叶专业知识到现今,认识六堡茶已有50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六堡茶,特别是陈年六堡茶。我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向别人说起六堡茶,六堡茶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无论是在制六堡茶,还是品六堡茶,藏六堡茶都觉得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再生茶秧     
《茶叶》1958,(1)
再生茶秧,是嵊县通源乡松明培村五一高级社,1957年试验成功的先进经验。过去对培育茶秧方面,(一般过两个春,叫双春秧)利用率低,农民们反映,要发展茶叶,茶秧问题顶难解决,有的地区,野生茶苗没得掏,背着饭包到十几里路以外的高山去寻找。又因求量不求质,加上管理粗放,野生茶苗种得多死得多,成活率仅20—30%。茶秧只能利用1次,再生茶秧是运用茶秧的第2次,甚至3—4次,就是说提高茶秧利用率2倍到3—4倍。再生茶秧的产生,系该社原有约一分地的双春秧,1957年3月下旬,开始移栽后,地上部分(即茶秧)移种,8月中旬成活力已达98%以上。地下部分(即地下根)又生出茂盛的再生茶秧。他们的掏法,是先将根部周围泥土掘去2—3寸(市寸,下同),然后在离地2寸左右的地方,用锄头把茶根掘断。地下根露在地上半寸左右,3月底施过一次人粪,5—6月间除草2—3次,立夏后从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平板混菌法对土壤病原菌进行分离,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玉米田土壤病原菌数量分布与病害相关性。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田的致病菌数量较常规农田有较大幅度提高,并随耕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保护性耕作土壤真菌种类主要分为4大类,其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为曲霉菌>串珠镰刀菌>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分离到的玉米病原菌种类主要是串珠镰刀菌、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其数量分布为串珠镰刀菌>腐霉菌>禾谷镰刀菌。保护性耕作田中的玉米苗期病害发生程度重于常规农田,随保护性耕作年限的延长病害呈明显加重趋势。保护性耕作方式能加重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程度,但有减轻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