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最近,在羊场进行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羊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网尾线虫、毛首线虫及莫尼茨绦虫的发病率较高,要引起养羊场(户)的关注。1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牛等反刍动物真胃(皱胃)和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也叫羊捻转胃虫病。1.1病原羊捻转血矛线虫外观呈毛发状,呈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虫卵无色,壳薄,大小约(75~95)μm×  相似文献   

2.
韩莉 《农民致富之友》2014,(24):268-268
<正>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一、流行情况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调查了攀枝花地区山羊消化道蠕虫感染情况。[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攀枝花不同地区屠宰后山羊消化道分离到的蠕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而确定种类。[结果]共鉴定出山羊消化道蠕虫6种,其中线虫5种,分别是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tsomuma sperum)、羊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羊毛尾线虫(Trichuris ovis)以及绵羊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ovina);吸虫1种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ucreaticum)。吸虫与线虫之间存在混合感染,以2和3种蠕虫混合感染为主。进化分析显示:攀枝花地区捻转血矛线虫的COI基因差异较大,在2.4%~5.1%之间。[结论]综上所述,攀枝花山羊消化道蠕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需进一步加强山羊寄生虫病的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介绍羊3种胃肠线虫病(绦虫病、捻转胃虫病、蛇形毛线虫病)的病原、生活史、致病作用、虫卵检查、症状和驱虫方法。羊绦虫病是寄生在山羊、绵羊和牛小肠中的大型绦虫;捻转胃虫病又叫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寄生在羊第四胃和小肠的寄生虫,以食欲不振、消瘦、贫血、颌下水肿为特征;蛇形毛线虫寄生在羊小肠前部,感染率高。以上寄生虫病重在预防,确诊后可参考诊断疗法。1绦虫病本病是寄生在山羊、绵羊和牛小肠中的大型绦虫,因  相似文献   

5.
卢丰德 《农技服务》2014,(11):146-146
<正>阔盘吸虫病是由歧腔科(又称双腔科)、阔盘属的阔盘吸虫寄生于牛、羊、鹿等草食反刍动物的胰脏胰管中,偶可寄生于胆管和十二指肠,引起的疾病。我国已发现6种阔盘吸虫,分别为胰阔盘吸虫、支睾阔盘吸虫、河鹿阔盘吸虫、福建阔盘吸虫及圆睾阔盘吸虫。而造成肉牛阔盘吸虫病的主要是胰阔盘吸虫、支睾阔盘吸虫及腔阔盘吸虫。本病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极广它在我国东北、西北及南方各省区都有流行。想要判断肉牛是否得了阔盘吸虫病,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它  相似文献   

6.
刘丽  谭义 《农技服务》2006,(8):41-41
阔盘吸虫病是由阔盘属的数种吸虫寄生于宿主的胰管中所引起的疾病,亦称胰吸虫病。此外,病原偶可寄生于胆管和十二指肠。本病除发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外,还可感染猪、兔、猴和人等。羊患此病后,表现为下痢、贫血、消瘦和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死亡。(一)临床症状阔盘吸虫大量  相似文献   

7.
羊捻转血矛线虫的体外培养是其相关研究试验的基础,它是一种人为提供的类似寄生虫宿主的体外环境,是一种让虫体完成一系列生长发育的方法。本文分别从培养基、温度、湿度和pH值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羊捻转血矛线虫体外生长发育的因素,为捻转血矛线虫的体外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检测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环境因素变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环纹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体发外发育的影响规律:捻转血矛线早虫由卵至1,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6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7d。  相似文献   

9.
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羊常见的寄生虫病。某场羊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被毛粗乱,贫血,消瘦,颈下、胸前水肿等症状,通过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和进行虫种鉴定,确诊为羊的捻转血矛线虫病。通过皮下注射1%阿维菌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属线虫纲、毛圆科、血矛属(Haemonchus),虫体主要寄生在羊的第四胃和小肠内。能引起第四胃黏膜发炎、坏死、甚至溃疡;羊因贫血引起的循环失调和营养障碍导致肝脏中心静脉周围的组织坏死和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并伴发铁元素的缺乏。山羊感染后发病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肝片吸虫的致病作用,对112例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病山羊的肝淋巴结进行了眼观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肝片吸虫病所致山羊肝淋巴结的病变分为3种类型,即浆液性淋巴结炎,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和纤维性淋巴结炎,少数病例表现为混合型,3种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44%,21%和8%。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以来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病理实验室先后接到张家口坝上地区养羊户送来的以贫血、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羊,剖检发现其真胃内有捻转血矛线虫寄生,最多达2 120条。另在其食道黏膜内发现细长、乳白色的美丽筒线虫,共14条。漂浮法粪便检查时发现2种虫卵。一种虫卵内含16~32个胚细胞,卵壳薄,光滑稍带黄色,虫卵大小为(75~95)μm×(40~50)μm;另一种虫卵内含有幼虫,虫卵大小为(50~70)μm×(25~37)μm。经诊断为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病。对羊群普遍用左旋咪唑片和丙硫咪唑口服驱虫,2周后羊群症状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为支原体肺炎,它是由支原体引起,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疾病,染病的山羊会出现发热、咳嗽、胸与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症等现象。尤其3岁以下的山羊易感,冬季、早春季节营养缺乏时易发病;捻转血矛线虫常则经常寄生在反刍动物的真胃中,偶尔在小肠中也会发现,新鲜雄虫因吸血而呈淡红色,雌虫由于消化道器官和生殖器官相互捻转形成红白相间的麻花状。本文主要介绍了山羊肺炎与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读者刘青问:肉牛感染蠕虫怎么办?答:感染蠕虫种类:多为吸虫、绦虫、线虫三纲虫体混合感染,感染强度普遍很高,尤其是线虫的感染强度更高。据统计,感染优势虫种为:胰阔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肝片形吸虫、曲子宫绦虫、莫尼茨绦虫、牛卵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毛首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等。以上虫种应为防治的重点。大量蠕虫感染,是肉牛增重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议使用如下驱虫程序:一年两次,时间分别在4月和10月,对新购进的肉牛应立即进行一次驱虫,宰前28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在前一报告——绵羊抗蠕虫药及其使用方法的研究(三)硫化二苯胺的容量(浓度)和驱除捻转血矛线虫的药效关系的观察中,我们试验证明了同一剂量的硫化二苯胺如以1%的悬浮液灌服可比10%的悬浮液对捻转血矛线虫提高驱虫效率20%。该报告提出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并推断同样寄生在其胃内奥斯特他线虫和马歇尔线虫可能会呈现同一个现象,作为今后研究提高这一类线虫的驱虫效率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检测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变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环纹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体外发育的影响规律:捻转血矛线虫由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6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7d。环纹奥斯特线虫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育成率在5~7月均较高,其中Ⅰ和Ⅱ期幼虫最高育成率在6月,而Ⅲ期幼虫最高育成率在5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11d。粗纹食道口线虫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7月;育成期分别是6、7和9d。11月至次年3月间三线虫均不能发育,而且粗纹食道口线虫于10月停止发育。文中还讨论了三线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寄生于羊上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和肝片吸虫卵在水滴中和5.5-35.5℃室温内的发育能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捻转血柔性虫卵在17.5-35.5℃条件下发育的成幼虫仅需7-4天;肝片吸虫卵在22-35.5℃发育成毛蚴需16-10天。  相似文献   

18.
米易县某羊场相继发生了以严重贫血,头部、下颌间,下腹部水肿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体表有羊虱及皱胃和小肠前段见到大量的淡红色线状虫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山羊捻转血矛线虫与羊虱混合感染,采用两种驱虫药物对全群羊只进行治疗,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Hc38基因对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发育的影响,探索Hc38基因功能,为利用该基因防治捻转血矛线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针对Hc38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dsRNA和siRNA,采用浸泡的方法对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进行RNA干扰(RNAi)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c38基因在L3期幼虫中的转录抑制效果,同时将dsRNA和siRNA浸泡24h后的L3期幼虫感染绵羊,研究Hc38基因的沉默对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在绵羊体内发育的影响,定期采集绵羊粪便检查虫卵数,30d后剖检绵羊皱胃,检查荷虫数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各试验组Hc38基因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浸泡72h后,Hc38-dsRNA组和Hc38-siRNA组Hc38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仅为对照组的32.27%和14.93%。绵羊体内干扰沉默效果显示,试验组Hc38干扰组虫卵减少率最高,为50%,减虫率最高,为48.6%。通过浸泡法导入的dsRNA和siRNA均能有效抑制Hc38基因的转录,同时Hc38基因的沉默与幼虫的发育密切相关,为捻转血矛线虫及其他寄生线虫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们于81年9—10月间,对主要来源于本地区各县的屠宰牛、羊(黑山羊),以屠宰场的常规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对其体内外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强度进行了调查。共发现牛体内外寄生虫19种,羊体内外寄生虫24种。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反刍兽绦虫病、肝片吸虫病、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危害本地区牛、羊生长发育的主要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