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富贵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份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 36个引物中筛选出 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2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9条,多态性比率为55.2%,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64~0.95之间。根据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富贵竹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迫切需要拓宽富贵竹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湖南省饭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本研究利用RAPD和ISSR标记分析了源于湖南省各地36份古老饭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方法进行了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RAPD引物和4个I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产生81条带型清晰的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产生5.06个条带;其中59个为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的72.84%,具有多态性引物的PIC值在0.397~0.968之间;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05~0.877之间,供试材料被分为4大类,且聚类结果表现明显的地域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本省饭豆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20个主要马铃薯审定品种的SSR标记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20份青海省审定的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提取20份马铃薯品种的DNA,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出136个清晰可读条带,平均每对引物5.7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130个,平均多态性比率达95.59%.多态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225 6~0.948 4,平均为0.768 3.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100~300 bp之间.聚类分析结果在相似系数为0.61处可将20份马铃薯品种划分为5类,从分子水平上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综合抗性强的特点。尤其适合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种植。为了丰富中国马铃薯品种改良的基因资源,本试验选取54份俄罗斯血缘的马铃薯品种,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DNA分子水平上明确各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本试验从5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4对多态性好,目的条带清晰的引物,对供试的54份品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29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到达92.7%。扩增片段在100~1 500 bp。其中引物STM0030可以将供试的54个品种全部区分开。遗传相似性系数的变幅为0.52~0.99,平均为0.68。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56处,将供试品种分为10类,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各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秦檬  陈颖  徐宝梁  唐英章  张青文 《种子》2007,26(7):40-43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75对SSR引物,对25个水稻品种进行DNA扩增,筛选到特异扩增条带的SSR引物25对。共检测出71条多态性条带,用UPGMA聚类分析结果分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4处可分成2类,在第一类中遗传相似系数在0.73~0.94之间,除了松粳3号和龙粳14不能区分之外,其它品种均能区别,表明近缘品种之间的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菠萝17份种质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7份菠萝种质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6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引物用于PCR扩增,共扩增出70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4条,所占比例为62.8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条带的数目为11.67条。6个品种具有特异性的扩增带,可作为种质鉴定的依据。根据ISSR扩增结果建立的UPGMA聚类图,在距离系数约0.1处可把供试的17份菠萝种质分为3大类。同时对供试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引进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RAPD标记技术研究国外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期明确这些品种的亲缘关系,为马铃薯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筛选的29条RAPD引物,对24份国外马铃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65个条带,其中11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70.3%;试供的24个国外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4~0.816之间,平均为0.677;相似系数小于0.6的品种对仅为7.25%;24个马铃薯品种可聚为2大类6亚类。结果表明,试供的24个国外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0份马铃薯品种(系)材料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分析各品种(系)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5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6条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2条带,多态性条带为47个,多态性比率约为90.38%。通过UPGMA法对30份马铃薯品种(系)材料聚类分析显示,30份供试材料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0~0.95,平均相似系数为0.675;在相似性系数0.75附近,30份马铃薯品种(系)可分为6个大类,包括5大复合组和1个独立类。这些结果说明所选取的30个马铃薯品种(系)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该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及种质鉴定和杂交育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选用了100条ISSR引物对11份人工合成小麦和3个普通小麦材料(TP、HTS-1、C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42条引物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有24条引物对供试材料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42条引物共扩增出了273个条带,每条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是3~12,平均每条为6.5,同时检测到在14份小麦试材中有170(占62.3%)个等位变异位点,引物等位变异数为1~11,平均每个位点出现4.5个等位变异。42条引物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499~0.879,平均为0.767,多数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信息量在0.800左右。1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3~0.934,平均为0.790。根据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聚类,14个材料被聚为3类,其中聚为第2类的试材最多。本研究表明,14份小麦材料遗传相似性较大,亲缘关系较近,但参试材料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聚类分析结果与试材系谱及亲本来源相吻合。结果表明ISSR标记技术可应用于物种的鉴别、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遗传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0.
利用SC-SSR标记对32份猕猴桃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8对SC-SSR引物中筛选了1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0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4个,多态性比率为97.00%。各引物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272 6,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420 7。供试材料两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460 0~0.980 0之间,平均值为0.677 0,变幅为0.520 0,说明供试材料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0处可将32份猕猴桃材料分为3组:第一组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第二组毛花猕猴桃、第三组软枣猕猴桃,聚类所得与猕猴桃传统分类基本一致。利用6对引物扩增的13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32份猕猴桃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将它们区分并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1.
马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3):142-146
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国石榴种质资源圃内石榴品种为材料,采取改良CTAB法提取石榴基因组DNA,经RAPD-PCR扩增筛选引物。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石榴基因组DNA谱带清晰,纯度高,浓度大,可以用于RAPD分析。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多态性引物20条。20条引物对10个品种扩增结果共产生180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134,多态性比率为74.4%。  相似文献   

12.
枣树不同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验证现有枣树材料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对21种枣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36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0个可扩增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条带的引物用于RAPD-PCR扩增,共获得185条DNA片段,其中173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93.51%,平均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9.25条。利用DPS软件建立了21种枣树品种的聚类分析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82.48处所有枣树品种被聚为一类,在65.98处21种枣树品种被分为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对64份大白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OPE,OPF,OPG和OPH 4套共80条引物中选出了16个条带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析供试材料,结果共产生100条扩增带,其中72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频率平均为72%。由RAPD分析结果可初步得出芜菁、小白菜和大白菜的特征谱带,这些特征谱带可分别作为这3个亚种的RAPD标记,据此可鉴定这3个亚种。将扩增出来的72条多态性片断进行统计,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取相似距离0.721为阈值,将大白菜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而小白菜(66号,苏州青)和芜菁(67号)各成一类,共8个类群。  相似文献   

14.
亚麻RAPD标记分子身份证体系的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选用了1480条RAPD引物,以26份国内外亚麻种质资源或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引物筛选。筛选出了32条多态性比较好的引物,32个RAPD标记共产生79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44.4%。并利用这32条引物对26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UPGMA法做聚类图,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将26份材料分为3个类群。在筛选出的32个RAPD引物中选出多态性好,特异性好的10个核心引物,编号分别为:S1047、S1230、S1238、S1270、S1314、S1353、S2105、SC07、SH04、ST09。利用这10个核心引物构建了26份亚麻材料的DNA指纹图谱,并将条带的有或无转化成1或0,每份材料构成了一组71位数二进制数据,将每份材料的二进制数据转换为22位的十进制数据,构成了每份材料的分子身份证,初步建立亚麻RAPD标记分子身份证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SR标记研究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了解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拓宽牧草育种的遗传基础,科学指导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利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标记对鹅观草属20个种,6个变种,共60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发现,被测材料间ISSR标记的多态性较高,在20个引物中,有16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且重复性好的DNA片段,共产生125条DNA片段,其中10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3.20%;每个引物可扩增出6~10条DNA片段,平均7.81条,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188~0.879,平均值为0.375;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41的水平上,60份材料可以聚为5类,属于同种、同组、同系的不同材料首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其他种的材料聚在一起,此外,材料的聚类还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规律。  相似文献   

16.
甜菜SCoT核心引物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合甜菜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的SCoT引物,为SCoT引物得以在甜菜中进行深入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甜菜以8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甜菜品种为材料对80条SCoT引物进行扩增【方法】扩增方法采用SCoT-PCR最优反应体系包含2.0 μL的10×PCR buffer(含Mg2+)、10 ng的DNA、0.5 U的Taq DNA聚合酶、10 μmol/L的引物2 μL以及0.1 μL的dNTPs (2.5 mmol/L each)。【结果】结果从80条SCoT引物中筛选出20条多态性高的引物,这20条引物最多扩增出16条多态性条带,最少扩增出2条多态性条带,扩增总条带15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34条,多态性条带的百分比为86.5%。【结论】通过对核心引物的有效性验证,表明筛选出的20个核心引物非常适合用于甜菜指纹图谱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基于RAPD标记的芥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了44份芥蓝种质的植物学性状,并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从1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20个引物共扩增出177条谱带,其中多态谱带105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9条谱带和5.3条多态性谱,多态性比率为59.32%。基于RAPD标记,利用NTSYS-pc2.11构建了聚类树状图谱,遗传距离为0.70时,44份芥蓝资源可聚成六大类群。芥蓝种质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但原产华南而且主要产区也在华南,遗传多样性要小于芸薹属其他蔬菜。  相似文献   

18.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RAPD)技术对红叶李与安哥诺李及其杂交子代中的10株植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然后对所有子代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3.2软件分析所得图谱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用DPSv2.0软件依据所得到的遗传距离,按照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树状图。结果表明:1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条带89个,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3.54%,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9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74,说明杂交后代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树状图可以看出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1号植株与母本亲缘关系最近,最有可能稳定遗传母本的红叶性状。  相似文献   

19.
白菜类蔬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个随机引物对21份白菜类蔬菜种质资源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研究了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有22个随机引物可得到稳定的RAPD谱带,扩增带总数为135条,其中多态性带为125条,多态性比例为92.6%。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D)=0.25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类10组,其中第1类包括5个甘蓝品种,另外还包括芜菁;而第2类包括白菜和芥菜2个亚类。这表明芜菁和白菜的亲缘关系较远。芜菁和散白菜的杂交后代与芜菁和其他白菜的杂交后代形态相似,不能从形态学上为李家文的杂交起源假说提供佐证。推测白菜可能起源于野生小白菜的原始类型,在向北方传播的过程中相互杂交,经过长期的自然环境选择,优胜劣汰逐渐演化才终于出现了结球结实的大白菜。  相似文献   

20.
对Owayadei(Abelmoschus esculentus L.)、Ladies finger(Abelmoschus esculentus L.)、golder kost(Abelmoschus esculentus L)、Esoyarido(Abelmoschus esculentus L.)等16份国外黄秋葵栽培种质进行ISSR分析,结果表明,选用14条引物扩增出162个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6条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102个,占扩增总片段的62.96%。利用扩增结果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了分子树状图,可以把16份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