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是继对虾、贝类工厂化人工育苗之后,又一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的全人工育苗。由于工厂化河蟹育苗与对虾、贝类的工厂化育苗在生产工艺流程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对河蟹育苗工厂的供水设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一万m‘水体(即河蟹育苗池总容水量)河蟹育苗工厂的生产实践.谈一下供水、供热、供气设计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海水供水系统设计1.l海水最大供水量确定河蟹幼体的发育主要经过蚤状幼体l~5期,到大眼幼体即可上市销售。幼体发育前期,一般不换水,从蚤状幼体第3期开始换水,换水量为地水的25…  相似文献   

2.
一、人工海水育蟹苗的进展 为在淡水地区解决河蟹苗源,我们组织了省、地、县、三结合的科研小组,在滁县水产试验场进行人工海水河蟹育苗的研究(小试在原乌衣渔场进行),1974年孵出潘状幼体400万只,只有17只状幼体进入第一次蜕皮,2只淹状幼体进入第二次蜕皮;1975年由于人工海水配方的初步突破,育成蟹苗2000只,在塑料薄膜土池中最高单产每立方米海水达203只;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活、养殖等废水的污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使致病因子增多,给河蟹工厂化育苗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在河蟹育苗生产中对育苗用水进行系统的改良调控,为幼体的发育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李信书 《内陆水产》2000,(11):36-36
河蟹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在育苗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害的威胁,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为此,有的厂家不管实际情况,大量使用药物,效果不甚理想。对于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不同的病害应对症下药。 1弧病菌 是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一种疾病,一般是急性型的,发病后 1~ 2 d幼体大量死亡。各期都有可能发病。将幼体压破后在 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大量的病原菌。 预防措施 1)育苗池和育苗工具彻底消毒,可用 40 mg/L KMnO4溶液或 200 mg/L的漂白粉溶液洗刷、浸泡。 2)生态预防,利用单胞藻可抑制弧菌繁殖…  相似文献   

5.
蒋国春 《水产养殖》2013,(12):17-18
底层管道充气是工业环保处理中的一道常用工序,目的是曝气和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充气增氧在水产上过去主要用于苗种繁育和少量特种养殖.前几年通过改革工艺,缩小出气孔直径,增加气泡数量,扩大气泡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溶氧量,在河蟹生态养殖方面得到大量推广,目前成为技术应用上的一个热点.但目前大面积应用历史不长,对它的增氧原理和使用效果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管理,不利于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鱼的发育、生长,日本采用了充气增氧、水车及水泵并搅拌装置,使池水产生流动,但是这些办法有它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侯传宝 《内陆水产》1996,23(1):21-22
随着河蟹养殖事业的发展,工厂化河蟹育苗工作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纵观各育苗场产量,差别非常悬殊,有的全年只产几斤,十几斤甚至绝产,有的却达几百斤,单位水体有的不足50克,而有的却达500克多。这里除了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外,技术条件是最重要的一条。现根据我们几年从事河蟹育苗工作的经验体会,就提高工厂化河蟹育苗单位水体产量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1 关于亲蟹问题亲蟹是整个河蟹育苗工作的基础。亲蟹对育苗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亲蟹的年龄和个体大小上。一般应选择已达2秋龄,个体在100g以上的性成熟成蟹做亲蟹,并要注意选择体色青绿、腹白、清洁无  相似文献   

8.
1概述 鱼池与池水的循环处理系统有机组合,便构成了工厂化养鱼的主体,其水处理系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微污染水的处理工厂,且不断处理、回用、再循环.据有关资料报道,一般污水处理厂总电耗中,曝气设备的电耗约占6 0%~70%,我国养鱼工厂曝气(增氧)设备的电耗占总电耗的比例尚未见报道.与一般污水处理厂相比,养鱼工厂污水由于浓度低,耗氧量相应少,但是鱼的耗氧量很大.不同品种的鱼,耗氧量不同,其排出的氨等有机物的量亦不等.现以罗非鱼为例,据有关资料报道,罗非鱼耗氧量为0.3 g/(kg·h),排氨量为0.57 g/(kg·d),即0.024 g/(kg·h).根据硝化反应式,每硝化1 g氨氮需耗氧4.57 g,则硝化反应需氧0.109 g/(kg·h).根据中原油田600吨级工厂化养鱼场的两种模式的运行情况,其中主体模式:一元化鱼池设生物包加斜板沉淀池,生产每公斤鱼的总电耗为3.8度电,曝气增氧电耗占70%以上.  相似文献   

9.
二、结果与讨论 试验(一)经过12天,实验(二)经过14天,其结果见表2、表3、图1、图2,各试验结果为两个平行组的平均值;温度 20—26℃;pH7.5─8.6;DO≥5mg/L,盐度20‰。 二.对氨氮及亚硝酸氮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苗水体中施用科新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能有效降低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含量,从而达到减少换水甚至不换水,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施用四种不同的剂量,其降低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效果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效果是十分显…  相似文献   

10.
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在河蟹土池生态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微孔增氧技术因增氧效率高,节约用电,改善池塘底层水质效果明显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已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2010年3—5月,射阳县金海岸河蟹生态育苗专业合作社在河蟹土池生态育苗过程中进行了一个生产周期的微孔增氧应用对比试验,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蟹苗成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对虾生产性育苗的水质处理一直沿袭沉淀、过滤的方法。这种方法难以满足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对水量的需求,同时也难以做到完全排除敌害生物。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一、水质处理的工艺流程和方法1.工艺流程示意图:  相似文献   

12.
文蛤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 《水产科学》2005,24(5):53-54
文蛤(Meretrixmeretrix)为栖息于潮间带及浅海区沙质海底的重要经济贝类,中国、朝鲜、日本常见。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中辽宁省盘锦市蛤蜊岗、江苏省沿海及山东东营,资源尤为丰富。我国已有记载的种类有:文蛤、丽文蛤(M.lusoria)、斧文蛤(M.lamarcRii)、中国文蛤(M.petechia  相似文献   

13.
陈远 《水产科学》2005,24(6):53-54
(接上期)5 幼虫培养及管理5.1 浮游幼虫(“D”形幼虫)培养 水温25℃时受精卵约需20h(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壳长达90~100μm时,将孵化池的幼虫充气、搅匀、取样、定量后,按培育密度选育到培育池内。根据上浮幼虫的密集程度,可采取撇取、网捞和虹吸  相似文献   

14.
杂交吴郭鱼(罗非鱼)工厂化育苗技术@钟建兴@陈远生¥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集美鹭业水产优良品种繁育场杂交吴郭鱼(罗非鱼)工厂化育苗技术钟建兴陈远生(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厦门集美鹭业水产优良品种繁育场吴郭鱼(罗非鱼)是台湾主要养殖鱼类。经多...  相似文献   

15.
陈远 《水产科学》2005,24(7):53-54
8.1 稚贝室外中间育成将越冬后的稚贝(壳高约在1mm),按一定数量放入事先改造好的中间育成池的网箱内进行培育管理。  相似文献   

16.
<正>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很受人们欢迎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进入九十年代后,河蟹的人工育苗及养殖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然而1996年以后,受到蟹市场所限,成蟹价格由200元/500g降至50~150元/500g,扣蟹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在1984年突破了河蟹海水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基础上,1985~1986年期间重点探索了利用对虾育苗室进行河蟹早批育苗的生产工艺,并获得成功,从而为对虾育苗设施的综合利用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鱼塘自动增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健 《渔业现代化》1994,21(5):33-34
1 概述 鱼类的生长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鱼类生长有关的环境条件很多,在正常情况下,影响较大的为水温、溶氧等。本文着重从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出发,提出一种适合养殖鱼塘中使用的自动增氧装置。 凡空气中的气体一般都能溶于水中,但主要是氧、氮气和二氧化碳,而氧气是直接影响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物质。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空气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溶解于水中的氧,当水面静止时,其数量是很少的,并且只限于水表层,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水中含氧的主要来源,由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昼夜变化而使水中的含氧量也随昼夜变化。由此可知,水中含氧量在清晨日出之前最低,所以水中缺氧往往都是发生在后半夜或黎明之前。  相似文献   

19.
(2)轮虫、蒙古裸腹蚤的培养:培养池为常用水泥池,24小时连续充气,充气量以轮虫、蒙古裸腹蚤不因缺氧而浮于水面为宜。每天投喂适量酵母和小球藻液,轮虫培养每天投喂酵母量为0.005克/万个,分4~6次投喂;蒙古裸腹蚤投喂酵母量为1~2毫克/升,分3次投喂;每天换水20%,换水后添加小球  相似文献   

20.
河蟹养殖及蟹文化(二)河蟹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天然蟹苗资源的枯竭和数量不稳定,目前河蟹的苗种绝大多数来源于人工育苗,苗种的生产单位以江苏为主体,2006年江苏人工蟹苗的产量占全国蟹苗产量的83%。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河蟹育苗场忽视亲本的选育复壮,导致种质退化,“原种不原,良种不良”。这些育苗场对亲本的选择随意性很大,基本上实行“拿来主义”,在河蟹交配时期,直接让从池塘、湖泊拿来的蟹进行交配,等待其产卵孵化,因而育苗成活率低,苗种质量差。对亲蟹的强化培育也不够重视。这样直接造成大眼幼体产量和质量不稳定,扣蟹养殖回捕率低,成蟹养殖期间病害多等,严重影响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亲本的营养状况对其生殖性能和苗种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亲本进行合理的强化培育,可显著提高其生殖性能和苗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